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首页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六零小甜媳 一条四爷,二饼福晋 离婚后,所有人都开始爱她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九炼归仙 风起北方 红色王座 至尊透视 恶魔少爷别吻我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五十五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 121 页。卯二,别解浊名。

本经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的定位,古德说是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整个修学过程当中,都是要先依止《楞严经》来大开圆解,从开悟当中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掌握整个修学的方向。

那么,《楞严经》所悟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说明,就是所谓的内外、真妄。首先我们讲到真妄的问题。佛法的确是有一种真实的功德跟一个虚妄的相状。真实的功德跟虚妄的相状,其实主要的就是由我们一念心来决定的。那么这个怎么决定呢?就是讲到内外的问题。我们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当我们是向外攀缘的,那当然就是虚妄了;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我们就安住在真实。所以古人说,真跟妄是不隔一条线,因为真实的功德也是它,创造虚妄的、创造痛苦的也是它,就在你一念之间。所以本经的基本思想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安住在一种真实的功德。

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你一定要确认整个修行的方向,古人说你要认清路头。你未来的路走得是快是慢,这个都无所谓,但是你一开始方向走错了,一开始就向外攀缘,那你后面的修行全部完蛋了。依止生灭心为本修因,整个功德都是生灭、都是虚妄的。所以说,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本经可以确认一个佛弟子很正确的、很真实的方向。这个是很重要的。

卯二、别解浊名 分五:辰一、劫浊;辰二、见浊;辰三、烦恼浊;辰四、众生浊;辰五、命浊

我们看卯二,别解浊名。这一科是各别解释我们身心世界五浊的差别名称。

这个浊的意思前面有讲过。“浊”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染污义。因为这个五浊,这个色受想行识产生的干扰,会染污我们的心性。第二个是障碍义。它会障碍我们内心的功德,使令内心的功德不能显发出来。所以叫作浊。

五浊分五:一劫浊、二见浊、三烦恼浊、四众生浊、五命浊。这五浊刚好是配五阴,由色阴产生劫浊,乃至于识阴产生命浊。这个是五阴而引生五浊。看经文的地方就容易清楚。

辰一、劫浊

劫浊是依止色阴而引生的。这个色就是包括一切有质碍的色法,包括了五根六尘,内五根、外六尘。我们对于色阴的执取而创造了劫浊。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佛陀说,阿难!“汝见”,这个见指的是第八识的见分。其实这个见包括了整个见闻嗅尝觉知,整个六根的明了的功能。虚空指的是第八识的相分,就是所见的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一个是能见,一个是所见。这两个其实都是普遍在十方世界当中的。

这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呢?是“空见不分”。也就是说,空中有见,见中有空,它们两个是不可以分开的,彼此也没有所谓的你我的边际。当我们的心去攀缘虚空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说,哦,这是见,这是虚空。其实两个已经是不可分开了。

“有空无体”,如果单单只有所见的虚空而没有能见的见,那么虚空之相是不能显现出来的。同样的道理,“有见无觉”,如果单单只有能见的见而没有所见的虚空,那么能见的功能也不能显发。

所以它们两个必须怎么样呢?“相织妄成”,空跟见必须要相互作用,就好像一个经线、一个纬线,一个纵、一个横,两个才能够构成一个时空的相状。这就是我们一念心性当中产生的第一重的污浊之相,名为劫浊。

这一段的经文主要意思就是说,我们修菩萨道,你说拜佛是谁?当然是我们这一念心在拜佛;你去布施,布施当然不是你身体可以布施,是你那一念心布施。那你的心态是很重要,我们讲心态决定你的状态。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布施,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念佛,就影响到你整个修持的功德是真实还是虚妄。

在本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你整个后面全部错了。就是你要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在讲不生灭心之前,佛陀先讲什么是生灭心。假设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色身来作出发点:我为了身体健康去拜佛,我为了身体健康去持戒……那你就完了,成就了一个劫浊。因为这个劫浊是色阴,就是你那个心跟着色阴在动。我们每一个人出生一定有一个色身,这个色身没有错。色不迷人人自迷。色身是没有错,但是你执着色身的时候,你被色身所转,那么你就构成了内心当中第一层的劫浊。

这个劫浊是什么意思?就是一种时空的障碍。我们生命本来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所谓的什么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这种空间的障碍,但是我们对色法执取以后,这个障碍就产生了。就是说,我们迷执于整个色阴,使令我们在身心世界产生了时空的障碍。诸佛菩萨因为超越了色阴,所以他没有劫浊的问题。

这个地方先把我们要远离的第一重的障碍——劫浊破坏,当然就是要远离色阴的执取。

辰二、见浊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个我见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地方是从受开始。我们那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个领纳的功能,这种感受就产生了我们内心当中的我见。看经文就容易清楚。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佛陀说,正如你阿难,比方说你的色身是“抟四大为体”,这个“抟” 的意思就是假借,是假借地水火风来当作自体。有地水火风就有色身,有色身就会产生一种对心性的隔碍作用,而分成了见闻嗅尝觉知六种的明了功能。

也就是说,由于内心的四大引生了六根,由六根就产生了“壅令留碍”。“壅”是阻塞的意思。由于六根的相互作用,使令我们一念心性产生了一种阻碍的作用。比方说,因为六根产生了,我们眼睛只能够看,耳朵只能够听。当然,圣人眼睛也可以听。圣人,后面会说到“六根互用”。因为我们凡夫对于整个感受,六根的受的坚固的执取,而产生了一种障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就是,这个地水火风的四大本是无情之物,但是因为和心性的作用,它就能够转变。这个“旋”就是转变,转变成一个有知觉的众生。所以“相织妄成”。因为有知觉的心识跟无知觉的四大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我们内心当中的第二重污浊,叫作见浊。这个见浊开出来有六十二种邪见,但是以我见或者以身见为本。

这个地方是说,我们一个有情众生,有了色身就会有感受。前面色身是最粗的,色身是个色法,这以下进一步就是心法了。这个感受会影响到我们的身见,影响到我们的我见。按古德的意思,你看古德的开示,他有个道理说,一个人福报大了,他一生的快乐的感受会多。他一天当中,眼睛所看到的都是他欢喜的,耳朵听到也是他欢喜的,身体所接触的也是他如意的。一个人老是活在安乐的感受,这个人我执我见会特别的重,我执会很大。相反的,你生长在一个卑贱的环境,比如说你变成一只蚂蚁,你看到人就怕,你接触的环境都是不如意的、都是障碍的,你的自我意识相对比较小。你做一个大国王,你那个“我”就特别大。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见浊是由感受形成的。

你看我们以前古代的社会,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差,所以快乐的感受比较少,人会比较认命。现在大家追求幸福、追求安乐的感受多了以后,自我意识强,动不动就要抗议,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说,我们的知见,这个我见,的确受了感受的影响。就是,我们因为有感受,就从一念清净的本性当中产生一个自我的想法出来,这是感受引生见浊。

辰三、烦恼浊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们的心跟莲花的境接触的时候,本来这莲花是属于外面的莲花,这个时候我们“于境取相”,心中也出现一个莲花的影像。然后我们说,哦,这个莲花很漂亮啊,它很光明啊,就施设很多的名言。第一个产生相状,第二个施设名言,就带动很多的贪爱、瞋恚的烦恼出来。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佛陀说,比方说你阿难心中,你这一念心有三种的功能:“忆”,就是回忆过去,你过去曾经做过什么事情;“识”,是对现前境界的分别,是指的现在;“诵习”是指对未来事情的种种想象跟期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想”来引生的。

“性发知见”,这个六识的了别性要产生明了功能,必须要依托六根才能够产生心识的想象。那么这个想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容现六尘”,就是这个六识依止六根去攀缘六尘的时候,这个六尘本来是外在的境界,我们内心本来没有六尘,但是经过这个六识的种种想象,它就能够容纳、能够显现六尘的影像在心中,经过想象就能够转外在的尘相而成你内心的尘相。

“离尘无相”,就是六识离开了所了别的六尘,六识的了别作用就不能生起了。“离觉无性”,相同的道理,六尘离开了能了别的六识,那么六尘的尘相也不能显发。所以,它们两个必须“相织妄成”,就是六识的了别跟六尘的境界要互相地作用,所谓心识攀缘六尘引生想象,这样子才能构成第三重的污浊之相,名为烦恼浊。

我们一个人的烦恼,说你这个人为什么烦恼很重呢?为什么他烦恼很轻?你一天到晚起烦恼而他不起烦恼呢?一个人烦恼很重,就是你想象力很丰富,你想太多了。我们不能够说外境给我烦恼,不能这样讲。如果外境给我们烦恼,那我们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应该起同样的烦恼才对。我们接触的是同样环境,我们住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饭菜,去同样的地方做早晚课,但是每一个人起的烦恼不一样。同样一个环境,这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想象力不一样。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卖棒冰的。这个母亲,天气好太阳出来的时候,她一想到她大女儿就很痛苦:糟糕了!天气这么热,我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了。过了几天下大雨的时候,她又想到她小女儿:糟糕了!下雨了,我女儿的棒冰也卖不出去了。所以她整天很痛苦,出太阳也很痛苦,下雨也很痛苦。后来有人跟她讲说,你不要这样想,你换个角度。出太阳的时候,你就想着你的小女儿,这个棒冰卖得不错哦!下雨天的时候你就想大女儿,欸,这雨伞可以卖得不错。你整天就很快乐了。

这个道理就是说,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刹那是感受。感受的时间是很短的,那是一种直觉。但是当我们第六意识想象以后,你后面的心情就受你的想象来主导。我们可以这样讲,每一件事情都有正面的思考跟反面的思考,没有一个例外,有黑的就有白的。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对立的世界,只有佛陀能够离诸对待,超越了对立的世界到一真法界。有为诸法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如果你可以告诉我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那就破坏了整个佛法说的二分法的对立世界,不可能!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情绪是受了想象的影响,不是外境。外境的时间很短,那是一种直觉而已。

你看唯识学,它怎么去形容第六意识的想象力?它说“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你一天当中的情绪是快乐是痛苦,第六识想象力决定;你未来会造什么业,也是由你想象力来决定。整个五阴身心当中,最有主导性的就是“想”。它从前面引导色阴跟受阴,它主导你的感受,它后面主导你的行阴跟识阴,通前通后。

不过本经的意思是破“想”。后面会讲到,《楞严经》它是,在凡夫位它不准你有任何的想象,就是无念,以无念为正念。它认为所有的想象,凡夫的想象没有一件是好事情,所以它是先以无念为根本,然后再求随缘。当然,我们刚开始先不要说无念,我们先做比较好的想象,正面的想象。

总而言之,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烦恼是由我们的想象创造出来的。欸,你的烦恼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你的想象力想出来的嘛。你要这样子想,你就起烦恼嘛。你换个角度,欸,这个是我的善知识!你认为他是你的冤家,那你就很痛苦;你说这是我的善知识,我必须要靠他才能够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那你就很高兴了。

所以说境无好丑,你怎么想象,它就变成什么相貌。

古人讲一句话说:“生从识起,灭从色灭。”它的生起是由细到粗,最初的是识,是先有识阴,然后行阴,然后想阴、受阴,然后再色阴。它生起的时候,一念妄动以后,一念心性刚开始是由识阴生起,因为它最微细。但是灭除刚好相反,灭从色除。我们在对治的过程,先破坏色阴,再破坏受阴,再破坏想阴。因为它是五层的,先破坏最外面那一层,就是色阴那一层。所以这个五阴越往里面是越微细的、越深沉的,它离那个心性越靠近。

辰四、众生浊

这第四段是“众生浊”。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念念造作、生灭迁流的相貌,这个叫作行阴。这个就很微细了。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又比方说,我们讲“朝夕”,就是白天跟晚上。我们这一念心是念念的生灭,没有停止的时候,叫“生灭不停”。我们这个心一天到晚在那边生灭,到底是干什么事情呢?“知见每欲留于世间。”我们开始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很坚定的想法。什么想法呢?我们总是希望能够留连于世间当中,使令自己的寿命越长越好。就是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微细的想法,总是希望这个生命能够相续下去。其实这个就是行阴的相貌。

“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但是我们众生有一种业力,它会主导我们的色身,经常舍生趣生,迁变于不同的国土当中。就是说,我们心中是想要活得长一点,但是业力却经常违背我们的心意,一下子把我们丢到人间,一下子把我们丢到蚂蚁去,一下子又把我们排到天上去。业力它是不管你的。

“相织妄成”,这个业力当然主导我们的色身,我们内心当中是由行阴来主导。这个色身跟内心的行阴相互作用,就构成了身心世界第四重的污浊相,名为众生浊。

这个行阴,按唯识学的意思,它是生死的根本。前面那个想象是烦恼的根本,是比较粗的。行阴,其实在唯识学它的名字叫作“恒审思量”,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对这个生命体有很坚固的执着跟爱着,我们行阴的爱着。生命很奇怪,我们不爱过去,也不会爱未来,我们只爱现在。这个行阴很奇怪,你看唯识学怎么说?它对这个第七意识恒审思量,说是“随所生所系”,随着我们业力在哪里受生,我们的执着就在那个地方出现。你说,欸,你变成一只蚂蚁。这个蚂蚁的果报很差,你应该是不喜欢这个蚂蚁相,你应该让自己早一点死掉。不对!你要杀它的时候,它也是怕,它也不想死掉。比方说极乐世界很好。我们读《阿弥陀经》,极乐世界,正报,他的色身有五种神通,依报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楼阁、宝树。那你应该会喜欢极乐世界呀。不对,其实不是这样子,一般人还是喜欢现在的生命。我们对生命的执取是“随所生所系”,我们是爱着现在,很奇怪,每一个刹那都爱着现在。虽然所谓的现在也是变化,但是他就是爱着当下的生命。不管这个生命是快乐的,不管是痛苦的,我们内心对这个生命有一种深深的爱着,希望它相续下去。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众生浊。这个很微细的,一般人大概很难去观察到这一层。我们一般人大概就是活在感受、想法,跟着感觉走,跟着你的想法走,大概是这样。古德说,要会看得到你那个念念迁流的执取,一般来说一定是要有禅定以上。我们现在的知道叫作比量,依止教理而得知的。

辰五、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心当中一种生灭的、了别的作用,当然这个主要是讲第八识了。所以古人有时候把它搭配,说是这个受阴主要是前五识,就是前五识引生的这个受;想阴是第六意识;行阴是第七意识;第八识是属于识阴。这是从多分的功能来说。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说是汝等众生,我们的见闻嗅尝觉知这个六根的明了功能,是“元无异性”,它本来是一体的,本来是没有差别的相状。我们前面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它依体起用的时候变成六根,但是它摄用归体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念心性。

那么一念心性怎么产生六根的呢?“众尘隔越”,就是一念心性因为受到了外境的牵动(这个尘就是外境,外在的尘相的牵动),比方说明暗这种色尘的牵动,比方说动静这种声尘的牵动,所以把一念心性就隔成了六种的差别的功能,而产生了彼此的障碍。“无状异生”,所以心性表现在眼根就变成为见,在耳根名之为闻,乃至于在意根就名之为知,这六种作用。

那么这六种作用,六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呢?“性中相知,用中相背。” 这六根,当它摄用归体的时候,在体性上是可以相通的。比方说,你耳朵听到了佛法的音声,你是用耳朵在听,听到以后你很恭敬,你双手就知道合掌,心中就能够称赞佛陀。奇怪了,你听佛法是耳朵,怎么会牵动到你的手、牵动到你的嘴巴呢?那就是六根它的内在有相通的作用。你拜佛的时候眼睛看佛像,你就知道要很自然就拜下去。你眼睛看是眼根,但是你拜佛是身根。你眼睛看你的,身体拜身体的,不可能。它作用的时候,它的体性是相同。它会互相配合,配合得很好,所以它性中是相知的,内在的体性是可以互相的了知。

但是,它的外在的作用却互相的独立。你看我们眼睛只能够看色尘,耳朵只能够听声音,其实在用中是有独立的。所以,六根当中有它的各别的独立相,也有它互相的相通相,所以“同异失准”。六根它们的关系到底是相同还是相异(相异就是不同),是很难有一定的标准。总而言之,“相织妄成”,六根的明了功能跟六尘的尘境交互作用,构成我们生命当中第五重的污浊相,名为命浊。

这个命浊就更微细了,你更难了知它了,那是内心当中一种了别的生灭相。在唯识学上对这个命浊有一个偈颂,说“去后来先作主公”。这个明了性它是最先来。你是怎么投胎呢?你就是那个明了的心投胎到父精母血的色身里面去,那一念心识来投胎的,那个明了性。但是走的时候,那个明了性最后离开。它一离开的时候你全身就冰冷。当然,那个了别性是受业力主导的,就是我们的业力主导着这个命浊。这个阿赖耶识到天上、到人间去投胎,就构成一个所谓的命浊。

佛陀讲这个五阴构成五浊,主要就是说,要我们在修行当中尽量不要依止五阴来修学,不要跟着它走。这个五阴的功能是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它真的是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是存在,但是你不能跟着它走。你依止它来当作你修行的本因,那就完了:第一个,你的功德容易破坏;第二个,你的功德变成有漏。所以,佛陀讲完五阴以后,就正式开示了,我们看下一段就清楚了。讲这个五阴干什么呢?看丑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

丑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 分二:寅一、弃浊就清;寅二、以喻合法

佛陀告诉我们说,你一开始起修的时候,不管你修布施、持戒乃至于念佛等等,你要依止不生不灭的一念心性来修学,不要依止五阴的这种作用来修学,这样子才能够来合前面虚空的譬喻。

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弃浊就清,第二个以喻合法。

寅一、弃浊就清

第一个是要我们远离这个浊相来合清相。看第一段,“弃浊就清”,就是舍弃这个污浊的五阴身心,来“就”——随顺清净的本性。这两段经文是很重要,大概整个修行的纲要都标出来。

我们看第一段,简择真妄。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我们一再强调,修行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你不要说走错路了后面再改来改去,什么回小向大,那个都很麻烦,你一开始就走对。就是高速公路一开始就走对了,走得慢走得快那是其次。一个人最怕就是走错路。古人说,我宁可千年不悟,我都不要一日着魔。你走错路很麻烦很麻烦,因为你那个习惯养成了。所以你宁可不要修行,你也不要走错路。古人这样讲,宁可千年不悟。他是一个非佛弟子,他没有走错路,他以后学佛还会更快,他很容易接受一个正确的思考。你的思考错误了,谁拿你都没有办法,要改都没办法改了,佛陀跟你讲都没有用。

所以,它这个地方就很重要,认清路头。佛陀说,阿难!你现在想要在六根门头当中来修学,而你在前面的经文一开始就问我说,是要成就如来所成就的这种常乐我净的大般涅盘的功德。你一开始问我的是成佛的法门,你没有告诉我说你要生天,或成就阿罗汉,或成就菩萨。你一开始就问我说,如何能够正确地走上成佛之道。那我就告诉你,你在修学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很清楚地能够简择什么是生死的根本。我们前面说过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你要依止五阴来修学,就带动了五浊,这个是整个生死的根本。你要能够从这个简择当中,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的圆满湛然的体性,来当作你修行的因地发心。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我们现在很冷静地来看我们的身心世界,有两种相貌都同时存在:一个我们叫作本来的面目,一个叫作现在的面目。说我这个镜子买来的时候刚开始是怎么样,现在变成怎么样,这两个都要清楚。这个本来面目,《大乘起信论》叫作“本来具”,就是我们原本的面目,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没有所谓的时间空间相,也没有烦恼相,也没有感受相,什么相都没有,就是一个明了的清净本性。这是我们本来面目。后来我们在三界一直打滚,打滚久了以后,就变成现在的面目,就是《大乘起信论》说的“熏习成”。经过无量劫的六根六尘的相互作用,熏习成一种所谓五浊的、五阴的身心世界。我们现在这两种相貌都有。

这个五阴身心,我们一般的执取,可以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他生命当中的执取偏重在色阴跟受阴。你看有些人他对色身很重视,他对感受很重视,他生命的追求大概都活在滋养色身、追求快乐的感受。这种人大概他的生命的层次不会太高。第二种人比较好一点,他是活在想阴。他对于外在的感受淡薄,但是他有很多个人的想法,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这种人大都属于知识分子、哲学家,都是比较喜欢追求心灵上的想象。第三种人是活在行阴跟识阴。这种人很微细了,一般是有禅定的人。有禅定的人他对世间的五欲根本不看在眼里了,那个禅定生起的时候那种殊胜的三昧乐,他对于这种世间的五欲他没有什么感受。但是他活在一种行阴跟识阴当中,他对内在的生命还是一种坚固的执取。但是我们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尽量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尽量不要跟着你的想法而走,你才能够达到成佛之道。就是你那个方向要正确。

那么我们不跟着五阴而走,应该怎么办呢?

看下一段经文,依真修学。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就是说,你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一个生死凡夫刚开始的时候,你现在的生命世界有两个情况:一个是不生灭性,一个是生灭的相状。你应该要依止那个湛然不生灭的性。当然这个依止就是你要起观,你日常生活要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来旋转。

这句话最妙的地方在这个“旋”。因为五阴一定会干扰你,它跟你很熟嘛,它是你的老朋友,所以你要怎么样去跟它旋转,就是旋转它的虚妄性,把这个五阴的虚妄相状慢慢地消灭,乃至于无生,达到无生。“复还元觉”,这个“复”,就是恢复我们众生本具的清净的觉性。恢复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只是把它恢复回来,把这个表面上的五阴身心旋转,然后恢复到我们清净的本性。最后成就这个“元明觉”,元明觉就是不生不灭的觉性,达到这种不生不灭的本性,来当作我们的因地发心。

这个地方的因地发心是有证量的,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圆教初住,从这个地方叫作真修了。以这个圆教初住,心中的所缘境这种不生灭性,来当作我们的本修因,你才能够渐渐地依止修学,而能够破无明、证法身,达到佛果的修证。

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要我们“弃生灭,守真常”,舍弃五阴的感受想法,安住我们的不生灭本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明星潜规则之皇 逍遥人生 男欢女爱 都市捉妖人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我有一柄打野刀 花都太子 大唐第一世家 重生暖婚:傲娇总裁有点暖 修神外传 顾太太的豪门日常 都市花语 名门艳旅 武炼神帝 老婆大人有点冷 诡异修仙世界 镇墓兽 锦绣福女有空间 都市极乐后后宫 战国之齐皇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灵蛇转世镇百怪 快穿:漂亮炮灰每天都在搞事情 重返1987 凤命凰谋 套路玩的妙,总裁跑不掉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易界杀手之王 娘娘不在乎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全球末日后我觉醒了自然亲和 短命老公遗产多,豪门寡妇我最强 二次元心愿旅行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七五]御猫媳妇是恶霸 快穿之干啥啥不行,生娃第一名 
最近更新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 我重生后,哥哥们都真香了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重生不当舔狗,校花全家急疯了 七零:真千金断亲后,全家磕头求原谅 算命太准轰动全网,国家都盯上了 时光与你,情定今生 被读心后,我的马甲全掉了 买来的禁欲夫君是太子 钓系甜妻,贺总自愿咬上钩 圣祖大帝传奇 我在求生游戏里苟到无敌 我有一把万能农具 婉婉,我等你长大 重生之我怎么又又重生了 都首富了,你让我去摆摊卖烤肠? 非官方守护:偶像要在我身边 【原神】实验体的提瓦特日常 铁血王侯,从赘婿开始称霸 开棺大吉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