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吴王妃带着吴王世子求见贵妃娘娘,”慧兰在门外喊道。
殿中并未有回应,但慧兰明白,颜初瑶是听到了。
过了会,慧兰再次敲门道,“小姐,您要见吗?”
随后,慧兰听到有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由人从内侧打开殿门。
颜初瑶打开门,声音有些清冽,“见,你去看茶,念兰帮我梳洗一下,我稍后就来。”
此时的栖鸾殿内,吴王妃江氏带着儿子等着颜初瑶的到来。
不过等了许久,虽说栖鸾殿的侍女态度恭敬,招待也周到,但就是不曾见到主人的到来,等得吴王妃内心一股怒火。
她的心中极其不满,颜贵妃的态度未免也太傲慢了,再不济她也是大雍的王妃,颜初瑶还仅仅是个贵妃就敢如此轻视于她,要当上皇后还了得。
但吴王妃实在不解王爷为何要支持颜贵妃当皇后,据她所知,王爷和宣远侯府也并无交情,颜氏当上皇后对吴王府也并无益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位姑娘,贵妃娘娘是有何重要的事要忙吗?可是臣妇来得不是时候,扰了贵妃娘娘?”
吴王妃说的话很恭敬,但面色微冷,语气也不甚和善,慧兰明白吴王妃内心对小姐很是不满。
“王妃,奴婢唤慧兰,”慧兰恭敬道,“娘娘刚刚在书房沾了一身笔墨,如今正在梳洗,还请王妃耐心等待片刻。”
吴王妃见侍女对她很是恭敬,便也放下了心中的成见,或许颜贵妃真是在书房被墨渍弄得很狼狈。
她一时怀疑颜贵妃出自书香门第的真实性,就是她家二郎今年八岁,也不会弄得满身笔墨,颜贵妃都二十了,还能连八岁孩童都不如吗?
吴王妃耐心等了片刻,终于见到颜初瑶的到来,再等下去,都怕她会直接忽视王爷的请求,出宫回府了。
“吴王妃和世子久等,”颜初瑶挂着得体笑容,一点都看不出刚刚的悲戚之色。
这还是颜初瑶第一次单独招待王妃,她还不是皇后,也是不知今日吴王妃到来的目的是什么。
“臣妇给贵妃娘娘请安,能等娘娘是臣妇的荣幸,”吴王妃连忙带着笑容回道,推了一下一旁的儿子。
“还不快给贵妃娘娘行礼。”
“二郎给贵妃娘娘请安,”吴王世子恭敬的朝颜初瑶行礼。
“是个知礼的好孩子,吴王妃教养的极好,”颜初瑶笑着看着眼前文静的孩子。
“娘娘还是别夸奖,臣妇怕二郎骄傲,”吴王妃很是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吴王妃真会说笑,”颜初瑶给念兰递了个眼神,后者会意,将一个小匣子给吴王世子。
“本宫不知世子会来,并未准备好的见面礼,还请世子莫嫌此物廉价。”
“娘娘的赏赐自然是最好的,二郎多谢娘娘的赏,”吴王世子说。
“吴王妃就莫要谦虚了,这孩子既知礼又说话好听,不骄不躁,”颜初瑶笑道。
“娘娘还是别唤臣妇了,听着就极其生疏,”吴王妃继续套着近乎,“你我本是妯娌,娘娘要不嫌弃,可唤臣妇一声。”
“这有些于礼不合,本宫还只是个贵妃,可不敢唤王妃一声,”颜初瑶笑道。
“娘娘当上皇后,也是迟早的事,”吴王妃说。
颜初瑶笑而不语,一时拿不准吴王妃突然套近乎的目的。
吴王妃见颜初瑶不说话,有些尴尬,不知她的内心在想什么?难不成真的如此知礼?还是太过谨慎怕被拿下话柄?
“说起来,臣妇与娘娘还是远房亲戚的关系呢,”吴王妃笑道。
“是吗?这亲戚关系怎么算?”颜初瑶颇有兴趣的看向吴王妃。
“臣妇母亲的表哥的妻子是宣远侯府的老姑奶奶。”
颜初瑶:······
这怕是已经出了五服了,这亲戚关系实在是算不明白了,况且,这和吴王妃没有关系吧?
再况且,这老姑奶奶和她们侯府已不是同一支了,她祖父都是旁系过继过来的。
“是嘛,本宫不曾想,与王妃还有如此亲戚关系,就是不知,本宫该换王妃什么?” 颜初瑶一脸纯真的问。
吴王妃:······
这她还真不知道,刚刚有些冷场,她为了暖场才说起这八竿子打不着是亲戚关系。
“臣妇与娘娘都是皇家的儿媳,娘娘自是要唤声的,” 吴王妃想着颜初瑶没叫,自是不想叫的。
“当然,娘娘要不想唤,也无事。”
“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是不敢,这还不合规矩,”颜初瑶说。
吴王妃:。。。。。
不叫就不叫吧,她今日来主要也不是要听人叫嫂子的。
吴王妃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看向颜初瑶,笑道,“那等日后娘娘成为皇后之后再唤,在臣妇心中,贵妃娘娘已是大雍的一国之母了。”
“吴王妃可太高看本宫了,皇后之位还是要看陛下和民心,”颜初瑶说。
“娘娘说的在理,这两项尤为重要,”吴王妃尴尬笑道。
“但臣妇看来,娘娘深得陛下的宠爱,也深得民心,又得太后的喜爱,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可不是臣妇一派胡言。”
颜初瑶很是不解,吴王妃扯了那么多,是来投诚吗?
可一个王妃,她一个贵妃,就算投诚,她也带不来什么好处给吴王府,那吴王妃的目的是什么?
“不过,听王爷说,陛下如今还未册封娘娘为后,也是扛了不少朝臣的压力,”吴王妃说着。
颜初瑶投着不解的眼神看过来,细看还有些探究之意。
“娘娘知道,朝臣反对陛下立娘娘为后的缘由是什么吗?”吴王妃松了口气,终于把话题给扯过来了,可真累。
“什么?”
颜初瑶心道,不就是她和阿······封予柔势力相当,英国公又守护着大雍的国土,双方不同阵营的大臣对抗起来了嘛。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大臣们想给楚承时这位新帝一个下马威,不让新帝的想法如愿。
就是楚承时想立封予柔为后,朝中总有反对之言,不是那么容易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