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功法运转,众人恍惚间看到,石昊身后竟浮现出一尊顶天立地的巨人虚影,巨人肌肉虬结,散发着睥睨天下的气势,仿佛能徒手捏碎星辰。
“就用你试试我的肉身之力!” 石昊轻声说道,不退反进,迎着大戟一拳轰出。
金色的拳头与紫色的大戟在空中相撞,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反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众人仿佛看到了宇宙星辰碎裂的场景——大戟上的鸿蒙紫气开始紊乱,戟身出现密密麻麻的裂纹,而石昊的拳头却纹丝不动,金色的气劲顺着拳锋不断涌入大戟。
僵持不过片刻“咔嚓”一声脆响,鸿蒙紫气凝聚的大戟瞬间碎裂,化作漫天紫色光点消散在空中。
没等紫日天君反应过来,那股泛着金芒的气劲便顺着大戟来时的路线,如同潮水般轰在他身上。
紫日天君瞳孔骤缩,只觉一股难以抵挡的力量涌入体内,气血翻腾,五脏六腑都像是被震移位了一般。
他踉跄着后退了数十步“噗”的一声喷出一大口鲜血,身上的紫色长袍也被气劲撕裂,狼狈不堪地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广场上瞬间鸦雀无声,刚才还惊呼紫气种厉害的弟子们,此刻都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
唯有商城的修士们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纷纷点头:“果然,紫日天君根本不是石昊的对手。”
“石昊这肉身强度,怕是快赶上一般仙尊境界法修了吧?”
石昊收回拳头,看了眼倒在地上的紫日天君,淡淡开口:“你的实力,还不够看。” 说完,他便转身朝着秘境入口走去,留下满场震惊的众人和一脸绝望的紫日天君。
太阴玉兔和曹雨生等人连忙跟上,一边走一边调侃:“石昊,你也太手下留情了,刚才那拳要是再重点,紫日天君怕是要直接归西了!”
石昊无奈地笑了笑,没有回话——他只是想试试肉身,可没想真要了紫日天君的命,而且小兔子也不过是句戏言而已。
石昊转身朝着秘境入口走去,对那三个还在怀疑人生的天骄至尊视而不见。
天神书院的弟子们见状,纷纷跟上,石毅、长弓衍等人紧随其后,连带着太阴玉兔怀里的麒麟都兴奋地甩着尾巴,仿佛早已迫不及待要探索秘境中的机缘。
秘境入口处是一道古老的石门,石门上刻满了仙古时期的符文,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气息。
石昊取出之前准备好的仙王玉匣,这玉匣通体莹白,上面篆刻着几颗细小的道纹,乃是开启秘境石门的关键。
他将仙王玉匣贴在石门上,玉匣瞬间亮起柔和的光芒,与石门上的符文相互呼应。
“嗡 ——” 随着一声低沉的嗡鸣,石门缓缓开启,一股浓郁的仙韵从门后涌出,让在场众人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石门开启的瞬间,几个军士从中出来。
唯有太阴玉兔怀里的麒麟能进入门内,在麒麟的带领下石昊等人没有犹豫,紧随麒麟的身影踏入秘境。
秘境内部城池云雾缭绕,脚下是不知延伸向何处的石阶,周围偶尔能看到一些落败的房屋,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机缘。
众人跟着麒麟走了许久,始终一无所获,就在众人有些失望时。
提及到石昊手中的仙王玉匣,而玉匣再次亮起,匣内飞出一只巴掌大小的玉龟,正是玉匣内藏着的八珍龟。
八珍龟在空中盘旋一圈,朝着一个方向飞去,石昊等人连忙跟上。
最终抵达一方神池之中,石昊等人见多识广尚能克制。其余人却都跑到神池能疯狂喝着神水。
神池上方突然出现一道王座,“你们为什么偷喝本王的洗澡水?”
众人凝目望去,只见一只身形如同手指大小,浑身浑身金黄的异兽在上面说话。
一番闹腾之后,众人也知道了此异兽正是传说中的天角蚁——仙古时期的十大凶兽之一。
这时,先前守着城门的几位军士前来,对着众人开口说道:“吾乃此秘境守护者,一般机缘各凭本事,可此地的核心机缘唯有仙姑血脉最纯净的王者后裔能拿到。”
说话间还看向天角蚁和太阴玉兔怀中的麒麟。
一个年轻问道有没有别人可能。
其中一名军士笑道:“前方有一尊元母鼎,能举起此鼎者,方可获得秘境核心机缘。”
众人一听有方法立马就让军士带他们前去一试。
众人顺着着军士指引,只见不远处的山峰上冒着缕缕仙气。
山顶平台上,放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鼎,鼎身刻满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图案,散发着沉重的威压,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呼吸困难。
“我来试试!” 一位来自仙院的少年至尊率先上前,他运转全身力量,双手抓住鼎耳,青筋暴起,脸色涨得通红,可元母鼎却纹丝不动。
紧接着,又有几位少年至尊上前尝试,无一例外都没能撼动元母鼎一丝,众人脸上纷纷露出沮丧的神色——这元母鼎的重量,远超他们的想象。
就连紫日天君以鸿蒙紫气种为手段都没有撼动元母鼎,反而因为取巧被元母鼎震伤。
随后,蓝仙、曹雨生、石毅、王林古神本体等人都上去试了试,唯由王林的古神本体主修力之规则,才将元母鼎撼动了一丝。
可惜修为太弱了,无以为继。
就在这时,石昊缓步走上前。
众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在他身上,有人好奇,有人质疑,毕竟刚才石昊虽一拳击败紫日天君,可元母鼎的重量并非单纯靠战力就能撼动。
石昊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运转八九玄功,体内气血沸腾,周身浮现出淡淡的金色光晕。
他伸出双手,轻轻抓住鼎耳,没有丝毫犹豫,猛地发力。“起!”
随着一声低喝,元母鼎竟缓缓被抬起,石昊手臂上肌肉线条清晰可见,却不见丝毫吃力。
他甚至还将元母鼎向上举了数尺,停留片刻后,才缓缓将鼎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