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时空位面。
苏轼看着玄幕,心中不禁多了一些悲愤。
因为他本人就是文字狱最典型的受害者。
在元丰二年,他担任湖州知州。
在那个时候写了一首诗叫做《湖州谢上表》。
而当中有两句话是这么写的: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他从来不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
可偏偏当时监察百官的御史官员,李定、何正臣等人就因为这两句话,上疏弹劾他。
并且,还把他写的大量诗文拿出来作证。
可天地良心,他可真没有攻击朝政啊!
但因为此事。
他被捕入狱,还差点猝死。
好在朝中很多官员站出来替他说话,太后也出来为他求情,他才因此保得一命。
但也被贬官成为了黄州团练副使。
正是因为了这样切身的经历。
才让他对于这种文字狱的陷害,有着感同身受的厌恶。
“简直就是糟粕!”
苏轼愤愤一甩袖。
【作为华夏古代文化专制政策的一部分,文字狱在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不过,总体看来,清代以前,文字狱的数量较少,规模不大。】
【与清朝的文字狱一比,那都差得远了。】
【清朝的文字狱,不但次数超多、牵连极广、惩处特重,而且在整个清朝都存在,完全是清朝的社会毒瘤。】
【这不但是华夏古代史上独一份的文化恐怖制度,也是世界史上都达不到的惨重灾祸。】
评论飞出——
【那些满清鞑子们,一个个既敏感又自卑,最后用这样的手段其实也不足为奇。】
【满清的皇帝最爱文字狱陷害,感觉都是一群变态。】
【就是因为文字狱,不知道多少人含冤受死,满清鞑子真是变态,全都该死!】
……
清朝前的诸多位面之中。
许多观看玄幕的古人,这个时候都忍不住心中震惊。
他们有些难以理解。
清朝的文字狱究竟到达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以至于后人们如此群情激愤。
而与此同时。
清朝各个位面的皇帝们,则是一个个面色冰寒。
他们再一次感觉到了,后世之人有多么的痛恨清朝。
……
“都怪那个叫做慈禧的女人!”
大清时空位面。
康熙看得顿时怒气上涌。
在他看来,后人们之所以如此的厌恶他们大清朝。
完全是因为清朝有这一段非常屈辱的时光。
被人轰破国门,只知道屈辱求和,是他的话也会很厌恶。
而这一切都要怪那个叫做慈禧的女人!
要不是慈禧这个恶毒女人干预朝政甚至连她自己的侄子,当时的皇帝都害死。
清朝也不至于后面那么的弱小!
【首先,就文字狱数量而言,清代文字狱当在160到170起左右,比历史上其他朝代文字狱总数还要多。】
【其次,就规模和惩处结果而论,与历史上其他朝代诸文字狱相比较,清朝文字狱也首屈一指。】
评论飞出——
【话说我感觉这个数量有些不太对,我怎么记得顺康雍乾四个朝代,就有一百六十多次文字狱?】
【可能有一点差别不过应该不多,乾隆后期再往后,就没出现过什么文字狱的情况了。】
【后面只是出现的少,但不可能没有,那么多皇帝一个人弄几次,加起来也了不得了,肯定不止一百七!这个数字肯定少算了。】
……
清朝之前许多朝代位面之中。
众多观看玄幕的古人,尤其是许多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在这个时候都无比震惊。
这个数量,的确是有些太过夸张了。
如此看来。
清朝在文字狱上面,的确称得上是无比疯狂。
【清朝早期发生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熙时的庄廷《明史》案。】
【浙江湖州的富商庄廷鑨从明朝宰相朱国桢的后人那里,买来一部朱着《明史》中《列朝诸臣传》稿本。】
【然后,将它和自己所补的崇祯朝历史合并,再用自己的名字刊刻。】
【因为他所补的崇祯朝历史,对满人有攻击之词,结果被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
【当时庄廷鑨已死,结果被掘墓刨棺,枭首碎骨,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
“残忍暴虐!”
“简直是畜牲行径!”
众多观看视频的古人,特别是很多有识之士。
此刻都忍不住开口大骂。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入土为安的说法。
像这种把人挖出来对尸体进行凌辱的行为。
严重违背了礼法的行为!
令所有人读书人不耻!
【他的弟弟廷钺被杀,为庄书作序的李令哲和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杀。】
【南浔镇有个大富翁朱佑明,和吴之荣有私仇,吴嫁祸于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是指朱佑明。】
【结果,朱佑明和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处决。】
【此外,牵涉此案的一些官吏和书商、刻工、列名书中的人等,有的罢官充军,有的处死。】
【这个案子,一共处死七十余人,凌迟十八人。】
历代许多观看视频的古人,忍不住又一次震惊。
其它的朝代也不是没有过因为文字狱,就陷害别人的事情。
可从来没有过像清朝这样。
不停的牵连别人,疯狂陷害杀人的情况!
“简直就是昏庸无道!”
“这么做真是没有人性!
不少古人忍不住再一次开口指责。
【清朝文字狱的处理是非常残酷的。】
【逮捕、抄家、坐牢、受审,判罪极重,至少是终身监禁,流放边远,充军为奴,大多数是杀头凌迟。】
【已死的人,则开棺戮尸。】
【而且一人得罪,株连甚广,近亲家属,不管是否知情,即使是目不识丁,也一概“从坐”。】
【作者犯了罪,写序、跋、题诗、题签之人都有罪,所有与刻印、买卖、赠送书籍有关的人,也都有罪。】
【地方官有牵连的自然有罪,没有牵连的也犯了“失察”罪。】
【总之,一个案件的罪犯,常常是百十成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