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首页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皇兄个个不当人 三体 我把白莲花女主逼疯了 六零小甜媳 绣色可餐 港岛大亨 科技巨头 (修真)破戒 风起北方 类神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九十六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大家打开讲义220面,癸十、非无色相。

这一科是说明因果而示相,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众生的轮回,主要是从六尘当中来判断,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造了各式各样的业力,所以有各式各样的果报出现,都是以六尘为根本,从六尘当中可以判定他的烦恼相跟造业相,也可以从六尘当中知道他的结果。所以这六尘是穷十二变为一个循环。现在我们讲到十二类生的第十种:

癸十、非无色相。

这个众生它自己没有固定的色相,那它要怎么办呢?它必须假借他人的呼唤跟招引,才能够引生它的神识而出现色相,它本身没有固定的色相,但你一旦去呼唤它、去招引它,它的色相才会出现。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这一类众生它的迷惑颠倒相貌是“相引轮回”,它必须要有人去招呼它、去引导它。比方说,军中长官的命令,长官一个口令他一个动作,要是没命令他就不能有动作。这一类的众生亦复如是,必须有人去招呼它、去引导它,它才会有这样的相貌出来,所以它的颠倒是“性”颠倒,它必须要随顺他人的符咒来引导自己的灵性,你看中国道教那符咒的鬼神,鬼神本身它也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他符咒一画,他心中产生一个咒愿,那个鬼神它又有力量出来了,这就是“性”颠倒,它必须随顺他人符咒的引导,才能够产生自己心灵的力量出来,叫“性”颠倒。

[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它造业的动力来自于咒语,你看鬼神它必须完全听命于咒语的引导,他才能够产生一种造业的力量,所以它造业的特色是呼召乱想,完全依止他人的呼唤跟引导来造业,自己没有什么个人的看法。,[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非无色相”就是说它以前没有什么色相,一呼召以后就有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它的相貌有哪些呢?咒诅厌生,它要有咒语的力量,念咒语的人内心要产生一种誓愿,有一个誓愿力还有咒语两种力量,就产生一个生命的现象出现。比方说,古时候印度有一种起尸鬼,有新死的人,把它抓过来用咒语还有咒愿,这个起尸鬼就可以附在尸体上面起来造种种的业,帮咒愿的人做种种的业。这种它的生命现象是它必需假借他人的咒愿招呼,它才能产生造业的力量,这就是“非无色相”,它本身没有色相,但是你一招呼它,它就出现各式各样的色相。

癸十一、非有想相。

“非有想相”是它本身有一个“想”,因为外在力量,又产生另外一个强而有力的想,把它的想改变,改变它过去的想。比方说细腰蜂,黑色的细腰蜂有时候在房间飞来飞去,细腰蜂它本身不会生儿子的。那它怎么传宗接代呢?它就到树上抓青山虫,青色的小虫,抓过来以后它用泥土把它包在里面,然后细腰蜂就不断的兴愿,你就是我、你就是我、你就是我的儿子,不断对它释放这样的讯息。青山虫本身不想做细腰蜂的儿子,是你把我强迫抓过来的啊!但是这细腰蜂不断的念:「是我、是我!」以后,这青山虫的身心世界改变了,不管外表的色身,内在的思想就不断的变化,最后就完全变成细腰蜂的儿子,跟它长得一模一样,共同的思想、共同的个性,这是“非有想相”。它本身本来不想有这个想相,但是依止他人强力的咒愿的想,始令他产生一个新的想出来,这就是“非有想相”。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合妄”就是它过去生,两个彼此曾经互相执着过,我贪爱你,你也贪爱我,和合的彼此妄想的执着,罔颠倒故,这种执着相是迷罔的,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说它没有又好像有,叫「罔颠倒故」。

[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它的业力为什么叫“异”呢?它不同的体质,你看那细腰蜂它小时候是青山虫,它的体质跟细腰蜂是完全不同,那么它长大以后变成回互,它可以回异为同,把不同体质的青山虫透过自己心中的咒愿力,把它转成自己相同体质的细腰蜂,叫「回互」,回不相同的体质而转成相同的体质。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就形成一个新的想来流转国土。彼蒲卢等(蒲卢就是细腰蜂)异质相成,彼此是在一个不同体质的情况之下,因为心中的咒愿而转成相同的体质。这就是「非有想相」,他本身没有这个想法,但是因为过去的因缘,别人给他一个强烈的想法,他接受以后就完全转成一个新的相貌。

癸十二、非无想相

“非无想相”它本来也是没有想,没有思想的,因为父母的恩爱之心不断的咒愿它,以恩爱心来咒愿它,结果它就产生一个思想。不过它这个思想是很特别的,是一种仇恨父母的思想。它本身是一个无情,本来没有想,但是父母亲把它抱过来以后,不断给它一个恩爱的心,欸!它转成一个有思想的东西,而这思想是什么呢?是一个仇恨父母的思想,就是“非无想相”。我们看经文就很清楚: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这种轮回的相貌是以怨害为根本,它过去当中经常是对某种人怀有很深的怨害之心,所以才来轮回的,它轮回的颠倒是以杀害对方为体性,它生命的本质就是来杀害对方,为这个而产生颠倒。

造业相:[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它的造业相貌就是一种“怪”,非常怪异,也就是不合人情、不合常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父母是世上最亲爱的人,从小给他种种的恩爱,给他种种的扶养,而他长大以后第一件事情——把父母亲吃掉。这一件事情是很奇怪的,因为母子是一种天伦,他既然长大以后把对他有扶养之恩的父母亲吃掉,这特别的怪异。他有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去噉食他父母亲的颠倒想法。这是它的造业情况。

果报相: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比方说土枭(猫头鹰) ,猫头鹰只有母的没有公的。那它怎么传宗接代呢?它只好附块为儿,它把地上的土块把它抱回树上,每天用爱心用身体抱着它给它温暖,时间久了以后,这个土块就出现跟它长得一模一样,猫头鹰的众生出现。又比方说破镜鸟,破镜鸟完全只有公的,那当然也不能传宗接代。那怎么办呢?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它去找一个有毒的树,树有毒当然水果也有毒,它把水果抱回来,也是一样每天抱着它,给它种种的爱心,欸!这个水果就转成了破镜鸟。奇怪的是,这个儿子长大以后,第一件事情都是把它的父亲母亲吃掉,这种众生,其类充塞。古德说:黄帝当初就下命令说这种鸟,土枭、破镜鸟是特别严重伤害人之常伦,就下令所有的祭祀都一定要用这种鸟来祭祀,想要断绝它的相续。但是因为众生的业力相续,到现在还是其类充塞,你怎么断得了!因为他有这个果报,他有这个业力,有这个业力就是有这个烦恼。这就是「非无想相」壬二、总结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以上就是众生十二类惑业苦的相状。这种相状是从什么地方来?简单的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念的妄动。当然这个“动”有各式各样,你接触六尘,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卵因想生,胎因情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就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造各式各样的业,最后各式各样的结果出来,个人的一念随缘不变当中而循业发现的。

这地方的经文主要讲的就是「六尘」,从六尘当中可以判断它的因,判断它的果。不过这地方是针对个人,如果从历史上来看,众生的共业也是有这个道理。比方说,我们中国两大圣贤,孔夫子跟孟子,孔夫子跟孟子他们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的标准认为那时候是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原因在哪里呢?孔孟学说的思想是认为不在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类失掉仁爱之心,做父亲的不爱儿子,做儿子的也不爱父亲,做君王的不爱臣子,臣子也不爱君王,所以弄到最后彼此互相的斗争,所以这世间上礼崩乐坏。

所以,孔孟之道主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一个『仁者爱人』,做父亲的去爱子女,子女也爱父亲,彼此间互相的仁爱,这世间上才能够祥和,大家才能够安乐。孔孟之道他们两个思想都是提倡仁爱,但是他们两个表达仁爱态度不一样,你看那六尘就不一样。孔夫子在表达仁爱是含蓄的,诸位你读读论语你就知道,孔夫子在周游列国,在实践理想,在游说诸国的时候,他的色声香味触法散发出来的是温和谦让。你看孔夫子在跟诸侯讲话的时候,是拐弯抹角的点到为止,让君主自己去心神领会,你要领会不出来那也就算了,他就自己离开,他的态度是温和的谦让的。但是你看孟子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孟子在表达仁爱的时候是刚直张扬的,他就直接了当的指出君王的错误。

所以你看,我们读论语如沐春风,可以感受到孔夫子的温和谦让,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讲话他是直接了当的,他不跟你啰嗦。为什么这二个人会生长在不同的时候?是众生的共业。孔夫子是生长在春秋,孟子生长在战国,时势造英雄,众生的共业招感不同的善知识。

春秋当然也有战争,但是诸位看看春秋的战争,大部分都是为了仁义而战,为了维持正义而战,不管他怎么样,他还是要去拿一个正义来当他的名称,所以他打到胜负出现以后,好!我打败你了,对方投降了就好了,就不再打下去了。在打仗之前,彼此间还要沟通一下,派个使者看看有没有缓冲的余地,真的不行了,就打一战,打到胜负出来就停止了。

所以春秋打仗是点到为止的,到了战国那完全不同,春秋是为了正义而战,历史学家的批判是这样,战国是为了夺城而战,是为了夺取对方的城池而战,夺一个城池以后,几乎是把这个城池里面的人杀到几乎一个不存。所以战国时代的战争一打下去,几个月可以说是血流漂杵。

所以你看众生的共业,他那个时候的人温和,招感的善知识就比较温和。你看战国时代,同样是善知识,但是他出现是一个孟子的相貌。所以你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确有它的因缘果报。你看看我们台湾的佛教界,现在也开始产生变化了,各大道场的老一代慢慢慢慢往生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第二代。诸位你要慢慢观察,第二代跟第一代的作风完全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完全不一样!乃至心中的想法,“法尘”也不一样。这个表示什么,诸位知道吗?你学《楞严经》你就知道,就是佛教界这些众生的共业在改变,共业改变了,善知识就改变,跟新一代的作风完全不同,六尘开始在大变化。

这地方就说明什么意思?外在的世界是从你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楞严经》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它会告诉你,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现在一直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个人会自杀?为什么这个世间会这么多犯罪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有的事情是你的内心一念妄动,你有这个烦恼业力它就「循业发现」。

我们所有的事情,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变现出来的,《楞严经》就是告诉你这个观念。你一个修行者,你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痛苦从什么地方来,你就很难改变你自己,你说你治病,你都不知道你的病根在哪里,你怎么治呢?所以这个地方就讲到十二类生,就是从我们内心烦恼业力而各自的循业发现而来的。这地方讲到众生的「迷真起妄」,所产生十二类的颠倒相貌。

戊二、、明灭妄名真立六十圣位转依号(分三:己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己二、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己三、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前面是讲凡夫的六道轮回颠倒相貌,这以下是菩萨的功德相,「灭妄名真」,菩萨依止智慧的观照,包括正念真如的理观还有种种波罗蜜的事修;理观跟事修建立的六十个圣位,转“依”号。六十个圣位是怎么算的?

《楞严经》在判教它的六十个圣位是:

第一个,三渐次就三个了,它把三渐次判作当中第一个基础,其中还有一个干慧地,共四个,中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它又把“妙觉”,等觉又多一个妙觉也放进去,构成六十个圣位。它的圣位是这样子来的。总共有六十个圣位的转依自号,转烦恼而依止菩提,转生死而依止涅盘,二种转依自号。这当中分三段: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二、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三、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

己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分二:庚一、结前生后。庚二、标列正明)先拢总的说明,三渐次是整个能转依的妙行,它真实是能够产生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种因地的修学。分两段:一、结前生后。二、标列正明。

庚一、结前生后(分二:辛一、结前生类互具。辛二、生后对治法门)结束前面凡夫的迷真起妄,生起后文菩萨的灭妄名真。分两段:一、结前生类互具。二、生后对治法门。

辛一、结前生类互具

【图一】

结束前面的十二类生其实是互含互摄的。看经文:

正明互具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

迷真成妄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佛陀招呼了一声阿难尊者说:「如是众生」指的是前面的十二类众生,在每一类的众生当中,又俱足了十二种颠倒。譬如卵生的也俱足其它的胎生、湿生、化生…各式各样的,每一个众生它的内心当中也俱足了其它的十二种颠倒。这种情况,佛陀讲出一个譬喻:犹如捏目,乱华发生。虚空本来是清净的没有华,但是有一个人用手去捏他的眼睛的时候,他就从眼睛当中自己看到自己的华,比方说,我们现在有十几个人在教室里面看虚空,你看虚空没有华,那每一个人捏自己的眼睛,你捏你的眼睛,他捏他的眼睛,你看到你的华,他看到他的华,个人在清净的虚空当中,个人看到自己的华相出来。那你会说,这个华是从什么地方来呢?从每一个人错乱的眼睛表现出来。

合法: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妙圆真净明心」指的虚空,我们众生本俱圆满清净光明的一念心性,本来是没有这种十二类颠倒,但是众生一念颠倒产生了烦恼跟罪业以后,就具足这十二种的虚妄颠倒乱想的果报出来。

这地方主要是讲「互含互摄」,比方说我们现在是胎生,但不是说你今生是胎生,你来生就是胎生,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做人,你死了以后还是做人;你是一只蚂蚁,你死了以后还是蚂蚁,不是这个意思。你是一个人,你今生表现一种胎生的惑业苦,但是你也俱足其它的惑业苦,只是它隐藏不现。假设你今天当中起了某种烦恼,造了某种业跟十二类生某一生很像的时候,来生就表现出来。它今生是个蚂蚁,但是它在蚂蚁当中,它能够产生一个人类的烦恼相、人类的造业相,它来生就变成人。所以它每一类生当中又具足了十二类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穷十二变为一循环」,它的十二类生是不断的变化循环的。

这就是天台宗的理具跟事造,它的事造法界是以某一个法界,但是它的每一个法界当中,在理性上又具足了其它的十二类生。这地方是结束前面的十二类生,是互含互摄的。

辛二、生后对治法门

【图二】

生起后文的对治法门。十二类生的惑业苦应该怎么对治呢?看经文:

法 说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譬 喻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法说:你现在要修证成佛的《首楞严王三昧》,于是本因元所乱想,“本因”就是我们众生最初的一念妄动,一切颠倒之因叫「本因」。因为一念妄动就产生各式各样烦恼跟罪业的乱想出来,所以应该要安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譬喻:就好像在清净的器具当中有毒蜜。那怎么办呢?先把毒蜜倒掉。倒掉以后你还有残余的毒蜜怎么办呢?用热的汤水还有香灰(现在的洗洁精),来洗涤那个器具,然后才能储藏甘露。首先去掉毒蜜就是先「严持净戒」,严持四根本净戒;再用热汤,“热汤”,以本经来说就是智慧的观照;“杂灰香”其它的种种诸行,比方说诵咒等等,乃至种种波罗蜜的修学。杂香灰来洗涤残留的毒,再储存佛陀的无上菩提跟大般涅盘两种的功德。

本经它的重点在「破妄显真」,就是你一定要先把妄想,那一念妄动所带动的妄想,慢慢慢慢的熄灭,找到你清净本性来当作你菩萨道的根本。以《楞严经》跟《法华经》说,凡夫如果是一个储存毒蜜的器具,其实《楞严经》要做的重点就是两个事情:除掉毒蜜,然后把毒蜜洗干净。

本经对于怎么去储存甘露,怎么去修波罗蜜讲得就不详细,它主要就是在破妄这一块,怎么样熄灭众生的惑业苦、怎么去储存甘露、怎么去储存波罗蜜,怎么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那这个就是《法华经》、《华严经》就讲得详细。所以《楞严经》可以说是《法华经》、《华严经》的一个基础,一个是把杯子洗干净,一个是储存甘露,这二个内容是不太一样的。

庚二、标列正明 (分二:辛一、标列。辛二、正明)正式说明三渐次的名称,也正式说明它其中的涵义。分两段:一、标列。二、正明。

辛一、标列

云何名三种渐次?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一、「修习」除其助因。可以说是整个修行的基础,一种善法的熏习,来去除助因;“助因”什么意思呢?生死轮回的一个助缘。

二、「真修」刳其正性。刳除我们生死的正式的体性;“正性”指的是杀盗淫妄,断杀盗淫妄,因为杀盗淫妄它正是一个生死的根本。前面只是一个助因,这是一个生死的根本,叫「正性」。

三、增进,违其现业。开始对治众生身口意向外攀缘的这种生死轮回之业。

要以蕅益大师的说法,前面两个除助因跟刳正性,是偏重在事修的助行;「除助因」是断除五辛的生死的助因;「刳正性」严持四种清净净戒。这两个都是属于助行,正式的修学的理观是在「违现业」,正式的正念真如,对治我们的向外攀缘。这三个是可以慢慢的熄灭我们前面的十二类生的种种的惑业苦的颠倒,这叫「三渐次」。

「三渐次」它第一个「除助因」,比较偏重在道前基础,要以〔密宗〕来说它是先远离恶因缘,因为你食五辛它会产生邪恶的因缘,第一个、你内心产生贪欲的烦恼跟瞋恚的烦恼。第二个、你容易招感那些不好的鬼神,外在的邪恶因缘跟内心的邪恶因缘,这个就是「除助因」,这是道前基础。其实正式的修学,到了「刳正性」,就正式了断除杀盗淫妄的行为,再断除杀盗淫妄的心念,这是第二个「刳正性」。到第三个就是「正念真如」,观一切法无生,来破我们的攀缘心,这三个。以蕅益大师说,它整个修学就是这三个重点,《楞严经》就是这三个重点。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男欢女爱 艳海风波 重生八零锦绣盛婚 花都太子 网游之奴役众神 都市捉妖人 斗罗:开局十生武魂被赐婚千仞雪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明末边军一小兵 重生之女将星 农家仙田 田园牧场 特种兵在都市 快穿之推倒神 官梯 红尘都市 我也想努力啊! 妙影别动队 玄幻:娘胎修炼,开局绑定天道老婆!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灵蛇转世镇百怪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迟来的深情,我不要了!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景家五姑娘 斗罗:重生邪魔虎鲸王,多子多福 穿越八零:糙汉厂长把我举高高 武侠:无敌的我终于出门了 怪物之都:欢迎来到人类养殖场 
最近更新师尊在上,请受徒儿一嫁 重生之麻辣衰神长姐不好惹 疯批老公总在被窝磕我和影帝CP 他的小青梅跑了 魂穿兽世腹黑大白蛇超粘人 提瓦特大陆的荧式生活 龙族冰之莲华 江澄一世唤长安 七零:炮灰夫妻发家忙 穿成最惨休妻妇,我要发财又暴富 汀花细雨 直播通古今,她养了只可怜崽崽 听我心声后,修仙界全员成我信徒 天下大乱,帝妃携崽横扫天下 喜欢野的你早说啊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女特工闯异界 我每个月换一次系统 穿书:今天暴打小霸王 铸界风云录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