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首页 >> 风流俏佳人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驻马太行侧 高危职业 大宋的智慧 我在大唐有块田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抗日之铁血使命 唐朝工科生 明朝那些事儿 谍影 大明第一狂士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 风流俏佳人全文阅读 - 风流俏佳人txt下载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4章 白山镇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白山镇,地处金辽两国边境,放眼望去,不见水流潺潺,亦无林木葱茏。此地之所以得名,源于地下那数座石膏矿脉。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一座城邑若要发展兴盛,要么凭借渔猎资源的便利,要么依靠商贸往来的红利。唯独白山镇是因矿场而兴,在金国境内,这般城镇着实少见。

青山镇事后,杨炯再不愿过多掺和克烈军掠夺财物之事,只是将安抚司所掌握的关于白山镇详细的财产调查情报,一并交给了木海。而后,便亲自率领麾下士兵,径直朝着镇外的矿山进发,抓捕壮丁。

杨炯对木海秉持的那套理论,心里能够理解,却实在无法苟同。

从军事行动角度来看,每一次出兵作战,都必定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所有后续的战术安排,都应当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来谋划与实施。

以此次对两镇一甸的军事行动为例,既定的战略目标本就是掠夺钱财和抓捕壮丁。在杨炯看来,除此之外,那些无端制造的杀戮以及肆意施加的凌辱行为,纯粹就是为了发泄私愤和寻求低级的感官刺激。

虽说两军对垒,生死伤亡在所难免,可一旦既定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却还依旧这般肆意妄为,完全不顾及军纪约束,长此以往,这支军队迟早会有彻底失控的一天。

在行军的日子里,杨炯经常会拿出杨文和当年撰写的《行军记》反复研读。那时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屠城劫掠之事屡见不鲜。

杨文和并非那种食古不化的迂腐之人,在他的观念里,不管是屠城之举,还是其他极端行为,都必须要有切实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果。若是仅仅为了单纯的泄愤而为之,实在是不可取。

杨炯清楚地记得,在《随州篇》中,通篇没有讲述具体的事件经过,而是用浓重的笔墨,反复涂改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夫士卒不遵将令者,法所不容;然弓矢失准,筋骨之拙也,非心术之过。克敌全胜之际,仁者犹存哀矜之心。纵控弦之力有余,当存抬镞一寸之权。此非军律所载,实为天理良知所命。

昔圣人有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若将令与天理相悖,宁违金符,不欺方寸。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以生生为德。戢刃一念,可证吾辈非止甲胄之奴,实为礼义之卒。

杨炯对此深以为然。

就这般思索着,杨炯依照安抚司给出的指引,一马当先,率领队伍疾驰而去,目标直指镇外矿山。

一时间,马蹄翻飞,所经之处,尘土滚滚扬起,遮蔽了整片天空。

还没行多久,杨炯便瞧见前方道路旁,孤零零地站着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姑娘。她身着一件红布棉袄,上面补丁层层叠叠。可那棉袄却被收拾得极为干净,凑近细看,袖口和衣角处的红色已然被洗得褪色发白。

小姑娘那粉嘟嘟的小脸,在寒风中冻得通红。她双手紧紧攥着一个竹篮,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察觉到杨炯投来的目光,小姑娘瞬间慌了神,双脚一软,“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

她脑袋拼命往下埋,恨不得将自己整个人都塞进土里。小小的身躯在寒风与恐惧中瑟瑟发抖,好似一只受惊的小鹿,试图把自己隐匿在马蹄扬起的漫天烟尘之中,满心期盼着能躲开众人的视线。

杨炯目光锐利如鹰,不经意间扫到小女孩裙脚上沾染的点点石膏,心中不禁叹了口气。他迅速转头,神色冷峻地吩咐士兵继续前往矿山执行抓捕壮丁的任务,自己则翻身下马,脚步沉稳地来到小姑娘身前。

杨炯努力扯出一丝温和的微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柔,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姑娘扑闪着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杨炯,眼中满是疑惑。待听到他身后的萧小奴用女真语翻译后,她紧咬下唇,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怯生生地回道:“知母。”

杨炯闻言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他微微俯身,伸出双手,动作轻柔地将知母扶起,然后抬手轻轻拍去她衣服上沾染的尘土。

紧接着,他自然地拉起知母的小手,朝着不远处那座石膏矿山走去。一边走,一边温和地开口:“好名字,石膏清解,知母清润,两药相须为用,效用最佳。是你母亲给你取的名字吗?”

知母心里害怕极了,眼前这个说着奇怪话语的人让她满心忐忑,完全猜不透对方意图。可她又想起母亲平日里的谆谆教诲,外出要恭顺听话,千万别惹是生非。

这般想着,她用力地点了点头,脑袋低低垂下,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嗡嗡:“我娘说我爹时常发脾气,自从有了我以后就好了很多,于是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

说罢,知母那浓密的睫毛微微颤动。她先是偷偷抬眼,而后迅速垂下眼睑,仅用眼角余光,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杨炯。与此同时,她那只被杨炯握住的小手,在杨炯宽厚的大手中微微颤抖着,每一丝颤动都泄露了她心底对眼前这个陌生人深深的恐惧。

杨炯听了知母的回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副 “果然如此” 的表情。紧接着,他的目光顺势落在知母紧紧攥着的竹篮上,心中有了猜测,轻声问道:“你爹是采石膏的矿工吧?你这是要去给他送饭?”

知母闻言,原本就攥着竹篮的小手陡然间又紧了几分,那冻得通红的小手,此刻因用力过度而泛起了惨白。

她抬起眸,对上杨炯那灼灼的目光,只觉芒刺在背,实在承受不住这份注视,声音带着浓浓的怯懦,却又似鼓足了勇气道:“今日是我爹的生辰,我娘起了个大早,做了三个馒头给他庆生,我……我不能给你。”

话一出口,她的眼神里满是紧张与防备,生怕眼前这人会强行夺走竹篮。

杨炯见状,忙不迭地连连摆手,神色间闪过一丝尴尬,解释道:“我不饿,不吃你的馒头。”

知母听到这话,紧绷的神经微微一松,眼眸缓缓低垂,任由杨炯拉着自己的手。只是,她那原本紧紧握住竹篮的手,不自觉地轻轻搓动了几下,显然是因方才拒绝杨炯而心生内疚。

杨炯将她的小动作瞧在眼里,也就不再多言,拉着她朝着已经开始挑选壮丁的矿场走去。

知母紧紧跟随杨炯的步伐,犹豫了好一会儿,微微抬起眼眸,满是为难地说道:“你……你要是真的饿了,我可以把我做的红馒头分给你一半,另一半我要给我爹,这是我采了半年的桂荏才染的红呢。”

说这话时,她的目光在杨炯脸上小心翼翼地游移,生怕惹他不快。

杨炯停下脚步,轻轻拍了拍她的头,神色认真,语气柔和地说道:“我真的不饿,你们三个馒头是一家三口求福之意,我不抢你们的福气。”

知母听了这话,原本高悬的心悄然落下,可当她抬眸,瞥见杨炯略显瘦弱的身形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忍。每次母亲重病,她前往姨母家求接济时,自己何尝不是这般窘迫模样,那种滋味着实难捱。

这般想着,知母的小手轻轻探入竹篮,指尖摩挲着馒头,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块。她瞧了瞧手中的馒头,眉头微微皱起,轻咬薄唇,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小手又往前伸了些许,而后用力一掰,大半个馒头便被扯了下来。

她毫不犹豫地将馒头递到杨炯身前,脸上带着几分豪爽,脆生生地说道:“给!你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杨炯一愣,心中好笑不已,敢情这小丫头把自己当成采石膏的矿工了。可再看向知母,那大眼睛中满是真诚,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杨炯无奈,扯下她一开始掰到一半的那小块馒头,放入口中咀嚼起来,边吃边赞:“好吃,知母好手艺!”

知母的脸颊瞬间飞起两朵红晕,她手中紧握着剩下的半个红馒头,脑袋低垂,脚尖不自觉地在地上轻轻画着圈,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杨炯见此情景,心中那股怜爱之情愈发浓烈,声音不自觉地放柔,轻声问道:“你家住在哪?我以后发达了,好去报答你这一饭之恩。”

“不用不用!” 知母一听,连忙摆手,手臂挥动得像拨浪鼓一般。

杨炯面色一沉,佯装生气道:“你这是看不起我吗?觉得我在向你乞讨?”

“没……没有!” 知母急得眼眶都红了,大眼睛里满是真诚与焦急,握着馒头的小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不拿我当朋友?” 杨炯乘胜追击,目光紧紧盯着知母。

知母不过是个单纯的小姑娘,哪里经得起这般言语 “施压”。她的嘴巴张了张,像只受惊的小鹿,慌乱地回应道:“我家住在白山镇最东头倒数第三家,门口有两棵大柳树的就是。”

杨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不着痕迹地看向身后的萧小奴,见她已经派人前往青山镇保护知母的母亲,心中便有了底。

当下,他便牵着知母的手走入矿场,声音温柔道:“一会儿去找你父亲,你们一家三口好好过个生辰。”

知母眨了眨眼睛,用力地点点头后,迅速在矿工中搜寻自己父亲的身影,眼神中溢满了期待。

杨炯大步流星走到矿工们面前,身姿挺拔,声若洪钟道:“吾乃大华镇南侯杨炯!今日到此,只为征兵。但凡愿追随之人,可保衣食无忧!”

此言一出,原本被吓得战战兢兢的矿工们瞬间炸开了锅,嘈杂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杨炯目光如炬,见此情形,果断下令:“将行军干粮速速取出,摆在诸位面前!”

身后亲兵迅速行动,一袋袋干粮被整齐码放在矿工们眼前,那堆积如山的食物,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直让他们移不开眼。

杨炯深知,初次与这些矿工打交道,必须先以雷霆手段展示武力,让他们心生敬畏,不敢轻举妄动;而后再加以安抚招揽,在死亡威胁与吃饱饭的选择间制造巨大落差,如此一来,往后管理起来,便能少些麻烦。

做完这一切,杨炯敏锐地察觉到有几个年轻矿工眼中闪烁着犹豫,脚步也微微踌躇搓动。他嘴角微微一笑,俯身抄起几块干粮,精准地朝着那几个年轻人扔了过去,随后高声喊道:“别磨蹭!去登记,跟着老子,保你们光宗耀祖!”

话音刚落,身后的士兵立刻上前,带着那几个年轻矿工带入军队,任由他们吃食。

其他矿工见状,瞧瞧四周寒光凛冽、蓄势待发的箭头,再看看眼前散发着诱人气息的干粮,对比平日里没日没夜挖矿却依旧食不果腹的日子,这般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下,他们再不迟疑,一个接一个走出人群,主动前往登记处报名,登记完毕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快朵颐。

杨炯见恩威并施这一招奏效,心中稍感欣慰,转头看向身旁正不断踮着脚尖、满脸焦急张望的知母,轻声问道:“找到你爹了吗?”

知母小脑袋如拨浪鼓般摇了摇,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焦急之色愈发浓重。

杨炯见状,立刻朝士兵们使了个眼色。士兵们会意,迅速将矿山矿长拖到杨炯身前。

这矿长平日里脑满肠肥、作威作福,此时被这般粗暴对待,脸上的横肉抖个不停,往日的威风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炯目光如刀,冷冷问道:“你认识这丫头吗?”

矿长听了这话,眼睛下意识地看向知母,刹那间,眼神猛地一缩,不过转瞬,他便强装镇定,连连摇头,矢口否认道:“不认识,我不认识这丫头。”

“您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您之前不还想让我去您家里做丫鬟吗?” 知母满脸疑惑,纯真的大眼睛里满是不解,直直地盯着矿长问道。

杨炯听闻此言,心中 “咯噔” 一下,他面色一沉,动作利落地抽出腰间长刀,寒光一闪,刀刃已然架在了矿长的脖子上,声音冰冷道:“你只有一次说实话的机会!”

矿长吓全身一软,“扑通” 一声趴在地上,身体抖如筛糠。他偷偷用余光扫了扫四周,见没人注意,便不着痕迹地从腰间摸出几颗金豆子,双手哆哆嗦嗦地塞向杨炯的腰带,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眼中满是哀求之意,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杨炯冷冷一笑,一把掏出金豆子,高高举过头顶,扯着嗓子大喊道:“谁认识这丫头,谁能带她找到她爹,这金豆就是谁的!”

此话一出,矿工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人群便像炸开了锅一般,议论纷纷。

这时,一个身形健壮的矿工眼睛猛地一亮,他脚下生风,以极快的速度冲出人群,直直地朝着杨炯跑来。

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杨炯手中闪烁着诱人光泽的金豆子,大声叫嚷道:“我认识知母!矿长强令她爹去检查老矿坑,那老矿坑年久失修,就在刚刚坍塌了,知母他爹已经被埋在里面四个时辰了!”

知母听闻此言,瞳孔骤然放大,握着竹篮的手瞬间失去力气,竹篮 “啪” 的一声掉落地面,那几个鲜艳的红色馒头也随之滚落出来。

她眼前一黑,双腿发软,整个人直直向后倒去。好在萧小奴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稳稳地将晕倒的知母抱住。

杨炯面色阴沉如水,目光如刀般射向那矿长,随即将手中金豆子朝那矿工一扔,寒声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生死不论!”

身后亲兵得令,拖着矿长就往矿工群中扔去。数千矿工瞬间明白了杨炯的意思,压抑已久的愤怒瞬间爆发,群情激愤地将矿长团团围住。

一时间,叫骂声、拳脚声交织在一起,矿工们毫不留情地对着矿长拳打脚踢,肆意地发泄着心中的愤恨。

杨炯对此情景仿若未见,他缓缓蹲下身,轻轻捡起地上的红馒头,仔细地拂去上面沾染的泥土。而后深深地看了一眼昏迷中的知母,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随后,他找到那老旧矿坑,将馒头小心翼翼地放到坍塌的坑口前,嘴唇微微颤动,欲言又止,良久,才轻声说道:“我吃了你女儿的红馒头,抢了你的福气,你莫要见怪。”

说完,杨炯神色落寞地缓缓转身,待走到萧小奴身旁,轻轻将知母抱在怀中,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直朝着白山镇疾驰而去。

还未到白山镇近前,冲天的火光和滚滚浓烟便已映入杨炯眼帘。他心急如焚,马不停蹄地按照之前知母所说的位置奔去。

待找到知母所说的两棵大柳树,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此时,一名安抚司士兵匆匆跑来,神色焦急,在马前单膝跪地,恭敬禀报道:“主子,卑职赶到的时候,这里就已经被大火吞噬。兄弟们想看看有没有活人,可火势实在太大,根本无法靠近。兄弟们无奈,只能一边救火,一边大声呼喊,屋内始终无人应答。

等火势扑灭,卑职在坍塌的炕上发现了一具烧黑的尸体,经辨认是具女尸。尸体没有中毒迹象,身上也没有挣扎的痕迹,推测应该是在大火燃起前就已昏迷,所以才没能逃出来。”

杨炯神色凝重,从安抚司手中接过那支从尸体上取下的铁钗。他低头看向怀中的知母,只见她双唇紧紧抿着,身躯好似秋风中的落叶,止不住地颤抖。

杨炯心中一酸,轻叹一声,动作轻柔地将铁钗缓缓插入知母的发髻之中,声音低沉而又温柔:“再看你娘一眼吧,以后跟着哥哥一同生活。”

知母听闻这话,身体猛地一震,颤抖愈发剧烈。她下意识地紧紧抱住杨炯,将头深埋在他怀里,怎么也不敢抬眼去看那已然烧得面目全非的母亲。

此时的她,内心被恐惧与悲痛填满,双腿发软,若不是杨炯抱着,恐怕早已瘫倒在地。

杨炯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翻涌的情绪。他用力握紧缰绳,调转马头,大声道:“撤!”

士兵们心领神会,迅速整队,默默离开了这片满是灰烬与悲伤的废墟。

马蹄哒哒,一路无言。

许久,知母小小的声音从杨炯怀中传来,带着哭腔,又满是落寞:“大哥哥,我和我爹是一天生辰。”

杨炯闻言,身体微微一僵,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半天才艰难开口:“是…… 是嘛!那……那祝你生辰快……安……”

说到 “安” 字时,后面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心中的沉闷愈发浓烈。

“我以后不过生辰了。” 知母声音很轻,却仿若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杨炯心上。

杨炯听闻此言,脑海中瞬间闪过杨文和当年写下《随州篇》时的心境。那时的杨文和,想必也经历了这般生死离别、人间惨状,这才会那般反复涂改,笔墨浓重的写下那句话。

当下,他神色郑重地自文竹手中接过那本被摩挲得有些破旧的《行军记》,于《随州篇》后的空白处,缓缓提笔,落下一行行浓墨:

知母石膏,白虎之配,清阳明热,犹天地阴阳相济。

然岁气异常,戾气横行,或逢寒暑逆乱,或遇七情郁结,致使药道壅塞,二物竟成参商。

写完这段话,只觉周身被一团戾气萦绕,当下深吸一口气,笔锋浓重的写下:

虽君臣佐使失序,然药性自在,如《素问》所言:邪去则正安。

待戾气消散,三焦通利,自可复见金水相生之象。

写毕,再不停留,直奔马上回头甸。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重生十岁救黑爹 红牌弃妇带球跑 先有后爱:豪门总裁的弃妇(全本) 福艳之都市后宫 逍遥人生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爱吃香辣姜葱蟹的杨魔的新书 眸中万象:灵魂的隐秘侧写 千万别看纯靠瞎写 神秘老公,太危险 我靠赚取功德值带飞全家 综影视知名贤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 都市皇宫 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 独醉天涯 我能提取熟练度 穿到八零,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 重生之神级明星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妃本佳人 萌宠狂妃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三国之重振北疆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战火与权力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红楼志 刀镇寰宇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最近更新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唐躺平王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铜镜约 玉符传奇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云起惊鸿客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巨宋 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 风流俏佳人txt下载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 - 风流俏佳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