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首页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逆青春 超级惊悚直播 汴京春深 大宋小吏。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离婚后,所有人都开始爱她 九炼归仙 花醉满堂 至尊丹帝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四十八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 105 页,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续呢?主要是一种生死业力的推动而使令它相续。生死的业力在本经当中讲到了三种,杀、盗、淫,三种业力为根本。所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佛陀不管是在家出家,都是以杀、盗、淫、妄来当作根本重戒,因为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当然,在修学当中,持戒为本以外,印光大师还提出了忏悔的重要。因为我们这个杀盗淫的业力今生即便不犯,但是过去生还是有累积,很多的业力应该如法地忏悔。

智者大师在《小止观》当中讲到,忏悔我们重大的罪业有十个法门。这十个法门具足的话,一切的重罪都可以消灭。这十个法门,我们把它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方便,修前方便。修前方便有三段:第一个,深信因果。我们忏悔的人,第一个要对因果深信不疑。我们要相信罪业是决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要对这样的道理深信不疑,要有一定的信仰。第二个,生重怖畏。我们对于当来的果报,这种痛苦的果报,要生起怖畏之心。第三个,生起惭愧。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对已经做的罪业要有后悔、诃责的心情,叫惭愧。这个就是在修前你内心的准备。

我们再看正修的仪轨,有三段:第四个,求灭罪法。你不是只有心态,你要有一个法门,比方说八十八佛,比方说大悲忏等等,要有一种灭罪的法门来修学。第五,发露罪过。我们在忏悔之前,要在佛前把自己过去所造的罪业发露出来。第六个,断相续心。我们要发愿从今以后永不再造作,要有这个断除恶念相续的决心。这是在正修的时候三个重点。

第三类,增上,功德增上。有四段:第七个,起护法心。我们忏悔以后要对佛陀的正法生起护持的心情。第八,发大誓愿。这个发大誓愿等于是悲悯众生,发大悲心,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第九,念十方佛,忆念诸佛的功德而生起好乐。第十个,观罪性空。观察我们无量劫所造的罪业,其实就是一念的心性当中一念的迷情而生起的,所谓的“一念的迷而生死浩然”。假设这一念迷情消失了,整个生死的因果就全部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性本来没有生死,也本来没有这样业力的。这个“观罪性空”,就是回归到清净的本性。

这十个法门,如果如法地修学,一定可以灭除一切的重罪。这个就是在减损生死的业力。

壬三、结果归因

【图一】

这一段是总结前面的三种相续,就是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把它归于我们内心的一念的迷情,这样的一种虚妄的因缘。

我们看缘生。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

这三种相续是怎么来的呢?这三种颠倒相续都是我们在“觉明”。这个觉明是说,在清净的觉性当中我们又强加一个想要有所发明的力量,而这有所发明的力量也正是所谓的一念无明的妄动,叫作觉明。因为这样的一种“觉明”的“明了知性”,这种虚妄力量的一种明了性,“因了发相”,因为这样的一种无明的功能而发动了无明业相、能见相跟境界相。“发相”这个“相”,就产生了阿赖耶识的一种三细的力量,这个就是依他起性。

“从妄见生”,前面的“因了发相”就是“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个地方“从妄见生”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我们从虚妄的三细当中又产生了第六意识的爱取,而造作了业力,就产生很多很多的痛苦果报出现。所以“从妄见生”这个“见”,就是指的第六意识的爱取。

我们可以这样讲,刚开始是迷真起妄,在一念的清净心当中有一念的迷情而产生一种虚妄相,最后执妄为真,第六意识再把这个妄当作真的来爱取,来造作业力。所以,就是“迷真起妄”再加上“执妄为真”,就产生了三种相续的力量出现。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因为前面的一念的妄动,三细六粗,而形成了一种生死业力,才使令众生依报的山河大地跟正报的五阴身心这种有为诸相,就次第地迁流,终而复始,而这种虚妄的力量也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当然,我们刚开始是透过持戒来断除生死的业力,但是你根本上的、内心的止观是“正念真如”,你要不断地从妄想当中去回光返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回光返照这一念心性。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好好体会一下什么叫作“回光返照”。这是一个关于水晶柱的故事,是发生在欧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有一个考古学的大学教授,带着十几个学生去探讨一个千年古洞。去探险这个千年古洞的时候,当然之前很多准备工作,准备手电筒,准备很多饮食等等。这个教授就带着大家一路往前走。到了这个山洞后,发现这个山洞可以说是迂回曲折,过了一层又一层。好不容易大家走到了山洞的尽头,哎呀,看到这个山洞里面有很多很多漂亮光彩的水晶柱。大家真的叹为观止,都觉得,哎呀,真的不虚此行。大家对这个千年所形成的水晶柱,欣赏的欣赏,采收的采收,放在包包里面。大家就坐下来,吃吃东西,喝喝水,休息一下。

大家要走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糟糕了!看看那个洞啊,我们来的洞有七八个,长得几乎都一模一样,已经不知来时路,不知道哪一个洞是来时的路了。大家都很紧张,生命遇到了威胁了。来的时候只想到水晶柱,不知道怎么回去了。这个大学教授就说:不要紧张,我们只要循着古人的印记。古人来到这个地方,一定留下很多的记号,我们只要找到古人的印记,就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这个大学教授果然在这七八个洞当中看到某一个洞,有一个小小的白色的粉笔做的白点:这个地方就是古人的印记!大家就选择这个洞,在很多的叉路当中,一次又一次地,都是透过“古人的印记”,而找到了正确的回家的路,最后全体安然离开了那个千年的古洞,走出来,看到了阳光。大家可以说是喜极而泣,重见光明。大家在欢呼的时候,这个大学教授从口袋里面拿出剩下一半的粉笔,说,其实没有古人的印记,是我去的时候就做好印记。这是一个绝境,去的人没有一个回来。

这个当然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外境的时候,就像追逐水晶柱,我们没有想到回家的路。你看我们现在离家越走越远,我们一念的清净本性,一念的妄动产生了爱取,不断地轮回,我们现在真的是不知来时路啊!

我发觉《楞严经》的特色就是,它从根本下手,它直接要你正念真如。这是本经的好处。凡是你遇到事情,你念头一动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到你回家的路。怎么回家呢?你只要问一句话就好:你从什么地方来?你看我们烦恼活动的时候,攀缘心活动的时候,你只要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所有的烦恼最怕你回光返照,它最怕。它不怕你对治它,因为你不是它的对手,它无量劫来熏习而成,你怎么对治得了它?你念佛压它,也是暂时的。但是你只要问它一句话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蛋了,因为它没有根源。一个没有根源的东西,你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蛋了。你直接从根源下手,把它的根照破,它的力量就薄弱了。这个时候你再提起佛号,那就不一样。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说,这三种的颠倒相续,其实就是我们一念的迷情而生起的,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而已。不是说真实有业力可以断,不是这个意思。

辛二、明诸佛悟妄惟真 分二:壬一、领义起疑;壬二、举喻答释

好,我们看辛二,明诸佛悟妄惟真。

这一段跟辛一是相呼应的。前面是讲到辛一,“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悟了“妄”,这个妄就是现前一念无明的妄动;“惟真”就是,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其实当下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说,这一切的世间杂染因果,它的真实性是了不可得的,其实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叫“悟妄惟真”。也就是说,不是离开了妄想有另外一个真实,只就是这一念妄想当中,你去回光返照,这个妄想就转成真实,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真实,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而产生变化而已。

壬一、领义起疑

我们看壬一,领义起疑。这一段是讲到富楼那尊者领纳了佛陀前面的“迷真起妄”的义理,但是他又生起了一个疑惑。我们看他疑惑的内容。看经文。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尊者听了佛陀讲到“迷真起妄”以后,他说,假若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个“本妙觉性”,这个觉性是充满了无量无边的光明智慧,所谓“如如理而生如如智,如如智还照如如理”,众生的这一念心性跟诸佛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修学所证得的那一念清净心,可以说是不增不减的,在圣不增,在凡而不减。身为生死众生,我们这一念清净的本性既然能够无缘无故地一念的无明妄动而产生了山河大地诸有为相,那么身为佛陀,证得了我空法空的这种光明智慧显现的这一念清净心,什么时候又会产生山河大地,乃至于整个有漏的因果呢?这个又什么时候再生起呢?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只就是一念的妄动才有所谓的山河大地生起。而佛陀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正念真如,面对境缘的时候不迷不取不动,把这个一念的无明妄动慢慢地消灭了,又恢复了清净本然。那么这个清净本然什么时候又开始一念妄动呢?是这个问题。

从富楼那尊者的提问,蕅益大师说,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尊者心中有两层的迷惑。我们解释一下。

蕅益大师说,第一个,他不能了达众生所谓的现行无明跟山河大地当体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也就是说,他不能了解虚妄是没有根源的,所谓的“妄本无因,因迷故有”,他认为真能够生起妄。

我们要知道,真实的心性不能生起妄。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认为妄是有根源的,你就很难断烦恼了。你说,欸,我起贪欲,这没办法,我的个性就是这样。那你完了。你认为你的个性就是这样,那你的个性就变成这个样子!你不能这样想。你要想,这不是我的个性,我的个性本来不是这样,我的个性本来是清净的,我是后来被带坏的,被环境的熏习妄动才有的。所以,你在断烦恼之前,你那个心理建设很重要。你说,欸,我这个烦恼是没办法断了,因为我出生就是这种烦恼。那你就完了。

富楼那尊者的思想就是这样。就是说,他认为真中本来就带妄。那你恢复真了以后,那个妄什么时候又要开始活动呢?他不知道真里面没有妄,就是一念的迷情才有妄嘛。这个迷情被破坏了,那就好了嘛。所以他认为妄是有体性的,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了达现行无明当体即空。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的迷执是说,他不能了达生佛虽然理同,但是事修不同。众生跟佛陀在理性上都是一念清净本然,但是佛陀在清净本然当中,他的性德之外多了一个修德。他除了清净本然,以后又多了一个戒定慧的观照,修德这个地方有所不同。所以他不懂得佛的心跟众生的心还不完全一样,众生的心只有性德,而佛陀在性德之外多了修德。这个地方等于是先道出富楼那尊者心中的迷情。

壬二、举喻答释 分二:癸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癸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我们再看佛陀的回答。

佛陀对这个回答,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譬喻是说明“达妄本空”,另外两种譬喻是发明“知真本有”。我们看这地方两段: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癸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

【图二】

第一个,先从众生这种虚妄的因果当中来解释。其实众生的体性是本来清净的,虚妄是没有根源的。这个虚妄没有根源当中,我们把它分两段:第一段是“无明本空”,第二个是“诸法如幻”。

“无明本空”,蕅益大师的大意是说,这一段是说明妄因本空,虚妄的因是空的;“诸法如幻”,蕅益大师是说明妄果非有,虚妄的果也是非有,这个众生世界也是了不可得。

我们先看“无明本空”。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喻无所从”。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佛陀说,比如说有一个迷失方向的人,这个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他就靠自己的直觉走到一个人群聚集的村落。来到这个村落的时候,他把南方当作北方,他一直认为这个是北方(事实上是南方),产生迷情。他往南方走,他一直认为他往北方走。佛陀就问这个问题说,他这一念迷惑方向的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个迷惑呢?是“因迷而有”,是自己产生的,是迷惑产生的,由迷惑而产生迷惑,自生?还是他本来是觉悟的,由觉悟的心而产生迷惑,是他生呢?

富楼那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那一念的迷惑之心,不是迷惑心生起的,也不是觉悟心生起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迷本无根”。这是关键。这句话,这四个字,道尽了我们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迷惑的心是根本没有根源。我讲实在话,迷惑有根源的话,我们断不了,我们只能够把它压制。为什么能够断烦恼呢?因为迷惑没有根源,找不到根。所以,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只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幻妄称相”,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它根本没有根源。所以,你怎么能够问他是因迷情而有,还是说从觉悟而有呢?因为“悟非生迷”,觉悟不可能生起迷惑。所以说,富楼那尊者的回答,简单地讲就是“迷本无根”。

看佛陀的意思是同意的。看下一段。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佛陀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正在迷惑的时候,假设突然间有一个觉悟的人告诉他说:你这个方向错了,你把南方当成北方了(你在高速公路你要往北走,你却往南走了)。指示他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他转迷为悟。佛陀就问富楼那尊者说:那你的意思怎么样?这个人纵然过去迷惑了很多天,那么他觉悟了以后,哦,我知道这个地方是往南,这个地方往北。那么他迷惑还会再生起吗?他一旦知道以后他还会生起吗?富楼那尊者说,不会啦!他知道以后,永远不会生起。这是讲到譬喻。

这以下合法。我们看经文。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陀这以下合法说,十方如来那一念清净心亦复如是。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身为一个众生这一念清净心,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无明。无明本来就没有根源,只就是一念的迷情的妄动,虚妄的动而产生了三界六道的轮回。假设我们经过佛法的修学、戒定慧的观照,把那一念的迷情的假名假相破坏了以后,又恢复到这个清净的本性。所以这个迷,不管是在迷的时候,不管是在觉悟的时候,它的体性都是毕竟空。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身为诸佛,他过去也是从众生而来的,他心中的无明也是没有根本的,但是因为一念的妄动产生一种相似的迷觉,产生一念相似的迷情。重点在“觉迷迷灭”,当我们觉悟的心生起的时候,我们正念真如,遇到妄想生起的时候回光返照,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觉悟的观照生起,迷情的心就慢慢息灭了。这个时候,恢复觉悟的心就不再产生迷了。

这个地方主要是说“迷本无根”,就是这个迷惑的心是没有根源的。所以它断了以后,就不会再生起了,因为它没有根源。

前面一段讲到“妄因本空”,这以下讲“妄果非有”,由迷情产生的生死的果报,也是不可得。

我们看佛陀举的譬喻。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陀说,比如有一个眼睛有翳病的人,眼睛有一层翳病,他见到虚空当中有一朵花,在那个地方狂乱地飞舞。这个时候他去找医生,把他眼睛的翳病治好了,这个时候他的虚空的花自然消灭了。因为他这个花是由翳病才有花的,空中没有花,就只是那一念的翳病才产生有。所以,你把翳病治掉以后,这个花就消失了。花消失了以后,如果有一个愚痴的人,他又停留在虚空当中那个花消失的地方,等待这个狂花再一次地出现:这个花什么时候再出现呢?佛陀问富楼那尊者说,那你认为这个在等待狂花出现的人,到底是愚痴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呢?

富楼那说: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狂花,只不过是眼睛的毛病而虚妄见到狂花生起。你把眼睛治好了,狂花自然消灭嘛。所以见到狂花消灭的时候,这个已经是一层颠倒了。你已经颠倒过一次了,你现在又期待狂花再一次出现,这个人可以说是颠狂愚痴。不但是颠倒,还是一个痴狂之人,又何必再问这个人是愚痴还是智慧呢?当然是愚痴嘛,这就不用问了。

这个譬喻是什么意思呢?看佛陀的合法。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这个地方就是说,正如你所理解的,那你还要问说,诸佛如来证得妙觉佛性以后,什么时候这个妙觉佛性又产生一念妄动,而产生山河大地呢?不太可能!因为那个妄的力量已经被观照智慧破坏掉了,所以生死的果报不会再出现了。因为清净心本来就没有生死。

癸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

前面的“妄因妄果其体本真”,偏重在“达妄本空”,这一段是讲“知真本有”,我们真实的心性具足菩提、涅盘两种功德。

比方说有一个金矿。身为一个金矿,当然很多的泥沙,但是它也夹杂了很多的精纯的黄金。这个黄金就是菩提的智慧,也就是一种涅盘的安乐。菩提就是照见五阴皆空的智慧,涅盘就是断除两种生死的那种寂静安乐。就是说,在金矿当中,其实本来就夹杂了精纯的黄金。

“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只要我们把这个金矿拿到火中种种地锻炼,把沙的杂质去掉,显现出精纯的黄金,这个时候就再也没有杂质了。这是一个譬喻。

第二个譬喻,“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说这个木头你用火去烧,烧成了灰烬。烧成灰烬这个本质改变了,这个灰烬什么时候要转成木头呢?不可能。

诸佛的这一念,从一个虚妄的分别心而转成菩提涅盘,这个时候菩提涅盘也不可能再生起生死轮回的果报。“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菩提涅盘一旦成就以后,一得永得,永远不会失掉。

智者大师讲一个譬喻,也不错,我们可以听听看。说我们凡夫的清净心跟佛的清净心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佛的心也清净本然,那有什么差别?智者大师说:我们这一念清净本然的心就像太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佛陀的清净心就像太虚空多了一个太阳,多了一个修德。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的清净心只是虚空,我们不能抗拒乌云的生起。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清净心对烦恼没有对治的力量。没有错,你是清净,但是对烦恼没有抗拒力。所以,乌云一来的时候,乌云遮日,又是一片黑暗了。虽然一片黑暗,你的清净心还是没有消失掉,太阳一出来的时候,把乌云照破了,又恢复清净了。这个时候,佛的心呢,在虚空之外多了一个三大阿僧只劫修来的那个太阳的观照。差在这个地方。

这个观照,我们再讲一个寓言的故事给大家参考参考。说,有一个人他逛商店,看到一幅很漂亮的画,他觉得这个画非常好,很有意境,就把它买回来。买回来以后,看看,欸,挂在客厅不错。找了铁锤,找了铁钉,就把它钉上去。钉上去的时候,发现这个铁钉的力量太薄弱了,撑不住这个图画。他想,哎唷,应该找一块木板,先钉上去做一个支架,然后再把铁钉钉在木板上。所以他要找一块木板。找一块木板,这个木板太大了,又找一个锯子。这个锯子没有手把,他又去找一个手把……那么一直找下去,找到最后,所有的工具都齐全以后,忘了他想干什么了: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讲舍本逐末。我们这一念心开始在攀缘外境的时候,我们已经忘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很重要!你一个修行人要进步得快,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干什么。我讲实在话,你如果要进步得快,你从今以后遇到外境不要管对错,不要管你错我对、我对你错,很浪费时间。你所有的事情法法消归自性,你看到事情就回光返照我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空的。

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要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人生,不是在跟人家争对错的。你跟人家争对错,基本上就是向外攀缘,你浪费时间了嘛。修《楞严经》的人,第一个你要站在一个真如本性的角度来看事情,看你的念头有没有在动就好了。你念头一动就是你错了。世间上没有对错,就是你念头一动你就错了。你用这种观念修行,你进步很快。就是不要向外攀缘。你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你就是观照你这一念清净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反正我先不动,就算我做对了,别人毁谤我,看不起我,这也是我的业力嘛,那我也认了,事出必有因嘛。

这个故事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讲实在话,我们生命的本质是来开显我们自性的功德,把这一念的慈悲跟智慧开显出来,其他的外境都是助缘。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在开发你自性的功德,你对外境会看得淡一点,那是参考用的。就像佛陀说的,你是金矿嘛。我们真中有妄,我们生命的目的是把妄的部分消灭掉,把真的部分慢慢开显出来。这样我们死亡的时候就觉得今生很值得。所以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显我们内心自性的功德,不是在外在的环境争成败得失、争对错,不是这样子。这个是《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正念真如。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八零锦绣盛婚 明星潜规则之皇 恰似寒光遇骄阳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逍遥人生 大奉打更人 官道之色戒 福艳之都市后宫 网游之奴役众神 男欢女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都市捉妖人 一品神医倾城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渔港春夜 最强神医在都市 青叶灵异事务所 西游之妖 仙植灵府 战国之齐皇 
经典收藏逆青春 梦幻香江 全职召唤法师 辞凤阙 网游之血御天策 重生:知识它格外迷人 影帝 炎武战神 渡仙玄记 三只手 团宠小医宝逃荒种田开挂了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桃运特工俏佳人 跬步仙踪 圣手毒心:田园药医 大齐魔人传 凤命凰谋 易界杀手之王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怪物之都:欢迎来到人类养殖场 
最近更新黛玉妈粉穿成薛宝钗后,她杀疯了 葬送的芙莉莲:永恒之旅 重生之我怎么又又重生了 穿越之我的太子相公 荒年恶妇开了挂,逆袭成全县首富 星际:人人都想拥有虫母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上神专管不平事 都首富了,你让我去摆摊卖烤肠? 逆袭归来,少城主又美又飒 剑破九垣天 绑定交换系统后,上交国家当首富 HP一个不顾读者死活的爱情故事 斗破:魂天帝独女,我为魂族少主 穿书七零,炮灰女配带娃军婚 六零随军,绝嗣大佬爆宠易孕娇妻 龙珠:我被布欧吃出混沌体 你选白月光,我走你哭什么 为了过上咸鱼生活,我付出了太多 从娱乐圈太子到刑侦新人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