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华灯初上,滨江步道的路灯如同被唤醒的精灵一般,次第亮起。它们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宛如一串朦胧的珍珠,沿着蜿蜒的江岸延伸,仿佛是大地的项链,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气息。
李振华在饭后,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散步。这已经成为他退休三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他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地走着,享受着夜晚的宁静和江风的吹拂。
江风裹挟着水汽,如轻纱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李振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让他的心情格外舒畅。他聆听着江水的流淌声,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仿佛与这片江水融为一体。而来,吹散了白日的余热。他走得不快,享受着这份独处的宁静。前方不远处,一个身影倚在栏杆边,望着江水出神。那背影有些熟悉,李振华放缓了脚步。
“张老师?”
那人闻声回头,昏暗光线下,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映入眼帘。李振华怔了片刻,才从那双依然明亮的眼睛里认出了来人。
“真的是您啊,张老师!”那人直起身,语气带着惊喜,“我是王明远,您还记得吗?零三届的那个...”
“明远?”李振华着实吃了一惊。眼前这个鬓角已见白发、眼角爬满细纹的男人,实在难以和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联系起来。
“十几年没见了,张老师您看起来还是这么精神。”王明远笑着,笑容里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
师生二人沿着江岸缓步而行。李振华是王明远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是当年的班主任。他清楚地记得,王明远曾是年级前三十的优等生,数理化尤其出色,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
“您现在还在教书吗?”王明远问道。
“退休三年了,闲不住,又在私立学校返聘了。”李振华打量着昔日的学生,“你呢?现在在做什么?”
王明远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随即望向江面:“瞎忙,什么都干过一点。”
一阵沉默。江水拍岸的声音格外清晰。
“要是当年听了您的劝,也许现在会不一样吧。”王明远突然说,声音很轻,几乎要被江风吹散。
李振华心中一颤。十五年前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是高二下学期,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李振华最先察觉到王明远的异常——上课走神,作业马虎,成绩从年级前三十跌到了一百开外。他本想找王明远谈谈,却先接到了数学老师的电话,说王明远竟在课堂上睡着了。
“谈恋爱了。”经验丰富的年级组长一针见血,“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栽在这上头。”
果然,不久后就有学生反映,看见王明远和隔壁职高的一个女生走得很近。那女生李振华见过一次,打扮成熟,不像高中生。
一天放学后,李振华把王明远留了下来。
“明远,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老师注意到你的状态不太对。”
王明远低着头,一言不发。
“是不是因为那个女生?”
王明远猛地抬头:“张老师,我们是真心相爱的!”
李振华心里咯噔一下。他太了解这个年纪的男孩,一旦用了“爱”这个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老师不反对你们交往,但现在毕竟是关键时期,能不能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等考上大学...”
“考上大学又怎样?”王明远突然激动起来,“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还不如早点进入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不是唯一的路!”
李振华愣住了。他没想到王明远会说出这样的话。
接下来的几周,王明远的状态每况愈下。李振华不得已,通知了王明远的父母。
那是五月的一个雨天,王明远的父母冒雨赶到学校。办公室里,王明远站在父母和老师面前,却依然固执己见。
“我可以去打工,搬砖也能养活一家人!”少年昂着头,语气倔强。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王父气得浑身发抖,“我跟你妈省吃俭用,就指望你考上个好大学,你倒好,为了个女孩子,连前途都不要了!”
“我的前途我自己负责!”王明远梗着脖子。
第二天,王明远没来上学。李振华打电话到他家,才知道他连夜收拾行李离家出走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振华和王明远的父母找遍了整个城市,最后在一家小网吧找到了他。他瘦了很多,眼窝深陷,正在帮人打游戏代练赚钱。
“明远啊,快跟老师回学校吧,时间还来得及呢!”李振华苦口婆心地劝道,那语气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呼唤着自己的孩子。
王明远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宛如一棵挺立在狂风中的青松,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张老师,我已经决定了。我绝不后悔!””
学校领导亲自登门,亲戚朋友轮番做工作,王明远就是铁了心不复学。那个曾经聪慧好学的少年,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另一个人。
“她呢?”李振华忽然问,“那个女孩...”
王明远苦笑着摇头:“早分了。我离家出走后,我们在一起住了两个月,她嫌我穷,跟别人走了。”
李振华在心中长叹一声。
“后来我去工地搬过砖,在餐厅端过盘子,送过外卖...什么都干过。”王明远点了一支烟,火光在夜色中明灭,“最开始那几年,我觉得无所谓,反正能挣钱养活自己。可是后来...”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
三十二岁那年,王明远应聘一家公司的销售岗位。面试很顺利,直到hR问起他的学历。
“高中肄业?”hR的眉头皱了起来,“不好意思,我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那是王明远第无数次因为学历被拒之门外。他回到家,翻出高中毕业照,看着照片上那些熟悉的面孔,第一次感到了后悔。
“前两年,高中同学聚会,我去了。”王明远吐出一口烟圈,“当年成绩不如我的人,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最差的也有了稳定工作。李浩,记得吗?当年坐在我后排,总抄我作业的那个,现在自己开了家公司,做电商,一年净利润几百万。”
李振华记得李浩,一个很努力但天赋一般的学生,高考考了三年才上了一所二本院校。
聚会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李浩驾驶着他那辆崭新的保时捷,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车停稳后,李浩潇洒地走下车,他的身上散发着自信和成功的气息。
王明远远远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当李浩走到他面前,微笑着问他是否需要去他公司上班时,王明远的声音突然有些哽咽。
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回答道:“谢谢你,李浩,但我目前还没有换工作的打算。”然而,他的内心却像被重锤狠狠地敲了一下,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张老师,您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吗?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被生活打败的可怜人。我望着李浩那辆耀眼的保时捷,再看看自己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心中的自卑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我真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永远不再面对这样的尴尬和屈辱。可是,我知道这只是一种逃避,我不能永远躲起来。
夜色渐深,江面上的游船亮起了五彩斑斓的彩灯,照亮了整个江面。船上的人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而王明远却默默地坐在江边的长椅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烟雾在他面前缭绕,仿佛是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的象征。
“如果当初听了您的劝,好好读书,现在会不会不一样?”他喃喃自语,“可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啊...”
李振华不知该如何回答。作为老师,他见过太多像王明远这样的孩子,一时糊涂,误入歧途,等到醒悟时,为时已晚。
“现在呢?在做什么工作?”李振华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王明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我现在给一家物流公司开车,主要跑长途货运。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稳定,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块钱,勉强够养家糊口吧。”
他一边说着,一边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烟雾在他面前缓缓升腾。接着,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上个月,我老婆想给孩子报个英语班,一年的学费要八千块钱。我想了想,还是没舍得花这笔钱。张老师,您说,我是不是特别失败啊?连孩子的教育都负担不起。”
望着学生眼中的苦涩,李振华的心揪紧了。他想起王明远高二那年写的作文——《我的梦想》。在作文里,王明远想成为一名建筑师,设计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明远,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李振华试图安慰,却觉得自己的话语如此苍白无力。
王明远摇摇头:“张老师,我不年轻了。今年三十五了,还能干什么呢?去学技术?人家不要这个年纪的学徒。考成人高考?我也试过,可放下书本太多年,根本学不进去了。”
他稍稍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如今最后悔的,并非未能大富大贵,而是我本应拥有选择的权利,却因年少轻狂,亲手将其弃如敝履。当多数人皆认为此事不妥之时,切不可意气用事啊……”
江风渐凉,路灯宛如忠诚的卫士,将两人的影子拉得修长如蟒。王明远的手机蓦然响起,他接起电话,语气瞬间变得温柔似水:“乖,爸爸马上就回家了,给你买草莓蛋糕好不好?”
挂断电话,他略显羞涩地笑了笑:“女儿,五岁了,就爱吃甜的。”
凝视着王明远眼角那如涟漪般泛起的笑纹,李振华忽地恍然大悟,尽管生活犹如一杯苦涩的咖啡,但这个曾经桀骜不驯的少年,终究在磨砺中领悟了责任与担当的真谛。
“明远,”李振华言辞恳切地说,“你绝非失败者。你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稍稍偏离了方向,但并未一错再错。”王明远怔了怔,眼眶微微发红。
“谢谢您,张老师。”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的沉重与压抑都随着这口气吐出去一般,然后缓缓说道:“其实我今天能和您说这些,心里真的好受多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不敢去见您,每次想到您,我都会觉得自己特别愧疚,总觉得自己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
他的声音略微有些低沉,似乎在回忆着那些曾经的过往,而这些回忆带给他的更多的是自责和懊悔。
李振华静静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疼惜。他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从来没有辜负我,孩子。你只是辜负了当年那个努力奋斗、充满梦想的自己。”
分别时,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王明远承诺,一定会常来看望老师。
走出几步,王明远突然回头:“张老师,如果...我是说如果,您遇到和当年的我一样的学生,请一定想办法劝住他。告诉他,读书也许不是唯一的路,但一定是最好的那条。”
李振华重重地点头。
望着王明远远去的背影,李振华久久伫立。夜色中的城市灯火璀璨,每一盏灯下,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抉择。他想起了另一名学生陈浩,当年成绩平平,却凭借不懈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是知名律师。
“选择大于努力...”李振华喃喃自语。认知的局限,常常让人在关键节点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教育的意义,或许就是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让他们在人生的岔路口,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第二天,李振华特意去了学校资料室,翻出王明远那届的毕业照。照片上的少年笑容灿烂,眼中满是憧憬和希望。
“老师,找什么呢?”年轻的图书管理员好奇地问。
李振华轻轻摩挲着照片,良久,才轻声回答:“在找...一颗后悔药。”
窗外,阳光正好,操场上的少年们正在挥洒汗水。他们的未来,还充满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