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军与王琳军在560年2月的芜湖之战,也是陈文帝的立国之战。
此战过后,王琳投靠北齐,被高湛任命为南梁扬州刺史,住在寿阳,继续招兵买马,企图卷土重来。
南陈国最大内敌军队被灭,压力骤减,政权得以稳固。
这一战中,南陈军队上自将军、下至士卒,军心高度统一,超常发挥战斗力。
陈文帝凭此战牢牢巩固了帝位,朝野上下无人对他再有异议。
560年2月23日,陈文帝任命大功臣、太尉侯瑱都督湘郢五州诸军事,镇守湓城(九江)。
……
28日,滞留安陆的陈昌,得知王琳兵败后,写了一封信给陈蒨,表示自己不日将归建康,请堂兄准备禅位事宜。
陈昌派人骑马疾驰去建康送信,自己带着随从,在北周士兵护卫下,启程向建康出发。
建康城中,陈文帝收到信件,看完内容,隔着几千里也能感受到陈昌的傲慢和无知。
既然陈昌是这德行,陈蒨对叔叔陈霸先的最后一丝愧疚心顿时消散。
陈文帝派司空侯安都按原定计划去礼迎“太子”。
……
3月,侯瑱出兵,准备攻打郢州。
此时,江夏城仍然被北周军围困着。
北周大将史宁听说侯瑱军将至,立即撤军回去。
王琳旧部、江夏守将孙玚,率全城向侯瑱投降。
后来,侯瑱攻下长沙、收复湘州后,陈蒨封孙玚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赐爵定襄县侯,食邑一千户。
孙玚觉得自己对陈国没什么功劳,出任湘州刺史这样的一方诸侯容易招祸,于是请降官品。
陈文帝便改任他为安东将军、吴郡太守。
南川战场,熊昙朗等王琳系将领听说王琳军溃败,斗志尽失。
熊昙朗逃亡途中被村民斩杀,传首建康,头悬朱雀桁。
陈文帝为报周文育之仇,将熊昙朗宗族全部屠尽。
江州、郢州,自此被南陈国收复。
……
3月25日,侯安都在江夏接到太子陈昌,礼迎登船,出发回建康。
途中,太子在船舷欣赏江景,不慎跌落江中,被滚滚长江水吞没。
侯安都打捞回陈昌尸体,回到建康,向皇帝请罪。
陈文帝严厉呵斥侯安都,并追封陈昌为衡阳献王,以王礼隆重安葬了他。
不过不久后,侯安都晋爵清远公,食邑4000户。
……
560年9月,太尉侯瑱率徐度等将领,领3万大军攻打湘州(长沙)。
北周宇文护派贺若敦、独孤胜,水陆并进,驰援后梁。
双方大军在巴陵(重庆)交战。
10月,侯瑱大败独孤胜。独孤胜率数骑逃走。
12月,巴陵守将尉迟宪向侯瑱投降。
长沙城成了孤悬飞地,贺若敦驻守那里。
561年正月,贺若敦粮草将尽,向侯瑱提出讲和。
侯瑱同意让出一条通道,留下船舰,给贺若敦残部退出长沙城。
至此,南陈又收复湘州这处富庶要地。
侯瑱因功晋爵零陵郡公,食邑7000户。
……
从北周归国的太子陈昌不幸意外身亡了,但陈文帝亲弟弟陈顼、陈昌独子陈润景还被扣在长安。
陈文帝派出使者去和北周谈判,最后以西南部的黔中、鲁山二郡,换回陈顼、陈润景。
相对于南梁国土,北齐占领了淮河沿线十几个州,北周抢走了益州、梁州等大片区域。
黔中、鲁山二郡挨着益州,属蛮荒之地,南陈任命的官员,赴任后都遭遇横祸。割让二郡对南陈没什么影响。
陈顼回来后,很快成为文帝左膀右臂。
陈文帝崇尚尚节俭,南梁盛行的奢靡作风逐渐得到扭转。
他采取宽徭薄赋政策,民生很快从战乱中恢复活力。
侯景之乱的创伤,得以慢慢被抹平。
…
后三国时期,南梁本来是个和平富庶的国度。
只因侯景这位千古独一无二的恶人,南梁皇朝才轰然坍塌。
到陈霸先夺权、陈文帝登基,南朝又进入相对稳定的时代。
而北齐、北周的皇位更迭,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
……
556年末,宇文泰死,世子宇文觉袭安定公爵位,接太师职务。
557年正月,在堂兄宇文护扶持下,宇文觉废西魏帝,登天王位,开启北周。
同年9月,宇文护废宇文觉,扶持宇文泰长子宇文毓登基。
559年10月,宇文毓将天王称号改回为皇帝。
由于宇文毓已年满25岁,大冢宰宇文护保留军权,将行政权力归还给皇帝。
宇文毓掌权后,想摆脱宇文护控制,开始进行相关布局。
洞若观火的宇文护并不是不愿将全部权力交给宇文毓。
只是,官场惯性不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这些年,宇文护大权在握,手下自然有一大帮人跟着他揾食。
如果作为老大的他忽然交出了所有权力,那么手下人就失去了庇护。
他们要么被新主镇压、淘汰,要么与时俱进、投奔新主、成为低等奴才。
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宇文护愿意见到的。
宇文护本意是逐步过渡,将权力慢慢移交给宇文毓。
那样,可以避免发生大的冲突、动荡。
但是,现在宇文毓迫不及待要夺权,对宇文护来说,不但是自己的手下人,就是自己也极其危险。
宇文毓既然是夺权,他一定对自己斩草除根,以免留下隐患。
换了自己也会这么做。
这些道理,宇文护无需多想就很明白。
既然如此,宇文护就不能坐以待毙。
相比于宇文护,宇文毓还太嫩了。
因为大多数朝廷官员还是宇文护的人。宇文护想做啥事,不要太容易。
于是,560年4月初,皇帝食物里,开始被掺入毒药。
不久后皇帝发病,御医查不出原因。
4月19日,皇帝病危。
宇文毓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趁着自己还清醒,召集群臣入宫,当面口授遗诏,立四弟宇文邕为嗣君。
并下令对外广泛公布。
宇文泰共13个儿子,长子宇文毓、次子宇文震、三子宇文觉(嫡长子)都已去世,宇文邕是第四子。
宇文邕时年18岁。他12岁被封辅城郡公;宇文觉即位时,他14岁,官拜大将军,镇守同州;宇文毓即位时,升他为大司空,晋爵鲁国公。
宇文毓之子宇文贤时年9岁,未获封太子。宇文毓遗诏传位给宇文邕,完全符合礼制。
大冢宰宇文护驻扎在潼州。他得知宇文毓公开立下遗诏时,为时已晚,来不及干涉。
4月20日,宇文毓病逝。年仅27岁。
宇文护三年杀三帝,到达人生巅峰。
4月22日,宇文邕登基称帝。是为周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