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龚尔思笑

首页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边军一小兵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类神 檀香美人谋 空间:他们修仙我种田 港岛大亨 真心话大冒险 玉妃养成记 军少掌心宠:甜妻,羞羞哒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龚尔思笑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全文阅读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txt下载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9章 说饥荒听评书 想办法度难关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到了1959年的暑假,廖文刚回到书院街口的家里,父亲廖紫云也回来了。吃饭的时候,只听父亲说:“从现在起吃饭要节约,每顿的米都抓两把起来,我去仓库里看过,井研县城的米,最多还能供应两三个月。”廖文辉说:“过年时,我回断桥河去,到伙食团吃饭,一大堆一大堆的红苕,就堆在露天里,烂成了泥。我问他们‘红苕半年粮,烂了以后,等二三月吃什么?’大队书记却说,‘有国家哩,你愁什么?’”白翼坤说:“红苕又不准窖在私人家的窖里,新挖的苕窖,也是一窖一窖地烂。”廖紫云说:“正常年景,二三月,在农村,是枯月,陈粮吃完了,新粮还没有出来。哪一家,那一阵不是瓜菜代,找野菜吃,靠借粮过日子。公共食堂,照样要吃饱,哪有那么多粮食?密植,小春基本没有收成,陈粮完了,新粮没有多少,饥荒,就要来了。”白翼坤说:“有什么办法?街上又没有粮食上市,你们能挣几个钱,也没有东西可买。”

虽然家里的大人在议论很快会闹饥荒,但毕竟现在还有吃的,而且饥荒是什么样子,小孩子家也不大懂。而这晚上隔壁茶馆里来了一个说书人,那可是最现实不过的事情。廖文刚、廖中伟和春晴、国忠、祥宁都吵着要去听,廖紫云每人发给了五分钱,五姊妹兴高采烈地早早进了茶馆,茶馆老板姓何,认得这是前年才搬上街来的邻居,就不收他们的茶钱。讲评书的,是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身材高大,华发长脸,满脸沧桑,坐在茶馆最里面靠墙的一张长凳子上,面前一张方桌,上面放着一把二胡、一叠长方小木板和一把尺子。他见先来了五个小朋友,非常高兴。就问:“小朋们,高姓?”国忠这时已经6岁,刚读一年级,答道:“高兴,高兴,我们最喜欢听故事。”老人微微一笑。

廖文刚说:“我们都姓廖,是五姊妹。”“井研县姓廖的可不简单呀,廖经师是你们家祖吧?”廖文刚从小就听父亲母亲讲过廖进士,别的不说,单他逝世的时候,送葬的队伍就从井研县城直排到他的家乡——东林场。送花圈的有当时中国政界的要人和各界的精英。廖文刚的父亲,多次给他讲过廖家的来历。廖文刚说:“我们是一个祠堂的,明朝洪武二年,先祖叫廖万仕,先祖婆姓黄,嫌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李子树坝太狭窄,廖万仕一家就到了我的老家周寺沟。他有六个儿子,我们家是大儿子廖胜大的后代;廖进士,是老五廖胜五的后代,幺房出老辈,廖经师比我高五辈。”“这个小把戏,不简单,把家谱搞得这么清楚!贵庚多少?”。廖文刚说:“都是听父亲念廖氏宗谱知道的。免贵,痴长十四岁了。”老人问道:“在读书吧?”廖文刚说:“下学期就读初三了。”“好好好!那要算是秀才了,什么社会,还是读得有书才好。”

廖中伟问:“今晚讲什么故事?”老人答道:“乾隆下江南”。茶客陆续进场了,老人就停止了和小朋友们闲聊,轻轻拿起桌上的二胡,悠闲地拉起来,他拉的是什么曲子,廖文刚并不清楚,只觉得这二胡听起来,有时像一个人在微雨中独步,有时又像几个友人在空山里细语,有时又像大雷大雨的夜晚,有时又像风和日丽的早晨,有时又像心事重重的诗人在低吟,有时又像蝴蝶双双自在飞。

茶馆里几乎是座无虚席了,对门的娄才元、娄才智姊妹和李荷艳,也来听评书。廖文刚站起来,和他们打过招呼,就坐下听。老人放下二胡,把那一叠有线连起来的小木板拿在手里“的的打打”地摆弄起来。虽然不过是左手一个小竹板,右手五六个小木板,但在老人的手里,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白鹤晾翅,一会像猴子叠罗汉,一会儿像天梯入云天。而那声音,虽然不过是“的的打打”的简单声响,可是,经过老人两只手的快慢轻重的组合,竟然有时像空山鸟啼,有时像原野马奔,有时像细雨滴圆荷,有时像暴雨打船篷,有时像轰轰狂浪,有时像窃窃私语。场子里顿时鸦雀无声,只有老人的竹板声在或疾或徐、或重或轻地调动着听众的胃口。

等全场雅静下来,老人开始了讲评书。廖文刚是第一次听评书,他发觉讲评书和讲故事大不相同,老人不但要讲,还要唱,不但要唱还要用手比划,不但要用手比划,还要差不多又用竹板用二胡造势。使得评书不仅有故事情节,而且有声有腔,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就在眼前晃动,皇帝、大臣、武士、侠客、歹徒、小姐、走卒,各有面目、各有声腔,各有姿势。使得小小的茶馆里,忽而有了金銮殿的威严,忽而化作黑店的恐怖,忽而变成江南水乡的秀丽,忽而又是小姐深闺的雅致。特别是打斗场面,他能讲得剑光闪耀,棍势纵横,出招应式,攻防险恶,叫人透不过气来。小茶馆里时而发出惊叫,时而出现叹息,有老头子紧攥拳头,有年轻人重重地顿足,有老太婆把纳的鞋底板狠狠地向桌子上砸去。等老人说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观众们都争先恐后地把钱向他的盘子里扔。钱多数是贰分伍分的,也有壹角贰角的,不过当时吃一顿小菜饭,也只要五分钱。五姊妹一直听到深夜十二点评书散场才回家。回到家里,母亲一问起,国忠、祥宁就滔滔不绝地讲。白翼坤说:“讲得那么好,明天晚上,我和你们一起去听。”

星期天,白翼坤做完家务,就到对面街边的广播下面去听现代川剧。一边听还一边说:“唱得好,唱得好!”文刚和春晴等就和二哥中伟一起到粮站去看父亲、大哥编油篓子。他们在那里玩了一会儿,大嫂云霞背着贵生来了。文刚又有半年没见过大嫂了,见她特别地消瘦,贵生儿也没有精神。就问道:“大嫂,生病了吗?”云霞说:“伙食团已经没有多少吃的了,只有清华家背后的红苕窖里还有千把斤红苕,大部分要留作红苕种,我们现在每人每顿只有半斤红苕。”

紫云说:“我们这里少吃点,拿点米回去吃。”云霞说:“锅都没有,拿米有什么用!又不准你煮来吃,谁家里动火烟,就斗争谁。大哥邱正益,因为说我们大队粮食产不了那么多,被撤职了。”文辉说:“不当也好,瞎指挥,当他干啥。只有买点饼子回去,上次到峨边,我还剩有点粮票。”紫云说:“那就快去买,午饭云霞就在粮食局伙食团吃饭,我还有饭票,文刚你们就回你妈妈那里吃。”

暑假回来,同学们都忧心忡忡的,饥荒的消息,悄悄地在校园里传开了。吃晚饭之后,在川主庙的寝室里,廖文刚坐在紧挨墙壁的下床上,殷正清和他相对,也坐在下床。上床坐着钟同和来串门的鲁星天。只听殷正清小声说:“我们生产队的食堂已经缺粮了,我走的时候,去公社要粮的还没有回来,不晓得晚上吃什么。”钟同说:“我们那边还有些苞谷,说还能吃半个月。”鲁星天说:“我们那边也不妙,现在每天只能吃四两。”钟同说:“我们学生还能把饭吃饱,也要谢天谢地了。”

第二天,钟同的话就过时了。朝会课的时候,班主任刘真老师神色苍凉地走进教室,同学们都静静地等着他讲话,他在讲台上站了好一阵,才说:“我来传达上级指示,为了克服暂时困难,中学生的粮食供应要和全国的党政机关街居民一个样。年龄大个子大的同学,吃4两,就是早晨2两,中午4两,晚上4两。年龄小的同学,吃3两,就是早晨二两,中午和晚上各3两。(当时16两为一斤,也就是说,小同学,每天有半斤粮食,大同学,半斤多一点。)希望同学们学习红军长征的精神,和共产党同心同德,度过难关。”

说到这里,刘老师没有声音了。同学们都忐忑不安地等着。停顿了将近一分钟,刘老师才说:“还有一件事情,因为国家困难,需要调整,班上年龄超过了22岁的同学,要回公社参加农业生产,帮助国家大办农业,战胜暂时困难。这一点,我是很难过的,希望相关的同学,要理解国家的困难。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同学,立即去总务处办好手续,愉快地回到农村去。”刘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圈儿红了,班上好些同学眼里噙着泪水。刘老师最后说:“请彭端容、黄丽慧、李成龙、曾树良四个同学,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彭端容起身时手掩着脸大声哭起来了。李成龙摇摇头,“唉”地长叹一声,出了教室。黄丽慧像没有听见似地坐着不动。曾树良站起来若无其事地向外就走。

过了好一会儿,刘老师又亲自来叫黄丽慧。黄丽慧说:“不!我要读书!”刘老师把廖文刚叫出教室说:“黄丽慧想不通,你去做做她的思想工作,好不好?”廖文刚问:“国家的政策,主要是什么精神?”刘老师叹口气说:“我的理解,就是尽量减少城镇人口,缓解粮食供应的压力。”廖文刚又问:“22岁的年龄,又是怎么定的呢?”刘老师说:“这是上头规定的。我们的不少同学都是读的翻身书,解放时,五六岁、十几岁、甚至二十多岁,才从小学开始发蒙。像我们班,你还没有满15岁,黄丽慧已经22岁了。国家有困难,才会想这样的办法。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廖文刚说:“那,我去试一试。”

廖文刚这一年担任少先队的大队长,还兼任六零初一班的班长。他见黄丽慧正伏在桌子上哭,就走到黄丽慧的桌子前面说:“黄姐姐,我们出去摆几句,好吗?”黄丽慧,抬起头,擦干眼泪说:“小班长,你不明白我们的心情。”廖文刚拉着黄丽慧的手说:“我懂。”廖文刚把黄丽慧请出教室后,在林荫道上边走边说:“黄姐姐,你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好,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你完全可以读高中、大学。”黄丽慧说:“那是肯定的。”廖文刚说:“你为什么读书读得那样迟?”黄丽慧说:“解放前家里穷,父母亲都给地主当长工,哪有钱读书?”廖文刚说:“我也是靠了共产党,解放后,每年供应我们家三百斤口粮,我才能读书。现在,共产党有了困难,需要我们一同克服,如果国家要我马上回去搞农业生产,我一定背起铺盖就走。没有共产党,哪有我的今天?”

黄丽慧停下了脚步,说:“小班长,别说了。”廖文刚说:“回到农村,仍然需要文化知识。课本拿回去,有空就学。你要相信,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在农村也是会有前途的。现在,许多干部都是文盲,或者只是在扫盲班认了几个字,你要相信,以后的农村干部,一定要有文化,你不要放弃学习,以后一定有出路的。”黄丽慧说:“谢谢你,没想到,你年龄这么小,想得这么远。”廖文刚说:“我除了读课本,我还坚持天天看报,看理论书籍。烧钢炭时,我工余看的就是《共产党宣言》。”黄丽慧说:“谢谢你,我去捆行李。”廖文刚说:“你最好先去找刘老师,他正为你的事着急哩。”黄丽慧向刘真老师的办公室去了。

四班的曾翠香,也在黄葛树下,做一个女生的思想工作。这位女生,家里很困难,没有钱上学,学校补助他的棉衣,她就卖掉,把这点钱用来坚持上学。这次她是必须回乡的对象,但她怎么说也不肯回去。曾翠香说:“国家没有别的办法,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你还是体谅体谅国家的困难吧。”那位同学大哭着跑了。

这一天,许多同学,一下课就朝校门口跑,因为校门口陆陆续续有背着被盖卷的大龄同学离校。廖文刚在门口看见各个班都有同学在校门口和同学握手告别。他见那些大龄的同学,到了大校门外,大都站在校门口迟疑地望着没有行人的大街,然后回过头来望望学校,望望校门口排列两边的梧桐,含着泪或者擦着泪,慢慢向外边走去。遇到认识的同学,同学们就上前握握手,然后无言地退回学校。曾树良背着东西出来了,廖文刚迎上前去握手,说:“过了这一阵又回来学习吧。”曾树良说:“不可能了,我比你大7岁多,这一辈子再没有进学校读书的机会了!”曾树良拍拍廖文刚的肩说:“你快满十五岁了,又担任着井研中学少先队的大队长,又任我们班的班长,要争取加入共青团啊。”廖文刚说:“我满了十五岁就写申请书。你是好共青团员。保重,保重!”曾树良头也不回地走了。廖文刚看着校门口这一幕悲壮的人间惨剧,心里隐隐发疼。他虽然年纪小,但并不是轻易掉泪的人,不知不觉中,泪水已经漫到了脸上,他立即挥袖揩干,咬咬牙,向教室走去。

回乡的同学们,和农民一起进入了“过粮食关”的艰苦时期,留校的同学,日子也过得并不轻松。昨天以前,每人有一斤口粮吃,现在只能吃半斤多一点,只一天的时间,肚子饿,就成了学生感受最为深切的问题。这样过了三天,吃饭,就成了最能牵动人神经的大问题。此后近三年的时间,饥饿成了师生的常态。每到吃饭的那一节课,同学们饥饿的肚皮就迫使每个人想还有多少分钟下课,只要下课的钟声一响,同学们就呼啸着从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地向食堂冲去。跑步可不是廖文刚的强项,体育老师曾经责备他:“六十公尺,还不如女生跑得快。”常常等廖文刚跑进食堂时,跑得快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使一小团米饭溜进肚子的过程。廖文刚这一桌走了曾树良,调来了李荷艳。他们俩经常最后走出食堂。廖文刚说:“简直没有感觉。”李荷艳问:“你想吃多少?”“现在,我想吞下去一只大象。”李荷艳说:“廖文刚,真会夸张。”廖文刚说:“这可不是夸张,这是实感。”

师生虽然处在半饥半饱中,学校这部机器还得照常运转。眼看国庆十周年就要到来,刘老师就和小班长廖文刚商量,给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礼物。廖文刚的父亲以前曾经开过油坊,榨过油,听父母讲过一些相关知识。就说:“我们的教室旁边的摇钱树上结了许多籽,有豌豆那么大,黑色的,我曾经摘来掐开看过,含油量很高,我们可以打下来,熬成一瓶油,向新中国的十周年大庆献礼。”刘老师没有把握,领着廖文刚去向教化学的李性初老师请教。李老师说:“可以,这也是一种植物油,不过不一定能吃。”廖文刚说:“点灯也好嘛。”于是,刘老师就发动这个班的同学去收集摇钱树的种子。学校和学校周围的山坡上,摇钱树很多。这种树,大都有一丈把高,饭碗粗,树冠整齐,像一把伞,春天满树碧翠,开花时一树白雪,结果子以后,满树鲜红如锦。因为它的果子是包在红色的外套中的。种子的外壳好像一枚枚铜钱,所以叫摇钱树。全班的男女同学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去采摘收集。董存根、董伯才、陈学文、龚淑华、钟同、何述云等男同学都手拿带有铁钩的长竹竿,把摇钱树上结有籽的枝丫折下,刘淑花、王惠容、刘翠容、黄芙蓉这些女同学们就端着盆子,把籽抖进盆里。三四天的工夫,就采集了10来斤,装在盆里,黑亮如珍珠。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六零初一班的同学准备炼油。董伯才负责人员调动,廖文刚担任技术指导。全班同学都动员起来了。温兴忠和陈学文去抬来一口大铁锅,董存根、何述云、谢相林、吴淑芬、钟同等同学在刘真老师住的园子外、大水井旁边,挥锄挖坑垒灶,王绍全、黄芙蓉、张大弟、欧本良等同学负责找柴,胡德宗、廖输诚、彭仲祥等同学负责把摇钱树籽砸碎;廖文刚把砸碎了的摇钱树籽放进锅里,陈学文从井里提起来一大桶水,廖文刚叫:“加上半锅水,就行了。”陈学文提桶倒水,廖文刚看着说:“再倒一点,好,行了。”黄芙蓉生起了火,一会儿炊烟腾空而起。温兴忠和王绍全又去食堂借来了长把勺子、漏瓢。刘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围绕在锅旁边。他们看着水开,看着水面上浮满了油珠子,看着锅里烟雾腾腾。不断地有同学问:“行了吧?行了吧?”廖文刚用瓢舀起看了看,说:“水还多,还早,还早!”他们熬了一个多钟头,廖文刚见锅里剩下的只有不到一半了。就拿起漏瓢说:“同学们让一让,我把油渣捞起来。这可是种瓜种菜种苞谷的好肥料。”

廖文刚一瓢一瓢地把油渣舀起,等油滴干后,再倒进一个桶里。廖文刚看看油,说:“用微火。熬过了头,就会变成膏状,只能作肥料了。”管火的黄芙蓉立即把火撤掉些。又熬了五分钟,廖文刚舀起来看,全是油了,就说:“可以熄火了。”刘淑花赶忙去把灶里的柴拖出。黄芙蓉立即把火打灭,陈学文又端来水,把还烧着的柴泼熄。刘老师把油舀点出来,倒在一把小勺里,放入灯芯,果然一点就着。全班师生高兴异常地拍起手来:“我们成功了!成功了!”等油都冷却后,由支部书记董伯才小心翼翼地装入酒瓶里,装了满满的两瓶,用苞谷心塞子塞住,由刘老师找来红纸,用毛笔写上“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井研中学六0初一班全体师生。”刘老师很满意,只等到时候由班委会敲锣打鼓地去呈交。

虽然在困难时期,但国庆十周年,是大庆;学校师生,团委、少先队,都在准备节目。课余时间,依然歌声四起,琴声悠扬。而晚饭后的篮球比赛,也没有停止过。到了国庆节那天,井研县城、井研中学,到处张灯结彩。下午,各个班级,由班主任带队,班干部们手捧礼品,敲锣打鼓地把礼品送到学校党支部办公室,除了六零初一班的植物油外,六零初各个班有送沼气的,有送大南瓜的,有送大玉米的。

晚上,在食堂举行隆重的庆祝晚会。倪叔泉老师的男中音独唱《黄河颂》,陈禄生老师的男高音独唱《我们像双翼的神马》,赢得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学校着名的历史老教师吴正和与几何教师帅士可,共同演出《秀才过沟》,帅老师演那个秀才,头戴博士帽,戴副小眼镜,拄根弯头拐杖,派头十足,要过一条小沟,他问怎么过,路人告诉他,跳过去就是了。他便翻字典,按照“跳”的解释,往上一纵,结果掉在了沟里。笑得同学们前仰后合。后面还有歌舞、小话剧,都很精彩。六零初的演了一个小话剧,说的是同学们帮助教育一个不经允许就拿别人东西的同学,参加演出的有杨见明、程茜平、李玉芳。廖文刚演的是那个随便拿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同学。演出之后,六一初六二初的小同学看见廖文刚,竟然有喊“偷哥儿”的。

廖文刚和黄芙蓉、王绍泉等八个少先队员背着背篓,上山割兔子草,刚走出后校门,就见三班的养羊组长李光玉和周荣枝、李秀芝也背着背篓,从后面赶上来了,很快就超过他们,向城墙外的山上爬去。廖文刚几步追上前去说:“李光玉,你走得好快呀!”李光玉停住脚步说:“我们三班周坡乌天镇方向的都是铁脚板,拼走路,你们没有哪一班干得赢!”廖文刚说:“吹牛!”李光玉说:“不信?比赛一下!”两个人说着,直往山上跑。黄芙蓉、王绍泉等同学也努力追赶。廖文刚,很快就被李光玉拉下了十几米。”廖文刚累得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喊:“飞毛腿,飞毛腿!”

这里是井研的古城墙,往西边望去,井研县城,两行黑瓦,如逶迤的长蛇,由南向北蜿蜒而去。而四面都是连绵的山峦,形成环状。而所有的山都形如螺髻,山顶都是浑圆的,从山顶往下看,能清晰地看出至少还有两三个同心圆,宛如层层波浪。从城墙向东,都是庄稼地,土地四周的路边上,都芳草鲜美,杂花盛开,中间高起一块,很像一盘石磨,是井研的最高峰,名叫磨儿山。一班的同学追到这里,两个班的同学,就边割草边摆龙门阵。廖文刚问李光玉:“你这飞毛腿,是怎么练出来的?”李光玉把割好的一大把青草放进背篓,说:“我的家乌抛卫星村黄荆沟,到乌抛20里山路,要翻过五同坳、乌抛两座大山,我发蒙的时候,只有7岁,每天鸡叫二道,就要起床,要傍晚鸟儿‘喳喳喳喳’往竹林的窝里飞时才回到家里。每天这样来回,40里。”

廖文刚说:“六年小学,你走了好几个二万五千里,难怪练成了飞毛腿!”李光玉边埋头‘唰唰唰’地割草,边说:“我们班比我艰苦的同学多着呢。我的家到井研,不走乌抛、周坡,只有60里。李秀芝还在乌抛的那边,得有80里路。”周荣枝说:“回到家里,还没有完,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回到家里,还要找柴,拣狗屎、割牛草,扯猪草。”廖文刚问:“周荣枝也是周坡的?”李光玉说:“周荣枝是纯复的,他的身世不同寻常,廖文刚,你当少先队的大队长,要是对少先队员搞一个忆苦思甜的话。可以请周荣枝发言。”廖文刚说:“周荣枝,你简单讲讲。”周荣枝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廖文刚听后说:“很典型。”他对李秀芝说:“请示团委少先委员,请周荣枝给全校少先队员讲,如何?”李秀芝说:“我请示总辅导员,如果他同意,就在下个星期六开展这个活动。你负责组织,还要讲几句鼓舞人心的话。”廖文刚说:“行。”因为草多,不到半个钟头,几个背篓都装满了。同学们就背起背篓,唱着“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回学校去。

师生们的饥饿还在蔓延。学校为了稳定师生情绪,要大家讨论:“现在的粮食够不够吃?”按上级领导的意图,这次讨论,要让师生们认清大好形势,增强信心,最好大家都要说粮食够吃。政治老师出了题,眼巴巴地望着大家,希望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可是,学生们都没有主动发言的意思。肚子明明正叫着,怎么好说“粮食够吃”呢。要是说“不够吃”,又不合乎上级意图,那样的发言,还不知是福是祸哩。

政治老师看大家默默不语,就说:“廖文刚,你是班长,又是少先队的大队长,你谈谈看法。”廖文刚站起来说:“3两4两,肯定不够吃。”全班同学,都惊骇异常,因为前两天开大会校长才批判了说“吃不饱”的右派言论。大家的眼睛都唰地扫向了廖文刚。政治教师,也目瞪口呆。只听廖文刚接着说:“大家都清楚,每个人都没有吃饱,不过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已经尽了力了。人民政府保证我们每天有半斤左右的口粮,说明了党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关怀和重视。我们虽然没有吃饱,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把书读好,团结起来,千方百计,战胜困难,度过这一难关。红军在万里长征途中,吃草根、树皮,他们吃饱了吗?红军比我们现在还困难,但是,他们一样地和敌人拼杀,取得了全国的胜利。我们中国的农民,有一句俗话‘三天没吃饭,还要装成个卖米汉’,就是说,虽然没有吃饱,志气不能倒。我相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我们大家的努力,是能够战胜困难的,以后我们大家都能吃得饱饱的。现在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我们虽然并没有吃饱,也不能说怪话,不能怨这个,怪那个,因为那是没有用的。只有大家团结在党的周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才是我们革命青年应该有的态度!”

廖文刚讲完,政治老师想了想才说:“坐下,廖文刚说得好。这才是实事求是和负责任的态度。办法还是有的,昨天,汪校长向我们传达了井研县委会议精神,我们学校党支部作了认真研究,为了战胜暂时困难,我们马上要采取五大措施:一是要坚定信心,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千方百计战胜困难。二是要大种蔬菜,管好蔬菜,各班要安排人轮流守护,防止被盗。第三是全校师生总动员,培养小球藻,争取每一顿,人人都能吃上小球藻,据专家介绍,小球藻,营养高,是宇航员的食品。第四是推广蒸疗法,县委已经通知县人民医院,给每位师生进行蒸疗,防止肿病的发生。第五是吃膨胀饭,把米炒过再蒸煮,更容易吸收。班主任,还会给同学们详细传达。”

果然,下午学校召开了大会,除了政治老师讲的内容外,校长还强调:“为了全体师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避免过多的消耗,学生晚上十点必须睡觉;教师晚上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患了肿病的师生,上级每晚发给一个糠麸丸。”大会之后,班主任又进行了动员讲解。刘真老师说:“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千方百计,战胜困难。发扬延安精神,生产自救。长征的时候,革命先辈,吃草根树皮,还要和围追堵截的敌人作战。我们革命青年,国家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供应我们每月19斤,我们一定能战胜眼下的困难。”刘老师讲话的声音不大,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他的脸更加瘦削,脸色更加苍白,额上布满了细细的汗珠。同学们当时都不知道,那时刘真老师已经患了严重的肝病,在用年轻生命的最后一段蜡烛,照亮同学的心路历程,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从这天开始,下午课外活动时,全校师生就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了生产自救的奋斗中。

学校后门外的广场上,东岳庙前后的山坡上,到处是挥锄挖地、挑粪播种、栽菜秧的师生。他们全都营养不良,心雄而力微。尹洪林、杨见明、余德明、曾恭富、崔龙才、陈学文这些大个子,都挑着大粪,走出校门,头上虚汗直冒。他们都咬紧牙关,走几十米又放下喘气。然后又挑起大粪,一步一步地向地里移。东岳庙下挖地的鲁近初,袁永林、廖清风、殷辉尧等同学,都高举锄头,用力挖下去,不过每个人都只能挖七八下,就腰酸背软手无力了,好在同学多,旁边的郭茂清、温兴忠、郭惠玉、熊树钧、熊泽云等又去接过锄头继续挖,他们都采取这种人歇锄不歇的“车轮战法”。而女同学们,正在打窝窝,栽菜秧。金淑芳、卢翠华、曾翠香、李秀芝、罗翠云、周银枝都在各自班上的地里,手拿锄头,挖坑,卫莹芳、程茜平、李玉芳、邱丽华、雷碧群都蹲在地下栽菜。拿锄头的,手如棉条般软,往往想挖这里,锄头却落在了那里;蹲在地上的,只要一站起来,就眼里直冒金花。所有的班主任老师,一班的刘真,二班的曾碧辉,三班的吴北延,四班的陈忠行,五班的贾从文,都在地里边劳动边指挥。师生们都在在凭毅力动作,挖出的地在不断延展,栽好的菜秧在不断地长高,井研中学的庄稼地,一派繁荣景象。

川主庙的宿舍旁,女生楼下的厕所边,各班的教室后,就连运动场里,凡有空隙的地方,都在挖小球藻池。男生们都在挥锄挖泥,女生们都在用篼筐运土,大家都虚弱不堪,有的还浮肿着脸,一动就汗下如雨。王绍全挖了几下,温兴忠又接过锄头,温兴忠挖了几下,陈学文又接过锄头。董伯才、钟同等坑挖好后,又拿着锄头把底部夯实,女生们用脸盆打来水,倒入坑中,殷正清、彭仲祥、董伯才等同学又用稀泥把四周都糊好抹平。一会儿,池里就装满了水。陈禄生老师端来一小盆小球藻种倒在里面,晚上,男生们就向池子里咚咚地屙尿。只一个星期,所有的池子里都长满了绿茵茵的小球藻。午饭时,同学们就喝上了小球藻汤,和牛皮菜一起煮的,绿绿的。同学们尽管怀疑它是否真有营养,并且还有一股淡淡的尿臭,还是喝了一大碗,因为它毕竟能支撑一下肚子。

卫校医正在食堂给同学们讲解防治肿病的知识。卫校医是陕西人,由军医转业到井研中学的,中等个子,长得壮实。他说:“是不是得了肿病,只须用食指在小腿肚上用力按一下就知道了。没有得肿病的,放开手指,立即还原;食指按下的坑,久久不能复原,就是得了肿病。”廖文刚一听,就在欧本良的脸上按了一下,手指拿开,那个坑却不还原。廖文刚小声说:“欧奶儿,得肿病了。”欧本良说:“你也一样。”说着也在廖文刚脸上重重按了一下。”廖文刚问:“复原了吗?”欧本良说:“还没有。”廖文刚说:“糟了,我也得肿病了?难怪一身软。”又只听卫校医说:“得了肿病不可怕。一是吃糠麸丸,上级要供应;二是可以适当喝些盐开水;第三,就是蒸疗法。用蒸汽,使血脉流通加快。从今天下午开始,各个班依次到人民医院蒸疗。”

下午,师生们按班级排队到了人民医院,20个人一组,进去蒸15分钟。那是一间小屋,开门进去,里面热气腾腾。放着几排长木凳,脚下是圆木棍搭成的棚板,缝隙中有蒸汽冒出,脱得只剩短裤的师生们坐好之后,就关上门,一会儿便酷热难当,大汗淋漓。出门之后,的确觉得长了些精神,但肚子却饿得更加不可忍耐。杨见明蒸疗之后走出来,见六零四班的排在外面。见李吉吉、廖清风站在旁边,就去李吉吉的脸上按了一下,深深的坑,久久不能复原。杨见明说:“李吉吉,你肿得有点厉害。”李吉吉说:“身上软绵绵的,总打不起精神。”廖清风说:“我没有肿。”李吉吉说:“看你的脸,浮泡的。”廖清风说:“我有精神,不觉得软。”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超品相师 动漫之后宫之旅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插翅难逃:督军的囚宠 都市花语 我的极品小姨 京门风月 名门艳旅 我的美女老师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正道潜龙 都市极乐后后宫 就等你上线了 郁总今天追妻成功了吗 探虚陵现代篇 小四,向着渣男进攻 唐砖 魔艳武林后宫传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泺寒轻舞 大齐魔人传 英雄联盟电竞梦 截胡魂魂,我点化了所有恶魔果实 爱一场 套路玩的妙,总裁跑不掉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易界杀手之王 娘娘不在乎 全球末日后我觉醒了自然亲和 短命老公遗产多,豪门寡妇我最强 二次元心愿旅行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快穿之干啥啥不行,生娃第一名 辅佐男主成神:第一画灵师 修仙反派,天天想杀气运女主 
最近更新都重生了,先跟师尊双修再说 诡话夜说 七十年代:我有拼夕夕商城 穿书女配文,夺回高光气运 快穿:万人迷今天又崩坏世界了吗 正月明 斗罗大陆:破晓宁荣荣 撩拨上瘾,被渣男小叔叔蚀骨揉髓 重生后姻缘被换,却成为夫家团宠 男多女少异世宠 禁爱!裴总别乱来,夫人已水泥封心 魔王登位 四合院:天胡开局,啃老不丢人 胖妞重生,让你高攀不起 厉总,您女儿又叫别人爸爸了 四合院:易中海说我心黑 主母变贵妃,翻手间前夫被灭门 娇艳花魁,惹的丞相心乱 爷,你儿子黑你账户拿了你两百亿 小道姑爆红刺杀综艺,娱乐圈封神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龚尔思笑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txt下载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最新章节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