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变美后,我赢麻了 皇兄个个不当人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绣色可餐 老身聊发少年狂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学长凶猛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武侠之神级大师 继室千金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二第22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一个真文殊,一言以蔽之。

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我本来就是真文殊站在这里,旁边还有个是文殊啊?还有两个文殊啊?两个拿出来给我看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没有的话,那我站在这里,这是谁啊?在这里就是帮助我们体悟真妄一体啊。

于中实无是非二相:比如这个手掌,这里有没有拳头相啊?没有,如果讲没有拳头的话就没有手掌,没有「是非二相」。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

此见妙明: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形无相,无形无相的那种相是不是「妙明」啊?与诸空尘:这不叫妙明,这叫妙有,是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来面目当下变现出来的。亦复如是:所以把「妙明」作为心,把「诸空尘」作为相,当下本同一体。妙明即是妙有,妙有即是妙明。把妙明说为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叫即空即有。

本是妙明无上菩提:性也好,相也好,见分也好,相分也好,一切的无形无相与有形有相的万法这里统统包含在内,从根本上都是「妙明无上菩提」,都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仍然要观照到无上无下,无前后左右,无内外空有,否则不能叫「无上菩提」。

净圆真心:就是讲无上菩提。「净」在这里解释为清一色,除了我就没有别人;「圆」解释为圆融圆满圆通,十方三世一切有形有相与无形无相的万法,时时事事处处都是一个本体,明白这个圆,你当下就圆,直超十地;「真心」这个真心,万法都是一个念,真实不虚,所以佛法讲到底就是讲一个「真」。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这里「妄」带有因缘借助、依靠之义,所以这里的「妄为」呢,可以解释为随缘显现、因缘和合而显现为「色空」。「色」,就是世间万法,「空」,特指虚空。世界依空立,依虚空而有。「及与闻见」,「闻见」,是指我们种种意识心、妄想心。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前面讲到,眼睛眨一眨,一个月亮是不是变成两个月亮?所以这里讲如第二月就是眼睛眨出来那个月亮。你不能讲是两个月亮里哪一个是真月亮,哪一个是假月亮。是特指第二个月亮,你怎么讲它又是月亮,又不是月亮?你讲它不是月亮了,他明明看的是个月亮;你讲它是月亮的话,天上只有一个月亮。所以这个问题在于,是眼睛眨出来一个月亮。所以我们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就没有许多闲话好说。

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你只要知道那一个月亮是真的,那其它的这个月亮来讲呢,就不要去争是真月还是假月——包括水中的那个月亮,你明明知道它是月亮现出来的影子,所以不要做这些无谓的争执。水中的月亮是怎么现出来的?是不是我们同分妄见变现出来的?都是。你别讲,「这个水中的月亮就是天上的月亮,或者它不是天上的月亮。」你这么讲都是外道理论。都是我们一念心,因为大家同分妄见,都知道上面有一个月亮,这里有水,水里就能现出月亮。佛在后面专门讲了太阳在水里的影子,我们往东走的时候它跟着我往东走,往西走的时候它跟着往西走;两个人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两个太阳各自跟着一个人走。你说到底几个太阳啊?怎么我往东它也往东,我往西它也往西?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你如果再问为什么,除了用同分妄见来解释,你其它没有任何理由能解释得通。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怎么「为妄想」呢?你始终停留在对外缘这种执着,始终在着相,你不能回光返照。「妙净明体」跟外面的诸法,它是一个本体。离开这一点,你怎么样想都是错的。比如,大米跟我们人是什么关系?是你吃大米还是大米吃你?这个法要让世间人听了,是不是感到很好笑啊?可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不能于中,出是非是:不能出是非是,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冤枉不冤枉?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就是因为自己是真心,变现出了无量万法,无量万法都是我,他这个一念心执着在这一个跟他很亲近的相分上,叫「不能于中,出是非是」,所以把自己搞得糊涂了,自己找不到自己了。其实他那个妄想心当下是不是就是真心啊?你还到哪里另外去找啊?

一把水果刀既可以用来杀鸡宰鸭,做坏事;也可以当作手术刀来帮助治病救人,它是不是具备两重性啊?哪个是做好事的刀?哪个是做坏事的刀?不就是一把刀啊?只在你念头一转,当下即是。所以我们要成佛,要成菩萨,是不是很简单呐?明白了佛你就是佛,明白了菩萨你就是菩萨,你执着你是凡夫你就是凡夫。这个心法妙啊!佛不度人,唯人自度。命自我立,要搞明白。

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你果真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明白了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功德的法义。我们仍然以手掌为例,在这个眼见手掌的时候要把拳头找出来,他心里能不能看到拳头啊?叫「出指非指」。你不能讲它是拳头,它明明是手掌啊;你也不能讲它不是拳头,如果不是拳头的话还有没有手掌啊?手掌就是拳头啊。

这个「由是精真妙觉明性」在《楞严经》里多处出现,都是离不开「一心三藏」。「精真」,这里的「精」只作为真体,可以与空如来藏对照为见分、见性,它这个时候可以比喻为真心,这个「真」字是讲肯定之义;也可以把「真」就解释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真」和「精」是一个意思。「妙」呢,解释为圆融圆满圆通;「觉」,是表我们的报身功德,表智慧;「明」,解释为化身功德;这个「性」,就是我们的共性、普遍性、本性、自性。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阿难在这里来讲呢,出现了暂时的倒退回潮,这是事出有因,为什么呢?当初佛法住世的时候啊,印度九十六种外道大多数都是自然外道,外道最高的境界可以观照到八万大劫之内的时空万法的来龙去脉,在八万大劫之外他观照不到。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强不知以为知,把它说为「冥谛」。「冥谛」,就是不可知,也可以是自然的一种代名词。其实这个自然呢,正是佛法,法尔如是,自然而然,本自其然。

外道的那种自然是歪打正着,他建立在不可知论上,所以讲他是外道。所以我们现在为了区别于自然,硬是叫个自性;那我们懂得这种自然现象是我们心变化的这种自然现象,讲一个心变出来的自然,你怎么样讲也是对的。我们心就是自然能变,没有变出风雨之前,我们这个是不是就是风雨之性啊?性当下是不是就是相啊?往往真理和迷悟就是一步之差,你看这些外道稍微变一变是不是就是真理啊?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外道啊!许多人还达不到外道那种境界啊,外道是不是也是我们的一种智慧啊?他这种智慧只是不圆满、不究竟而已。

那么看佛所讲的「觉缘遍十方界」,这里的「觉」就是讲我们的见性、见分,「缘」就是讲一切的万法,这个「遍十方界」的「遍」带有圆融成一体,既然都遍,能不能分开啊?如果分开了,就不能遍。如果我的见性不能遍这个茶杯,我这个见性能不能叫「遍十方界」啊?要这样来观照。你不能讲我的见分也遍十方界,这个相分也遍十方界。如果我的见性不能遍这个茶杯的话,那只能讲我的见能够遍十方法界(减一茶杯)。

湛然常住:是进一步解释遍十方界。「湛」,带有如如不动之义,说明它带有普遍性的如如不动;「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常住」这个「常」,理解为时时事事处处,时间、空间、万法,没有哪一处不是我们的真心显现;「住」,是表根本,「在」,是表权宜方便。

性非生灭:「性」,就是从根本上来讲,没有一个是生灭的。佛讲方便法的时候,什么六道轮回啊、今生来世啊;究竟法来讲,谁生了没有?谁灭了没有?我们还在对宋朝的秦桧咬牙切齿,对唐朝的李世民赞叹得不得了,可能李世民和秦桧都在这里,这是讲分别法;讲究竟法,哪个不是李世民?哪个不是秦桧啊?这是从总体、从宏观上来看问题,不是局限在一个时空点来看问题,这就是有智慧。离开全局和整体看一个局部,你不得其解。

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娑毗迦罗」呢,他把修行观照为二十五个次第,那其中第一个次第就说为「冥谛」。还有一种外道叫「投灰外道」,睡觉睡在灰里,身上一丝不挂,用那个黑灰把脸抹起来,把身上抹起来,人家不认识了就不丑了,叫遮丑了,然后修苦行。不是讲修行人要修得一丝不挂吗?那个一丝不挂是指我们破除烦恼习气到一丝不挂的境界,但他把这个当成一丝不挂了;也有的修的时候先把身体都涂上灰,时间长了以后就跟那畜生一样,他自然而然浑身就长出毛来,所以这种外道他属于修真我。什么叫真我呢?他那种真我就是老子。

有何差别:外道讲的有一个真我,有一个老子我遍十方界,是以为东西都是他生的;佛讲,是我们的自性遍十方界,所有的人都是由这一个东西变现出来的,一样不一样?天地之别。可是阿难在这个时候还分不清楚。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佛当年在楞伽山说法的时候就是批判外道,佛是用小乘因缘法来对治外道的自然。

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外道说太阳是自然来的,佛讲不是的,也是地水火风因缘和合;在《楞严经》还涉及到空、见、识,因缘和合才有一切的万法。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我今观此:我现在根据佛你的这种最新理论来观照。「此」,就是佛现在讲的这个不生不灭之性、遍满一切万法的这个法理。

觉性自然,非生非灭:其实自然是真正的佛法。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外道自然把最根本的自然他没有观照到,所以他是有漏的自然,他是想象的自然;不像我们佛法是真知真见、实见的自然,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改口叫自性。这个「觉性自然」就是我们的自性,法尔如是。「非生非灭」,它可以现生现灭,现的那个生、现的那个灭都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无生无灭,可以现生现灭。

远离一切虚妄颠倒:「虚妄颠倒」是不明白生灭之真相。其实这种「虚妄颠倒」是不是也是我们的本性现出的非生非灭?你明白了虚妄的时候,你这个虚妄当下是不是真我啊?当下就是不生不灭,问题是你现在不明白。

似非因缘:他说好像不是因缘啊——给他讲对了。佛在这里就是来破除小乘因缘法,让他回到大乘因缘法。到了大乘因缘法就是非因缘非不因缘。你只讲非因缘,就破除不了因缘法。

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你现在解的这个法已经不是因缘法,我看的像外道。当然佛你不会承认这是外道了。「云何开示」,那你把你这个所谓「觉性自然」的法与外道的自然法怎样给我分别清楚?不入群邪:使我不至于落入迷惑颠倒,落入邪知邪见。获真实心妙觉明性:使我真正证得、悟入我的真心本来面目。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佛在这里很感慨,我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作这么详细的开示,你怎么还没有懂?就又把我这个第一义大法混同于外道自然了。甄明:就是审查、调查、分析清楚。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佛还是用原来的那一套轻车熟路再次提起。你既然讲自然就必有自然体啊,要不然你讲什么东西自然呢?你比如讲这个茶杯是自然的,你要讲个茶杯啊,你说什么东西也没有,你讲自然是不是在说胡话啊?这个道理是按照世间的逻辑推理来作为一种法门来开示众生。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若明为自,应不见暗:如果自然是明体的话,那只能见明不能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见性如果是虚空的话,那你能不能见塞啊?那么相反来讲,如果以暗为自体,能不能见明?以塞为自体能不能见空?那更不用说如果以明为自体,能不能闻香?以香为自体,能不能听到声音?要学会举一反三。

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比如说,我们这个自性体是个明体,能见亮,那能不能见暗呢?如果我们这个性体是见亮的话,能不能见暗?能不能见红黄黑白?能不能闻香臭?能不能尝到苦和辣?这六个方面都要通起来。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他还是用世间的对待法来理解,非此即彼,非彼即此。那既然你又讲不是自然,那我就讲它还是因缘生;意思来讲,我讲的还是没有错啊,我虽然感觉到这是因缘生,但是我心里还拿不定主意。为什么?被佛把我心里搞乱了。

合因缘性:这里是问号,这里不能写句号。句号的话就显得对佛不恭敬、太武断。是不是就是「合因缘性」呢?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有时咬住一个事情讲来讲去作种种说法,这时候就更加容易叫人开悟。仍然咬住「明暗」来讲,那你既然说是因缘法的话,那么就要问了:这四种因一起提出来,你只能是以一种因缘和合,你能不能把明暗同时来因缘和合啊?那不可能。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

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用因缘和合之法是不是应该这样推导啊?但事实上来讲,我们是不是既能见明又能见暗啊?

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也就是「因空有见不应见塞,因塞有见不应见空」。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在前面是讲因,这里讲缘,我们要分开。前面讲「因明有见,因空有见」,是讲我们这个能见的见性;这里讲「缘明有见?缘空有见?」是指我们讲所见的那个明暗之相。大家分清楚了吧?一般地来讲,在佛法里讲到因是讲能,讲到我们的主因;讲到缘是讲所,是讲次因,叫因缘和合。能为因,所为缘;过去世为因,今生世为缘。有时候因和缘都是讲我们自己。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就是说,如果这个缘、我这个见性只有在空出现的时候我才能见,那么有塞出现的时候它能不能见呢?不能见。如果我这个见只能有塞出现的时候我才能见,那么空出现的时候,它能不能见呢?事实上来讲,出现了空我们就能见空,出现了塞我们就能见塞。

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前面是以明暗为例,把空和塞带上去;这里是以空塞为例,把明暗带上,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我这个见是因为明才能见的话,那么暗现前就不能见暗;如果因为非要有暗出现的时候我这个见才能见的话,那么当明出现的时候,我的见就不能见。道理是这样推论,但事实上是不是这个情况呢?不是的。我们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空来见空,塞来见塞。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见性它并不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是不是就是「非不因非不缘」呐?或者「亦非非因非非缘」,因缘跟自然是相对的。「亦非自然」,下面又有个「非不自然」: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如果你说它是自然的话——在这里的自然大家注意啊,如果用我们圆顿大法的自然,怎么样讲都好说,怎么样变化它都是自然而然,随所应变。但因为这是破外道的自然,外道的自然就是自来如是,不可以改变。

如果是自然的话,那比如说我们讲空如来藏,那它永远就是一个空性,永远不能变成有形有相;如果讲是不空如来藏的话,比如说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一个茶杯的话,那尽虚空遍法界永远是一个茶杯,没有其它任何东西;如果它讲是因缘和合之法的话,那么十法界万法永远都是在变化不停。因缘和合,风风雨雨,什么时候都没有个准,在那翻来覆去地变化。

无非不非,无是非是:这里实际上来讲,仍然把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是非长短、因缘和合、红黄黑白、种种的对待之法来一起笼统地说明。无非无不非,无对待无不对待;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不是。所以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笼统地概括为真心本来面目没有一切的人我是非。所以在前面我们看,虽然讲的「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其实讲到底就是非因缘非不因缘,这些话全部讲到了位,这是一种表现手法,形成一种气氛。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下面这两句话是对上面这段经文最精辟的概括。怎么「离一切相」呢?我们这个真心本来面目你讲它是人相的话,那鬼相、佛相、茶杯相,它是谁啊?所以它离开一切的分别之相。那么通教菩萨把它讲成「离一切相」就是那个空相,空相也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来面目非空非有。藏教把我们的本来面目就说成是佛的三十二相,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三十二相也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正因为它可以现一切的相,所以他说没有一种相。所以下面的话带有补充说明,你不要变成两个名。

实际上「离一切相」叫「即一切相」,或者「离一切法」也叫「即一切法」,是这个道理。非因缘非不因缘,非离非即,即离即即。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是茶杯又是茶杯,不是人又是人,不是一切相又是一切相,不是任何一种相又是任何一种相。这里相和法,相即是法,法即是相。这段法讲得很拗口,其实讲得非常真切,紧紧咬住我们真心本来面目。

比如说孙悟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茶杯、一只热水袋、还有一个眼镜盒,那我们想一想,你说孙悟空的那个见性——见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啊——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啊?如果按照世间法来讲,它只能有一个样子,不能有三个样子,这是按照逻辑推理,佛这也是逻辑推理。它是什么样子?它什么样子也不是。你如果说它是热水袋的样子,那这个东西(眼镜盒、茶杯),三个东西当下同时是它啊,是不是离一切相啊?它离开这三个相。但它离开这三个相,三个相都是它呀,是不是即一切法呀?是不是即一切相呀?也就是离开一种相,它当下就是无量相。相和性不能离开,一定要明白,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分出个性和相来,性和相当下是一个东西。所以明白圆顿大法的人你怎么讲他都理解。一定不能把性和相分开,它是一个东西。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措心」,就是用心,「措」,就是作为措施、思维之义。戏论名相:同样一个名相,你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同样一句话,我们各人听的味道不一样,包括佛法、一切法在内,这很重要啊!你用世间戏论法怎么样分别,你都分别不清楚,越分别越糊涂。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拒绝回答,就是「阿弥陀佛」就行了。

我有几个弟子凡是听到人家讲人我是非,他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没有事了;但也有些人呢,把耳朵拉得长长的,恨不得捕风捉影、推波成浪。修行人要懂得自重,要懂得保护自己,还要懂得保护别人。你搞人我是非的时候,对张三讲李四而言,其实你是帮李四消业障,但反而害了张三,你把张三变成了你的垃圾桶,然后你们两个一起受报应。管好我们的心,管好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重要啊!不要按世间凡夫的心态,总是通过人我是非来标榜自己,去降低别人。当然,要看你发心如何。

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这就叫节外生枝。与自己本性无关的事情,他却打妄想去。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阿难咬住佛在讲小乘因缘法的时候,你现在讲妙觉叫非因非缘,你当初为什么对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而且讲得很清楚。哪四种缘呢?因空、因明、因心、因眼。佛当年讲小乘因缘法就是这样讲的。这个见性呢,因为有这个心,现在要通过我这个眼根才能看到光明,光明是不是在虚空里啊?如果没有这四种因缘呢,我这个见性就不能显现。那么其实这四种东西是不是还是一个见,一个东西啊?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讲出来了吧?

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是不是很干脆啊?而且在这里,注意,还是在把阿难引导到通教第一义,但这还只是初步引导,不管怎么样,先把你引导到这一步再说。

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他回过头来还是引导大众把这个心来往细处悟。光讲见性讲见性,首先不是叫他找见性,而是先来叫他明白什么是见性?是要明白这个道理的,就是对不同的根机要有不同的引导。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果然不出佛的所料。他把所见变成了能见,是不是搞颠倒了?看到灯亮了当成是能见,其实那是我所见;那么在灯没有亮之前,我能见亮的这个东西在不在啊?有亮也好,有暗也好,没有也好,它始终存在的。亮来现亮,暗来现暗,这叫见。我们世间人大部分是不是把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当成那是能见?而且那种亮是不是也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变出来以后把它当成了真,不知道能变的那个东西在哪里了。所以我们现在的觉悟就是,没有这三种光,我们能不能见呐?能,见在不在啊?都在。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

如果没有光亮的时候,你就没有见,那么你不应该见暗。事实上没有光亮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见暗呐?就说明我们的见不是因为有明才有。

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事实上我们就是能够见到暗,这个暗仅仅是没有明,你不能讲没有见。黑暗的时候没有灯,你不能讲没有见。没有见,那暗是谁见到的?你怎么知道没有见的?你知道了「没有见」,就说明你已经见到了「没有见」,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我们心要往细处转。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那你在看到黑暗的时候,因为没有见明,所以叫没有见;那既然没有见的话,你为什么就能见到明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即使能见到明,也应该叫不见,因为你没有那个能分别的东西了嘛。这个道理一推论,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所以佛把这个世间法的逻辑推理巧妙运用,以此来破除邪知邪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若复:这里不能解释成如果,应该解释为如此啊,就是这种情况啊。二相自相陵夺:明和暗这两种情况相互侵夺就是相互对立的,「陵夺」,就是侵夺。有明就没有暗,有暗就没有明。明和暗不能同时存在,它们互相对立。

非汝见性于中暂无:不是你的见性「于中」对立。对立就是说有暗就没有明,有明就没有暗呐,也就是「暂无」啊;或者一会儿有见性,一会儿没有见性。有明的时候就有见性,没有明的时候就没有见性,是这样解释。

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见暗见明都叫见,怎么叫不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北朝帝业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离婚后她成了财阀前夫的白月光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庶女当自强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一袭幽梦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恶灵缠绕 叶谨:我的黑客能力震全球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盗墓:兄弟来自古代,怎么办 火影,开局不死不灭我要收购忍界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 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浊修 惹清徐 恶鬼附身记 我在无限副本中崩剧情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