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最难的时候,土豆也吃完了,我上山撸最树叶,捣碎了给思晴吃,我自己则偷偷咽过能暂时果腹的观音土。
日子很难,我不怕,只要我和思晴都还活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能熬过去!
我也深深感激林东家。
他在自家也很困难的情况下,还悄悄接济过我们两次粮食。
那一瞬间,我几乎以为,自己在他眼里,或许是有些不同的。
后来我才明白,是我自作多情了。
他不过是看我一个女子带着幼侄女艰难求存,想起了自己当年孤身一人,拉扯林二姑娘长大的苦楚与不易,是同病相相怜,是慈悲,却独独不是我想的那种“不同”。
这一年的下半年,老天爷总算给我们留下了一丝喘息的机会,皇帝陛下颁下恩旨,免了我们当年的税赋。
我和思晴,终于在这场连环的灾难中,活了下来。
第二年春,就在生活刚刚回归一点平静时,林家却出了天大的事!林三少爷被歹人劫走了!我们全村出动,漫山遍野地寻找,却一无所获。
后来我才知道,出事的根本不是林三少爷,而是林三姑娘!而我知道这个消息时,我们已经快要走到江南地界了。
我的贵人林二姑娘,不知是不是因为妹妹的这场劫难,加上前头旱灾的刺激,毅然决定带着一众人南下去收粮米,甚至需要与未婚夫陈先生长久分离。
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她并不是去江南收粮米,她是要去那未知的江南,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她在村里招人同行,前景未卜,路途遥远,愿意跟她去的人不多,除了几个满腔热血的少年郎,便只有我了。
我想带着思晴出去闯一闯。
余氏虽然疯了,但同在一个村里,我始终提心吊胆,害怕那个已经失去理智的女人,不知何时会对思晴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走,山高水长,我再也没有回过广丰县,思晴也只在多年后,听闻余氏离世的消息后,才带着她的夫婿和孩子,回去匆匆祭拜了一次。
也是那次祭拜,思晴他们回了河西村原址,虽然找不到阿爹阿娘和阿兄的遗骨,但思晴亲手从那里挖回来三捧泥土,我们可以在越州给他们立坟了,咱们一家人在越州团聚了!真好!
而我的贵人林二姑娘,后来的林夫人、安禾乡君、丰和县君……她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高。
我曾对她那位同样善良的父亲,怀有过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后来,这点微末的情愫,也在我找到自身价值后,随风消散了。
我只想努力做好我的越州宴大厨,因为在那一方灶台、一块案板之间,我找到了刘灵丽之所以是刘灵丽的价值所在!
这还得益于我在前夫家伺候一家老小时,磨练出的做饭手艺,当然,我那点本事,起初是万万不能跟林二姑娘相比的。
林二姑娘真是个极好极好的人,她胸怀宽广,毫无保留,她把会做的菜式、做法都悉心教给了我,甚至将秘传的析盐之法也倾囊相授!
她还让思晴跟着张梦妹子学习刺绣,甚至亲自去求了技艺精湛的祝家小语姑娘来指点她们。
越州宴开业后,我便成了越州宴的大厨,也在这烟火缭绕的灶台间,结缘了我后来的夫婿——沈凌。
他是一个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原本也是火头兵,他是跟着卢氏旁支来的越州,在竹后村安了家。
他长相粗粝,但为人憨厚实在,对我说,他家里兄弟多,孩子也多,不少他一个传宗接代的。
他想和我一起,把思晴好好养大,将来招婿入门,他绝不在意我不能生育,只求我不嫌弃他是个粗人。他在我身边,不声不响地照顾、陪伴了整整两年。
也许,我内心深处,终究还是不够独立;也许,漫长的劳作日子,让我心底也有一丝疲惫;也许,我依然渴望拥有一个知冷知热、能互相扶持的伴侣。
最终,我点了头。
三十三岁这一年,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这思晴招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女婿入门,我心尖上那根绷了十几年的弦,终于松了一半。
也正是在这一年,这么多年没有动静的肚子,竟奇迹般地怀孕了!
不但沈凌欣喜若狂,思晴和侄女婿也高兴得不得了,围着我忙前忙后,比我自己还要紧张。
林乡君知道后,还特地派人送来了丰厚的安胎礼!
那一刻,我想起了老君观里归恒道长多年前那句玄之又玄的箴言:“孩子会来的,只是缘分未到罢了。”
是啊,缘分到了。
慢慢地,我们家也从最初那个只有我被休弃的妇人和一个孤女的凄凉景象,变成了越州城里有名有姓的殷实富户。
更让我自豪的是,我和思晴都有了许多学生,每年节庆,都会收到学生们的感恩节礼。
因为我们都成了越北学堂的授艺先生——我教厨艺,思晴教刺绣。
我也是亲眼看着林二姑娘与陈先生一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拼搏奋斗,积累下庞大的财富和人脉,厚实了家族的底蕴,硬生生把一个寻常农户寒门,拉扯成了一个钟鸣鼎食的望族!
他们都说,只要林氏能一直这般平稳地走下去,三代之后,或可成为一方小世家。可惜,那幅辉煌的画卷,我大概是看不到了。
但我仍然感到无比的庆幸与荣耀,我曾那样真切地参与过林二姑娘波澜壮阔的奋斗路,在她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献上过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刘灵丽,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女人,被休弃,不能生育,带着幼侄女四处勾活,在世人眼中,或许卑微如草芥。
但回头看这一生,从绝望深渊挣扎而出,凭借自己的双手,挣得了一份家业,还培养了好些学子,得到了从来没想过的尊敬。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
在我最终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最后浮现的,仍是初见林二姑娘那张带着笑意的、温暖的脸庞。若没有她,我和思晴的人生,不知还要在漫长的黑夜里摸索多久,才能等到晴天的出现。
我啊……别无他求,只愿我的大恩人林二姑娘,能一直顺顺利利,一直健康快乐,愿林家越来越昌盛,林氏越来越好!
(注:这两三章写的是刘家姑侄的小传,接下来会在正文中穿插一些像番外一样的文本,慢慢地收尾,有意见可以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