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月下苍柏

首页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汉乡 高危职业 大夏第一假太监 红楼春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明朝那些事儿 谍影 帝国吃相 大明第一狂士 春秋我为王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月下苍柏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全文阅读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txt下载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52章 策论改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噗通”一声,

数名站出来曾参加过关内道乡试的诸多官员,瞬间跪倒在地。

宣帝注视着他们,愤怒地斥责道:

“朕将选拔人才、为国选材的重要任务交予你们,你们竟是如此草率地对待朕的信任,你们且说说,堂堂一位解元,

所写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篇文章,简直是毫无文采,读来如同白话一般不堪入目,这还是我大宣关内道最杰出的人杰否?”

朝堂之上,宣帝“震怒声”滚滚,百官皆纷纷低下头,噤若寒蝉,百官皆深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盛怒,纷纷低下头,不敢出声,连呼吸都刻意屏住,其他几道参加科举乡试的考官,心中默默为前往灵州的那些考官感到同情。

堂下,高琦低着头,感受着殿内气氛,不由得心中暗自窃喜,向前迈了一步,恭敬地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陛下,臣当时已极力劝阻几位大人,怎奈诸位大人执意认为此卷可以录用,臣未能劝住他们,臣,臣有罪啊,请陛下责罚!”

宣帝没有回应,面上略带失望地扫视了一眼下方,缓缓说道:

“周鸿、刘义,你们身为此次考试的主考,玩忽职守,罚俸一年;其余协考及同考人员,罚俸半年,以作警示!”

百官听到此言,心中已然明了,陛下并不打算严惩他们,罚俸一年的处罚并不算重,所定的罪名也只是疏忽大意,而非徇私舞弊,这已然是对他们格外的宽容了。

宣帝说完之后,脸上的怒气丝毫未减,他的目光落在地上的考卷上,愤怒地挥手说道:

“至于这篇文章,居然被定为解元,实在是荒谬至极……”

“这解元之位,名不副实,不如将其罢黜,另选他人吧……”

而就在此时,只见张治满脸悲愤地大声说道:

“陛下,臣等罚俸之事乃小事,可南淮道水灾,涉及河边数万百姓生计,若是能够行有效之法解百姓所难,才是社稷大事啊!”

紧接着,宋云也长揖拜倒于地,大声说道:

“陛下,张郎中所言非虚,臣等罚俸事小,朝廷开源节流,增加田亩农收才是大事啊!”

华宁尘见状,更是不敢耽搁,宣帝口中这位关内道的解元,正是他的小师叔王平,不管是从作为协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作为师侄的角度来看,他定不能袖手旁观的。

很快,华宁尘同样跪于两人身旁,长长作揖,开口言道:

“还望陛下明查,此篇策论之中,虽说用词白话,可此篇关于防疫一事,不但具体清晰,还简洁明了,用于白话更能使的地方吏员百姓明了其意,

乃是不可多得的防疫策论,若是能够通传朝廷上下,定可消减威胁,将疫病扼杀于诞生之前。”

闻言,宣帝抬起头,不禁露出“诧异”之色,皱起眉头,看着张治三人,疑惑问道:

“这策论与滔河水灾,与南淮道百姓生计,又有何关系?”

“更有关国库存银,税收何事?”

“还有华御医,你作为太医院院丞,竟然对一篇学子防疫策论,如此推崇备至?”

宣帝顿了顿,眼底略过一抹深意,接着又道:

“既然这策论,有如此独到之处,能够如此深得你们三人的看重,那你们三人便给朕和殿内诸多大臣,好好解释一番。”

“张治你先来。”

“谢陛下!”

张治手持笏板,恭敬地拜倒长揖以后,拱手起身,情绪激动,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臣之所以认定此卷可为关内道乡试策论之首,实因这篇防水策论中所陈内容,不仅能有效治理水患,保障漕运畅行无阻,更能每年为国库节省至少五十万两白银!”

此言一出,百官中,原本抱着笏板闭目小憩的一位官员,双眼陡然睁开,目光如电。

他身旁之人赶忙转头询问:“戴大人,怎么了?”

户部尚书戴昼并未回应,目光直直地投向站在人前的张治。

要知道,治水与漕运,每年都让户部拨给工部一大笔巨款,每次想到此事,戴昼都心疼不已。若工部每年能少向户部要这五十万两银子,户部的压力将会减轻许多。

而且宋云之前跟他说过这策论的好处,要是南边不但能减少水患,使工部少废银子,又能增加田亩赋税,若是必要的话,不说把王平此人招进户部了,就是今日这策论他也得保上一保。

不过今日气氛有些不对,但也不急于立马出面。

宣帝明显“愣了一下”,思索片刻后,看向张治不敢置信的反问道:

“张爱卿方才所言何事?”

张治挺直身躯,说道:“陛下,王解元在乡试第四场关于治水的策论,经工部研讨,切实可行,每年至少可为国库节省五十万两白银,同时还能加快漕运速度,确保漕运至少十年畅通。”

宣帝沉思片刻,亲自俯身,将之前扔在地上的考卷重新拾起。

他看看考卷,又望向张治,问道:“张爱卿,此话当真?”

张治身姿挺拔,坚定道:“臣愿以性命担保!”

紧接着,华宁尘也站了出来,禀报道:“陛下,王解元所作有关防疫的策论,可作为规范,由朝廷推行至地方。一旦某地爆发疫情,依此而行,能最大程度减少伤亡与不良影响。”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方法比家师之法更为周全。”

宣帝再次将目光投向这张考卷,陷入思索。

这时,户部郎中宋云也开口说道:

“陛下,此策中关于水利民生的策略,若能与工部联合实施治理,假以时日,我大宣便能新增数万亩肥沃良田,南淮道亦有望成为天府之国。”

“治理水患,有利漕运,方法比肩赶超孙神医,天府之国.....”

三位协考一人一句,引的大殿之上的百官瞬间不安定起来,阵阵议论声瞬间传遍了整个大殿。

程明虎瞪着牛眼,也不跟皇甫怀德聊天扯屁了,用手捅了捅牛达,好奇问道:

“老牛,这关内道解元谁?不会是王平吧?”

“这小子这么猛呢?啥都会啊?”

身旁,皇甫怀德,张弓景,兵部尚书李珏眉头一挑,纷纷将耳朵竖起,身子朝着两人谈话的方向斜了过去。

牛达睁开养神的双眸,瞥了众人一眼,摇摇头道:

“不清楚。”

“王平四月份来信,说要参加今年关内道乡试,我也不知陛下口中那人是不是他,虽说按照华太医的话,大概率就是王平。”

“可此前在庆州城之时,我听闻王平才气颇高,又师从柳夫子,按理来说文章写的应该不差才是。”

“这样啊……”

程明虎捏着下巴,眼珠子滴流乱转,半晌才开口低声喝骂道:

“文章写不好就写不好,写好有啥卵用,对百姓屁用没有,还不如多多整点有用的。”

“这群xx文官……”

闻言,皇甫怀德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张弓景呵呵一笑,牛达沉默不语,李珏当做啥也没听到,而对面,有文官冲着程明虎怒视而来。

程明虎丝毫不慌,反瞪回去,嘴里不依不饶的道:

“看啥看!”

殿内议论声持续不断,在文官行列最前方的几位,户部尚书戴昼觉得差不多了,便看了张哲一眼,拱手走出文官行列,朗声说道:

“陛下,周大人、刘大人以及诸位考官虽有过失,但他们都是心系朝廷,为陛下考虑,如今能为国库节省诸多钱粮,卑职认为,他们几位功过可相抵。”

户部掌管国家钱粮,在六部中地位关键,户部尚书的话,自然分量极重。

百官皆知,国库吃紧已久,这一直是陛下的心结。

如今工部能为国库节省数十万两银子,陛下心中定然欢喜。

但陛下刚刚已处罚了那些考官,君无戏言,轻易不能收回成命。

戴尚书这番话,无疑给陛下提供了一个台阶。

宣帝满意地看了户部尚书一眼,点了点头说道:

“钱爱卿所言极是,方、王两位爱卿谏策有功,赏白银千两,绢三百匹,其“余诸位同考协考,各赏绢百匹……”

“既然此篇策论有如此好处,各部定要协同互助,以安天下黎庶,以丰我大宣江山社稷。”

“陛下圣明!”

朝堂之上,百官皆躬身回道。

罚俸的圣旨已然颁布,自然无法收回。然而,这些赏赐,不仅把罚掉的俸禄补了回来,还额外有所增加。

宣帝封赏结束后,并未再提及那几张考卷。

只是又过了片刻,他望向殿下群臣,似乎因为方才关于此卷误会一事,面带愧色,望着百官“虚心求谏”道:

“科举乃是为朝廷濯选人才,眼下朕却因从文章的表象,差点损失一位有功于朝的人才,倒是朕的眼花了,为了朕,为了大宣江山社稷和黎明百姓,诸位爱卿可有办法,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

宣帝开口询问朝臣,语气淡然,似乎是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一般,与平时朝议说话一般无二。

可这话传到殿内众朝臣的耳中,众人却是脸色微变,心中不禁翻起滔天巨浪。

陛下,这是想要科举改制?

有朝臣心中不禁暗暗想到,周鸿低着头,脸上看不出情绪变化,眼下发生的一切,果然与他方才的想法不谋而合。

果然,驳斥他们是假,想以此引出策论改制为真....

等众臣都同意了,再顺势抛出最后的考问。

至于怎么选择,就看朝臣了。

宣帝望看向殿内几位重臣,戴昼和张哲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便听身前突然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抬头往前望去,就见尚书右仆射董舒,手持笏板,迈步而出开口说道:

“回陛下。”

“《史记·赵世家》有言,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其俗,因其事而制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史记·赵世家》:服饰是为了便于使用,礼仪是为了便于行事。所以圣人能观察当地风俗而顺应它,根据具体事务来制定礼仪,目的是使百姓获利、国家富强。意在表明制定礼仪制度要从实际出发,顺应时势与民俗。)

“同样,科举是为了作为甄选人才,选取治理百姓,能够富国强民之人,因此,科举一道,切不可遵循古法,要因时改动。”

“因此,卑职建议,策论改制,以策论之好坏代替文采之优劣。”

“策论文采,固然可以占一部分评判的标准,但不可本末倒置。”

“策论改制?”

朝堂之上,哗然之声四起,礼部和吏部部分官员面色巨变,看了看右仆射董舒,又转眸看向礼部尚书崔颢,神色肃然,看着董舒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董舒之后,很快左仆射萧靖远也拱手出列,朗声开口道:

“臣附议!”

在其身后,戴昼看了眼崔颢和李卫,同样迈步而出,拱手回道:

“臣附议!”

张哲没去看礼部和吏部的那两位,虽说科举一直是由那两部负责,可这些年因为科举选仕注重文才的缘故,到了工部的进士,没有几个是懂实干的。

光培养,就需要一大段的时间,还不能保证对方会不会看不起工部,选择脱离工部离开。

对于科举改制最迫切的就是他们,张哲面色严肃,同样迈步躬身:

“臣附议。”

霎时间,在其余臣子和一些武将未睡醒过来之时,朝堂之上,关于右仆射提出科举改制的提议,瞬间在大部分文官重臣那里通过。

一时间,朝廷六部,就只剩下兵部,礼部和吏部以及刑部未表态,而其中兵部和刑部本就不参合这种科举议事。

礼部和吏部就瞬间成为朝臣关注的焦点。

毕竟科举一事,两部负责已久,若是想要提议通过,还需要两部尚书开口商议。

御阶之上,宣帝饶有兴趣的望着吏部和礼部这两部尚书,开口问道:

“崔卿,李卿?”

“你们二人可是还有其他意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带着物资穿到年代搞事业 与你为敌 综影视:路人甲穿越之旅 历代风云五千年 福艳之都市后宫 超凡大航海 诡事绘 吾为人,镇压神明 剑神在此 默读 千万别看纯靠瞎写 独爱重生小妻 懒得说 独醉天涯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无限群芳谱 至尊升灵 一胎三宝,总裁爹地求复合 李白闯仙界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妃本佳人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战火与权力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主播闭嘴!皇帝黑料都被抖出来了 
最近更新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楚武信君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大乾风云起苍穹 寒门状元路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道藏辑要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笔架叉将军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高门庶子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穿越古代异界争霸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 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月下苍柏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txt下载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最新章节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