再次回到明朝

冷榆枫

首页 >> 再次回到明朝 >> 再次回到明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雅骚 大夏第一假太监 红楼春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兵锋无双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明朝那些事儿 谍影 帝国吃相 大明第一狂士 
再次回到明朝 冷榆枫 - 再次回到明朝全文阅读 - 再次回到明朝txt下载 - 再次回到明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4章 后金谋明之离间毒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盛京的金碧辉煌却又充满着塞外粗犷气息的大殿之中,努尔哈赤高坐于虎皮座椅之上,面容冷峻而威严,他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一众贝勒与将领,缓缓开口道:“虽然我们和大明签订了合约,不过持续不了多久,,大明虽然说开放边贸,但是你看我们根本不能买到多少东西,汉人太狡猾了,看看孙承宗,袁可里这些人扩军备武我看我们很快要开战了”

四贝勒皇太极率先开口:“父汗,那孙承宗督师辽东,不可小觑。昔日他镇山海关,整饬军备,练军十一万,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等物无数,又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其修复九边重镇,以宁远为核心,锦州、松山、杏山、右屯诸堡林立,壁垒森严,我军欲西进,屡为所阻,实乃劲敌。儿臣以为,此老坐镇,仿若泰山横亘,令我军难越雷池。”

努尔哈赤微微颔首:“孙承宗此老,深谙兵事,善治城防,其战略布局,使我军数年间难以突破。每念及欲攻其防区,吾便觉头疼,若强攻,必损兵折将,此乃心腹大患。”

这时,四贝勒皇太极眼神深邃,若有所思地说道:“孙承宗,此人才是心腹大患。他坐镇辽东期间,构建关宁防线,选将练兵,屯田垦荒,将辽东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其战略眼光极为长远,若任其继续经营,我大金想要突破辽东,难如登天。”

镶蓝旗旗主阿敏好奇问道:“这孙承宗究竟有何厉害之处,四哥如此看重?”

皇太极微微一顿,神色凝重地说道:“孙承宗之能,首在其战略布局。他深知辽东地势与我大金及明国之形势,提出修筑关宁锦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层层设防,互为犄角。如此一来,我军若攻锦州,宁远与山海关之兵可迅速驰援;若攻宁远,锦州与山海关亦能出兵夹击。此防线仿若一道铁锁,横亘于辽东大地,让我大金铁骑难以长驱直入。” 顿了顿,皇太极又道,“再者,他练兵选将之法极为高明。昔日他麾下之兵,经其悉心调教,战力大增。像祖大寿等将领,在他麾下得以充分施展才能,成为明国在辽东的得力战将。还有,他重视屯田垦荒,使得辽东粮草得以自给自足,军队无后顾之忧,可长期坚守。”

贝勒阿敏接话道:“袁可立此人,于登莱操练兵士,节制水军,与东江毛文龙互为犄角。其遣兵出海,袭扰我沿海之地,金州、旅顺之役,令我军疲于应对,又策反刘爱塔,使我大金内部生乱,实是智谋之士。我曾听闻其练兵之时,军中士气高昂,皆愿效死力,如此将才,怎不叫人忌惮?”

努尔哈赤眉头紧皱:“袁可立之患,在于其水军与东江之配合,扰我后方,断我粮道,使我不能全力西进。吾常忧虑,行军途中,其水师忽至,截断归路,那便危矣。”

这时,大贝勒代善说道:“还有熊廷弼,初镇辽东,其整肃军纪,斩逃将,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若其仍在辽东,我军恐难有今日之局面。想当年,他一声令下,军中气象焕然一新,明之兵将皆畏其威而服其能。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士气低落,他却能稳定军心,重新布防。他在辽阳、沈阳等地加固城防,训练新兵,使得我军在进攻时遭遇顽强抵抗。就说那次沈阳之战,熊廷弼虽不在城中指挥,但他此前制定的防御策略让我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艰难攻克。而且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在一些关隘设伏,让我军吃过不少亏。”

努尔哈赤长叹一声:“熊廷弼有胆略,有方略,惜乎明廷党争,不能专任。若明朝君主能信之任之,我大金欲图辽东,难上加难。虽然熊廷弼已经下狱,然只要此人不死,终是祸端,此三人者,皆为明朝之贤才,于辽东之作为,可圈可点,我等不可轻视,当思应对之策,方为长久之道。吾每夜卧榻之上,思及此三人之能,便难以安枕,恐其设计破我大金。”

皇太极又沉吟片刻问到:“父汗,近来几次交战,我们都在那个叫榆翔的人身上吃了点小亏,不知父汗怎么看待此人”

“此人年纪轻轻,却能让士卒为之卖命,武功高超,但却在明军中默默无闻,可见平时做事谨慎,是个将才,但未必是帅才,假以时日或许会是我后金大敌,虽有才能,然大明重文轻武,他未必能受到重用,不过你倒是可以找机会招揽看看”

皇太极“是,大汗”

随后努尔哈赤微微皱眉,沉声道:“孙承宗与熊廷弼,袁可立三人,若不除之,我大金在辽东难有大的进展。如今明国朝廷之中,魏忠贤与东林党争斗不休,此乃天赐良机。”

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犹如暗夜中觅食的狡黠狐狼,他上前一步,对着努尔哈赤深深一拜,而后朗声道:“父汗,儿臣苦思多日,终得一离间妙计。儿臣观那明廷局势,孙承宗与东林党渊源极深,此乃众人皆知之事,而熊廷弼往昔也曾受东林党扶持,于朝中亦有其势力脉络。如今明廷党争激烈,此乃天赐良机,我大金正可利用。”

努尔哈赤目光微凝,示意皇太极继续说下去。

皇太极整了整衣冠:“我们可暗中选派我大金最为机灵聪慧、擅长隐匿行迹之人,乔装改扮潜入明国京城。这些人需精通明国文字与书法,先仔细研究孙承宗与熊廷弼平日往来信件之笔迹文风,而后全力伪造书信。信中内容,要佯装是孙承宗与熊廷弼和东林党私下密议大事,言明他们欲在辽东拥兵自重,不再听从明国朝廷号令,仿若要建立自己的一方割据势力。并且,还要巧妙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与我大金有暗中往来交易,似是要里应外合,图谋不轨。”

大贝勒代善手抚胡须,微微点头,却又担忧道:“此计虽听来巧妙非常,可这书信伪造绝非易事,稍有差池,便是满盘皆输。那孙承宗与熊廷弼皆为明廷重臣,其往来信件恐有诸多讲究,笔迹文风一旦被识破,可如何是好?”

皇太极微微一笑,仿若胸有成竹:“大哥所虑甚是。但儿臣早已物色好一人,此人名叫李伯龙,乃是汉人谋士,对明国文字书法钻研颇深,尤其擅长模仿笔迹,堪称一绝,几可达到以假乱真之境。儿臣已与他详谈许久,他告知我,不仅会在笔迹上精雕细琢,还会仔细斟酌书信内容用词、语气。他深知孙承宗与熊廷弼身份地位,所写之事必定符合他们的身份与处境,定让其看起来毫无破绽。”

三贝勒莽古尔泰挠了挠头,咧嘴笑道:“四哥这心思,真是缜密如网啊!可即便书信伪造得好,又怎能确保送到明国皇帝手中,且让他深信不疑呢?”

皇太极轻轻踱步,缓缓道:“这便需买通明国宫廷或朝廷中的一些小人物。这些人或是贪财好利,或是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易于被我大金所用。许以他们重金财宝,再晓以利害,让他们将这些书信巧妙地呈现在魏忠贤面前。魏忠贤那阉贼,本就多疑猜忌,又因东林党与他争权夺利,早已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见此书信,定会如获至宝,怎会轻易放过这大好机会?定会大做文章,在明国皇帝面前添油加醋,进谗言。而明国皇帝久居宫闱,不明辽东实际情形,若信以为真,必定会对孙承宗与熊廷弼心生猜忌,进而对他们下手。如此一来,辽东明军便会群龙无首,陷入混乱,我大金便可乘虚而入。”

代善沉思片刻,又道:“那魏忠贤也非愚笨之人,万一他起了疑心,派人查验书信真伪,又当如何?”

皇太极笑道:“大哥放心。在书信送出之前,我们可先在明国京城散布一些风声。安排些市井之人,在茶楼酒肆、大街小巷中故作神秘地谈论此事,只言片语间透露出孙熊二人与东林党勾结、通敌卖国之事。让这些谣言如长了翅膀般传遍京城,先在众人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待朝廷内外皆有了先入为主的猜疑,此时再将书信呈递上去,魏忠贤即便想查验,也会被那汹汹舆论所影响,而明国皇帝也难以保持清醒判断,孙承宗与熊廷弼便是有口难辩,只能任由魏忠贤与明国皇帝处置。”

说到此处,皇太极顿了顿,心中暗自思忖:这袁可立在登莱之地,犹如一颗钉子,扎得我大金在沿海之地颇为难受,定要想个周全之策将其拔除。他抬眼扫视众人,缓缓道:“至于那袁可立,儿臣亦有谋划。袁可立巡抚登莱,其水军与东江毛文龙互为犄角,着实让我大金在沿海之地颇为头疼。儿臣以为,可先派人在登莱一带暗中散播谣言,言说袁可立在登莱拥兵自重,意图割据一方,且与海上倭寇有勾结,意图不轨。此谣言要传得绘声绘色,让登莱百姓与明国驻军心生疑虑。”

莽古尔泰疑惑道:“四哥,仅靠谣言,恐难以扳倒袁可立吧?”

皇太极冷笑一声,心中暗念:三弟终究还是太过鲁莽,这只是第一步而已。他开口道:“三弟莫急。待谣言渐起,我们再伪造一些所谓的证据,例如伪造一些与倭寇往来的信件,信件中提及交易物资、军事合作之事,故意将这些信件遗落在登莱的一些关键地方,让明国官府能够轻易查获。而后,买通登莱当地一些对袁可立心怀不满之人,或是被其处罚过的官吏,让他们向明国朝廷上书弹劾袁可立,将这些伪造的证据一并呈上。明国朝廷本就对地方大员有所忌惮,加之这些看似确凿的证据与汹汹舆情,必定会对袁可立进行严查。即便最终查无实据,但经此一闹,袁可立在登莱之地也会威望受损,难以再如往昔那般有效地节制水军与东江势力,如此一来,我大金在沿海的压力自会减轻不少。”

莽古尔泰拍掌大笑:“妙啊!还是四哥想得周全,此计若成,这辽东局势可就对咱们大金大大有利了。届时,明军失了主心骨,必定军心大乱,我大金铁骑便可长驱直入,肆意驰骋于辽东大地。”

努尔哈赤双手背后,在营帐中缓缓踱步,眼神中透着沉思与决断:“此事关乎重大,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着范文程等人协助皇太极细细谋划,范文程智谋过人,对明国之事颇为了解,他定能查漏补缺,务必要让此计天衣无缝。我大金欲逐鹿中原,必先扫除这些障碍,待明国自乱阵脚,便是我大金铁骑踏破山河之时。彼时,天下将尽入我手,我后金之霸业可成。”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父汗(大汗)之命。”大殿之中,弥漫着一股对未来战争的期待与谋划阴谋的凝重气息,仿佛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在明朝与后金之间掀起,而这阴谋的丝线,正被后金君臣在这营帐之中缓缓编织。

数日后,在盛京一处隐秘的居所内,皇太极招来麾下汉人谋士李伯龙。这居所四周戒备森严,门口有后金勇士持刀而立,院内静谧无声,唯有皇太极与李伯龙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

“李伯龙,本贝勒命你伪造的书信如今进展如何?”皇太极目光冷峻地问道,他的眼神犹如寒星,直直地盯着李伯龙,似要穿透他的内心,探知那书信的详情。

李伯龙赶忙上前,恭敬地回道:“贝勒爷,已有些许成果。小的仔细研究了孙承宗与熊廷弼平日的奏疏笔迹,以及东林党人的一些书信风格,正在精心伪造。只是这内容,还需贝勒爷再行过目,指点一二。”说着,便将几封尚未完成的书信呈递给皇太极。

皇太极接过,仔细端详起来。只见那信笺之上,字迹初看与孙承宗和熊廷弼的手书极为相似,笔画的粗细、连笔的走势都有七八分神似。信中的内容,提及东林党在朝中为他们在辽东的行事提供庇护,他们则在辽东暗自扩充兵力,还隐晦地表示与大金有过秘密接触,商讨在合适时机共同对抗明廷之事,甚至提到了一些军事布防的变动是为了日后与大金的合作做准备。

“此处用词还需斟酌,莫要显得过于直白,要似是而非,让人看后心生猜疑却又难以即刻反驳。”皇太极皱着眉头指出一处。

“是,贝勒爷,小的这就修改。”李伯龙连忙点头。

又过了几日,书信伪造完毕。皇太极选派了一名机灵聪慧且善于隐匿身形的后金细作,名叫赵五。

“赵五,你带着这些书信,悄悄潜入明国京城。先寻得那在京城中颇有名气的一位落魄文人,名叫钱生。此人虽有几分才学,却因得罪权贵而穷困潦倒,急需钱财翻身。你拿着这些书信去找他,让他以自己的名义写一篇文章,文章中隐晦地提及孙承宗、熊廷弼与东林党之间的不轨之事,并且暗示这些事情可能与后金有关,就说听闻一些传闻,心中忧虑,特作文以警世。写好后,你将文章张贴在京城最热闹的集市口,务必引起众人的关注与议论。”皇太极吩咐道。

“贝勒爷,小的明白,可这钱生会乖乖听话吗?”赵五有些疑虑。

“哼,他如今身无分文,为了钱财必然会照做。你多给他些银子,再许以若此事办得好,日后还有重赏,他定会竭尽全力。”皇太极自信地说道。

赵五领命而去,潜入京城后,很快找到了钱生。钱生起初还有些犹豫,但看到赵五拿出的大把银子,又想到自己的窘迫处境,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钱生文采斐然,很快便写好了文章。赵五趁着夜色,将文章张贴在集市口显眼之处。

次日,集市上人头攒动,众人看到这篇文章后,都议论纷纷。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廷官员耳中,也传进了魏忠贤的耳朵里。魏忠贤听闻后,心中起疑,立刻派人去查探此事。

后金这边排出暗探,先是买通了一位在京城官场边缘挣扎、急需钱财填补亏空的小吏。此人名叫王启年,平日里在六部衙门中负责一些文书的抄录与传递工作,虽官职卑微,却能时常出入一些机要场所的外围。他们许给王启年一笔巨额财富,并以其家人性命相要挟,迫使他就范。

后金密探伪造了一系列信件,不仅有孙承宗与熊廷弼的所谓密信,还夹杂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暗有所指的其他官员信件,故意在其中透露一些朝廷中官员与东林党暗中串联、意图不轨的信息,将水搅得更浑。这些信件被装在一个特制的暗匣之中,匣上刻有一些隐晦的标记,仿佛是某个东林党秘密组织的记号。

王启年按照后金密探的指示,在一个深夜,偷偷潜入存放公文信件待发往各地的驿馆仓库。他佯装成被人收买前来窃取机密文件的小贼,故意在仓库中制造出一些声响,引来了驿馆的守卫。一番慌乱的追逐之后,王启年假装慌不择路,朝着东厂所在的方向奔去。

东厂的番子们听到动静,迅速出动,将王启年截住。王启年故作惊恐,在番子们搜身时,“无意间”露出了那个暗匣。番子们见此匣颇为神秘,且王启年行迹可疑,不敢擅作主张,便将他与暗匣一同带到了魏忠贤面前。

魏忠贤坐在阴森的东厂大堂之上,目光阴冷地审视着王启年和那个暗匣。王启年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口供,战战兢兢地说道:“大人,小的本是被人重金收买,去驿馆偷取一些信件,只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赏。小的不知这信件内容,小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是被逼无奈啊。”

魏忠贤心中一动,他本就对东林党时刻保持着警惕,如今这送上门来的线索,岂会轻易放过。他挥了挥手,让手下打开暗匣,看到了那些伪造的信件。信件中,孙承宗与熊廷弼商议拥兵自重、勾结后金的内容跃然纸上,还有一些其他官员与东林党串联的只言片语,让魏忠贤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东林党一个巨大的阴谋。

而针对袁可立的阴谋也在登莱悄悄展开。后金密探在登莱的市井中散布谣言,声称袁可立暗中与倭寇勾结,意图谋反。

“你们可知道,那袁巡抚啊,经常有神秘船只往来,据说都是倭寇的船,他怕是想把咱登莱献给倭寇,自己当土皇帝呢。”

百姓们听闻,自是人心惶惶。一些被袁可立惩治过的官吏和当地心怀不满之人,被后金重金收买后,开始暗中收集所谓的“证据”。后金密探伪造的与倭寇往来信件,被巧妙地放置在登莱水军军营附近的草丛中,以及袁可立官署的后巷角落。

随后,这些人联名上书朝廷,言辞恳切,附上伪造的信件,弹劾袁可立。信件被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呈到了魏忠贤的案头。

魏忠贤本就对东林党相关之人充满敌意,如今看到这些弹劾袁可立的书信和所谓证据,又联想到京城中关于孙承宗与熊廷弼的谣言,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打压东林党势力、巩固自己权势的绝佳机会。他立刻进宫面圣,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诉说着孙承宗、熊廷弼与袁可立的“罪行”。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天启皇帝朱由校眉头紧锁,坐在龙椅之上,面前站着满脸谄媚却又隐隐透着一丝不安的魏忠贤。

朱由校想了片刻:“魏公公,朕觉得这孙阁老、熊经略和袁巡抚之事,恐是后金离间之计。孙先生与袁先生皆朕之帝师,朕深知他们对朝廷的忠心,怎会轻易通敌谋逆?但如今流言蜚语传遍京城,弹劾奏章堆满朝堂,朕若全然不理,恐难堵悠悠众口啊。”朱由校心中暗自思忖,朕虽信任恩师,可这朝廷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盯着,若不做个姿态,怕是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魏忠贤眼珠一转,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圣明,老奴也只是为陛下和朝廷着想。这信件和弹劾奏章虽多有可疑之处,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如今让他们回京配合调查,既能彰显陛下公正严明,也可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若真有奸佞,也好及时惩处,若是有人诬陷,也可还忠臣清白。”魏忠贤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本想借此事打压东林党势力,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可皇帝这态度明显是不想重罚,哼,不过先让他们回京,这途中变数可就多了,只要能把水搅得更浑,自己就有机会从中渔利。

朱由校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洞察:“朕也知这其中利害。魏公公,朕命你派人暗中保护孙阁老、和袁巡抚,切不可让他们在路上出了差池,若有闪失,朕唯你是问。朕希望这只是一场误会,辽东还需他们镇守,莫要让后金得逞了阴谋。”朱由校心想,朕得给恩师们一些保障,绝不能让他们被奸人所害,同时也得防着魏忠贤暗中使坏。

魏忠贤心中一凛,忙不迭地应道:“老奴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保几位大人周全。”可他心里却在腹诽,这皇帝还是太嫩,真以为这朝廷之事如此简单,罢了,先表面应承下来,再相机行事。

待魏忠贤退下后,朱由校望着空荡荡的御书房,喃喃自语:“朕的大明江山,为何总是内忧外患不断,这朝堂之上,何时才能真正齐心合力,共御外敌啊。”而魏忠贤走出皇宫,望着巍峨的宫墙,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这局棋,才刚刚开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徒之路 官仙 风水云雷电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亡命枭徒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指流年错染红尘芳华 爱吃香辣姜葱蟹的杨魔的新书 首席先生,我要离婚 神秘老公,太危险 错约马甲 一步爱情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独醉天涯 潇湘书名 刺世天罡 和男神齐穿兽世!兽夫们争宠忙 历代风云五千年 山海奇综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唐晟春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战火与权力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红楼志 北宋诡事录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最近更新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大乾风云起苍穹 寒门状元路 衣冠谋冢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高门庶子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 命理探源【译注】 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 
再次回到明朝 冷榆枫 - 再次回到明朝txt下载 - 再次回到明朝最新章节 - 再次回到明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