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变美后,我赢麻了 明末边军一小兵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青云直上 重生追美记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绣色可餐 快穿,渣儿!给你点颜色看看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传奇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十第83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识阴若尽:一般相当于圆教初住位菩萨,相当于《金刚经》的佛。则汝现前诸根互用:识阴破除以后,我们证到了圆教初住位,在这个前提之下继续修行,而达到「诸根互用」。「诸根互用」,这里注意,不要单纯地理解为那种神通变化。比如我们眼睛看到这个茶杯,就知道这个茶杯就是我;随便拿起一张小纸片,眼睛看到了,就知道这就是阿弥陀佛。这一根是不是代替六根用啊?一见一切见。耳朵听到一个声音,牛叫也好,马叫也好,赞叹我也好,诽谤我也好,你知道这个声音就是我,就是阿弥陀佛,叫不叫六根通用啊?嘴里吃一个苹果,吃一口大米,你知道米就是我,我就是米,我是自心取自心,叫不叫六根通用啊?

所以圆顿心地法门,一修一切修。佛在《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讲,能够受持大乘佛法——唯指《法华经》《楞严经》圆教大乘——他的肉眼就是佛眼。依此类推,他的肉耳是什么耳啊?佛耳。这个鼻子呢,还是佛鼻。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不是局限于鬼神道的那种现量感应。

破了识阴的菩萨,这个时候他的第八识就转为大圆镜智——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圆球镜智,他这个时候是舍识用根,从根本上来观照。同样还是这个六根,他当下转识成智,当下转这个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

从互用中:这是提起观照,没有哪一法不是我,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颜色就是声音,声音就是香味,何况人与人之间?能入菩萨金刚干慧:这里一般判为是等觉后心。等觉到妙觉就剩了一级,唯有生相无明要靠诸佛加持才能破除,你自己破除不了生相无明。因为生相无明居于真心本来面目与业相无明之间。业相无明我们能看到,实际上这个生相无明可以作为业相无明之因,这是我们所不能觉察到的问题。

圆明精心:「圆明」观照为报身功德,即能修、能证、能行的那种智慧,也可以称为妙智。「精心」可以观照为法身功德本来面目,是我们通过修行所证到的那种理体,它本来就有,但不修不得。于中发化:这个「中」就是明心见性以后,带果行因、修因证果的整个连续过程。「发」为成就,「化」为化身。我们证到了化身佛,即圆满了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身功德,所以这三身佛我们是一证一切证。

如净琉璃内含宝月:这是打比喻,「如净琉璃」,琉璃宝内外光亮通彻,比喻我们的法身;「内含」是比喻报身,「含」是一种功用、妙用;「宝月」是表化身像月亮一样圆满、自在、清凉,自他两利。所以,「宝月」与「净琉璃」、与「内含」,是不是三位一体?月亮挂在天上,整个十方三世的空间是不是净琉璃啊?那月亮这个化身与十方三世空间、万法是不是当下圆融为一个本体?当然这个比喻没有办法很确切。所以比喻只能帮助我们观照,经不起钻牛角尖的人去推敲。

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如是乃超」,是在成就禅宗果位的时候还没有超。下面「十信、十住、十行」,注意,这个「十信」是从初信位开始,也就是通教明心见性以后,他的等级还在圆教初信位菩萨以下,他只是现在有条件能够超了。但通教这种明心见性以后,能自发地从空出有,所以他的等级还次于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我们讲圆教初住位明心见性,要费一点唇舌,圆教初住位分为十个信位,叫十信未满如圆初住,在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开始即已是明心见性。这里十住、十行一直到等觉圆明,前面刚刚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那就是妙觉位菩萨,诸佛如来也叫妙觉。「妙庄严海」,这是比喻形容诸佛如来果地功德,万德庄严,万法具备。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无不具足,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我们当下就是。不管在天、在人、在鬼、在畜生、在泥巴瓦块,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只是因为我们的我执没有破、烦恼习气没有破,所以得不到受用。《法华经》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叫「乞丐怀珠,枉受贫穷」,乞丐把一个无价的宝珠放在身上去讨饭,他是不是大富翁啊?可他不把那个宝珠拿出来用,他讨饭是不是冤枉受苦?实际上众生在凡夫因地都是怀珠乞丐。所以佛讲众生是可怜悯者,明明就是大富翁,不需要吃什么苦,只要认可了、明白了,当下成就;但他却由于自己的我执愚痴,而在六道里冤枉地轮回受报。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是你本有的,不是你得到的外快,你本来就是圆满菩提,你去得到什么?这是提起我们的信心。只要你明白了,深信不疑,当下即是,你说哪样不是你啊?再想一想,就是坐到监狱里,那牢房是不是你?哪里不是你呀?会调整心态的人,虽苦犹乐,他不可能产生烦恼。比如骗走了你一千万,一千万有没有到你的心外去啊?一千万到了张三口袋里,张三的口袋是不是还是你的口袋?你心量放得这么广,生生世世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只有当你舍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当下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唯智乃知,唯智乃证,唯智乃信。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奢摩他」是真心本来面目,一切的万法都离不开奢摩他,唯心所现就是唯奢摩他所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毗婆舍那」一般是指禅那观照。「觉明分析」,是指智慧分析。诸佛如来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当局是自己身临其境,旁观是观照修行人在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情况来综合分析。微细魔事:修行人到识阴区宇,已经是进入高品位,出现这种非常微小而精细的魔境。很遗憾的是,往往越到高品位出事,受的果报也越重。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盘心不迷闷。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把佛提出的这五十种阴魔境界提前预告修行人,所以当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有备无患。「谙识」,哦,这个佛提醒过。果然这种境界现前了,一念悟而无咎。所以圆顿心地法门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而且我们提倡在一起共修。当一个人糊涂的时候,往往同修之间能够一语惊醒梦中人,当面不为是非,这点很重要。你不能带着下劣心来对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往往那些很愚蠢的人在关键的时候,他就能讲出一个好主意,你信不信?下下人也有上上智,我们不要轻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有魔境现前,那怎么办?一定要破除我执,一定要圆融人我是非,否则你得不到诸佛菩萨认可,得不到龙天八部护持,连鬼都看不起你。鬼神都有他心通,你的动心起念瞒不住鬼神,不要自作聪明。你跟诸佛如来、护法神明耍滑稽,只会自讨没趣。你在耍滑稽当下,鬼神都在给你瞪眼睛。你心中只要起了妄念,马上想起有护法神明在看着,当下忏悔就没有事。忏悔就是功德,惭愧心就是功德。

心垢洗除,不落邪见:把我执破除掉,心垢除掉了,就不会有邪知邪见,面对一切境界想都不用想,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样做,就变成自性流露。阴魔销灭:这是指心魔邪见。

天魔摧碎:这是高层次的外魔,你的心亮了,这些天魔靠近都靠近不了。大力鬼神:这是些低等下劣的邪魔。褫(chi)魄逃逝:「褫魄」就是丧魂落魄,都逃跑了。魑魅魍魉:不仅是下等的鬼魔,而且力量也比较薄弱。无复出生:他就没有办法来见你,没有办法站到你的面前。果真明心见性的人,他心力很强,就能把小小的邪鬼邪神都屏蔽在很大的一个范围之外。但是,即使明心见性,执着于戒坏见不坏,你不重视实修实证,是要吃眼前亏的。

直至菩提,无诸少乏:明理之人一直到成佛,他不会感到缺少什么,东西都在自己心里,心念一转,所有问题都解决。

下劣增进:明心见性以后仍然叫「下劣」,这是相对而言。住位菩萨对行位菩萨是不是下劣啊?行位菩萨对向位菩萨是下劣,向位菩萨对地位菩萨又是下劣,初地位对二地位、三地位对四地位,上上胜下下,下下为下劣,上上为上胜。所以明心见性以后,仍然需要一个不断加功用行圆融圆满的过程来成究竟佛。像龙女那样当下就成圆满大佛,毕竟是千古罕见。

于大涅盘心不迷闷:「大涅盘」是指成究竟圆满之佛。「心不迷闷」,明心见性之人不存在迷闷的问题,只存在增加功力的问题。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是指凡夫起修,他不能够把《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之理搞明白,而喜欢修禅定。「不知说法」,这里的「说」可以解释为悦,是法喜之义。他不通《法华经》《楞严经》,不能明心见性,这就是「不知说法」。「未识禅那」,你不知道在禅定过程中会遭遇五十种阴魔境界的干扰。说是五十种,其实是无量种,你都不知道到时候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我们把这五十种情况搞明白,触类旁通,就不会有大问题。「乐修三昧」就是修禅定。

汝恐同邪:要防止他在禅定过程中出现以上五十种阴魔境界,佛叫他的弟子们包括阿难在内的法会大众,都要发慈悲心帮助众生。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如理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按照三密相应的原则,可以防止外魔干扰,也可以解决自己的心魔。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这里一目了然。

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这里是告诫修行人,必须正当名分地以恭敬心、感恩心,受持《楞严经》这部最圆满的教典。这里「最后」解释为最圆满、最彻底。「垂范」是示范成佛的经典、经王。《楞严经》五种经题中其中一个就是《妙法莲华王》,也就是诸经之王。《楞严经》是详细展开、分说《法华经》;《法华经》是高度地概括、归纳、总结《楞严经》。这两部经互为表里,互为纲目。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顶礼钦奉,忆持无失:阿难接受了佛的教诲以后,深感任重道远。「顶礼钦奉」就是以殷重之心,顶戴奉持佛最圆满的教诲。「忆」是念念在心;「持」是时时不忘,事事处处都不坏;「无失」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要警惕,修行人三天不听课就要退转,甚至一离开讲经堂就可能退转,人我是非、嗔恨心就来了。我们只有经常在一起探讨,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鼓励、鞭策,有利于把我们整个法华道场形成正法的气氛,连成一片,扩大影响。这是菩萨的责任,这样也能够使我们人天福报修得更圆满,而且可以因此不断地摄受一些门外汉,让他们能够到正法道场里来成就。

这是阿难在楞严会上最后一次向佛请法——别看《楞严经》讲的什么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实际上这些法讲到底就是在讲一个五蕴之法——在这里分为三个问题来讲。

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这句话提出第一个问题,虚妄是假,本想心是真,五种虚妄都是我们本想心所一念变现,求佛进一步地开示何为真妄不二。

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除了《法华经》《楞严经》,暂时没有看到佛在其它经典讲过五种虚妄是从何而来,怎样来。佛在多部经典里提到如来藏,仅是一带而过,佛唯有在《楞严经》,从一点、一撇、一捺、一划、一字、一句、一段、一篇,慢慢道来,所以当我们听到佛在《楞严经》把如来藏展开开示的时候,是不是听得目瞪口呆啊?像风起云涌一样,心里的世界完全翻了个底朝天,使人感慨不已——过去几年、几十年、无量劫都白修了,幸亏今生今世遇到这样的大法。这简直是石破天惊,石头都动容,天惊天惊,老天爷都大吃一惊,包括无量的天人大众,包括阿罗汉、辟支佛、藏教菩萨、通教菩萨,还包括别教菩萨——别教菩萨地位以上,他才敢正信这个大法,初地位以下的菩萨都不能认可,都会大吃一惊。你能把这个法认可了,刚起步就已证到初信位,就已经一步登天,突破阿罗汉、辟支佛,突破藏教、通教菩萨,突破别教菩萨。这个一步登天的大法你不要不敢承担,这是佛的金口玉言。你这一念心,这几个小时,就超过了别教初地菩萨,人家都不知道要多修多少个大劫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要知道珍惜啊!

这个「五种虚妄」就是《心经》讲的五蕴皆空,五蕴说尽了世界一切法。你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后,你才知道你过去所有的想法、看法都是错误的,你读经连一个字都读不懂,你就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犯了一个多么低级的错误。你连什么叫吃饭、穿衣都不懂,甚至生儿育女都不懂,儿子是你生出来的吗?都是他自己变出来的。只有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佛讲,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根本都不能相信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还敢对别人打妄想。所以我们想一想,不读《法华经》《楞严经》的人,是不是很可怜啊?

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这句话是提出第二个问题——销除这五蕴是当下一并销除?还是按照次第而进?我们一般说为一念成就,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一步登天,这是从成就分真即佛当下了生脱死而言;那么成就分真即佛以后,还要进一步地修证而成为圆满佛。也就是说,并没有排斥次第性。像龙女那样当下一修一切修的人,满银河系难有一人,大部分人都有个次第修证。

如是五重,诣何为界:这是提出第三个问题。这里的界畔并不是讲五阴相互之间的界限,而是讲五蕴中每一蕴的浅界与深界,在这个范围内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作完全转阴为晴,是表这个法。

惟愿如来发宣大慈:「大慈」本来就有,否则怎么「发宣」呢?「发」是显发,「宣」是宣流。《楞严经》字字句句、段段章章都没有离开一个自性本定。无量的智慧德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法尔如是,本来具足。你没有悟道就不能发宣,佛作为过来人才可以。为此大众清净心目:「清净心目」,也可以说为清心明目,「清」和「明」作为报身功德,作为智慧妙用来利他,来清我们的心,明我们的目。

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弟子跟师父异口同腔。佛讲末世,阿难也是咬住末世,《法华经》《楞严经》在正法时期、像法时期不可能得到大发扬,这里也有定数啊,为什么?那个时候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佛法不离世间法,即使弘扬正法也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佛不提前两千五百年把这个大法传出来,也不足以打基础、做铺垫,这都是佛的具体安排。

那么我们现在此地传法,是不是佛亲自策划安排啊?我们现在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佛什么时候都在苦心积虑地安排这个佛法的弘扬,他没有睡大觉啊!孙悟空能不能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们现在传法是不是在如来手掌心里啊?你还以为怎样?对此要深信不疑。我们现在有的是工具,现在信息传播得太快了,可以纵横过去、现在、未来,当下把握当今世界弘扬佛法、传承佛法的基本状况,大大地缩短了时间、空间的距离。这就有利于理解佛为什么讲末法,他是冲着谁而来?你想明白这个问题没有?我们好好想,想得越深越准,你越得大自在,你心里越有底。

又是「一切众生」,《法华经》《楞严经》是真正可以普及于一切众生的经典,无生不普,无人不普,无法不普,无时不普。一滴雨、一片风、一根草丝缕结、一点微尘,尽足为如来藏,这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仅仅是指人,更不仅仅是指修行人,饿鬼、畜生、泥巴瓦块,皆不例外。观世音菩萨度化无想众生也是现身说法,你以为这些泥巴瓦块不想解脱啊?不读懂《楞严经》你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怎么一切无情众生也想解脱?也能成佛?

作将来眼:「将来眼」就是法眼、慧眼。这个法不仅是针对未来人,也包括当下的修行人。「将来」是把他领过来,把他领入佛门这个慧眼,带到如来藏里来。「眼」在佛法里是特表智慧,眼睛的特点就是光明,但是不要以为就是眼睛,将来耳、将来鼻、将来舌是不是一个意思啊?六根通用。智慧的明亮为何局限于眼睛啊?我们耳朵听了,心里就明亮了,那就是「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这里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一切的万法从何而来。到底从何而来呢?都是由妄想而来,来看经文。

「精真妙明」,「精真」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妙明」是形容他的特征。「本觉圆净」,这句话展开讲,就是本觉、本圆、本净。「本觉」仍然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如果按照通教来讲,这个「圆」和「净」是指见空性;用一心三藏来讲,空性、有性、中性,当下是一,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空、有、中当下是一,净与秽当下是一个东西。

「非留死生及诸尘垢」,通教菩萨认为,真心本来面目不立一尘,千佛无染,所以没有生死、没有诸尘这些东西,他解得也很干脆利落;到了圆顿大教,真心本来面目非生非死,现生现死,非空非有非中,现空现有现中,非尘垢现尘垢。

「乃至虚空」,现代科学把虚空是不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呐?那虚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我们真心里第一念业相无明而有。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愣头愣脑地在那里,人家叫你,「你在干什么?」你半天才回过神来,「刚才什么也没有想啊!」那个时候就是真空。一旦醒过来,转过神来了,头脑里有了一个念,这个时候虚空就已经产生。虚空是当下有当下无,要明白。凡夫的虚空与圣人的虚空不一样。我们现在都是地球人,可以立体思维,因为同分妄见而有这么大的虚空;无情泥巴瓦块可能是点式思维,它就是这一个点,没有长宽高的概念;地上的小爬虫,头脑里可能是线性思维,只有一条线;到了圣人阿罗汉的境界时,他的思维可以扩展到无量法界。全靠各人用心。

我们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可以进入多维空间。比如有时候正在做梦,既可以听见外面老鼠在叫或者有人讲话,同时你还可以在心里起烦恼,「不要讲话,让我把梦做好。」有没有这种情况啊?有。这个虚空一样不一样啊?不一样,你已经超过三维世界。

有时候坐在床上打坐,眼睛看到的全部是天宫宝殿,而手一抓下面,还是个烂被子,那是不是进入双重空间啊?或者一边跟玉皇大帝对话,一边听老鼠在叫,一边还看到狗也在跳,这就是进入多维次的空间。心法不可思议。

讲「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因为这个法太敏感了,一般人很难接受虚空是我心变出来的。各人都有不同的空间,这取决于心态的质量和数量。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今后出现这种种现象的时候,不足为怪,一切你都要坦然承担,都是你自己。「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这个「妄想之所生起」就是讲由我们的意识变现。用通教法来讲,那妄想就是妄想;用圆顿法来讲,妄想就是菩提。十法界庄严的佛土、糟糕的秽土都是极乐世界,都是我们一念心之所变现。种种的境界没有好坏之别,都是当下一念心。有好坏之别是由于我们的同分妄见在执着,同样这一杯水,天人看是琉璃,人道看是甘露水,鬼看的是火。你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呀?是妄想还是菩提啊?即真即妄。

斯元本觉妙明真精:「斯」是这个,「元」是本性,以上讲的虚空、山河、大地等一切万法,其本性叫「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它本身就是一念,就是佛性,就是我——本觉、本妙、本明、本真、本精,这个本一贯五个,本来就是这样。是非好坏都是本觉,都是本妙,都是本明,都是本真,都是本精。如果把它看成是暗,看成是粗,看成是伪,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粗和伪都是我。

妄以发生诸器世间:这里的「妄」按通教来讲,是妄想,是无明;按照圆教来讲,它就是智慧。动就是妄,给我们安了个假名而已,它就是报身智慧妙用。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变成泥巴瓦块、垃圾堆,它妙不妙啊?它不能变成牛魔王、妖精鬼怪,妙不妙啊?它不能变坏,就不能变好,是不是?这就是我们的智慧。如果一把刀子连削水果都削不开,那它杀鸡也不能杀,能不能给人做手术啊?不能。佛法是讲真实,而不是讲善恶。明白了真实,我们就知道该怎样用善、用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以「妄以发生」,就是成就。

「诸器世间」包括有情和无情。那我们这个色身是不是器世间啊?是不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啊?佛前面讲世界,是不是讲众生世界啊?所以「诸器世间」,我们把它观照为三细六粗、三种相续、五重浑浊。这是提纲挈领地概括一下,大家作为家庭作业去观照,很简单。这段话说尽了世间万法、万相之来龙去脉,都是由我们一念心之所变现而已。

如演若多迷头认影:「演若多」就是前面讲的演若达多,早晨起来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人那么庄严,突然发傻了,不知道镜中之庄严相即是自己所现之影相,而到处找脑袋。其实我们有没有哪个不是演若达多?你把这个东西当真了,但这只是我们的影子,却不知道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当下这个本来面目是不是变现的这个东西?明白这个东西,当下是不是找到脑袋了?对着这个影子,是不是就是真的了?要明白。

妄元无因:因为妄由心变,既然是心变,能变过来是不是就能变过去啊?如果妄有因就不是变,就是心生。母亲生儿子,儿子能不能再变到母亲肚子里去啊?妈妈在梦中生儿子是不是变出来的?梦一醒是不是变回去了?一定要明白,我们的心不能生万法,是能变现万法,万法都是一个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这就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这就是佛法的命脉。你好好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了,根本没有必要去花那个穷功夫,你说这好玩不好玩?无量的时间、空间、万法,原来就是一个念,说有就有,说没有就可以没有,全在我们一念。这个法太妙了,妙绝了。

这个「妄元无因」,要作如是的观照。如果有因的话这就是多元世界,虽然妄本无因,可是森罗万象宛然现在,怎么来的?就是我们真心变现出来的。如果佛在当年上来就这样讲,谁相信啊?这个茶杯就是我啊,那个牛狗屎就是我啊……那谁还想去学佛呢?学来学去还是牛屎狗粪,那谁学啊?佛在万般无奈之下,善巧方便讲出了因缘法。所谓心生法生,法生心生,以及三藏十二部经,这样才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到最后八年快要往生了,桌子一拍——现在跟你们讲老实话,过去讲的都是不了义的,真正的法就是一个如来藏妙法!所以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这是佛的方便说,否则不足以安定人心。

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当时无非两种情况。外道就是讲自然,自然是懒汉哲学,什么东西都是自然,你还修什么?听天由命就行了。外道还讲八万大劫以后每个人都自然成佛,八万大劫这个苦每一个人都必须受;他讲这些山河大地也是自然有,刮风下雨也是自然有,更不用说虚空。所以《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中,头三关是不是讲小乘因缘法就能把人引导过来啊?到了第四关,是不是把因缘法推翻了?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实际也没有推翻,是使它更圆融、更圆满。

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讲到底,连虚空都是我们妄想所现。言外之义,何况一虚空、一世界、万法万相啊?哪一个不是心变出来的?「犹实幻生」,「犹实」就是尚且,虚空尚且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何况因缘自然呢?讲因缘自然,是不是在虚空里说法啊?「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如果真的有那个什么妄处,你来说出个因缘法也罢;这个妄处实无,你却还在那大谈什么因缘法。这是不是显得很滑稽啊?

何况不知,推自然者:何况连因缘法都不懂,只推为自然。推为自然,如果做人、做鬼、做佛都是自然的,那你还修它干什么?那是否定修行,是取消修行。在梦中修行,在小乘因缘法中修行,好歹有个可能,有个悟处;推到自然,就什么都不提了,这是取消派。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五阴本因,同是妄想:五蕴之心本是妄想,都是由我们的妄想变化而有。过去小乘因缘法讲,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起来的。是组合起来的吗?这四大是我们心变出来的,既然如此,色身是不是我们变出来的?是的,而且可以各种各样的变化,可以从妈妈的肚里变出来,也可以从无始的无明中一念变出来。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这第一蕴,色蕴,它是坚固妄想而有。我们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中,通过现场试验就能变出来。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体先因」,讲明你这个肉团身「先因」,即父缘、母缘、己缘三缘和合;「父母想生」,父母有这个妄想,要生一个儿子。汝心非想,则不能来:你如果不想做儿子,你也不能到父母这个因缘中来和合而生。想中传命:「想中」就是父母之想,必须是三个想到一起去。除了这个想是根本的,还有过去世中的缘分。为什么他到张三、李四处来受生,不到王五、赵六处去受生呢?因为前世的定数和今世的变数因缘和合在一起。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如果你的心不是那个醋,你能不能生出这个醋味来?就是这个东西,好好把这个东西想明白。心想登高,足心酸起:心里想着要登高,足心就有了酸的感觉。如果心不是酸的话,它能不能生起来酸的感受啊?

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我们想的时候并没有醋,也没有站在悬崖上,所以我们的心是不是带有虚、通、融的这种特性?这些东西不是非得现前才有。它本来就是虚的,就是通的,就是圆融的。悬崖不来,醋不来,是不是即空即有?是不是空当下就是有?要明白。

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因何因谈醋出:刚才讲了,没有喝醋嘴里就酸起来了,没有登高双脚就酸起来了,是不是形容我们这个心是虚、是妄?他喝了醋以后而有酸味,这不叫虚妄。「汝体必非」,如果你这个肉团身不是「虚妄通伦」,不是虚妄这一类的东西,口水怎么会出来啊?「通伦」就是这一类。要懂得,我们的心本身就是虚、妄、融、明、通、达,它无所不是。那么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心不是肉团,它能不能变成肉团啊?不能。无形无相的心当下就是醋,就是酸,就是苦,就是辣;当下就是肉团,就是风,就是雨,它无所不是。我们主要是受到妄想因缘而显现为肉团,月光童子是不是可以显现成一滩水?虚空藏菩萨是不是可以显现为虚空?

是故当知,汝现色身:所以要明白,你当下这个肉团。名为坚固第一妄想:有形有相的肉团、泥巴瓦块,就是我们的心,它是我们心中一种坚固的本性,是坚固的妄想。那么水是什么妄想啊?润性妄想。火呢,是热性妄想。统统都是本来具足。既然都是妄想,都是无形无相,那水是不是火啊?火是不是这个肉团啊?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这段经文是开示受阴属于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中的一念虚明妄想。

即此所说:就是佛打的那个比喻。临高想心:现在住那个楼房好几十层高,你站在窗台上往下看,是不是腿发软啊?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登高,那现在只是想想是不是小腿都有点发酸?能令汝形,真受酸涩:一想到那个酸梅和醋,是不是这个嘴里口水就流下来了?并没有现什么境界,可是我们感受很真实。

由因受生:「由」和「因」是一个意思,那是由于受阴产生。能动色体:能够摇动,能够变动这个肉团身的感受。心想登高,小腿就发酸;心想酸食,舌头就有口水。

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前面讲受阴的原因,这里讲受阴的特征。一种是乐受,一种是苦受。「顺益」是乐受,嘴巴里有好吃的是不是乐受啊?「违损」是苦受,小腿发软发酸是不是苦受啊?「二现驱驰」,苦乐双受,变动身体。名为虚明第二妄想:为什么虚啊?并不真的是那个时间,也不是那个空间,也不是那个现场,仅仅是一种想象而已,并不真实。「明」就是感受很真实,明明白白现前。

不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会用心者得大福报,得大利益;不会用心者,自己把自己折腾死,吓也吓死,气也气死,烦恼也烦恼死。所以修行人要学会转境界,面临一切环境,我们都能逆来顺受,横来正对,始终坦然乐观。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这段经文是开示想阴的缘起和特征。

由汝念虑:「念虑」就是思想,就是我们的第六种意识心。使汝色身:这个「使」解释为使用、役使。没有智慧的人把这个肉团身当成是我,其实肉团身不是我,我是肉团身里面的那个妄想心。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如果你的这个肉团身不是你的思想意识活动这一类的东西,它怎么能随着你的心来指使?你怎么能指挥得动它?种种取像:站着、坐着、躺着、吃饭、穿衣、走路、唱歌、跳舞……是不是种种取像啊?

心生形取:心里动了念,我们的身体就要随着它的指挥做出种种行为造作。与念相应:与我们念念要相应。你看那个做广播体操,成百上千的人能够被一个声音指挥,而且大家都能做得那么一致。

寤即想心:「寤」,就是清醒的时候,那是我们的思想。凡夫往往把清醒的时候当成是正念,是不是「想心」?这个时候的意识心在佛法里说为散位独头意识。怎么叫散位呢?我们在白天,心非常散乱,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嗅,嘴巴要尝,手要动,脚要走……这都是散位独头意识。

寐为诸梦:「寐」就是睡觉中,把睡觉时出现的境界说成是梦。在梦中,心里一想就有了:想解小便不需要花钱买马桶,一想就来了;想吃苹果,一下就出现了。在梦中,山河大地都能造出来,是不是创造财富啊?梦中之所以有创造力,就是因为梦中妄想少。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停止攀缘,第六意识心解除了散位那种多妄想,而进入了梦中独头意识,由一个念变现出梦境万法。在梦中,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它都能现前,还能现出许许多多未曾有——那个未曾有都是真实的东西。它是我们无量时间、无量空间在这个特定时期里再次展现,或者对未来的事情提前展现。在某种意义上佛法就是要开示我们赶快从梦中醒来。我们现在都在做梦,你以为这不是梦啊?这个梦比梦中的梦还要梦,还要颠倒。所以这个「相应」,包括梦在内都是在思维。

则汝想念,摇动妄情:我们要学会由远而近——就像拍电影那个镜头一样,从大到小,小小小……小到一念,从最真实的地方找回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有种种的邪知邪见、情执,都是来源于这一个念,我们把它叫做妄念。明白这个妄念,它当下就是正念。万法都是这一个念之所变现,变大变小,变多变少,不可思议。

名为融通第三妄想:「融」就是圆融,它能圆融十方三世无量时间、空间、万法,都在你一念之中。它能「通」,怎么通呢?十方三世就在你当下一念。你现在能不能想起家里的沙发?是不是融通到你的当下来了?可你人没有去啊!你十年前、二十年前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一想就在眼前,历历在目,你的身体能不能跑到二十年前去啊?可见这个想能起这种融通的作用,它能使我们造业受报,也能使得我们开智慧解脱。把菩提和妄想是不是融通了?它能使我们做人、做鬼、做畜生,也能使我们成佛成菩萨了生死,圣与凡是不是全部融通了?只在于我们怎样把握它。这个思想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只看你会不会用心。它还是第八识本体上的一种动相,也叫粗相分。讲这个识、那个识,都是一个念,一个念分出种种说法,说明它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的品位、作用、特征。妄念与真念当下就是一个东西。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这段经文是开示行阴的缘起和特征,佛把它说为是「幽隐妄想」。

化理不住:「理」是表行阴之体,「化」是表行阴的动作特征。行阴为诸动之源,为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之源头。「不住」,不停止、不迁流之意。运运密移:「运运」二字显示出它变化的特征,密密麻麻而不停止,每一念生灭1280万亿亿次。因为它太快,而我们平时心太粗,所以观察不到。

甲长发生:我们都知道指甲会长,头发会生,但谁也不能看到指甲在长。气销容皱:人由少壮到老这个中间是不是越来越衰弱啊?慢慢地长出了皱纹,老态龙钟。日夜相代,曾无觉悟:不仅是日夜相代,而且是时时相代,分分相代,念念相代。

此若非汝,云何体迁:也就是说,如果这种行阴变化的功用不是你的话,为什么你的身体会随着它变化啊?所以身体衰老,甚至最后这个生命停止,甚至在六道里轮回,都是行阴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如果这个东西是真的话,你怎么感觉不到?因为我们被调虎离山了。如果你不被名闻利养所困,就一定能感觉到。这是我们的本能,有什么好奇怪啊?我们往往愚痴就愚痴在放下根本的东西,来执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的事情是了脱生死,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就是点名闻利养吗?正因为执着这些才使得我们生生世世受轮回之苦,还有没有智慧?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这里的「诸行」是指我们的心行,在众生位这是根本之行。「念念不停」,是念念都在烦恼。行阴是八识本体上的一种微细生灭之相,而且速度特别特别快,所以秘密迁流为「幽」,不易觉察为「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一品神医倾城 莽荒纪 大帝姬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墨桑 皇家小娇妻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夫人孕肚藏不住,禁欲总裁找上门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全球末日后我觉醒了自然亲和 庶女当自强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一袭幽梦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恶灵缠绕 踏天之路! 快穿之炮灰逆袭上位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盗墓:你们真的不是npc吗? 话说王爷不好当啊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97:怕我破产要退婚?钢价暴涨她傻眼了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灵根隐者 五行迷途 恶鬼附身记 天上掉下一个小神仙 回国后,我成了豪门万人迷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