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首页 >> 屈尊归来 >>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女将星 亿万盛宠只为你 大唐双龙传 青鸾乱 康熙大帝 偷香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日月风华 红楼名侦探 退下,让朕来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 屈尊归来全文阅读 - 屈尊归来txt下载 -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3章 天元之乱,风云诡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天元王朝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喜叛乱无疑是一场掀起惊涛骇浪的巨大浩劫。

而这一切的根源,竟来自于宗玄帝当年一个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决策。

那时,宗玄帝为了加强军事管理,大手一挥,将偌大的天元王朝划分成十个军事区域。这一划,恰似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无数隐患就此滋生。

各地军阀头子自此如同脱缰的野马,权力极度膨胀,军权、政权、民政,统统牢牢攥在掌心,宛如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肆意妄为,全然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拿那权势滔天的安胖五来说,他一人便掌控着燕京三镇的军政大权,在燕京一带只手遮天,跺跺脚,整个燕京都得颤三颤。

他的府邸奢华无比,每日门庭若市,各方势力纷纷前来巴结讨好,只为在他的地盘上分得一杯羹。

即便后来安喜叛乱被勉强平定,可藩镇割据的局面依旧如毒瘤般盘亘不去,藩军头头们的权力愈发膨胀,王朝对此却束手无策。

黄河中下游的藩军头头们拥兵自重,公然自立为王,地盘划分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筑起坚固的城池,训练着自己的军队。

官员任命更是直接绕过王廷,完全成了独立王国。老藩军头头一咽气,儿子便能无缝接班,皇位父传子,在他们这儿成了家常便饭。

他们举行着盛大的继承仪式,宣告着权力的更迭,仿佛在向天下昭示他们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官爵本应由王廷按规矩授予,如今却被藩军头头们私相授受,天元朝的王廷,在这些地方彻底没了话语权。

那些被私自任命的官员,只对藩军头头们负责,他们在地方上横征暴敛,百姓们苦不堪言。

而王廷的政令,在这里如同废纸一般,无人理会。

天元王朝第九代皇帝宗德帝,即位时,各地藩镇早已尾大不掉,局势乱成一锅粥。

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朝堂之外,藩镇割据,战火纷飞。

宗德帝年轻气盛,哪能咽下这口气?他看着这些嚣张跋扈的节度使,心中燃起熊熊怒火,暗自发誓,定要好好整治一番,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宰。

他在皇宫的大殿内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在向整个天下宣告他的意志。

安喜叛乱起始于天元王朝天賲晚期,历经宗肃帝李哼、宗代帝李豫两代帝王,他们与佑垣及群臣日夜操劳,拼尽全力平叛。

宗肃帝李哼在位时,为了平定叛乱,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他亲自挑选将领,制定战略计划,然而叛军势力太过强大,每次的围剿都收效甚微。宗代帝李豫继位后,继续扛起平叛的大旗,他重用佑垣等将领,试图扭转战局。

佑垣带领着军队冲锋陷阵,与叛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可叛乱平息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却成了王朝难以愈合的创口。

往昔的辉煌一去不返,想要重回巅峰,谈何容易?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破败不堪,百姓们流离失所,王朝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宗德帝初登皇位,涉世未深,不懂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

在他眼中,事情非黑即白,简单直接。

建中二年,河北成德藩军头头李宝成去世,他的儿子李惟药迫不及待地向王廷上表,言辞急切:“我父已逝,这藩军头头的位子,自然该由我来继承。

还望王廷速速下旨,让我名正言顺上任。”李惟药本以为这只是走个过场,毕竟藩镇世袭早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皇帝向来不会阻拦。

他在自己的府邸中焦急地等待着王廷的旨意,心中充满了对未来权力的憧憬。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次竟踢到了铁板。

宗德帝正愁没机会整治藩镇头头,李惟药主动送上门来,正好撞在枪口上。

宗德帝毫不犹豫,大手一挥,直接驳回了他的请求,一点儿情面都没留。

要知道,官员任命权本就掌握在皇帝手中,只有朝廷认可,藩军头头的位子才坐得稳。

如今宗德帝不点头,李惟药就算自封藩军头头,也名不正言不顺,心里自然憋了一肚子火。他觉得宗德帝是故意针对自己,一气之下,立刻找来田阅、李正、梁中义三个同伙,谋划起兵造反。

他在密室中与众人商议,恶狠狠地说:“这宗德帝不给我活路,我还对他忠诚个什么劲儿?咱们藩镇联手,还怕斗不过他一个小小的皇帝?”田阅乃魏白藩军头头,手握重兵,他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李正在淄青也是一方霸主,他的地盘富饶,人口众多;梁中义则掌控着山南东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宗德帝虽料到李惟药可能闹事,却没想到他竟能煽动这么多藩军头头一同反叛。

不过,宗德帝也不是吃素的,他反应迅速,立刻下令让淮西藩军头头李世烈和幽京留守朱涛出兵平叛。

他在朝堂上威严地下达命令,期望着能迅速平息这场叛乱。一开始,朝廷军队凭借着先机,占据了上风。

李正刚起兵就因病去世,儿子李那接过他的大旗继续与天元王朝对抗,可没撑多久,就被王朝大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覆灭。

战场上,李那的军队节节败退,士兵们纷纷投降。梁中义也被李世烈打得节节败退,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自刎而亡。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下的敌军,心中充满了绝望,最终挥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惟药本想顽抗到底,却没想到后院起火,手下王武军突然倒戈,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后带着兵马投降了天元王朝。

王武军带着李惟药的首级来到宗德帝面前,宗德帝大喜,重重地赏赐了他。

四个大军阀,三个已被平定,只剩下田阅还在苦苦支撑。

可谁都能看出来,他已是强弩之末,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田阅的军队被困在城中,粮草断绝,士兵们士气低落,他在城中来回踱步,焦虑万分。

平叛顺利,王廷自然要论功行赏。

朱涛作为平叛主力,提出想要王廷将深州交给他治理。这本是合理请求,可宗德帝却犯起了嘀咕。

深州紧邻河北诸多藩镇,局势复杂,他担心朱涛到了深州会拥兵自重,养虎为患,于是果断拒绝了朱涛的请求。

皇帝封官赏爵,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可朱涛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自己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却被皇帝如此轻视,心中满是怨恨,认定皇帝偏心不公。

他在自己的府邸中大发雷霆,摔砸着东西,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

王武军投降朝廷后,宗德帝大喜,封官赏赐毫不吝啬,食邑都给了五百户。

可王武军却不满足,他自认为亲手斩杀反贼头子李惟药,立下头功,怎么也该当个藩镇头头。

如今愿望落空,心里自然不痛快。

他时常在府邸中抱怨,对朝廷的不满日益加深。

田阅见有机可乘,赶忙找到朱涛和王武军,挑拨道:“两位老兄为朝廷卖命多年,可得到了什么?还不如跟我一起反了这天元王朝,等事成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朱涛和王武军本就对朝廷心怀不满,被田阅这么一煽动,瞬间就反了水。

王武军跑去帮李纳解围,朱涛则马不停蹄地支援田阅。原本即将覆灭的田阅和李那,因为他们的加入,战事再度陷入胶着,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战场上,双方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

如今众位大将纷纷反叛,宗德帝能依靠的,只剩下李希烈。

他赶忙给李世烈加官进爵,赏赐无数,还让他指挥大部分军队,催促他速速攻打田阅、李那、王武军、朱涛这四个叛徒。

可谁能想到,李世烈表面上对宗德帝忠心耿耿,实则心怀鬼胎。

他一拿到兵权,非但没有出兵平叛,反而带着兵马自立门户,公然造反。

他在自己的地盘上筑起了坚固的堡垒,宣布脱离天元王朝的统治。

天賲十四年,安喜叛乱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

天元王朝的平原太守颜真亲和常山太守颜杲亲,兄弟二人义愤填膺,一同起兵对抗叛军。

他们在城中招募士兵,训练军队,准备与叛军决一死战。

这场叛乱,由安胖五和喜雀儿两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挑起,他们妄图推翻朝廷,自己称王称霸。

第二年,喜雀儿率领叛军攻占常山,颜杲亲一家三十多口人,宁死不屈,最终全部壮烈殉国。

颜杲亲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面对叛军的屠刀,毫不畏惧,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三年后,宗哼乾元元年,颜真亲派人前往河北常山,收拾亲人的遗骨。

看着那一堆白骨,回想起亲人的音容笑貌,颜真亲悲痛欲绝,心中的悲愤如潮水般汹涌。他提起笔,饱含深情与愤怒,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

他的笔触颤抖着,泪水滴落在纸上,那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叛军的愤怒。

一座小城被叛军重重包围,老爹被困城中,孩子不幸丧生,家破人亡,只剩满目疮痍。

二十六年过去了,李世烈突然造反。

颜真亲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坚决不肯与叛贼同流合污。

李世烈恼羞成怒,派人将颜真亲残忍勒死。

颜真亲被绑在刑场上,面对李世烈的威胁,他破口大骂,最终被勒死,他的死,让天下人感到悲痛和愤怒。

如今再看那篇《祭侄文稿》,墨痕仿佛是颜家流淌的热血,字迹恰似颜家不屈的脊梁,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李世烈造反后,立刻带兵攻打河南襄城,攻势如狂风暴雨般猛烈,天元大军一触即溃,根本无法抵挡。

李世烈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襄城的守军节节败退。

宗德帝为了平定李世烈,急得焦头烂额,将能派的军队都派往襄城。

其中,有一支从甘肃泾原临时拼凑的军队,本打算赶赴襄城支援。可谁能想到,这支军队还没到前线,就在都城闹出了大乱子。

原本计划让泾原的五千将士路过都城,直接奔赴襄城。可这些将士在都城休整时,却对王廷提供的清汤寡水的饭菜极为不满。

他们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怒吼道:“我们离开爹娘妻儿,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如今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还怎么用这条贱命去抵挡敌人的刀枪?”众人越想越气,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打府衙,甚至占领了皇宫。

短短时间内,都城就被他们收入囊中。

他们在都城中肆意抢夺,百姓们四处逃窜,哭声震天。

幸好宗德帝提前得到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来不及多想,立刻收拾行囊,仓皇出逃。

天賲十五年,安喜叛乱爆发时,宗玄帝也曾狼狈逃往蜀山躲避。

广德元年,大藏西蕃入侵,宗代帝也被迫逃亡。

上次宗德帝逃跑时,身边还有亲兵卫队和文臣武将护驾,可这次,情况却凄惨无比。

文官们跑得比兔子还快,武将们各自为战,根本没人顾及皇帝死活。

最后,留在宗德帝身边保护他的,只有寥寥几个宦官,场面十分凄凉。

宗德帝在逃亡的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心中充满了绝望。

宗德帝前脚刚跑,泾原将士们后脚就把朝廷太尉朱此捧上了皇位。

更巧的是,朱此的弟弟朱涛正在外头造反。

兄弟俩一拍即合,朱此从都城起兵,朱涛从河北出发,目标直指东都洛城,妄图将整个天下收入囊中。

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宗德帝逃亡途中,再次向朔方藩镇头头李怀光求救。一开始,李怀光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天元王朝保驾护航,可没过多久,他就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功劳巨大,也跟着造反了。

文官无用,武将反叛,宗德帝瞬间陷入绝境,几乎走投无路。

他在山洞中躲避着叛军的追捕,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宗德帝朝中有个忠心耿耿的大功臣李成,他能力超群,对王廷一片赤诚。

李成得知皇帝被困,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亲信,组建了一支军队,前去救援。

他带领着军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宗德帝。

最终,全靠李成拼死奋战,才平定了藩镇叛乱,夺回了王朝都城。在战场上,李成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军队如同一把利刃,撕开了叛军的防线。

这些藩镇虽然常常联合起来闹事,可想要真正拧成一股绳,形成稳固的政治联盟,却比登天还难。

就像李怀光,刚开始造反时,还与都城的朱此狼狈为奸,可没过多久,两人就因利益分配不均闹掰了。

他们在营帐中争吵不休,甚至差点大打出手。

泾原将士在都城闹事时,曾说出一番令人深思的话:“我们背井离乡,远离爹娘妻儿,奔赴战场,可如今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还怎么为王廷卖命?”他们叛乱,不仅仅是因为觉得王廷亏待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安喜叛乱以来,王廷在他们心中的信任度已彻底崩塌,天元王朝皇帝的威严,也早已荡然无存。

宗德帝从都城逃到终南山,被叛军围困了一个多月,才好不容易重回都城。

在被围困的日子里,他每日胆战心惊,心中满是懊悔与感慨。“生于皇宫之中,对治国理政之事一窍不通。

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便忘了危险的存在,不懂得百姓种地的辛苦,也体会不到将士打仗的劳累……老天爷在上降罪,我却浑然不知;老百姓在下抱怨,我也充耳不闻……”他在山洞中,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反思。

宗德帝发布的《奉天改元大赦制》,堪称历史上着名的检讨书。

不过,这到底是他真心悔过,还是为了挽回局势的权宜之计,就不得而知了。

宗德帝在位二十六年,在天元王朝的皇帝中,算是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

他一生都渴望成为一位完美、圣明的君主,可惜,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平定藩镇起义和叛乱之上,心力交瘁。

他在皇宫的书房中,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充满了疲惫。

曾经辉煌无比的天元盛世,已然一去不复返,而安喜叛乱带来的混乱,却如阴霾般始终笼罩着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久久无法消散。

宗德帝或许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后悔自己性格不够果断,行事过于鲁莽,用人多疑善变。

但在他内心深处,最怀念、最悔恨的,恐怕还是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天元盛世吧。

他常常在梦中回到天元盛世,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王朝繁荣昌盛,可醒来后,却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逍遥人生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恰似寒光遇骄阳 白色年华 艳海风波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魔艳武林后宫传 玄幻之无敌熊孩子 权力巅峰 斗罗:从千仞雪开始俘获女神 控尸领主 永不解密 官途:第一秘书 胜者为王 万年神话传奇故事 纵天神帝 地狱电影院 很纯很暧昧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血火河山 重生南非当警察 红楼之薛霸王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大宋必须浪 我被丧尸了100年 主播闭嘴!皇帝黑料都被抖出来了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回到唐朝做首富 
最近更新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 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 方剂杂论 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 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 沧澜琉璃录 三国之冠军侯 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 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穿越成王者 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 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 屈尊归来txt下载 -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 - 屈尊归来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