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四月的枇杷

首页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马前卒 抗日之兵魂传说 即鹿 帝国霸主 纵天神帝 至尊特工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抗日之铁血使命 红楼名侦探 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四月的枇杷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全文阅读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txt下载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2章 土地改革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土地改革的消息很快就在朝中传开了。 虽然朱元璋说要从藩王封地开始,但聪明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这天早朝,大殿上格外安静。 朱元璋环视群臣,沉声道:\"藩王的封地,一向是个问题。 如今朱棡朱慡主动请求改革,朕深感欣慰。 从今日起,各地藩王的封地,都要按新法管理。

\"什么新法?\"有大臣问道。

朱雄英站出来解释:\"主要有三点:第一,封地内的农田全部收归国有,由农学堂统一管理。 第二,收成按比例分配,大部分归国库,一部分给藩王作为俸禄。 第三,农田必须按照新农法耕种,提高产量。

这番话引起一阵骚动。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更多的人在担心这只是个开始。

果然,朱元璋接着说:\"不止是藩王封地,各地的大户田产,也要好好清理清理了。

此言一出,朝堂上更是一片哗然。 但朱雄英早有准备,立即宣布了具体方案。

\"第一步,清查所有大户的土地来源。 如有违法兼并者,立即收回。 第二步,把收回的土地改造成示范农田,由农学堂管理。 第三步,让农民参与耕种,按比例分成。

这个方案看似温和,实则意味深长。 它不仅要收回土地,还要改变生产方式,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改革。

\"陛下!\"一个老臣站出来,\"此事关系重大,是否要先行试点?\"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你怎么看?\"

\"孙儿以为可以先在通州试行。 \"朱雄英说,\"正好那里的试验田已经成功了,可以扩大规模。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报:\"启禀陛下,江南发现有大户暗中转移田产!\"

朱元璋大怒:\"好啊,这些人果然不老实!传旨,立即查封所有转移的田产,参与者全部治罪!\"

这一下震慑住了那些心存侥幸的人。 但朱雄英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果然,没过几天,各种阻力就来了。 有的地方官员消极对付,有的大户暗中串联,甚至还有人煽动农民闹事。

\"殿下,怎么办?\"黄珀忧心忡忡。

朱雄英沉着应对:\"第一,派遣御史,彻查各地官员的态度。 消极者革职,对抗者治罪。

\"第二,对大户分而治之。 愿意配合的,可以参与新农田的经营; 抵制的,坚决打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农民看到实惠。新农田的收益,要让他们拿大头。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支持改革。\"

正说着,朱允熥的信又来了。他在东瀛发现,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个特点:除了种田,农民还会养蚕、酿酒、制陶,形成了完整的农村产业链。

\"这倒是个好主意。\"朱雄英说,\"我们不能光改革土地制度,还要发展农村副业。这样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提高。\"

就在这时,西域又传来消息。朱棡朱慡在推行土地改革时,发现了一个意外收获:当地的葡萄园和棉田,如果采用集中管理,效率会大大提高。

\"有意思。\"朱雄英若有所思,\"看来有些农作物,确实更适合大规模经营。\"

这个发现立即被写入了改革方案。朱雄英决定,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粮食作物以家庭经营为主,经济作物可以搞集中种植。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集中种植需要大量人力,而且技术要求高。怎么组织劳动力,怎么保证技术水平,都是问题。

正愁着这事,南京农学堂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培养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掌握了先进农技,可以到各地去指导生产。

\"好啊!\"朱雄英大喜,\"正好可以让这些人去管理集中种植的农田。他们既懂技术,又是农家子弟,最适合这个工作。\"

朱元璋听说这个安排,也很满意:\"这才是真正的人尽其才。不过还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这些农学堂的学生,将来是要做农业干部的。要教他们不仅懂农事,还要会管理,会做群众工作。\"

朱雄英点头:\"孙儿明白。所以我准备在农学堂增设一门课,就叫'农政'。专门教授如何组织生产,如何处理各种关系。\"

正说着,又一个重要消息传来。原来东海的渔民在海上救了一艘外国商船,船上有不少新奇的农作物种子。

\"好机会!\"朱雄英立即下令,\"让太医院和农学堂的人立即前去查看。如果有好东西,立刻收集。\"

这时,黄珀突然想起一事:\"殿下,农田改革进行得这么快,地契和文书都要统一规范了。\"

\"对。\"朱雄英说,\"这事我已经让人准备了。新的地契要有统一格式,要写明面积、等级、收益分配等内容。最重要的是,要盖上官印,以防造假。\"

正说着,蓝玉匆匆赶来:\"殿下,出事了!\"

\"怎么了?\"

\"北方有些地方借土地改革的机会,故意激化矛盾,搞得农民和地主都很紧张。\"

朱雄英皱眉:\"这些人,是不是嫌天下太平了?传我命令:第一,立即派人前往调查,找出幕后推手。第二,向农民和地主说清楚政策,不要被人利用。第三,适当放慢改革节奏,等局势稳定了再继续。\"

这时,朱元璋派人来传话,说是让朱雄英去一趟。

到了奉天殿,朱元璋开门见山:\"雄英,你觉得这场改革,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朱雄英想了想:\"不是大户的反对,不是官员的消极,而是人心。\"

\"说说看。\"

\"农民害怕改革是假的,地主怕亏损是真的。官员怕麻烦是假的,害怕丢了好处是真的。\"朱雄英说,\"所以关键是要让各方都看到希望。农民要看到收入增加的希望,地主要看到转型的希望,官员要看到升迁的希望。\"

朱元璋赞许地点头:\"说得好。那你准备怎么做?\"

\"首先,加快新农法的推广,让农民尽快增收。其次,扶持有远见的地主转做工商业。最后,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奖惩分明。\"

\"嗯,这些都对。不过朕还要提醒你一点。\"朱元璋说,\"这场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各方都有时间适应,有机会转型。否则逼得太紧,反而会引起动乱。\"

朱雄英点头:\"孙儿明白。正好农学堂在培养人才,可以趁这个时候,让更多人了解新政策,掌握新技术。等人才储备够了,改革自然就能顺利推进。\"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消息。东瀛那边的土地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在农村副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东瀛的成功经验让朱雄英备受鼓舞。他正准备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国,突然收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殿下,出大事了!\"黄珀匆匆赶来,\"江南有人在造谣,说我们推广新作物是要改变老祖宗的规矩,是要让天下大乱!\"

朱雄英眉头紧锁:\"查出是谁在背后搞鬼了吗?\"

\"查出来了。\"黄珀压低声音,\"是几个被革职的官员,他们勾结了一些地主,想要煽动农民闹事。\"

\"哼,这些人是活得不耐烦了。\"蓝玉怒道。

但朱雄英却露出一丝冷笑:\"正好。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

\"殿下此言何意?\"众人不解。

\"你们想啊,\"朱雄英说,\"这些人越闹,就越证明我们的改革动了他们的奶酪。与其让他们暗地里使坏,不如趁机把他们都揪出来。\"

说着,他立即下令:\"第一,派人严查这些人的来往关系,看看还有谁在背后。第二,让农学堂的学生到各村宣传,把新作物的好处说清楚。第三,挑几个示范村,让农民亲眼看看效果。\"

正说着,朱元璋派人来传话,说是让朱雄英立即去奉天殿。

\"皇爷。\"朱雄英到殿内行礼。

\"坐。\"朱元璋指指边上的椅子,\"朕听说江南有人在闹事?\"

\"是。不过孙儿已经在处理了。\"

朱元璋点点头:\"你的办法不错。不过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别把事情搞得太大。\"朱元璋说,\"该杀的杀,该抓的抓,但要给那些动摇的人一条出路。\"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改革要的是稳定,不是大动乱。把事情闹大了,反而不好收场。

正说着,又一个消息传来。西域那边传来喜报,说是棉花种植获得了大丰收,而且质量特别好。

\"好啊!\"朱元璋大喜,\"这说明农业改革是对的。朕看啊,可以趁这个机会,把西域的经验也推广出去。\"

朱雄英点头:\"正该如此。不过孙儿觉得,光有经验还不够,还得有制度保障。\"

\"什么意思?\"

\"孙儿想在朝廷设立一个专门衙门,就叫'农政司'。专门负责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朱元璋想了想:\"可以。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人选要精心挑选,二是权力要有制约。\"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一个震惊的消息。有商人从海外带回来一种奇怪的农具,可以大大提高耕种效率。

\"快让工部的人去看看!\"朱雄英立即下令。

工部的人很快就来报告:\"殿下,这农具确实不错。主要是设计巧妙,用的材料也特别。\"

\"那就让工部仿制。\"朱元璋说,\"不过要改进一下,适应我们这边的情况。\"

朱雄英补充道:\"对,而且要在农学堂多准备一些,让学生们都学会使用。等他们下乡时,正好可以教给农民。\"

就在这时,南京传来新的报告。说是他们在改造大户田产时,发现了一个意外收获。

\"什么收获?\"

\"那些田产里有不少上好的茶园和果园。如果能好好管理,收益相当可观。\"

朱雄英眼前一亮:\"这倒是个机会。可以趁机发展农业精细化生产。茶叶、水果这些高价值作物,正好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些精细化生产需要特殊技术,普通农民一时难以掌握。

\"这个好办。\"朱雄英说,\"可以让农学堂专门培训。而且要把这些技术都写进《农政全书》,让更多人学习。\"

正说着,东瀛又来了消息。朱允熥报告说,他们在推广新农具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农具的使用方法如果稍有偏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就要考农学堂了。\"朱雄英说,\"要派人专门教授农具使用方法。而且要编写详细的使用手册,配上图解,让农民一看就懂。\"

就在这时,工部尚书求见,说是有重要发现。

原来他们在仿制海外农具时,发现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如果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降低成本。

\"好啊!\"朱元璋大喜,\"这才是真本事。传旨表彰工部,让他们继续改进。\"

朱雄英趁机说道:\"皇爷,孙儿觉得可以更进一步。\"

\"怎么说?\"

\"不如在工部设立一个专门的作坊,专门研究和改进农具。让工匠们集中精力,专心钻研。\"

朱元璋点头:\"好主意。这样不仅能提高农具质量,还能培养一批能工巧匠。\"

正说着,蓝玉匆匆赶来:\"殿下,又有新情况。\"

\"什么情况?\"

\"北方旱灾的事有了转机。那些种了新品种的地方,收成竟然还不错。老百姓都说,这是朝廷的福分。\"

\"这是好事啊。\"朱雄英说,\"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把新品种在北方大规模推广。\"

但朱元璋提醒道:\"推广可以,但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要让农民真正掌握种植技术。光有好种子不行,还得会种。这就要靠农学堂了。\"

朱雄英点头:\"孙儿明白。正好农学堂的学生要下乡实习,可以重点教授新品种的种植方法。\"

就在这时,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原来江南那些闹事的人被抓住后,供出了一个重要情况:有些地主其实是想跟着改革走的,但苦于没有门路。

\"这倒是个机会。\"朱雄英说,\"可以借此把那些开明的地主团结过来。让他们参与农业改革,还能影响其他人。\"

朱元璋深以为然:\"对,改革要的就是既要坚决,又要讲究方法。该打的打,该拉的拉,这才是治国之道。\"

正说着,黄珀又带来一个新发现。原来他们在整理账册时发现,有些地方的农业税收特别混乱,根本没有统一标准。

\"这可不行。\"朱雄英说,\"农业改革既然要推广,税收制度也要跟上。来人,把户部的人叫来,好好商议一下。\"

这一商议,又发现了新问题。原来各地的土地等级评定标准不一,导致税收很难统一。

\"那就趁这个机会,把土地等级重新评定一遍。\"朱雄英说,\"正好可以和土地改革结合起来,一起进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农家仙田 大奉打更人 宋檀记事 武炼神帝 一拳和尚唐三藏 重生都市之犀利天师 田园大唐 农家小少奶 快穿女配冷静点 重生弃女当自强 遮天之开局成为叶天帝同学 我要做球王 全民魔女1994 软软娇妻驭恶夫 谍涯无痕 穿书之末世崽崽不好养 鬼医嫡妃 我的钢铁战衣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神仙门 回到唐朝做首富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十三皇子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 紫鸾记 穿越三国做将军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 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 我打罗马?真的假的? 大汉兵王 三国大军湿家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四月的枇杷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txt下载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