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江山美色 将军好凶猛 庶女有毒 富贵小丫鬟 汉乡 重生之女将星 驻马太行侧 万斛春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章 周本纪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周后稷啊,这名儿可真有特色,直接就叫“弃”。他的老妈,出身名门有邰氏,名叫姜原,还是帝喾的元配呢。话说有一天,姜原大姐心血来潮,跑到野外去溜达。突然,她看到了一串巨人的脚印,心里那个激动啊,就想踩上去试试。结果这一踩,她整个人就动得跟怀孕似的。

过了不久,她还真生了个儿子。姜原一看,心想这儿子来得这么离奇,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于是就把他扔到了小巷子里。奇怪的是,马和牛路过都不踩他;她又把儿子扔到林子里,结果正好碰到林子里人多,又不得不换个地方;最后,她把儿子扔到了冰上,结果一群飞鸟飞过来,用翅膀把他盖得严严实实的。

姜原一看这情景,觉得儿子肯定是神灵转世,于是就把他收养了。回想起当初想扔掉他的念头,就给他取了个名儿叫“弃”。哎,这周后稷的人生经历可真是比小说还精彩啊!

说起周后稷小时候啊,那可真是个“小巨人”般的存在,志气大得跟山一样高。他玩的东西可跟别的小孩不一样,别人玩泥巴,他玩种树、种麻、种豆子,还种得特别好,那些麻和豆子长得绿油油的,简直美极了。等到他长大成人,更是对农耕情有独钟,看地选种,一把好手。老百姓们看他这么能干,都纷纷学着他来。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连帝尧都听说了。帝尧一听,这周后稷不错啊,立马就提拔他当了农师。这下好了,天下老百姓都跟着沾光,周后稷也成了大功臣。帝舜更是赞不绝口,说:“周后稷啊,你可是老百姓的救星啊,自从有了你,大家才告别了饥荒,你种的谷物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于是,帝舜大手一挥,把有邰这块地封给了周后稷,还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号叫“后稷”,并且赐他姬姓。

这后稷啊,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陶唐、虞、夏这几个时代,他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德行高尚,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是搁现在啊,这周后稷肯定得是个网红大V,天天上热搜,粉丝多得数不完!

后稷去世后,他的儿子不窋就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不窋啊,到了晚年,眼见着夏朝政权日渐衰败,大家也都懒得去务农了。这不窋一看,这不行啊,再这样下去,我这饭碗都得丢了。于是,他就带着族人跑到了戎狄的地盘,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窋去世后,他的儿子鞠又接了班。鞠去世后,公刘就闪亮登场了。这公刘啊,虽然身在戎狄之间,但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恢复后稷的事业。他带着大家耕种土地,因地制宜,从漆水、沮水一直发展到渭水边,采集各种材料,让行路的人有物资可用,居住的人有积蓄可存。老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都对公刘感激不已,纷纷搬家过来归附他。周朝的兴盛啊,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所以诗人们都歌颂公刘的功德。

公刘去世后,他的儿子庆节继承了王位,把国家定都在了豳地。这庆节啊,也是个有能力的君主,他继承了公刘的事业,继续带着大家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周朝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繁荣昌盛。老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都对庆节赞不绝口。

庆节去世后,他的儿子皇仆继承了王位。皇仆去世后,差弗又接了班。差弗之后是毁隃,毁隃之后是公非,公非之后是高圉,高圉之后是亚圉,亚圉之后是公叔祖类。这公叔祖类去世后,古公亶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古公亶父啊,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继承了后稷和公刘的事业,不仅积累德行,还十分注重道义,因此得到了国人的一致拥戴。可是啊,这薰育戎狄部落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们总是来攻打古公亶父,想要抢夺财物。古公亶父也是大方,给了一次又一次。但这薰育戎狄部落啊,胃口越来越大,后来竟然想要古公亶父的地盘和百姓。这下老百姓可都怒了,纷纷要求开战。

可古公亶父却摇摇头说:“咱们老百姓立君,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现在薰育戎狄攻打咱们,不就是为了咱们的地盘和百姓吗?百姓在我这里和在他们那里,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为了我的缘故让大家去打仗,杀人父子再让我来统治他们,这种事儿我可不忍心做。”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亲信离开了豳地,渡过了漆水和沮水,翻过了梁山,最后在岐山脚下安了家。

这豳地的老百姓啊,对古公亶父可是情深意重,扶老携幼地全都跟着他来到了岐山。就连其他国家的老百姓听说了古公亶父的仁义,也纷纷来投奔他。于是,古公亶父开始着手改革戎狄的习俗,修建城池和房屋,让大家分别居住。他还设立了各种官职,管理国家事务。老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祥和的日子,都高兴地唱歌跳舞,歌颂古公亶父的功德。

古公啊,这老爷子可有俩儿子,大的叫太伯,二的叫虞仲。太姜呢,生了个小儿子叫季历。这季历啊,娶了个媳妇叫太任,俩人都是贤良淑德的好典范,生了个儿子叫昌,这小家伙出生时可不得了,浑身都是圣人的光芒。古公一看,心里就琢磨开了:“咱们家这辈子,指定得出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这昌小子就有戏!”

这长子太伯和虞仲啊,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一看老爸这意思,就明白他想把家业传给季历,好让昌小子将来接手。这哥俩也是实在人,没二话,一商量,就跑到荆蛮之地去了,还特意文了身、断了发,表示跟家业彻底告别,好让季历顺利接班。

这哥俩的举动啊,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这为了成全弟弟,连家都不要了,还特意去文身断发,这不是典型的“让贤”吗?不过话说回来,这古公一家可真是有福气,有这么懂事孝顺的儿子,将来昌小子接手家业,肯定能把家族发扬光大!

古公老爷子一走,季历就接了他的班,这就是咱们说的公季啦。这公季啊,可是个有模有样的主儿,他一心一意地遵循着古公老爷子留下的老路子,厚道得没话说,行事也特讲义气。诸侯们一看,哎呦,这公季不错嘛,都挺服他的。

公季一走,他的儿子昌就接了他的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伯啦,后来大家都叫他文王。这文王啊,可真是个人才,他继承了后稷和公刘的事业,还遵循着古公和公季的老规矩。他为人特别仁义,尊敬老人,疼爱小孩。对那些有贤德的人,他更是礼遇有加,忙到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就为了等着和那些贤士们聊天。所以啊,好多贤士都乐意投奔他。就像伯夷和叔齐,他们俩本来在孤竹国待着,一听说西伯特别会照顾老人,就立马跑过来投奔他了。还有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这些人,也都纷纷跑来归附他。这文王啊,真是个人才磁铁,把大家都吸引过来了。

这崇侯虎啊,可是个捣蛋鬼,跑去找殷纣告西伯的状:“大王啊,你得小心那个西伯啊,他人好心善,大家都喜欢他,将来可不利于您的统治啊!”殷纣一听,立马把西伯关进了羑里大牢。闳夭他们一看这情况,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得想办法救人啊!

于是,他们四处搜罗宝贝,找来了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漂亮马匹、有熊的九匹骏马,还有其他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然后通过殷纣身边的红人费仲,把这些宝贝献给了殷纣。殷纣一看,哎呦,这些东西真不错,高兴得不得了,说:“光这美女和马匹就值得放西伯一马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好东西!”于是,他就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了征伐的权力。同时,他告诉西伯:“告你状的那个,就是崇侯虎!”

西伯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要想彻底摆脱困境,还得再下点功夫。于是,他主动献上洛西之地,请求殷纣废除残酷的炮烙之刑。殷纣一看,这西伯还挺上道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样一来,西伯不仅重获自由,还得到了征伐的权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而那个崇侯虎呢?估计还在家里琢磨着怎么再告别人的状呢!

西伯这人啊,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可是做了不少好事,因此诸侯们都喜欢找他评理。这不,虞国和芮国的人就因为一场官司闹得不可开交,特地跑到周国来找西伯评理。

他们一进周国的地界,就看到耕田的人都互相礼让田界,老百姓也都尊老爱幼。虞国和芮国的人一看这情景,连西伯的面都还没见呢,就感到惭愧了。他们互相说:“咱们争的那点事儿,在周国人看来简直就是耻辱啊!咱们还争个啥劲儿呢,去了也是自取其辱。”于是,他们就决定回去了,还都互相礼让着走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诸侯们听说了都纷纷议论:“看来西伯真是个受天命的君主啊!”就这样,西伯的名声越来越响,大家都佩服他的德行和智慧。

第二年,西伯带着大军去讨伐犬戎,就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轻松。又过了一年,他们又去收拾密须,简直就像打扫自家院子。接着,耆国也不幸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这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说西伯是不是开了外挂啊!

殷朝的祖伊听到这些消息,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跑去告诉帝纣:“大王啊,这西伯是不是太嚣张了点?咱们得小心啊!”帝纣却不以为意,撇撇嘴说:“怕啥?不是有天命护着我吗?他能翻起啥浪花?”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西伯的大军又踏上了邘的土地。再然后,崇侯虎那个倒霉蛋也成了他们的目标。西伯在丰邑建了个新城,然后就从岐下搬到了丰邑,过上了新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西伯就驾鹤西去了。他的儿子发继位,这就是后来的武王。大家都说,这武王会不会比他老爸还猛啊?咱们拭目以待吧!

话说这西伯啊,他老人家一坐龙椅就是五十年,真是个长寿的老神仙!想当年他被关进羑里大牢,闲来无事就琢磨那八卦,结果一不留神,硬是把八卦升级成了六十四卦,这脑袋瓜子可真不是盖的!

诗人们歌颂西伯,都说他老人家是奉了天命当的王,还记得他处理虞国和芮国那场官司吗?那英明果断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啊,好人不长命,他老人家十年后就去世了,谥号“文王”,真是个名垂青史的好君主啊!

这文王一上台,就忙着改革法度,制定历法,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领导!他还追尊自己的爷爷古公为“太王”,爸爸公季为“王季”,看来他们家的王气,是从太王那时候就开始兴旺起来的啊!

武王一上台,那阵势可不得了!立马请来了太公望当他的军师,周公旦做他的辅政大臣,还有召公、毕公这一大帮子人,都围着他转。武王呢,就一门心思地继承和发展文王的事业,这劲头儿,简直比打了鸡血还猛!

话说九年过去了,武王决定给毕地来个祭祀大典。他站在东边眺望兵士们,一直看到了盟津。他特意为文王做了个木牌牌,放在车上,让中军抬着。武王自称是太子发,说他是奉了文王的命令来讨伐的,自己可不敢擅作主张。

于是,他告诉司马、司徒、司空和各位将领:“大家要严肃点,别嘻嘻哈哈的!我承认我啥都不懂,但先祖有德,我作为小子只是继承先人的功业,然后公平公正地给大家赏罚,以此确定每个人的功劳。”说完,他就下令出征了。

师尚父这个老头子,也不甘示弱,大喊道:“都给我听好了,带上你们的兵马和船只,敢落后的,一律斩首!”武王渡河时,河中央突然跳出一条白鱼,直接蹦进了他的船里。武王赶紧捞起来,当场就祭了天。刚渡过河,天上突然降下一团火,从天上一直烧到王屋山,然后变成了一只红色的乌鸦,那叫声啊,简直震天响!

这时候,盟津那边竟然有八百个诸侯,没打招呼就聚到了一起。大家都说:“纣王这回可以讨伐了!”武王却摇摇头说:“你们啊,还不知道天命呢,现在还不是时候。”说完,他就带着大军回去了。看来,这武王还是个挺有耐心的家伙呢!

过了两年,武王耳朵边儿又传来了风声,说那纣王啊,越来越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了,居然把王子比干给杀了,还把箕子给囚禁了起来。太师疵和少师强这俩哥们儿一看形势不妙,抱着乐器就投奔周国来了。武王一看,这机会来了啊,就遍告诸侯说:“殷商这罪孽深重啊,咱们得一块儿去讨伐他!”于是他就遵照文王的遗志,带着三百辆战车、三千名虎贲勇士和四万五千名甲士,浩浩荡荡地东征伐纣去了。

到了十一年十二月戊午那天,大军渡过了盟津,诸侯们也都来齐了。武王一看这阵势,激动地说:“大家加油啊,别偷懒!”接着他就发表了太誓,向众人宣告:“现在这殷王纣啊,居然听信女人的话,自己跟天断绝了关系,还毁坏了国家的三正制度,疏远了自己的亲族兄弟,甚至抛弃了先祖的乐曲,改弄些淫声荡曲来取悦妇人。所以啊,我今天就要替天行道,执行天罚!大家加油啊,这事儿可一不可再,更不可三啊!”

二月甲子那天,天还没亮呢,武王就带着大军赶到了商朝的郊外牧野,准备开打前先来一场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拄着黄钺,右手举着白旄,一挥手,就大喊起来:“喂喂喂!西边儿来的将士们,都给我听好了!”接着,武王就开始发表他的演讲了:“哎哟喂,咱们这儿有国王、冢君、司徒、司马、司空,还有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的战士们,都给我拿起戈、盾,立起矛,我要给你们训话了!”

武王接着说:“古时候有句话说得好,‘母鸡可不能打鸣。要是母鸡打鸣了,那这家子可就遭殃了’。现在那殷王纣啊,就只听女人的话,把祖先的祭祀都抛到脑后了,把家国都丢在了一边,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用了,反倒把那些犯罪的逃犯当宝贝,让他们去欺压百姓,祸害商国。所以啊,我今天就要替天行道,执行天罚!大家听着,今天这事儿,咱们只需要走个六步七步,就停下来整整队形,加油啊同志们!再打个四回五回六回七回,也停下来整整队形,加油啊同志们!咱们要威武雄壮,像虎、像熊、像豺、像狼一样勇猛,在商朝的郊外,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咱们就回去西边儿继续干活儿,加油啊同志们!要是谁敢偷懒不使劲儿,嘿嘿,那可就等着挨板子吧!”

誓师大会结束,诸侯们的兵车一共有四千辆,都整齐地排列在牧野,准备开打!

帝纣一听说武王来了,也急忙调集了七十万大军去迎战。武王这边呢,派了师尚父和百夫长去挑战,然后大军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向帝纣的军队。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那纣王的大军啊,虽然人数众多,但心里其实都盼着武王快点赢呢!所以他们呀,都把兵器倒过来拿,专门给武王让路。武王一看这架势,赶紧加速冲过去,结果纣王的兵将们纷纷掉头就跑,跟纣王说拜拜了。

纣王一看大势已去,转身就跑上了鹿台,把那些宝贝玉器都披在身上,然后一把火把自己给烧了。武王呢,高举大白旗,指挥着诸侯们。诸侯们一看武王赢了,都纷纷向他行礼。武王也客气地回了礼,然后带着诸侯们进了商国。商国的老百姓都等在城外,武王就让大臣们去告诉他们:“上天保佑我们胜利了!”老百姓一听,都跪下磕头,武王也赶紧回礼。

接着,武王就去了纣王自焚的地方。他亲自拿起弓箭,射了三箭才下车,然后又用剑砍、用黄钺斩,最后把纣王的头砍下来,挂在大白旗上。处理完纣王,武王又找到了纣王的两个宠妾。这两个女人一看大势已去,都自杀了。武王又射了三箭,用剑砍、用玄钺斩,把她们的头也砍下来,挂在小白旗上。忙完这些,武王才带着军队返回。

哎,这武王啊,真是个忙人!不过话说回来,这纣王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第二天一大早,武王就下令修路,还整治了神社和商纣王的宫殿。到了约定的时辰,百夫们扛着大旗在前面开路。武王的弟弟叔振铎驾着常车,周公旦拿着大钺,毕公拿着小钺,一左一右护卫着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这些人都手执利剑,保护武王的安全。

一行人进了城,武王站在神社的南边,大军站在他的左右两侧,毕恭毕敬地跟随着。毛叔郑捧着清水,卫康叔封布置着祭祀用的物品,召公奭负责赞美神的功德,师尚父则牵着祭祀用的牲畜。尹佚开始念祝词:“殷朝的末代子孙季纣,废弃了先王的明德,侮辱神明、不敬祭祀,残暴地对待商邑的百姓,他的罪行已经传到了天皇上帝那里。”

武王听完,连忙拜了两拜,磕头说:“我接受天命,推翻殷朝,承受上天的明命。”说完,他又拜了两拜,磕了个头,这才带着大家退出神社。

哎,这武王啊,真是个懂规矩的好孩子,对神明恭敬得不得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季纣也真是够可以的,居然能把天都给惹怒了,这下好了,自食其果了吧!

武王把商纣王的儿子禄父和那些剩下的殷朝百姓给安顿好了。他觉得殷朝这边刚刚安定下来,还需要人看着,于是就派他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去辅佐禄父治理殷朝。

然后他又下令让召公把箕子从牢里放出来,让毕公把百姓们也从牢里放出来。他还特别表彰了商容,在他的家门口立了块牌子。

接着,武王又叫南宫括去把鹿台里的财宝和钜桥仓库里的粮食都拿出来,分给那些贫穷弱小的人们。南宫括和史佚还负责把九鼎和那些宝玉都收起来保管好。闳夭则被派去修缮比干的墓。

在军队里,武王还安排了宗祝进行祭祀活动,感谢神明保佑。搞完这些,武王就带着大军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路上他还顺便去打了个猎,记下了这些天的政事,写了篇《武成》来纪念。

回到家后,武王开始分封诸侯,赏赐他们宗庙祭祀用的礼器,还制作了分封殷朝遗民时用的器物。他想起那些先代的圣王们,于是就把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代都给封了地,分别在焦、祝、蓟、陈、杞这些地方。

接下来,武王开始封赏那些有功之臣和谋士。师尚父作为头号功臣,被封在了营丘,建立了齐国。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曲阜,建立了鲁国。召公奭被封在燕地。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叔鲜和叔度则分别被封在管和蔡。其他的功臣们也都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得到了封赏。

嘿,这武王可真是大方啊,不仅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还不忘记那些有功之臣,真是个人人称赞的好君主啊!

武王啊,召集了九州之长,登上了豳山的高地,远眺商朝的都城。等到他回到周地,竟然整夜都睡不着。周公旦急忙赶到武王那儿,问:“咋的了,大王您咋不睡觉呢?”武王叹了口气,说:“告诉你吧,这天哪,就是不再眷顾殷商了。想想看,从商汤灭夏至今都六十年了,如今这商朝啊,就像牧场里的麋鹿、满天的飞鸿,已经失去了天命的庇佑。可如今天命却选择了我,让我成就大业。想当初,殷商受天命建立,那时他们册封的名士有三百六十人,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显赫,但也没有彻底灭亡,直到如今。我这王位还没坐稳呢,哪有心思睡觉啊!”

武王又说:“我要稳固这天命所赐的宝座,依照天意来治理国家,全力清除那些邪恶势力,从殷纣王那里接受教训。我要日夜辛劳,来安定我们西周的疆土。我要身穿鲜明的礼服,彰显我的德行。从洛水到伊水,我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动荡。那里有夏朝遗民的居所,我南望三涂山,北眺岳山边境,又回头看看黄河,还有那洛水、伊水,都不离天室太远。”

安排好周朝的国都后,武王这才离开洛邑。他把马儿放归华山之南,让牛群在桃林原野上自由漫步。兵器入库,战马入厩,战士们解散回家:这一切都是向天下宣告,从此不再动用武力了。

嘿,这武王可真是英明啊!他不仅知道怎么打仗,更懂得怎么治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啊!至于那些战马和兵器,就让它们好好休息吧,毕竟和平的日子才是大家最盼望的。

武王搞定殷商后,过了两年,他突然想起了箕子,就跑去问他:“喂,箕子老哥,你说说看,殷商是怎么亡国的啊?”箕子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哎呀,这武王咋又提起这茬儿了呢?”他本来就不想说殷商的坏话,可武王这么问,他也不好直接拒绝。于是,箕子就想了想,说:“唉,其实殷商亡国的原因啊,跟天道有关。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殷商违背了天道,所以就亡国了。”武王一听这话,心里就有点儿不舒服了,心想:“你这箕子,说话咋这么拐弯抹角的呢?我问你殷商亡国的原因,你跟我说天道,这不是答非所问嘛!”不过,武王毕竟是武王,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心里暗暗决定,以后还是少问这种敏感问题为妙。

武王生病了,这可急坏了天下的群臣们。毕竟天下还没完全安定下来呢,群公们一个个都忧心忡忡的。于是,大家决定来一场穆卜,看看武王的病情到底怎么样。周公呢,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亲自斋戒沐浴,还打算自己当个替身,代替武王生病。嘿,说来也神奇,这么一来,武王的病情竟然有所好转了。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武王还是去世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成王。唉,武王这一走,天下又不知道要掀起多少风浪了。不过话说回来,周公这替身当的,也算是尽心尽力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因此得个“最佳替身奖”呢?

成王年纪还小,周朝刚平定天下,周公怕诸侯们反叛,就暂时代理朝政,掌管国家大事。管叔、蔡叔这些武王的弟弟们,心里对周公有点儿不放心,觉得他不靠谱,于是就跟着武庚一起搞叛乱,想反叛周朝。周公奉了成王的命令,出兵讨伐武庚和管叔,把蔡叔给流放了。然后,他找了微子开来代替殷朝的后代,让他在宋国建国。周公还收留了不少殷朝的遗民,把武王的弟弟封到卫国,让他当卫康叔。

那时候,晋国的唐叔得到了好谷子,就献给成王。成王呢,又把这谷子转交给在前线的周公。周公在东边接受了这谷子,这可是代表天子的命令啊。刚开始,管叔、蔡叔反叛周朝,周公花了三年时间才把他们搞定。这期间,他写了好几篇文章,先是《大诰》,然后是《微子之命》,接着是《归禾》和《嘉禾》,还有《康诰》、《酒诰》、《梓材》等等。这些文章都收录在《周公之篇》里。

周公代理朝政七年,成王终于长大了。周公就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退下来,站在群臣的位置上,规规矩矩地辅佐成王。这周公啊,真是个懂得进退的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抓紧。这一下,周朝又安稳了好一阵子,成王也在他的辅佐下,逐渐展现出了一代明君的风采。

成王坐在丰邑的宝座上,心里琢磨着该怎么继续老爸武王的伟大事业。于是他派召公去重新建设洛邑,完成武王未竟的志向。周公呢,又进行了一次占卜,仔仔细细地审视了结果,终于下定决心,把洛邑给建好了,还特意把九鼎放在那儿。他得意地说:“这里可是天下的中心,四方的诸侯来进贡,路程都一样,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于是,周公写下了《召诰》和《洛诰》这两篇文章,记录下了这件大事。

成王把殷朝的遗民迁到了新的地方,周公奉了王命,又去给他们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写下了《多士》和《无佚》这两篇文章。召公担任了保护国家的重任,周公则当起了老师,教导百姓。他们一起向东攻打淮夷,把奄国给灭了,还把奄国的国君迁到了薄姑。成王从奄国回来,在宗周休息了一下,写下了《多方》这篇文章。在铲除了殷朝的残余势力后,他们又去攻打淮夷,回到丰邑后,又制定了《周官》这部法律。从此,礼乐制度得到了兴盛,国家的制度也得到了改革,百姓们和睦相处,一片祥和。

成王讨伐完东夷后,息慎国还来祝贺呢!成王一高兴,就赐给荣伯一些宝贝,还让他写了篇《贿息慎之命》的文章来记录这件事。看来,这成王不仅是个会打仗的君主,还是个懂得治国理政、与民同乐的好君主啊!

成王快不行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担心啊,怕太子钊扛不起这大周朝的担子。于是,他赶紧找来召公和毕公,让他们领着诸侯们辅佐太子,确保太子顺利继位。成王一闭眼,这二位公爷就带着诸侯们,把太子钊带到先王庙里,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小子,文王、武王他们打下这江山可不容易,你得节俭点,别瞎折腾,要厚道守信,才能坐稳这王位。”这就是那篇有名的《顾命》了。

太子钊就这么继位了,这就是康王。康王一上台,就忙着给诸侯们发通知,告诉大家要继续发扬文王、武王的伟大事业,这就是《康诰》的由来。康王这阵子,天下太平得不得了,刑罚都闲置了四十多年没用上。他还特地让毕公去规划一下成周附近的居住区,这就是《毕命》的内容了。

话说回来,这康王也真是个有福之人,继承了老爸老妈的好基因,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一下,周朝可算是迎来了一个盛世,老百姓们也过上了安稳日子。而那些诸侯们呢,也都服服帖帖的,没人敢捣乱。这就是成康之治啊,真是让人羡慕!

康王驾崩后,他的儿子昭王瑕接了班。这昭王啊,执政的时候,周朝的王道已经有点儿走下坡路了。有一次,昭王心血来潮,去南方巡视,结果一去不复返,最后死在了江上。这事儿挺尴尬的,大家心照不宣,昭王的死讯也没怎么大肆宣扬,就这么讳莫如深地过去了。

后来呢,昭王的儿子满被立为新王,这就是穆王。穆王登基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了。他看到王道日渐衰微,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就觉得文王武王他们打下的江山,可不能就这么毁了。于是,他找来伯申,让他好好告诫太仆,要整顿国家政务。穆王还亲自写了篇《命》来强调这事儿。经过一番努力,周朝总算是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这穆王啊,虽然年纪大了点儿,但心气儿还挺高的。他一心想要重振周朝的雄风,可惜啊,岁月不饶人,他最后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不过话说回来,他至少努力过了,也算是对得起文王武王的在天之灵了。

穆王想要去征讨犬戎,祭公谋父一听这事儿,就赶忙谏言说:“大王啊,这事儿可不成。咱们的老祖宗可都是以德服人,从来不动刀动枪的。兵器嘛,就得藏好了,偶尔拿出来吓吓人,那才有威力;老拿出来显摆,大家看惯了就不怕了,不怕了那还怎么镇得住场子呢?就像周文公的颂词里说的:‘收起刀枪弓箭,追求美德才是正道,这样天下才能太平,大王您的王位才能稳固。’咱们的老祖宗对老百姓多好啊,既教育他们怎么做人,又帮他们发展经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还告诉他们什么是好坏,怎么分辨是非,让他们知道怎么追求幸福、避免灾难。这样老百姓才能既感激您的恩德,又害怕您的威严,咱们周朝的江山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越来越兴旺。

想当年,咱们的先祖后稷可是虞、夏两朝的大功臣。后来夏朝衰败了,后稷的子孙们失了势,咱们的老祖宗不窋只好跑到戎狄那边去避难。但他可没放弃啊,还是时刻想着怎么恢复祖业,继承先祖的遗志,把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都学了个遍,每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忠诚和信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就这样,咱们周朝的德行一代一代传下来,从来没给祖宗丢脸。到了文王、武王那会儿,他们不仅继承了先祖的光明传统,还加上了慈爱和善良,对待神灵和百姓都十分恭敬,大家都特别高兴。商王帝辛呢,对老百姓坏得不得了,大家都受不了,于是都支持武王去讨伐他,最后把商朝给灭了。所以啊,咱们的老祖宗并不是喜欢打仗,而是实在看不过去老百姓受苦,才去解救他们的。

咱们的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京城周围五百里内的地区要负责提供祭祀用的东西,五百里到千里之间的地区要负责祭祀神灵,千里到一千五百里之间的地区要负责接待宾客,更远的地区呢,就负责进贡和朝见。这些事儿,都得按时按规矩来。要是哪个地区没做到,咱们就先提醒他们一下;提醒了还不改,那就得采取相应的措施了。所以啊,才有了刑罚、征伐、讨伐、责备和文告这些手段。但要是这些手段都用上了,他们还不听话,那咱们就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看看是不是咱们的德行还不够,得再努力努力。这样一来,近处的地区都听话了,远处的地区也都服气了。

可是现在呢,自从大毕、伯士他们死了以后,犬戎就按时来朝见了。大王您却说:‘我得用不朝见的名义去征讨他们,顺便看看咱们的军队厉不厉害。’这可就不对了,这不是违背了先祖的教诲,让咱们的周朝陷入危机了吗?我听说犬戎这个国家啊,他们的君主很贤明,能坚守先祖的德行,这样的人,咱们可得小心应对啊。”穆王听了这话,还是坚持要去征讨,结果打了胜仗,抓回了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就回来了。从那以后,那些远处的国家就再也不来朝见了。

诸侯们之间,总有那么些个不和睦的。甫侯这老哥儿,就跑到王那儿去,给王出了个主意,说要制定一套严明的刑法。王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说:“哟,甫侯,你终于来了!这国家土地这么大,是该给你颁个‘吉祥刑法奖’啊!现在你要安定百姓,那选对人、用对刑、住得对,不都是你的职责吗?当两边都到场了,你就得听听他们的陈述,然后斟酌斟酌。这陈述得简明扼要、真实可信,再对应到五种刑罚上。要是这五种刑罚都觉得不合适,那就试试五种罚金。罚金还不服?那就看看他们是不是犯了那五种过失。这五种过失要是还有问题,那就得官狱、内狱一起上,好好查查他们的罪证,看看到底是谁的错更大。对于那些刑罚有疑问的,该赦就赦,但得审得清清楚楚。简单说,就是得信得过,查得严。别搞得稀里糊涂的,得让老天爷都点头才行。黥刑有疑问就赦免,罚金得按百倍来算,罪得查实。劓刑有疑问也赦免,罚金加倍洒洒水啦,罪还是得查实。膑刑、宫刑、大辟,都是一样的道理。墨罚有一千种,劓罚有一千种,膑罚有五百种,宫罚有三百种,大辟有二百种。这五种刑罚加起来,足足有三千种呢!咱们就给这套刑法取名叫‘甫刑’吧!”就这样,甫刑就这么诞生了。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终于驾鹤西去了,他的儿子共王繄扈接了班。这共王啊,有一天去泾水边上游玩,密康公也跟着去了。巧的是,有三位美女也跑那儿去了,还特意过来打招呼。这三位美女的老妈一看,就悄悄对密康公说:“你得把她们献给大王啊。你看,野兽三只就算一群,人三个就算一伙,美女三个那就叫粲。大王打猎不会取尽一群野兽,公卿出行也不会劳烦太多随从,大王选妃更不会只挑一个家族的。这粲啊,可是美好的东西。大家都把这么美好的东西送给你,你德不配位怎么行?大王都未必受得起,何况你这小角色呢!小角色得了这么多好东西,迟早得完蛋。”可这密康公啊,就是个倔驴,硬是不肯献美女。结果才过了一年,共王就灭了密国。

共王死后,他的儿子懿王畑又上台了。这懿王在位的时候啊,王室可就真的开始衰败了,诗人们都开始写诗讽刺了。哎,这王室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懿王驾崩后,共王的弟弟辟方坐上了王位,这就是孝王。孝王死后,诸侯们又觉得还是懿王的儿子燮靠谱,于是就把他扶上了王位,这就是夷王。看来啊,这王位传承也是个技术活,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得靠大家伙儿一起使劲儿才行啊!

夷王死后,他的儿子厉王胡接了班。这厉王啊,一上台就迷上了捞钱,还特别亲近一个叫荣夷公的家伙。大夫芮良夫一看这势头不对,就跑去劝厉王:“大王啊,咱们王室这是要没落了吧?荣夷公这家伙,就知道捞钱,一点儿都不知道大难临头。这钱啊,可是天地间百物的产物,怎么能被他一个人独占呢?他这么做,得罪的人可多了去了,万一出了大事儿,咱们怎么办?您作为大王,应该引导利益,让大家都受益才对。可现在您却让一个人独占利益,这合适吗?就像《诗经》里说的,‘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还有‘陈锡载周’,这都是说咱们要公平分配利益,才能国泰民安。可现在您却要学荣夷公独占利益,这能行吗?普通人独占利益,我们都叫他盗贼,您作为大王这么做,岂不是更糟糕?要是真让荣夷公得势了,咱们周朝可就真的完了。”可是啊,厉王就是不听,最后还是让荣夷公当了卿士,掌握了大权。看来啊,这厉王也是个“钱”迷心窍的家伙,不知道后面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呢!

厉王这哥们儿啊,残暴奢侈又傲慢,搞得国人们都对他骂声一片。召公就劝他说:“大王啊,您这样搞,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啊!”厉王一听就火了,立马找来卫国的巫师,让他负责监听那些骂他的人,一发现就杀无赦。这么一来,骂他的人确实少了,但诸侯们也不来朝拜了。过了三十四年,厉王变得更加严厉,国人们吓得连话都不敢说了,走在路上都只敢用眼神交流。

厉王还挺得意,跟召公说:“你看,我现在能消除诽谤了,大家都不敢说话了。”召公一听就乐了,说:“大王啊,您这不是在堵老百姓的嘴吗?防民之口,比防水还难啊!水堵得太久,一旦决堤,伤人肯定多;老百姓也是这样啊,心里有想法,嘴上不说,迟早得出事。所以啊,治水得疏导,治民得让他们说话。天子听政,得让公卿列士们献诗,乐师献曲,史官献书,还得有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天子才能综合考量,做出不悖理的决策。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山川一样,财富从这里出来;又像有平原沃土一样,衣食从这里产生。口能说话,好坏才能分辨,才能行善防败,从而生产财富和衣食。老百姓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说完了就去行动。您要是堵他们的嘴,那还能有多少真话能传到您耳朵里呢?”

可惜啊,厉王就是不听。结果呢,国人们真的不敢说话了,憋了三年,终于一起反叛,把厉王给赶跑了。厉王呢,只能跑到彘这个地方避难去了。唉,这就是典型的“堵不如疏”啊,厉王这哥们儿,真该好好学学怎么当个好国王!

厉王的太子静躲到了召公家里,这事儿一传开,老百姓们就围了上来。召公一看这阵势,心里就明白了:“唉,想当年我苦口婆心地劝大王,他硬是不听,结果弄成现在这样。现在我要是杀了王太子,大王肯定会恨我入骨,那我可就遭殃了。咱做臣子的,就算事情再危险也不能结仇,就算心里有怨气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侍奉大王呢!”于是,召公一咬牙,把自己的儿子推出去,替换了王太子,让太子静得以逃脱。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召公这老哥也是挺拼的,为了保全大局,连自己儿子都舍得牺牲。不过话说回来,这厉王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要是当初听了召公的劝告,哪会有今天这档子事儿呢?

话说这召公和周公两位大佬一起主持朝政,那段时间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共和”。共和十四年的时候,厉王在彘地一命呜呼。太子静在召公家里长大成人,两位大佬一合计,就把他扶上了王位,这就是宣王啦。宣王一上台,两位大佬就在旁边辅佐他,一起整顿朝政,效仿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优良传统,诸侯们也纷纷表示要重新效忠周朝。过了十二年,鲁武公还亲自跑来朝拜呢。看来这周朝啊,在宣王和两位大佬的治理下,又开始焕发生机啦!

宣王这家伙啊,就是不爱务农,连千亩良田都荒废了。虢文公劝他别这么干,可宣王就是不听啊。结果你猜怎么着?三十九年后,千亩那儿爆发了一场大战,王师被姜氏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看来啊,这宣王得好好反思一下,为啥不听劝告,非得等到吃亏了才后悔呢?

宣王这哥们儿,南边儿的军队败得一塌糊涂,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于是呢,他就想在大太原这儿整整民众,看看还有多少人能拉出去打仗。仲山甫这老哥一听,连忙劝道:“大王啊,这民众可不是随便能整的,得悠着点儿。”可惜啊,宣王就是不听,硬是要去整民众。结果呢,哎,这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宣王驾崩后,他的儿子幽王宫湦就接过了王位,这就是幽王啦。这幽王刚上台第二年,西周那边儿的三川地带就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这老头儿一瞧,就摇头说:“哎呀,周朝这是要完蛋了啊。你想啊,天地之气本来是有序的,要是乱了套,那肯定是老百姓给搅和的。就像这地震,就是因为阳气被压住出不来了,阴气又逼得太紧,结果就地震了。现在三川地震,那就是阳气失去了位置,被阴气给填满了。阳气跑到阴气里去,那河流的源头肯定会堵塞;源头一堵,国家就得亡。水和土可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啊,土要是没养分,老百姓就没钱没粮,不亡国还等啥呢!想当年伊水、洛水干涸了,夏朝就亡了;黄河干涸了,商朝也亡了。现在周朝的德行已经跟夏、商末年差不多了,而且河流源头又堵塞了,堵塞了肯定会干涸。国家得靠山川才能立足啊,山崩了、河干了,这都是亡国的征兆啊。而且啊,河一干,山肯定也得崩。我看这国家灭亡也就十年之内的事儿了,这就是天数啊。天要抛弃谁,那肯定是不会超过这个天数的。”你猜怎么着?就在这一年,三川真的干涸了,岐山也崩塌了。哎,这幽王啊,看来是真没福气享受这个王位啊!

话说这幽王啊,真是越来越任性了。这不,他宠爱上了襃姒这小妞儿,两人甜甜蜜蜜的,襦姒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一看,这儿子多可爱啊,就想把原来的太子给废了。这太子他妈可是申侯的女儿,当了王后呢。可幽王眼里只有襦姒,啥也不顾了,就想把申后给废了,再把太子宜臼也赶出去,让襦姒当王后,伯服当太子。

周太史伯阳这老头儿,没事就读读史记,一读到这儿,就长叹一声:“周朝啊,你这是要完蛋的节奏啊!”想当年夏朝快完蛋的时候,就有两条神龙停在夏帝的庭院里,说它们是褒国的两位君主。夏帝一琢磨,这龙杀不得、赶不得、留也不吉,最后决定请它们留点涎沫收藏起来,这才算吉利。于是夏帝就弄了点钱,搞了个仪式,把龙给请走了,涎沫留在了庭院里。夏朝灭亡后,这个装涎沫的盒子就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后又传到了周朝。这三代以来,谁也不敢打开看。可到了厉王末年,这货好奇心太重,非打开看看不可。结果一打开,那涎沫就流得满庭院都是,怎么也弄不干净。厉王就派了一群光屁股的妇女去大声叫骂,想把这涎沫给赶走。你猜怎么着?这涎沫竟然变成了一只大黑乌龟,直接跑进了后宫。后宫里有个小宫女,刚换牙的时候就遇到了这黑乌龟,等到她及笄之年,竟然没老公就怀上了孩子。这小宫女吓得半死,就把孩子给扔了。

到了宣王的时候,有个童谣唱道:“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一听,觉得不对劲,就派人去抓卖檿木弓和箕草箭袋的夫妇俩。这俩人一听风声不对,赶紧跑路。路上他们遇到了那个被扔掉的孩子,夜里听到孩子的哭声,觉得可怜,就收养了他。后来这俩人跑到了褒国,正好褒国人犯了罪,就把这小女孩献给幽王来赎罪。这小女孩就是襦姒。

幽王一看这小女孩长得挺漂亮,就宠爱上了她,还跟她生了个儿子伯服。这下可好,申后被废了,太子也被赶走了,襦姒当了王后,伯服当了太子。太史伯阳一看这势头,无奈地摇了摇头:“祸事已经成了,想挽回也来不及了!”哎,这幽王啊,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襦姒这妹子,笑点可真高,幽王想尽办法逗她笑,可她就是板着个脸。幽王急了,心想:“我得想个绝招,让她开怀大笑!”于是呢,他就搞了个烽火台,还弄了个大鼓。规定好了,一旦有敌人来犯,就点起烽火,敲响大鼓。

诸侯们一看烽火起、鼓声震天,以为是敌人真打来了,赶紧带着兵马赶来救驾。结果一到京城,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原来这只是幽王为了逗襦姒笑的一个闹剧。襦姒一看这阵势,终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得花枝乱颤。

幽王一看,这招还真管用,于是又故技重施,玩了好几次。可是诸侯们也不是傻子啊,被骗了几次后,就不再相信这烽火台了。后来,真的有敌人来犯时,幽王再点烽火、敲大鼓,诸侯们却一个也没来。哎,这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可真是把国家大事都当儿戏了!

幽王这货啊,居然把虢石父这老小子提拔成了卿士,让他掌了大权。这下好了,全国人民都怨声载道。虢石父这人啊,嘴巴甜得像抹了蜜,擅长拍马屁,又特别贪财,幽王就这么被他给蒙蔽了。更别提他还把申后给废了,把太子也给赶走了。

申侯一听这消息,火冒三丈,立马联合缯国和西夷的犬戎族,一起来攻打幽王。幽王一看大事不妙,赶紧点燃烽火召集兵马。可惜啊,之前他玩得太过火,诸侯们都不再相信这烽火台了,一个兵都没来。结果幽王就被杀在了骊山脚下,襦姒也被俘虏了,周朝的财宝全被抢了个精光。

这下好了,诸侯们一看幽王死了,就推举申侯,一起立了原来的太子宜臼为新的国王,这就是平王。平王继位后,总算是让周朝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哎,这幽王啊,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平王这家伙一上台,就急忙忙地带着人马东迁到雒邑去,为的就是避开那些凶猛的戎寇。这时候的周朝啊,就像个破败的大家族,家族里的长辈没了威严,小辈们就开始互相掐架,抢地盘。齐、楚、秦、晋这几个家伙,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黑社会老大,开始崭露头角,政治大权都掌握在这些地方诸侯手里了。这世道啊,真是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话说这四十九年后,鲁隐公可是风风火火地坐上了国君的宝座。可就在他即位后的两年,平王这老头子就驾鹤西去了。说来也巧,平王的太子泄父比他老爸还先走一步,于是这王位就传给了泄父的儿子林,也就是我们的桓王。这桓王啊,其实是平王的孙子,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国君,真是让人羡慕啊!

桓王即位后的第三年,郑庄公前来朝见。可谁知这桓王也是个有个性的主儿,对郑庄公那可是一点礼数都没有。这下可好,郑庄公心里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到了第五年,这怨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郑国终于忍不住了,跟鲁国商量着换了块地,这块地啊,就是天子用来祭祀太山的地——许田。

又过了几年,鲁国内部可是闹得不可开交。隐公这哥们儿,不知怎么的就被人给杀了,然后大家一商量,就把桓公给扶上了国君的宝座。这桓公也是个有手段的,一上台就开始对外扩张,第十三年的时候,他就带着大军去攻打郑国。可惜啊,这桓王也是个倒霉蛋,被郑国人给射伤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养伤去了。这一下,周王室的颜面可是丢了个精光啊!

话说二十三年过去,桓王老爷子终于驾鹤西去,庄王佗接过王位。庄王在位第四年,周公黑肩居然想来个政变,想把庄王干掉,好让王子克上台。可惜啊,辛伯这哥们儿是个明白人,他提前给庄王通风报信,结果周公黑肩就悲剧了,被庄王给咔嚓了。王子克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脚底抹油,跑到燕国避难去了。

又过了十五年,庄王也走了,厘王胡齐接任。厘王在位的第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成了江湖上的老大。可惜啊,厘王只干了五年就挂了,惠王阆继位。这惠王一上台,就抢了大臣们的园子,改造成了自己的私家园林。这么一来,大夫边伯等五个人可就火冒三丈了,他们商量着召来燕国和卫国的军队,打算一起攻打惠王。惠王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跑到温地避难,后来又躲到郑国的栎地。而那些叛乱分子呢,居然把厘王的弟弟穨立为了新王。这新王还挺会享受的,又是乐舞又是遍舞的,把郑国和虢国的国君都给惹毛了。四年之后,郑国和虢国联手,把王穨给干掉了,然后又把惠王给接了回来。惠王复位后的第十年,他大方地赐给齐桓公“伯”的头衔,让齐桓公成了江湖上的带头大哥。

又过了二十五年,惠王也去世了,襄王郑接过了王位。这襄王啊,老妈死得早,后妈就是惠后。惠后生了个儿子叫叔带,特别受惠王宠爱,搞得襄王心里挺没底的。襄王在位的第三年,叔带居然联合戎族和翟族的人想谋反,襄王大怒,想干掉叔带。叔带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跑到齐国避难去了。齐桓公这人啊,挺有义气的,他派管仲去周国跟戎族讲和,又派隰朋去晋国跟戎族讲和。周王为了表示对管仲的尊重,想用上卿的礼节来接待他。可管仲这哥们儿挺低调的,他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官员,而且周国还有天子亲自任命的国、高二位上卿在呢。如果按春秋的规矩来,我怎么能接受这么高的礼节呢?我可不敢接受啊。”周王一听,笑着说:“舅舅啊,我特别欣赏你的功勋,你就别推辞了。”可管仲最后还是坚持只接受下卿的礼节,然后就回去了。

九年之后,齐桓公去世了。又过了三年,叔带居然又跑回了周国。这襄王啊,真是个倒霉蛋,十三年的时候,郑国攻打滑国,周王派游孙、伯服去求情,结果郑国人把这两个人给抓了。郑文公这人啊,挺记仇的,他觉得惠王当初复位的时候没给他好处,现在又跟卫国一起护着滑国,所以就抓了伯服当人质。周王一听就火了,想联合翟族一起去打郑国。可富辰这哥们儿挺明智的,他劝周王说:“咱们周国东迁之后,一直是靠着晋国和郑国撑腰的。当年子穨之乱,也是郑国帮咱们平定的。现在咱们不能因为这点小恩怨就抛弃他们啊!”可惜啊,周王没听他的。十五年之后,周王真的派翟族的军队去打郑国了。打赢了之后,周王还挺感激翟族的,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翟族的首领。可富辰又出来反对了,他说:“以前的平王、桓王、庄王、惠王都得到过郑国的帮助,现在您却亲近翟族而抛弃郑国,这可不行啊!”可惜啊,周王还是没听他的。十六年之后,周王又反悔了,不想把女儿嫁给翟族了。这下可好,翟族人怒了,直接跑来把谭伯给杀了。富辰一看这形势,叹了口气说:“我多次劝谏都不被采纳,现在如果不出逃的话,王可能还以为我怀恨在心呢。”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去赴死了。哎,这世道啊,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话说当初啊,惠后想扶持王子带当王,于是偷偷给翟人开后门,结果翟人真的就闯进了周国。襄王一看这形势,吓得赶紧跑到了郑国,郑国也挺够意思,把襄王安顿在了泛地。而那边呢,王子带顺利当上了王,还娶了襄王不要的那个翟族王后,两人一起在温地过上了小日子。

过了十七年,襄王实在受不了这颠沛流离的日子,于是向晋国求援。晋文公一看这请求,立马派兵接回了襄王,顺便把叔带给干掉了。襄王为了表示感谢,大方地赐给晋文公一堆宝贝,还让他当上了诸侯的老大,并把河内地也送给了晋国。

又过了几年,晋文公和襄王在河阳、践土开了个大会,诸侯们纷纷前来朝拜。这事儿要是按实话说,那就是“诸侯们齐聚河阳拜见天王”,可史书上为了给天王留点面子,就委婉地写成了“天王去河阳打猎”。

再后来啊,晋文公、秦穆公、襄王这几位大佬都相继去世了。周国这边呢,顷王、匡王、定王一个接一个地上台,又一个个地下台。定王在位的时候,楚庄王这哥们儿可是风光无限啊,他带着大军攻打陆浑的戎族,还顺便跑到洛邑去炫耀武力,问九鼎的轻重。周王一看这阵势,赶紧派王孙满去应付,用一堆辞令把楚庄王给哄走了。

可惜啊,好景不长,楚庄王后来也去世了。定王死后,简王继位,简王在位期间呢,晋国那边发生了内乱,杀了他们的国君厉公,然后又从周国接回了子周,立他为悼公。简王去世后,灵王继位。这灵王啊,也是个有故事的君主。可惜啊,故事讲到这儿,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因为接下来要发生的,就是齐国的崔杼弑君的大事件了。哎,这天下啊,真是变幻莫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福艳之都市后宫 逍遥人生 超品相师 永恒剑主 皇兄在上 仙道第一小白脸 第九特区 动漫之后宫之旅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明星潜规则之皇 渔港春夜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肥水不流外人田 修罗战神 将军好凶猛 今夜与你共沉沦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诡秘之主 江山美色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重生南非当警察 刀笔吏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妃本佳人 魔妃快投降 萌宠狂妃 绿茵表演家 
最近更新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中医大师扁鹊 沈家大小事 汉末浮沉书 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 带着美女闯三国 云尧长歌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统一天下,从召唤奸臣开始!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