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首页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将军好凶猛 纵天神帝 大夏第一假太监 无敌天下 兵锋无双 一个人的抗日2 乱世枭雄 明朝那些事儿 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全文阅读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txt下载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3章 转折时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常洛将熊廷弼、袁崇焕、毕自肃的奏折全部打回文渊阁,并且批复道:

\"朕只有一张嘴巴两只手,累到吐血也不能面面俱到。国家设辅臣,朕倚为肱股,原意本是为君分忧,孰料诸辅臣如此敷衍,甚失朕望。此三事俱关封疆大事,着该臣具详尽条陈来奏。\"

司礼监将这份批复转送到文渊阁,孙承宗见了批文,脸都红了,虽然一竿子打一船人批评全体内阁,但其实是专门说给他这个首辅听的。

他苦笑着对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说道:\"诸位请看,陛下很不满意,奈之何?\"

四个人看了批文,也是面面相觑。

熊廷弼为诸将请功,如何封,如何赏,自然是皇帝作主,内阁大臣有什么置喙的资格?

熊廷弼要钱,转户工二部,要他们尽力筹措也是常规做法,能有什么问题?

袁崇焕是封疆大吏,他要调那么多兵,当然是由皇帝说了算,内阁也不敢瞎出主意。

至于毕自肃要求往辽东派遣三百名官员,吏部派不出这么多人来,孙承宗票拟的意见是从监生、贡生中挑选一千二百人,入京考核甄别、选择、优录取三百人,送往辽东任职,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洪承畴轻咳一声打破沉默,说道:

“依下官愚见,陛下或是觉得我们太过明哲保身,太过畏首畏尾,缺乏果敢任事的勇气。

熊经略为诸将请功、袁巡抚请求调兵,内阁虽不能擅作主张,但可列出各种方案,讲明利弊,然后呈上;

毕巡抚请求派官员,内阁不应该只是简单提个选人途径,而应提出更完善的官员补充方案。”

孙承宗官场浸润几十年了,洪承畴讲的这些他岂能不明白?但张居正十分敢于任事,又是什么下场你忘了吗?

从来都是共患难易,从前建奴未平,事属非常,在票拟的时候,孙承宗不惧出位,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在建奴己经平了,凡事都没有那么急迫了,于是孙承宗在票拟的时候,都是尽可能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以避免擅权之嫌。

熊廷弼请功,牵涉到太多人,谁的功该定得高一些?谁的功定得低一些?评定的标准是什么?不论提出什么意见,都会得罪一大批人。

功过赏罚俱出于天恩,那就交给皇帝圣心独裁好了。

孙承宗一向八面玲珑,眼看就要退休了,他可是不想揽这种里外得罪人上下不讨好的差事。

至于袁崇焕请求调兵,事涉刀把子;而毕自肃请求补充官员,事涉官帽子,做人臣的在这两件事上最好别多嘴,不然容易引来猜忌。

前前后后想了这么多,孙承宗对洪承畴说道:\"彦演,你讲得很在理,我的确老朽昏庸,不堪陛下驱使了。江山代有才人出,你年轻就多受一点累,拿出几套详尽一点的方案,供陛下选择吧。\"

孙承宗对洪承畴的不满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徐光启笑而不语,温体仁闭目养神,周延儒假装在翻找公文。

洪承畴从延绥巡抚的任上,直接调入内阁不足一年,资历浅,威望低,因此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这一次之所以站出来批评老资格的首辅孙承宗,是因为他在皇帝的批文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以他这么久的细心观察,皇帝对孙首辅一向极为尊重,总是称\"先生\"、\"元辅\"、\"阁老\",这一次却破天荒地用了\"该臣\",而且批文中的不满几乎毫无掩饰。

这种时刻,不正给了他这个新人表现自己的机会吗?

他浅笑着对孙承宗说道:\"谁不知孙阁老是镇阁之宝,这么要紧的票自然是孙阁老亲自来拟,学生方才所言,不过是抛砖引玉,恕罪,恕罪。\"

孙承宗也笑了笑,\"彦演,陛下一向目光如炬,慧眼识珠,所擢拔的新人个顶个的能干,你就不要过于谦逊了,你来吧,你来吧,我的确老了,真的不胜繁剧。\"

洪承畴不再谦让,爽快地说道:\"恭敬不如从命,学生就接下这份差事了。\"

洪承畴回去之后便精心准备起方案来。

他深知这是自己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风险重重的挑战。

他翻阅众多典籍,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仔细分析着每一个细节。

三日后,洪承畴带着自己拟定的方案来到文渊阁。

众人看到厚厚的几卷纸,不禁暗暗吃惊。

他先阐述了辽东诸将功劳评定的各种依据及相应奖励方式,既考虑战功大小,也兼顾将领资历。

对于袁崇焕调兵之事,则列出不同兵力调配方案的优劣之处。

关于毕自肃的官员派遣,他则详细规划了官员补充细则,包括选拔考核机制、监察监督机制、奖惩升降机制等。

孙承宗看过之后,心中暗叹后生可畏,一则畏他的才气,一则畏他的胆量。

他沉吟许久后说道:\"彦演,这是你的心血,只署你的名就好了,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也不肯同署。

洪承畴十分尴尬地说道:\"学生一孔之见,果然入不了诸公法眼,学生就以一己之名上呈御览吧。\"

孙承宗、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都不吭声,坐等洪承畴把自己放在炭火上烤。

第二天,洪承畴将条陈呈了上去,常洛看完之后十分喜悦,召内阁五辅臣文华殿觐见。

五辅臣进了文华殿,皆行礼叩拜。

常洛笑道:“众卿家免礼。此次洪承畴所呈条陈甚是详尽周全,朕心甚悦。”

洪承畴忙躬身谢恩。

常洛又看向孙承宗等人,“朕知道你们或许有所顾虑,但朕希望诸卿以后皆能像洪卿这般用心任事。”

孙承宗赶忙答道:“陛下教诲,臣等铭记在心。\"

常洛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板着脸叫了一声:\"温体仁!\"

温体仁赶紧上前一步,拱手道:\"臣在!\"

常洛问道:\"这样的条陈,卿写不出来吗?\"

温体仁汗下如雨,\"臣愚钝,臣写不出来。\"

常洛反问道:\"是写不出来,还是怕得罪人不肯写?\"

温体仁面红耳赤,嗫嚅不敢言。

常洛又将目光挪到周延儒脸上,周延儒忙垂下了头。

常洛接着说道:“朕知你们为官多年,深谙为官之道,然朕欲重振朝纲,需诸卿齐心辅佐。春秋责备贤者,若都如卿等今日这般推诿塞责,国家何日得以兴盛?”

孙承宗忙道:“陛下息怒,总是臣等事君不诚。\"

常洛从台阶上走下来,走到孙承宗身边,挽起袖子,说道:\"孙先生请看。\"

孙承宗看了过去,只见皇帝胳膊上骨瘦如柴,顿时眼眶湿了。

常洛又走到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身边让他们看,三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常洛重新坐回龙椅,缓缓说道:\"朕每天从早忙到晚,夜里只能睡两个时辰,午间只能睡一个时辰,三年来只在正月初一休息一天,父皇忌日休息一天,母后忌日休息一天。尽管如此,依然有批不完的红。诸位爱卿如果不想看着朕累死的话,就多出点力,多受点累吧。\"

孙承宗率先跪下,说道:\"陛下是圣明之主,为了削平辽东建奴、赈济陕西灾荒,宵衣旰食,夜以继日,臣等都看在眼里,总是臣等懈怠躲懒,辜负了陛下期望。\"

常洛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众位爱卿平身吧,凭心而论,这也怨不了你们。\"

孙承宗听了这一句,眼泪差点掉了下来,站起来说道:\"请陛下垂训。\"

常洛说道:\"朕甫一登基,就为张先生平反昭雪,就是为了鼓励敢于任事的风气。众卿不妨扪心自问,朕何事苛责过敢于任事的人?天下非朱家一家之天下,更非朕一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朕已经想了很久了,准备改组内阁,使内阁承担更多的责任。\"

众人面面相觑,孙承宗问道:\"陛下准备怎么改?\"

常洛说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朕准备重设宰相。\"

明未的难题,不在于皇帝是否能破解亡国的宿命,而在于皇帝是否愿意让出部分权力,成就一个类似于君主立宪的政体,使国家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王朝周期率。

从秦汉开始,就是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宰相三项特权,剑履上殿,称臣不名,见君不趋。

宰相开府建衙,手下十三曹是一个庞大的办公机构。

宰相和皇帝谁的权力更大,完全看谁的能力更强和个性更强。

相权的典范是萧何、诸葛亮,对国家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骨髓。

到了唐朝,宰相一分为三,中书省管草拟,门下省管审核,尚书省管执行。

到了宋朝,宰相变成一大堆,有正有副。宋以前的宰相是有座位的,与皇帝坐而论道,到了宋朝就只能站着说话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宰相一肩挑,把朱元璋累得够呛。

到了建文时期,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地址在文渊阁。

内阁大学士品级远低于六部尚书、侍郎,到了后期权力却越来越大,地位远在六部之上,形同宰相,但是受到宦官批红的限制。

到清朝前期,康熙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置南书房,国事就跟南书房的一帮翰林商议。

南书房成了皇帝的秘书班子,限制了议政王会议,还分了一部分内阁的权力。

国家的权力中枢从外廷的文渊阁转移到了内廷的南书房,皇权进一步加强。

再到雍正时期,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始建军机处。

军机处是一个临时机构,类似于工作小组,没有品级,按照律法,非军机大臣无旨意擅入军机处者一律斩。

军机大臣虽然总揽军政大权,但都是兼任的,对皇权完全够不上威胁。

军机处设在隆宗门,一排小房子,看起来毫不起眼,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太监住的地方,其实是帝国中枢。

军机大臣形同家奴,跪受笔录,彻底成为皇帝的附庸。

从共治天下,到分相权,到废宰相,到最后完全成为家奴,从拥有自己的府衙办公,到在小平房办公,从坐到站到跪。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相权千百年来一直都在削弱,皇权一直都在膨胀。

站在皇帝的角度,当然是权力越集中越好,可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权力的过分集中却未必是好事。

清朝是君主专制集权的顶峰,换来的却是整个国家的一潭死水,对内大搞愚民政策,对外大搞闭关锁国。

皇权的确保住了,国家却沦为人尽可欺的东亚病夫。

中国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经过清朝三百年的专制独裁闭关锁国,却成了西方列强肆意宰割的牛羊。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放进取是世界的潮流,专制保守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明以前的宰相,不论权力大小,人数多少,大体上是名实相符的,可以在权限范围内,以宰相的名义开展各项行政工作。

遇到无法独断的大事,多名宰相共同商讨,达成的共识对于皇权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宰相作为皇帝与六部之间的枢纽,有鲜明的法理地位,可以对皇权形成有效的对冲。

但朱元璋废宰相后,中央、地方、军政、民生,千端万绪一股脑儿全抛给皇帝,这样一来对皇帝的要求也实在太高了。

内阁只是秘书与顾问机构,而非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能只是辅助皇帝阅览奏章,对奏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附上自己的参考意见,然后呈给皇帝最终决策,这一过程称之为【票拟】

一切政务,都需要皇帝【批红】才能生效,内阁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

明朝前期的皇帝精明强干,内阁确实只需要扮演也只能扮演秘书机构的角色。

可惜地位能继承,能力却不能继承。后代的皇帝越来越缺少主见,越来越缺少精力,越来越缺少见识,根本没有能力分辩内阁的【票拟】对或者不对。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的【参考意见】,实质上就等同于皇帝的【最终决策】,只不过要经过皇帝的【批红】,才能获得程序上的合法性。

碰到比较懒惰的皇帝,比如朱由校,连【批红】也由太监代劳,于是出现了宦官专权。

运气再坏一点,碰到朱翊钧这种不理朝政又死抓权力不放的奇葩皇帝,内阁的【票拟】得不到【批红】,就会出现整个行政系统停摆的可怕局面。

内阁大学士作为秘书,品级本来不高,但后来兼任六部尚书、侍郎,变得名至实归,位高权重。

【票拟】原本由内阁成员轮值,渐渐由首辅一人把持。

内阁成员最初由皇帝直接任命,后来首辅对于内阁成员任命的影响力变得至关重要。

本意是废相,却偏偏滋生出张居正这类\"非相乃摄\"的政治强人。

朱翊钧深恨张居正专权,在其死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对其进行残酷的政治清算。

可是当他真正大权在握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手上的权力太大了未必是一件好事。

猴子爬的太高,就会露出腥红的屁股,自己自鸣得意,在别人眼中却只是一个笑话。绝大多数皇帝只是肉体凡胎的俗人,甚至只是俗人中的下品,却被捧到了神的位置。这是何等的谵妄何等的拧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上门女婿都市至尊 萌妻难养,腹黑老公有代沟 都市古仙医 爱情逃兵 这个男人过于贤惠 无敌魔剑 高岭之花不近女色,背地日日暗撩 热吻365式:靳少,玩够没 一指流年错染红尘芳华 盗墓之可单开族谱 肥水不流外人田 快穿之任务对象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官仙 强爱之独占娇妻 钻石闪婚之溺宠小娇妻 首席先生,我要离婚 开宗立派当反派 失控沦陷!二少他夜夜哭着求亲亲 大明锦衣卫1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橙心如意剑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三国之重振北疆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世子请叛逆 回到大明当才子 
最近更新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清宫秘史十二章 巨宋 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 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 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 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 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 替弟为质三年,归来要我让战功? 穿越大唐,我靠变身闯天下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北军悍卒 大夏第一神捕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txt下载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最新章节 -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