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浅云也没多废话,直接就离开了,不过等洛浅云离开的时候,鬼阎王才拿出藏得好好的观音菩萨像。
“菩萨,保佑我,那些想杀我的人,信徒可是把所有的钱都供给您了,您可要护着信徒。”
那尊观音菩萨像不似那些陶瓷质地,反而浑身都泛着金光,就连旁边摆着的碗都是金子做的,十分奢靡。
东临城外,和亲队伍走出十几里路,对于那些宫人来说都还好,不过对于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君怜月来说是难受至极的,孙嬷嬷还吩咐马车慢一些,不过君怜月还是不适。
孙嬷嬷只好叫人停一下,原地休息,孙嬷嬷问道,“公主,可好些了,要不下去休息一会。”
君怜月倒是想下去休息,不过这凤冠确实太重了,她还是觉得不要下去好了,一来一去的,“嬷嬷,不用了,我就在这里休息。”
旁边的小钱其实也难受,不过姐姐不下去,他也不好下去。
月禾看着脸色惨白的小钱,“你怎么样,要不要下去。”
小钱摆摆手表示不用,孙嬷嬷却说道,“小钱,先去休息一会吧,可别憋着,还有好几日呢。”
月禾说道,“我带你下去吧。”
孙嬷嬷等他们下去后,这才亲手卸了君怜月的凤冠,“公主,您也下去一会吧。”
君怜月这回没有拒绝,“多谢孙嬷嬷。”
东临,林薇叶刚回承欢殿,林珏就从寝殿出来,“贵妃娘娘真是好雅兴。”
林薇叶此刻也没怕什么,“义父,女儿不过是出去溜达一圈,怎么,日日待在宫殿是会闷死的。”
林珏冷声质问,“不知贵妃娘娘是如何照顾陛下的,臣看陛下的样子比之前还糟糕。”
林薇叶淡笑,“义父,女儿什么都没做,谁让陛下的寒毒中的太深,太医院束手无策也是有的,女儿知道义父受先皇所托,只是都这样了,义父该接受现实。”
林珏被气走了,林薇叶倒是无所谓,只要她那天高兴,就可以送他上路,如此,她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西陵,皇宫,慈宁宫,太后送别自己的女儿,沈皇后和东煜芜陪着太后到了慈宁宫。
沈皇后淡笑,“母后,颜笙妹妹还会回来的,您别伤心,还有儿臣们呢。”
太后深知女子出嫁就不会再回来,况且颜笙嫁的是武将,哪里也不方便回来,皇后这是宽她的心呢。
“皇后,哀家知道你孝顺,不过颜笙也说了,江将军对她很好,哀家所求不多,只要他们夫妻和睦,那就好了。”
东煜芜说道,“皇祖母,您别担心,父皇这些年一直派暗卫保护姑姑来这的,姑姑出什么事我们都能知道。”
太后这才宽心,“煜儿说的不错,你父皇虽然嘴上硬,不过还是疼爱你姑姑的,不然也不会派人出去保护你姑姑,煜儿,二十了吧。”
东煜芜知道肯定逃不掉的,早就做好说辞了,“皇祖母,儿臣是太子,自当以社稷为重,若是沉迷于美色,如何治理国家,辅佐父皇。”
沈皇后说道,“母后,您看看,我每次跟他说,他都这么个意思,儿臣是劝也劝不动,陛下呢,忙于政事,也觉得他不急着娶亲,倒是臣妾,急的饭都吃不下去。”
太后可太明白皇后的心思了,她做皇后的时候操心儿子的婚事也是这样,甚至与说,天下间的母亲都是这样的,“皇后,你也别着急,煜儿才二十,还来得及,你也不用逼的太急,煜儿说的也有道理,这江山社稷也是需要他的。”
沈皇后也知道太后宠爱自己的孙儿,“是,儿臣明白。”
沈皇后还有些后宫事务要处理就先回去了,东煜芜则陪在太后身侧。
太后笑道,“煜儿,你也别怪你母后,这种事,肯定是她急,你也体谅一下她的心。”
东煜芜何曾不理解自己母后的心意,“儿臣知道,只是儿臣还想着帮父皇分忧,若是娶了太子妃,又要忙国事,又要顾忌她的感受,那可真是焦头烂额了。”
太后呵呵的笑着,“你啊,不想娶就不娶,还有谁会逼你呢,看你说的,你放心,有皇祖母在,你母后还不敢直接替你决定,不过你也该做好准备,是不小了,该看看了。”
东煜芜眼下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不过要是真选一个,那就是北里溪了,她也没有大小姐的脾气,自己也和她有默契。
“皇祖母,您最心疼儿臣了,孙儿也想多陪陪您。”
太后笑道,“煜儿,皇祖母哪里逼你了,对了,你东宫那个丫头呢,怎么不让她出来见见人,老是这么关着可不好。”
东煜芜说道,“皇祖母,她在我宫里闯了不少祸,孙儿怕她冲撞人,还是算了吧,祖母。”
太后可不听这一套,分明就是心疼那个丫头,这么说她更该见见了,“嬷嬷,去东宫请那位姑娘,就说哀家想见她。”
嬷嬷得了令,便去了东宫。
东宫,北里溪刚刚换上一身衣衫,旁边的小丫头翠玉便夸赞起来,“小姐真好看,太子殿下对您真好,这可是贡品,还是太子殿下从皇后娘娘宫里求来的。”
福来公公也很会来事,他和北里溪相处不久,不过也很喜欢这个丫头,“翠玉说的不错,老奴觉得北里小姐比那些贵女还漂亮。”
北里溪很不好意思,“要不还是不穿了 吧,这太贵重了,不好不好。”
福来笑道,“小姐就别推辞了,这可是已经做好的,也不好还回去,小姐,这可是太子殿下吩咐的,您可是东宫的贵客,自当款待。”
王嬷嬷问了北里溪住在哪里,便到了住处,不过并没有进去,“姑娘,老奴是太后身边的人,请姑娘去慈宁宫说话。”
福来赶紧过来,“王嬷嬷,进来说话吧。”
王嬷嬷跟着进去,“想来,这就是太子殿下从大穆带回来的姑娘吧,长得真是水灵,不知如何称呼。”
北里溪说道,“小女北里溪,见过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