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流之中式副本

木棠海糖

首页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官道之1976 权少抢妻:婚不由己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武侠之气运掠夺 大清第一纨绔.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快穿炮灰:好美,你一定是女主吧 风起北方 死神:我的斩魄刀是整个地府 疯批小师妹带领修仙界搞内卷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 木棠海糖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全文阅读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txt下载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50章 梯云古村与稻穂的弧度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离开栈道村,顺着山势向南盘旋,两月后,一片层叠的梯田出现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

田埂如银链般缠绕着青山,刚插下的秧苗泛着嫩绿,倒映在水田里的云影随波晃动,几位老农牵着水牛在田里耕作,木犁划过水面的声响与远处的鸡鸣交织,像首古老的田园诗——这里便是“梯云村”。

梯田顶端的晒谷场上,坐着位正在修补木犁的老汉,姓田,大家都叫他田老爹。

他手里的刨子在犁头上推得平稳,卷曲的木花簌簌落下,露出木材细密的纹理,犁尖的铁刃被磨得发亮,映出他沟壑纵横的脸。

见众人走近,他放下刨子,用袖口擦了擦汗:

“这犁用了二十年,犁头是山铁打的,犁杆是老枣木的,入土深浅全凭手感,现在的铁犁看着花哨,哪有这老伙计听话。”

艾琳娜望着层层叠叠的梯田,田埂用青石垒砌,缝隙里长满了青草,水田里的秧苗排列得整整齐齐,忍不住问:“田老爹,这些梯田修了很久吧?”

“三百年喽,”田老爹指着最高处的田垄,“我太爷爷那辈就开始凿山开田,一筐土一筐石地堆,才有了这九十九层梯田。以前村里的娃娃刚会走路就跟着学插秧,说这田是饭碗,要像伺候爹娘一样伺候。”

他叹了口气,从谷仓角落拖出个竹筐,里面装着几卷泛黄的布帛,上面用靛蓝染料画着梯田的灌溉路线,标注着“春灌需引山泉水”“夏涝要开泄洪沟”。

小托姆拿起一卷布帛,布料粗糙却结实,上面的线条流畅有力,还画着简单的节气表,标注着“清明前后插秧”“白露时节晒谷”。“这些是管梯田的图谱?”

“是‘梯云谱’,”田老爹的儿子田禾扛着秧苗走过,裤脚沾满泥水,“我爷爷记的,哪块田适合种早稻,哪块田要种晚稻,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这引水渠的走向,”

他指着布帛上的蓝线,“是祖辈们踩着露水丈量出来的,每寸渠都顺着山势走,不浪费一滴水。”

他指着最旧的一块布,边缘已经磨损发黑,“这是民国时的,上面还记着大旱年怎么节水,说每滴水都要浇在苗根上。”

沿着田埂往下走,能看到不少撂荒的梯田,石缝里长满了灌木,田埂的青石被雨水冲得松动,只有几块精心打理的田里,秧苗长得格外精神。

“那片是‘祖田’,”田老爹指着最高处的三亩梯田,“村里几户老人守着,说不能让祖宗开的田荒了。

我小时候,全村人都在田里忙,插秧时唱山歌,收割时赛打谷,晚上就在晒谷场看星星说收成,哪像现在,年轻人都去城里了,田里静得能听见草长。”

村头的水磨坊还在转动,木轮吱呀作响,磨盘上的稻谷被碾成雪白的米粉,石槽里的水流带着细碎的泡沫,映出天空的颜色。

“这磨盘是青石的,要磨十年才够光滑,”田老爹抚摸着磨盘上的纹路,

“磨出的米粉带着米香,机器磨的看着白,却没这股子土味。去年有人想把磨坊拆了盖楼房,被老人们拦下来了,说这是村里的魂,不能动。”

正说着,山下来了几个穿着西装的人,拿着图纸在田边测量,嘴里念叨着“开发成旅游区”“盖民宿”。

“是来搞开发的,”田禾的脸色沉了沉,“他们说要把梯田推平些,好走观光车,还说要在田里种些奇花异草,说比种稻子赚钱。我们说这田是用来种粮食的,他们还笑我们‘不懂商机’。”

傍晚时分,山雨突然落下,细密的雨丝打在秧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田老爹突然起身:“得去看看泄洪沟。”

众人跟着他跑到梯田最低处,只见他弯腰清理沟里的杂草,田禾则搬来石块加固松动的渠岸。

“这泄洪沟是保命的,”田老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去年暴雨,就是因为沟堵了,冲垮了三亩田。老辈人说,梯田要像人一样,既要能喝水,也要能排尿,才能长好庄稼。”

小托姆突然发现,某些田埂的石头上刻着奇怪的符号,有的像水滴,有的像稻穗。“这些是什么?”

“是‘田神符’,”田老爹解释,“老辈人传下来的,说刻上这些符号,能保佑田不长虫、水不流失。

你看这个像稻穗的,”他指着其中一块石头,“是说这块田要多施草木灰,穗子才能饱满,都是一辈辈试出来的门道。”

夜里,雨停了,月光洒在水田里,像铺了层碎银。田老爹邀请众人在晒谷场吃新米,陶碗里的米饭冒着热气,咬一口,清甜中带着韧劲。

“这米要在山泉水里泡三个时辰,蒸的时候要大火上汽再转小火,”田老爹笑着说,“机器种的米快,可哪有这慢慢长出来的香。”

田禾突然说:“我打算把城里的工作辞了,回来种稻子。”

田老爹愣了愣,随即眼眶红了,往儿子碗里夹了块腊肉:“好,好,回来就好,这田总要有人种。”

接下来的几日,村里的年轻人渐渐回来了,有的跟着老人学看梯云谱,有的学着修水渠,田禾则用无人机勘察梯田,说要在保古法的基础上,用些新法子提高产量。

有位研究农业的教授听说了,特意来教大家生态种植,不用化肥农药,种出的稻米虽然产量少点,却卖出了好价钱。

离开梯云村时,田老爹送给他们每人一袋新米,用粗布袋装着,上面缝着个“禾”字。

“这米要慢慢煮,”他站在梯田边,望着层层叠叠的绿,“就像这梯田,要一茬一茬地种,一辈一辈地守,才能长出好粮食。人活着,不能忘了根,这田就是我们的根。”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新米的清香还在鼻尖萦绕,梯田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却像刻在了心里。小托姆捧着米袋,突然问:“下一站去哪?”

艾琳娜望着东方的海岸,那里隐约有座渔村的轮廓。

“听说那边有个‘望潮村’,村民世代赶海,懂潮汐的规律,只是现在,近海的鱼虾少了,年轻人都去远海捕鱼,老辈的赶海手艺,快没人会了……”

泥土的气息还在指尖残留,艾琳娜知道,无论是层叠的梯田,还是粗糙的梯云谱,那些藏在田垄里的智慧,从不是对自然的强求,而是与天地的商量——

只要有人愿意守护这些青山间的奇迹,愿意弯腰插秧、挥镰收割,愿意把祖辈的生存哲学融入每一寸土地、

每一株稻禾,就总能在循环的四季里,收获大地的馈赠,也让那份流淌在稻穗里的踏实,永远滋养着每个平凡的日子。

离开梯云村,循着湿润的海风向东跋涉,三月后,一片蔚蓝的海岸铺展在眼前。

沙滩泛着细碎的银光,礁石在浪涛中沉默伫立,几艘小渔船泊在简陋的码头,渔网像巨大的蛛网晾晒在木桩上,空气中浮动着咸腥的海风与鱼获的气息——这里便是“望潮村”。

码头边的礁石上,坐着位正在修补渔网的老妪,姓苏,大家都叫她苏婆婆。她的手指被海水泡得发白,却灵活地穿梭着尼龙线,破损的网眼在她掌心渐渐收拢,结出整齐的六角形。

见众人靠近,她抬起头,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细沙:

“这网要用‘活结’,鱼进得来出不去,又伤不着小鱼苗,现在的年轻人图省事,都用死结网,大小通吃,哪懂留种的道理。”

艾琳娜望着远处的海面,波光粼粼的浪涛里,偶尔有鱼群跃出水面,划出银色的弧线,忍不住问:“婆婆,这里以前赶海很热闹吧?”

“热闹得很哟,”苏婆婆放下渔网,指了指沙滩上的脚印,

“退潮时,沙滩上全是人,捡贝壳的、挖蛤蜊的、钓望潮(章鱼)的,能从日出忙到日落。我年轻时跟着阿爸赶海,一上午能捡半筐海螺,现在……”

她叹了口气,从竹篮里摸出个贝壳,“这是‘响螺’壳,以前能吹响报潮信,现在近海的螺越来越小,壳都凑不齐一串了。”

小托姆钻进岸边的渔棚,里面堆着些老旧的赶海工具——

有带着木柄的蛏钩,有缠着布条的小耙子,墙角的木箱里装着几卷泛黄的潮汐表,上面用毛笔标注着涨潮、落潮的时辰,还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廿三见海滩”的谚语。

“这些都是赶海用的吗?”他拿起一个海螺壳,对着嘴吹了吹,发出呜呜的声响。

“是‘潮信录’,”苏婆婆的儿子阿海扛着渔获回来,竹篓里只有寥寥几只海蟹,

“我爷爷记的,哪片滩涂藏着花蛤,哪块礁石下多海胆,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这潮汐规律,”

他指着其中一页,“是祖辈们看月亮算出来的,说月亮圆时潮最大,月芽儿时潮最浅,比现在的电子表还准。”

渔棚的墙上挂着几串晒干的鱼干,鱼鳃处系着红绳,旁边贴着小小的纸条,写着“芒种前晒”“冬至后收”。“这些是特意留的?”小托姆凑近闻了闻,带着淡淡的海腥味。

“是‘海味’,”苏婆婆的声音带着几分郑重,“每年汛期捕的鱼,用海盐腌了晒着,要晒足三十天,冬天蒸着吃,能尝出大海的味道。

你看这串,”她指着最长的一条,“是十年前捕的马鲛鱼,那时能长到三尺长,现在能有一尺就不错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摩托艇的轰鸣,几艘快艇拖着巨大的拖网驶过,浪花飞溅着拍打着礁石。“是外来的捕鱼船,”

阿海的脸色沉了沉,“他们用‘底拖网’,把海底的沙子都翻起来,连海藻都不放过,去年把我们村的育苗场都给拖坏了。我们去理论,他们还笑我们‘守着滩涂饿肚子’。”

傍晚时分,夕阳为海面镀上一层金红,潮水开始退去,露出湿漉漉的滩涂。苏婆婆突然拿起小耙子:“跟我来,带你们看个好东西。”

众人跟着她踩过柔软的沙滩,来到一处隐蔽的水洼,只见她用耙子轻轻拨开泥沙,几只指甲盖大的小章鱼突然喷着水逃开,留下圆圆的洞眼。

“这是‘望潮窝’,”苏婆婆笑着说,“我们只捡大的,小的要留着,等它们长好了,明年才有得捡。”

小托姆突然发现,某些礁石上刻着奇怪的符号,有的像波浪,有的像月亮。“这些是什么?”

“是‘护海符’,”苏婆婆解释,“老辈人传下来的,说刻上这些符号,能保佑鱼虾多起来,台风绕着走。你看这个像月亮的,”

她指着其中一块礁石,“是说这片海域要等月圆时再来,那时的望潮最肥,都是辈辈人试出来的门道。”

夜里,潮水又涨了上来,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苏婆婆坐在渔棚前,望着月光下的海面:

“以前赶海讲究‘三不捡’,不够大的不捡,怀卵的不捡,少见的不捡。

那时的海像聚宝盆,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好东西,哪像现在,网越拉越密,船越开越远,海里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阿海在一旁修补渔船,说要明天就去镇上反映,求他们管管那些破坏海域的拖网船。

接下来的几日,村里的老人们都行动起来,有的整理“潮信录”当证据,有的在滩涂边插警示旗,苏婆婆则带着阿海教孩子们认潮汐、

辨鱼汛,说就算近海鱼少了,这赶海的本事也不能丢,留着给后人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跟大海打交道的。

当海洋局的专家赶来考察时,整个望潮村都沸腾了。专家们看着“潮信录”上的记载,摸着礁石上的“护海符”,连连赞叹: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化石啊,比任何养殖技术都珍贵!”

离开望潮村时,苏婆婆送给他们每人一个海螺哨,螺壳上刻着个“潮”字。“这哨子要听潮声吹,”她把海螺递过来,带着海风的清凉,

“能听出涨潮落潮的节奏,就像做人,要懂进退,知取舍,才能活得安稳。海可以闯,可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忘,那是用风浪换来的智慧。”

走在回程的路上,身后的海浪声渐渐远去,海螺哨的呜呜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小托姆握着海螺,突然问:“下一站去哪?”

艾琳娜望着北方的山谷,那里隐约有片茶园的轮廓。

“听说那边有个‘云雾坞’,村民在山腰种着百年老茶树,采的茶叶能泡出琥珀色的茶汤,只是现在,年轻人嫌采茶累,大多改种果树,老茶树渐渐荒了,春天的茶香都淡了……”

海风的咸腥还在鼻尖萦绕,艾琳娜知道,无论是起伏的潮汐,还是粗糙的潮信录,那些藏在海浪里的智慧,从不是对大海的掠夺,而是与海洋的商量——

只要有人愿意守护这片蔚蓝的家园,愿意传承赶海的手艺,愿意把祖辈的生存哲学融入每一次撒网、

每一次退潮,就总能在辽阔的海域里,收获大海的馈赠,也让那份流淌在浪花里的敬畏,永远滋养着每个与海为邻的日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女神攻略手册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陆爷的小祖宗又撩又飒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辞凤阙 炎武战神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送灵少女 超神学院之我不是配角 婚后热恋 英雄联盟电竞梦 青梅竹马但嘴硬 止末白马怕青牛(GL) 混在现代当阎王 爱一场 我从安朝来,整日只想去父留子!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易界杀手之王 景家五姑娘 全球末日后我觉醒了自然亲和 DC宇宙当飞人 快穿之苏醒后的旅途 退婚另娶?成全你,当皇后不香吗 
最近更新凡尘问道:从矿奴到仙尊 假装虫族掉马后我be强改he 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 命运的金手指 替身农家长姐:带弟弟卷疯科举 龙族:卡塞尔最后的校长 京枝欲孽:替身带球跑狠甩太子爷 槐荫巷17号 盗墓开局,被胡八一当成大墓 KPL:渣攻他不想打职业 鸣潮:我,开局获得,魔刀千刃! 原神:叫你发刀没叫你养boss 九大女帝爱上我,还得生孩子? 长安狐事 开局杂役,吞噬成神 觉醒后更要努力被强制爱 便利店系统:在大佬心上种良田 综漫:成为恶魔后女主们开始恶堕 崩坏三,结果是前文明 娇娇胎穿七零又虎又彪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 木棠海糖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txt下载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最新章节 - 无限流之中式副本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