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时章和余正青安安静静地听完了沈筝的解释。
好一个“电信号”,好一个“天线”,好一个“手摇发电”。
每个字他们都认识,可当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竟成文盲了。
该说沈筝“见多识广”,还是他们“孤陋寡闻”?
“......伯爷,伯父,我现在回来了。”沈筝的声音又从小黑块里传了出来:“你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先想好,我回来后一并解答。”
余正青有点麻木,余时章亦然。
尽管沈筝屡次强调,此事“无关鬼神”,可他们仍旧想不明白,人的声音,怎么可能从一个物品传到另一个物品里呢?
他们迫切地想见到沈筝。
不多时,廨门开了。
沈筝的影子出现在地面,下一瞬,影子动了,沈筝进来后,又转身关上了门。
见她完好无损,余正青和余时章齐齐松了口气。
......
“......”
“......”
“所以,对讲机要有电才能用,这个‘电’,就是雷电的‘电’,不过比雷电弱上很多,只需转动摇柄便能获得,并且能储存?”
“是的。”
“可我们摇的是木柄,电又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像水磨盘,水力通过齿轮,变成了推动磨盘的力,能理解吗?”
“能......吧。就是我们手上的力,通过对讲器里面的齿轮,变成了‘电力’?”
“没错,您二位真聪慧,还有别的问题吗?”
“有。”
“请讲。”
“咱们能用对讲器通话的最远距离,是百步吗?”
“不。”
“那是多远?总不能是两百步吧?”
“可以再远一点。”
“说答案!”
“十里,直线距离。”
“多少?!”
“十里。意思就是,您二位现在可以直愣愣往回走,差不多可以走到立有‘柳阳驿十里’碑的那个岔路口,咱估计都还能通话。”
“滋滋滋——”
“喂?伯爷?伯父?”
“滋滋滋——”
“喂?信号不好吗?”
“十里——!滋滋滋——哎呀父亲您别抢呀,这对讲机是沈筝给儿子用的!沈筝,沈筝,你别、别跟我们开玩笑啊!你知道十里多远吗?”
“当然,但对讲器能覆盖的距离,的确是方圆十里,并且可以多对多。”
“什么意思?”
“稍等。”沈筝道。
后门外,余时章和余正青蹲在一棵大树下,做贼似地捧着对讲机,目光警惕地看着周围。
等了片刻,也没声音从对讲机里传出来。
余时章略急,从余正青手中抢过对讲机,摁下“通话键”道:“喂,沈筝,你是遇到什么事了吗?我们马上回来!”
“滋——”回答他的,是一道忙音。
余时章眉头一皱,正欲起身,对讲机响了。
两道一模一样的声音几乎同时传来:“喂喂喂,沈筝呼叫,沈筝呼叫,能听见吗?”
“两道声音?”余时章立刻想到了匣中的另几个对讲机,福如心至,手指摁下“通话键”道:“沈筝,沈筝,你是同时用了两个对讲器说话吗?”
“是的,是的。”很快,两道重复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你们还记得,最开始我转动过顶部旋钮吗?”
“记得,我记得!”余正青从余时章手中抢过通话权,激动抢答:“是‘一’!俩对讲器都说了‘一’!”
“对咯!”两道沈筝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这个叫做‘通话通道’,只有在同一通道的对讲器,才能互相通话。您二位快回来吧,我教你们调通道。”
话音落下,余时章和余正青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都没答话。
过了一会儿,沈筝疑惑的声音响起:“喂?在往回走了吗?”
“咳——”余时章轻咳一声,拿过对讲机,一边抠着树皮,一边摁下“通话键”道:“那啥,沈筝......你就这么教吧,我们能学会。”
“什么意思?”沈筝疑惑的声音再次响起:“您二位这就不想回来了?想卷机跑路?”
余时章老脸一红,把对讲器递给了余正青。
余正青忙不迭摁下“通话键”,支着脖子道:“瞎说!什么卷机跑路,我们拿一个对讲器来做什么?这玩意儿不至少得两个才能用吗?”
“对呀。”沈筝不理解的声音传来:“那您二位这是......噢——我懂了,你们想多玩会儿?行吧,那我在廨内等你们,咱们保持联系,待你们回来,我再教你们调通道。”
“保持联系......”余正青捧着对讲机,来回翻看几次后,眼睛都笑成一条缝了:“父亲,沈筝给儿子这东西真神了,十里之内,竟能‘保持联系’。唉......要不说沈筝待儿子好呢,若非儿子此次要出远门,她肯定舍不得拿出来的。”
余时章心中酸意沸腾,咬牙朝后方田埂走去。
走过一截泥路后,他越想越不服,猛地停住脚步。
“若往后我要出远门,沈筝肯定也会拿出来给我用的,不然......她今日为何不避开我?”
“是是是。”余正青敷衍回了一句,又摁下了“通话键”:“喂,沈筝,驿后面风景挺好的,你要不要来看看?”
余时章放眼一瞧。
除了菜地还是菜地,也不知道风景“好”在哪。
“不了,您二位逛吧,我在写说明书。”沈筝那边顿了一下,又道:“每个按钮、旋钮的功能,我都一一批注出来了,您启程后,可以自行摸索。”
余正青闻声一笑,抬头对余时章说:“您瞧,沈筝这多贴心。”
“......”余时章气得又闷头走了半里地。
眼见离驿站越来越远,他终于停住了脚步,努嘴对余正青说道:“试试在这儿还能不能通话。”
余正青嘴正痒着,闻言立刻按键:“喂,沈筝——”
“在,请讲。”沈筝回答得很快。
余正青压下笑意,故作沉稳道:“我们马上回来了。”
“好的,等你们。”沈筝说。
父子二人选择原路返回,还没走到驿站后门,便见东南方官道上,有几匹骏马朝驿站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