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首页 >> 屈尊归来 >>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兵魂传说 帝国霸主 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奋斗在红楼 明朝那些事儿 红色帝国1924 宠文结局之后 谍影 澳洲风云1876 春秋我为王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 屈尊归来全文阅读 - 屈尊归来txt下载 -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章 粽香源大唐,端午诗赋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盛唐时期的两湖之地,每逢端午佳节(五月初五),恰似展开一幅韵味独特的画卷。

彼时,民间盛行以芦叶精心包裹糯米而成的祭祀食品——粽子。这粽子犹如穿越时光的使者,满怀着对先秦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深追思。每逢初五,家家户户庄重地摆起屈原牌位,袅袅青烟升起,散发清幽香气的粽子承载着人们的敬意,被虔诚地用于祭祀。在江河湖海之畔,人们怀着崇敬之情,轻轻将粽子投入水中,这庄重的仪式,便是端午节最初的模样,如同一颗刚从泥土中探出脑袋的稚嫩嫩芽,蕴含蓬勃生命力,在岁月的润泽下茁壮成长。

在端午节和粽子这件事上,唐玄宗李隆基可谓煞费苦心。开元十五年的端午节,他在美轮美奂的兴庆宫大开御宴,热情遍邀群臣,举办了一场“端午三殿宴群臣”的盛大庆祝活动。

唐玄宗李隆基,仿若一座巍峨高耸、雄伟壮丽的山峰,屹立在盛唐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之上。他不仅是一位杰出卓越、威震四方的帝王,更是一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演奏家、诗人、书法家。他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如一张巨大而精密的网,涵盖创作、演奏、排练、组织和理论等各个领域。他像一位伟大的舵手,引领着盛唐音乐之船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推动盛唐音乐迈向巅峰。他擅长作曲,才思敏捷如山间灵动跳跃的清泉,灵感一来,旋律便如泉水般自然流淌,随意即成。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如《霓裳羽衣曲》《紫云回》《夜半乐》等,仿若一个个美丽动人、翩翩起舞的音符精灵,在人们耳畔轻盈舞动。他对音乐演奏充满热情,尤其是羯鼓,演奏技巧恰似一道震撼人心的闪电,令人惊叹不已,堪称一绝,同时他还善于吹笛,悠扬的笛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入如梦如幻的世界。而且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排练者和指挥者,曾教导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那场景恰似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指挥千军万马,气势恢宏。

他的诗文作品也如同璀璨夺目、价值连城的宝石,涵盖散文、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多种形式。他的散文,如《皇太子诸王改名敕》等,仿若一面面清晰明亮的镜子,将他作为帝王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智慧清晰映照出来。他的五言律诗《幸蜀西至剑门》,生动描绘了剑阁高耸险峻的地势,笔锋转折恰似人生跌宕起伏,将诗人复杂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五言排律《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则描绘了诗人重新登上太行山时的场景与心情,以及与太行山人民的亲切交流,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励精图治、建立盛唐的坚定决心和无比信心。《幸张说巡边》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怀,那情感恰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浓烈。唐玄宗李隆基这些作品仿若一串串晶莹剔透、圆润光滑的珍珠,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位帝王的宽广情怀和深远远见。他的一生恰似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史诗,在盛唐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笔。而端午节的粽子,在他的重视与推动下,也承载着盛唐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悠悠散发着独特清香。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开元十五年,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正值年富力强的壮年,四十三岁的他,犹如一轮光芒万丈的骄阳,意气风发地君临天下。彼时的他,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燕国公张说已至耳顺之年,六十一岁的他,仿若一棵饱经沧桑的参天大树,虽历经岁月磨砺,却依旧散发着智慧光芒。他的每一道皱纹,都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智慧纹路;每一根白发,都如同记载着历史的篇章。与他并肩而立的许国公苏颋,五十八岁的年纪,犹如一座沉稳的山峰,他们共同撑起了当时的文坛,被誉为“燕许大手笔”。然而,岁月不饶人,他们已渐渐步入生命的暮年,如同夕阳西下,虽有余晖,却也预示着一个文学时代的落幕。但与此同时,一个更为辉煌灿烂的时代——盛唐,正悄然来临,似黎明的曙光,充满着希望与活力。

这一年,王维年仅二十七岁,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凭借天资聪颖与才华横溢,在长安城里绽放出绚丽光彩。他四处交游王公贵族,如一只灵动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努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才情,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心间;他的风采,恰似一道绚丽的彩虹,令人瞩目。两年后,他将状元及第,开启人生新的辉煌篇章,如同展翅高飞的雄鹰,冲向广阔的天空。

同样是二十七岁的李白,早已离开家乡,踏上遍游神州的征程。他就像一位不羁的侠客,仗剑天涯,追寻着心中的梦想。他的身影,在山水之间穿梭,如同一缕自由的风,无拘无束。在安陆,他结识了三十九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如同一座宁静的湖泊,深邃而沉稳。他们的相遇,仿佛是两颗星辰的交汇,绽放出绚丽光芒。他们一起饮酒作诗,畅谈人生,那画面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刚满三十岁的王昌龄,也已进士及第,在长安城中声名鹊起。他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锋芒毕露,令人瞩目。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激发着人们的斗志。

而此时的杜甫,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在河南巩县南瑶湾村的老家,安静地读书。这个年纪的杜甫,十分调皮,正如他自己所写:“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十五岁的他,还是个整天爬树摘枣吃的顽皮孩子,但他的天赋也在此时初露锋芒。“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三年后,杜甫将漫游山东和吴越,挥笔写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千古名句,如同一位天才的画家,用文字描绘出壮丽的山河画卷。

开元十五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后来,殷璠在《河岳英灵集》的序言中探讨盛唐诗歌的形成时,说道:“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于是,人们将这一年视为盛唐诗歌的元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开元十五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为何殷璠会将开元十五年定为如此特别的一年呢?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但这一年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件。王维、李白、王昌龄、孟浩然、杜甫等人,此时有的初露头角,有的默默无闻,在这一年也并未做出什么惊人之举。不过,我们知道,在这一年的端午节,曾有一场诗酒风流的盛会。

开元十五年,玄宗御宇,四海升平。他遥想汉武帝时,文学之士齐聚朝堂,文采斐然,那场面如同百花盛开,绚丽多彩;魏文帝也曾广邀词人,作颂献赋,那情景恰似繁星闪烁,璀璨夺目。玄宗本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又逢端午佳节,岂能无诗?于是,他追慕汉武帝、魏文帝的故事,在宫中大开御宴,遍邀群臣。众人分韵作诗,热闹非凡,仿佛一场盛大的文学狂欢。

所谓“分韵作诗”,就是在纸片上各写一个字作为韵脚字,然后放进罐子里,众人抓阄。抓到哪个字,所赋诗歌就得押那个字的韵。玄宗幸运地抓到了一个“神”字,于是挥笔写下《端午三殿宴群臣》:“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玄宗的这首诗,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出端午佳节的神圣与热闹。诗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跳动的音符,奏响了盛唐的乐章。那“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犹如洪钟大吕,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天地间的神秘与和谐;“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恰似一缕缕轻柔的丝线,缠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如同一场绚丽的花事,九子粽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在花丛中争奇斗艳。

群臣之中,张说抓阄抓到了“鱼”字,他也不甘示弱,写下《端午三殿侍宴应制》:“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齐长命缕,来续大恩余。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张说的诗,如同一块精美的玉石,温润而富有内涵。他与玄宗的唱和,可谓一时之盛。玄宗作为历代君王中诗才出众之人,张说又是当时的文坛巨匠,这场盛会令人叹为观止。但是,诗中提到的“九子粽”“长命缕”究竟是什么东西?“蜻蜓”“蟾蜍”又是怎么回事呢?看来,如果不了解当时端午节的风俗,还真未必能读懂这几首诗。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唐玄宗李隆基为何在端午节宴会群臣。一年之中,佳节众多,但宫内端午节的庆典却格外热闹。唐玄宗李隆基在诗中写道:“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端午节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才会让人觉得“无事不称神”呢?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干支纪时。所谓“端午”,其实就是午月午日的节日。以前的端午节未必在“五月五日”,但一定要在“午月午日”,具体日期则随干支而变动。然而,在魏晋以后,人们觉得每年都要根据干支来推算节日日期太过麻烦,于是就把端午节固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

因为端午节本在午月午日,日月相谐,古人心目中觉得这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所以端午节也因此变得神圣起来。当然,端午之所以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本来,端午与夏至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但由于相距很近,后来这两个节日便合并了。夏至这天是长日之至,也称“中天节”。在汉代以来的一些经学家眼中,夏至是南郊祭天的日子。唐宋时期,端午节在宫中非常重要,有很多次大型的宴会赋诗活动。宋代的一次端午宴会赋诗,苏轼一人就写了五十六首诗。这未尝不和端午、夏至的重要地位有关。此次唐玄宗李隆基大宴群臣,也是唐宋时期端午宫廷御宴的一个生动例子。

顺便提一句,端午还叫“浴兰节”,因为这一天人们用兰花草泡水沐浴,满身香气,让人不禁想起“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屈原。端午节也可称为“蒲节”,因为农历五月菖蒲成熟,人们纷纷采下菖蒲插在门上,或者用菖蒲泡酒。

说到端午的节俗,今人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吃粽子。其实,吃粽子的风俗古已有之。晋代周处的《风土记》里记述了当时人们过端午的风俗。人们在端午的前一天,用菰菜叶子裹上黏米,把栗木、枣木烧成灰,掺进汤里煮粽子。之所以要掺上灰,是为了增加汤的碱性,防止粽子里的黏米在煮的时候散开。现在我们煮粽子还要加苏打粉,也是同样的道理。头一天煮熟,第二天过节就可以享用了。除此之外,还要煮一只肥大的乌龟,炖烂、去骨,在里面装上盐豆豉和秋蓼,这个和粽子一起叫做“俎龟黏米”。这个“黏米”,在晋朝时就被称作“粽”,还称为“角黍”。粽子的名目其实有很多,陈元靓《岁时广记》里说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基本上是根据粽子的形状来命名的。

唐代的粽子都是用大米作馅儿,但以前,大多是黍米馅儿,用菰菜叶等植物叶子包裹成有角的、挺然翘然的形状,所以称作“角黍”。唐玄宗李隆基吃的粽子,就是用芦苇叶包黏米做成的,跟现在的粽子基本一样。

张说的诗里说到的“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也正好能从周处的《风土记》里得到印证,这就是所谓的“俎龟角黍”之“俎龟”。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常识。南方多鱼,端午节吃鱼也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要吃龟呢?原来,古人认为龟是水产,属阴;而牲畜是陆产,属阳。在龟壳里塞进肉,就象征着“阳内阴外”“阴阳未分”。五月阳气正盛,但阴气也渐生,古人就用“俎龟”来象征这个月的节气。

端午吃粽子,历来是诗人们乐于歌咏的话题。正如苏轼的一句诗:“香菰黏米着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可见,在北宋的时候,粽子已经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唐朝末年的徐铉说“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吃“角黍”粽子,饮菖蒲酒,在唐宋是端午节最流行的风俗。

论吃粽子,还是苏轼的花样比较多。他吃的粽子,不仅有“香菰黏米”这样传统型的,还有很别致的“杨梅粽”:“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宋代竟有杨梅馅儿的水果粽,这在今人看来,可能比较新奇。除了杨梅粽,当时可能还有一种“姜粽”。苏轼说:“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姜黍报丰年。”其中有“姜黍”,所谓“黍”,就是“角黍”粽子。那么“姜黍”是否为生姜馅儿的粽子呢?这就不能确定了。

除了用叶子包裹的角粽,那时还有用筒装的“粽子”。比如苏轼有云“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所谓“灵苗艾作人”,就是用艾草扎成人的形状,用来辟邪。这也是古代端午的一种节俗。又如欧阳修有云“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船”,所谓“竞船”就是龙舟比赛,这种风俗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唐玄宗李隆基的这场御宴,吃的是粽子,但这粽子如何吃呢?宫中的吃法跟民间还真不一样。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也就是说,把粉团和“角黍”粽子放在金盘里,用小牛角做成弓,用箭射,射中的才可以吃。这种宴会上的游戏,类似“投壶”,很具有趣味性。

开元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大宴群臣,饮酒赋诗,吃了粽子和龟、鱼等食物。除了这些吃的,玄宗的诗里还说“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这说的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风俗——长命缕。

长命缕,就是现在端午节俗中的五色丝绳,因为丝绳是长而且连绵不绝的,所以古人认为这种东西可以续命。丝绳续命,当然是人们在端午节表达的一种美好愿望。那长命缕,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缠绕在人们的手腕上,仿佛在诉说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粽子、长命缕,这些端午节俗不独出现在玄宗的御宴之中,在民间也很普遍。那么,宫廷的端午御宴有何特别之处呢?有的。张说的诗中写道“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为何要尝麦子和猪肉呢?原来,《礼记·月令》中说,孟夏之月,君王“乃以彘尝麦”;季夏之月,要“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月令》这一篇文章,讲了每个月君王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对后来的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了唐玄宗的端午御宴。《月令》说夏天要就着麦子吃猪肉,要进龟等水产,所以这些东西都出现在了玄宗的端午餐桌上。

其实,《月令》不仅影响了君王的行为,还影响了整个社会。前面说到“俎龟角黍”,不就是民间的端午节俗么?甚至作为粽子的“角黍”,也有《月令》的影子。在唐玄宗的时代,粽子馅儿一般用大米,不用黍米,但人们还是习惯把它叫做“角黍”,可能就是因为《月令》中说仲夏之月,“农乃登黍”,君王要“以雏尝黍”,即就着黍吃小鸡肉。

在唐朝,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会宴群臣之外,还经常赏赐衣服。有一年端午,张九龄就转寄给被流放在夜郎的李白两套罗衣,李白为此写了一首诗:“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惭君锦绣缎,赠我慰相思。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无独有偶,杜甫也曾写过一首《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罗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拿到了轻罗衣衫,还是激动地写了首诗。而端午之所以会有赐衣的习惯,主要原因还是入夏天气变得热了,要换成夏天穿的轻薄衣裳,君王就给群臣赐衣,以示恩宠。另外,《月令》中也说仲夏君王开始换上薄纱衣服,这些文字也有可能影响了后世的赐衣制度。

写端午赐衣,可能还是花蕊夫人的这首《宫词》比较有情调:“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以上,就是开元十五年唐玄宗的端午御宴的大致情况。从玄宗和张说的这几首诗之中,我们似乎已经隐隐能感受到一种“盛唐气象”,一种升平、轻松、自由的空气。这场御宴之后,张说垂垂老矣,即将卸任文坛盟主的职位,而王维、李白、王昌龄、孟浩然、杜甫这些年轻人,也将陆续来到长安,共同缔造一个诗歌的盛唐。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即将在历史的天空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他们的才情与抱负,将为这个辉煌的时代增添更加绚烂的色彩。

开元十五年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一场宫廷的盛宴,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见证了过去的辉煌,也预示着未来的灿烂。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诗人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书写着中国文学史上的壮丽篇章。他们的诗歌,将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敬仰和传颂的经典。而这个充满诗意的端午节,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们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超凡大航海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怪物合成大师 山村情事 快穿系统:反派BOSS,放肆撩 艳福不浅 富贵小丫鬟 魔艳武林后宫传 限制级末日症候 快穿:宿主她一心求死 校花有点甜 武炼丹尊 一笙有喜 绯色官途 特种兵在都市 莽荒纪 奇门诡术 绝品废材:邪尊的逆天狂妃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醉枕三界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汉逆之吕布新传 风花醉 红楼之薛霸王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重返十三岁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大成王朝专务司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这里有家咖啡厅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大宋必须浪 红楼被我玩坏了 伐清1658 玩转明末 
最近更新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穿越原始之魂 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穿越异世之基建狂魔 易,三国 银枪白马战大唐 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 晴阳照行旅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 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 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 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 大明:开局佣兵十万,被怀疑造反 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 东方船说 乱世枭皇:柴荣 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 我是反贼,娶个公主很合理吧? 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 屈尊归来txt下载 -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 - 屈尊归来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