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袁说起县兵到时的场景,滔滔不绝。
“那会儿正是码头人最多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看他们,但他们就跟枪杆子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连眼珠都没有转乱,太厉害了!甚至还有很多外来客商不知道他们是县兵,还以为您养私兵了了呢……”
“然后属下就给他们说呀,这些都是朝廷特意为咱们县练的县兵,您是没看见那些人的神色……惊讶地直流口水!”
沈筝闻言失笑。
也不知小袁是怎么将“惊讶”和“流口水”两个词放在一起用的。
小袁还在说着,面上的骄傲毫不掩饰:“然后属下和赵哥上了行板,给县兵说您不在县里,让他们先下船,跟着我们去练兵场。但......”
说着,小袁顿住了。
沈筝猜测道:“但他们说,没有命令,不能随意走动?”
“对对对!”小袁忙不迭点头,声音中染上一丝向往:“他们说,除了您的命令,他们谁的话也不听,在您下令之前,他们就在船上等着便是。所以属下这才赶了过来,请您定夺......”
说罢,小袁在心中暗叹。
难怪世人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试问,谁不想被一群人死心塌地的追随?
光是那句“除了大人的命令,我们谁的话也不听”,便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好不舒畅!
在小袁既赞叹又向往的目光下,沈筝问许云砚拿了纸笔,提笔在纸上写了两句话,掏出私印落了枚章在上面。
“苏焱就在府衙外,带着这封信去找他吧。”沈筝将信递了过去,又道:“练兵场应当还没修葺完成吧?我不在的这几日,便让苏焱带着县兵帮忙修葺,有他们搭手,应该要不了几日就能完工。”
小袁闻言双眸一亮,对这一吩咐是一万个服从。
虽说县兵是“兵”,但也是同安县的一份子。
修修练兵场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
两日光景转瞬即逝。
这两日中,沈筝做了一个非常大胆,且很可能会得罪季本昌的决定。
可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沈筝认为自己作为柳阳知府,若行事不为柳阳府百姓考虑,那也该“天诛地灭”。
议事厅。
沈筝坐在上位,许云砚坐左下首,户房司吏及四名吏员坐在许云砚对面,神色恭敬又忐忑。
“今日本官叫你们来,是有个决定要宣布。”沈筝抿了口茶,目光掠过几人道:“你们先前跟着许大人跑了两日,应当对怀公望的家产有所了解,那是一笔不小的、甚至能称为‘巨款’的金额。”
户房五人齐齐点头。
怀公望的家产有多丰厚,他们这些经手之人再清楚不过。
若把那些东西全都换做粮食的话......足足能够柳阳府所有百姓,吃上两三年。
就那样一笔巨款,别说百姓,就连他们这些在户房当差之人,都觉得震撼无比。
世人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
经此一事后,他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看法——官大一级“贪”死人。
想着,他们忍不住看向了厅内官阶最高之人。
“都看我作甚?”沈筝指节微曲,叩了叩桌面,示意他们:“看自己面前。”
几人低头一看,才发现面前不知何时多了本小册。
“这是本官与许大人拟定的新规,你们各自先看看吧。”沈筝拿起册子道。
吏员们面露疑惑,缓缓翻开了小册。
待他们看清册上第一行字后,双眸越瞪越大,忍不住惊叫出声:“怀府家产变卖后,尽数纳入府衙库房,一个铜板都不给国库?!”
一个铜板都......不、不给国库?
不给?
吏员们齐齐揉眼。
他们生怕是自己眼花,多看了个“不”字。
可等将那行小字来回看了数次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看错——他们的顶头上司,的确是想把户部往死里得罪。
“大、大人,此举,是不是有些.......不妥?”
在许云砚警告的目光下,司吏刘沛咽了口口水,委婉措辞道:“地方衙门的确是有‘抄没赃款优先补充地方民生’的惯例,可、可从未有过哪个衙门,一个铜板都不给国库的......”
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户部——“你们的钱,我柳阳府贪了”吗?
若被户部的大人们知道,他们柳阳府衙所有人,怕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是、是呀大人。”吏员宋锡石瞟了许云砚一眼,也硬着头皮道:“大人,那些不便解送京城、适宜就地利用之物,咱府衙可以不给户部,可抄没的那些真金白银,哪能不交上去呢......”
二人发表完意见,其余吏员低声附和,都觉得此举不妥。
沈筝并未开口,许云砚皱眉,目光锐利:“大人不是在问你们的意见。”
众吏员被他一盯,口中发苦。
若非为了头顶的小吏帽,他们哪儿敢和沈大人唱反调……
“往后面看下去。”许云砚拿着册子道:“册子上,仔细注明了款项的用途,你们若有何意见,待看完再说也不迟。”
众吏员咽下苦意,看向小册。
司吏刘沛用手指蘸了点口水,翻开了小册第二页,几个字映入眼帘——“柳阳府专项......助学金?”
“助学金”一词,他虽未听过,但其意却不难理解。
紧接着,其他吏员一边看,一边念出了声:“为改善柳阳府教育基础条件、长效支撑人才培养,府衙将成立专项助学金,从其拨款修缮现有府学、县学,并帮助未设立县学的县城.....设立县学?”
意思就是......柳阳府所有县城都将有县学了?
这的确是好事一桩。
想着,吏员们往下看去。
“与此同时,府衙将给府学、县学师者发放额外“教谕津贴”,以吸引更多有学识之人投身教育,同时鼓励师者下到地方,指导义塾教学,打通‘府学——县学——义塾’的……教育衔接?”
“同时,府衙也将对府试上榜的学子,给予持续补贴,若其考取更高功名,府衙还将额外发放“赴考路费补贴”,助学子圆梦上京,再形成’选才——培养——成才‘的闭、闭环......?”
看到这儿,吏员们齐齐抬头,看向许云砚:“许大人,闭环......是何意?”
许云砚其实也刚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但他面上一点都没表现出来,甚至在吏员们眼中,这个词好像就是他创造出来的一般。
他说:“‘闭环’二字意为,通过不断学习、反馈与改善,让一件又一件的事,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以头衔尾,以尾接头,循环往复,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