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宋小吏。 绣色可餐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女巫说,今晚是个平安夜【无限】 港岛大亨 武侠之神级大师 在斗罗大陆玩王者荣耀 乡村猎艳记 继室千金 我的老婆是双胞胎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时:即众僧自恣之时,诸佛欢喜之日,供佛斋僧,功德倍胜。这一天波斯匿王为他的父亲做功德,请佛菩萨应斋。

波斯匿王:是佛的一个在家弟子,译作「月光」。波斯匿王跟佛同年同月同日生,佛出世的时候是不是有许多瑞相啊?各种祥瑞之光不仅在印度本土出现,而且当时中国处于周朝,也有这个历史记载。当时这个瑞相根据周朝专门观察天象的官员讲,这一定是有圣人出现,于是就把瑞相记下来刻在石头上,埋在咸阳城南城门脚下,留待后人验证。后来在一千多年以后,当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古人根据历史的记载,从咸阳城南门脚下挖出这个石碑,来印证印度来的使者所传的佛法中记载的是否属实——某年某月某日是释迦牟尼佛出世。果然不谋而合,就是那个时候。那么佛出世的这种瑞相呢,被波斯匿王的父亲误以为是自己的儿子的瑞相,认为这是个圣人,所以叫月光。月光就是表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啊!那么波斯匿王他出世的时候有没有瑞相?也是有瑞相的,但是被佛的瑞相掩盖住了。

讳日营斋:「讳日」,就是父辈往生的日子。这一天有很多的忌讳,不可以饮酒、吃肉、作乐,不可以唱歌、跳舞,不可以过夫妻生活,讲话不可以带有轻慢、快乐、放纵的心态。这一天要怀着非常感恩、非常崇拜的心情,缅怀先人等等。「营斋」,利用这一天办理饭食供养三宝,为父母积功德。在先人往生日,特别是在往生四十九天之内,你供养三宝或者举行法会,或者印经书,等等等等,都能使先人得到福报。但是,如果酒肉营斋的话,那就适得其反。不仅得不到利益,而且加重罪过,要当心。做法会一定要到正法道场,不到正法道场的话,你花钱再多都没有功德,最多只有福报。

请佛宫掖:请佛在掖庭吃饭。王宫为施政重地,当然不宜饭斋,故而在王宫两侧的掖庭供斋。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自迎」就是亲自迎接如来;「珍馐」就是美味呀!供养各种最好吃的东西。「无上妙味」,这显示出国王弟子对老师、对三宝的恭敬心。兼复亲延诸大菩萨:波斯匿王还亲自迎接大菩萨们。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长者」,(长者不独年高,应具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一般是指那些在一方本土相对而言比较年老、德高望重、善于帮助大众排解忧难的人。有些家庭吵嘴打架、财产纠纷,他找官府可能没有多大意思,找一个长者说几句话就能调理清楚,大家共同认可这个人,很公正,都信得过。「居士」,在这里是指那些士人有一定的学问、才干、财产,但不为名、不为利,他懂得修身养性。他们觉得当官还不如在一起泡一杯茶,谈古说今,消耗时光,表示自己的清高,不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污染。这种人最起码来世能得人身,他心里没有情执啊!「饭僧」,是供养僧众。

「伫佛来应」,是表恭敬心。怎么「伫」呢?就是脚后跟离开地,踮着脚,脖子伸得长长的:「怎么还不来啊?」以恭敬心、诚恳心等候佛的僧团。「来应」,就是来吃饭,接受供养。

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文殊菩萨带领其他的一些大菩萨和阿罗汉,跟佛分开来应付国王乃至臣民百姓的宴请。「敕」,是指帝王对臣子下达不可抗拒的命令,除了国王和法王,其他人不可以用「敕」。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这么多人就落了一个阿难。为什么落了呢?「先受别请」,在此之前已经受到其他斋主的宴请。阿难呢,人缘特别好,他到哪里都招人喜欢。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经常有人请他吃饭。那我们现在对于饭店请客,要尽量婉言谢绝,不要把钱浪费到饭店里去,多一分钱都用来发展如来家业,放生、救灾都可以;但是那些非常非常必要的应付又当别论。「不遑僧次」,「不遑」就是来不及,「僧次」就是在僧众队伍里,没有赶得上和僧众一起应斋。

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上座」,在一个僧团里,总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僧众能够得到大家的恭敬、认可。上座有四种。

第一种是「年龄上座」。这个人哪怕才出家一天,他年龄大,都是上座,一切人都必须恭敬。遇到事情,有理也是他有理,没理也是他有理——佛法不离世间法。年龄大的人就跟小孩一样,你可以把他当成小孩一样去哄、去骗、去恭敬、去供养,跟他没有理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人?修行人没有多少是非道理好讲,要懂得互相包容。

第二种是「戒腊上座」。戒腊,就是受戒的年数。只要出家一年,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出家人穿着袈裟就是代佛传法,走到哪里就给哪里的众生种下金刚种子,功德不可思议。即使一个很坏很坏的和尚,他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佛讲了:出家人即使破戒、犯戒,他是一个破了的金碗,在家人修得再好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装潢很美的木头碗。这是讲对出家人必须要恭敬,连妖魔鬼怪都恭敬出家人。但出家人也不要以此就麻木不仁。为什么?因为决定你的果报是你的心,不是你的外表。你的外表能度众生,你的心破戒、犯戒,照样会在地狱等三恶道受报!但是,他在来世只要能投人胎,仍然有机会出家为僧。

第三种是「福德上座」。这个人不管有没有道行、出家时间长短、年龄大小,他善解人意,人人欢喜,广结法缘。不像有些人一天到晚脸都板在那里,大刀斧头都砍不进去,非常坚固,比涅盘城还要坚固三分。不要那样,没有哪个欠你八辈子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一个念,没有必要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敞开我们的心量,包容一切的万法。修行人是快乐的人、自在的人、和平的人,菩萨利他必须要具备这种品格。

第四种叫「法性上座」。与年龄大小、表现好坏、长相庄严丑陋都没有关系,这种人有智慧,能弘扬佛之正法。有一个国王看到文武大臣都在拜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他想这个小孩肯定是个神童啊!拜的话有失国王的体面;不拜的话,错过了会感到非常失落啊!于是国王悄悄地去给他顶礼,而且顶礼的时候专门讲:我今天来拜你,你可不要跟别人讲啊!一抬头,嗳!这个小孩子怎么看不到了?小孩子从这么大的罐头瓶里钻出来,说:我今天钻在这里,你可不能跟别人讲啊!

现在有些人:「嘿嘿,我师父146岁,胡子这么长!」他用年龄大来炫耀师父,同时炫耀自己——我师父是某某省的什么会长,是某某国家的有名的大法师,我拜了十五个师父,怎么样怎么样……他没有讲我师父帮我开智慧,而是用这些来炫耀,以为师父越多他就越有本事,这是盲目颠倒!

释迦牟尼佛当年以命供养魔鬼。有个魔鬼说法,青面獠牙呀!讲了一句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然后不讲了,佛就求他:「你讲了上两句,还有下两句啊!」那个魔鬼讲:「我肚子饿了怎么讲啊?」「没有关系,饿了我给你找吃的。」「我什么也不要吃,我要吃你!」「行啊,我给你吃,只要你把法传下来。」按照一般人来讲,你这个妖魔鬼怪连人都要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屁股一拍就走了。然后,「这是个妖怪,大家不要去!」就到处去宣扬了,他怎么怎么坏。菩萨不是的,只要你传正法,我管你是佛还是妖魔鬼怪。佛再三请求,「你必须先传法,我才给你吃。」于是魔鬼传了下两句:「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然后佛把这四句刻在石头上,用自己的血再涂上去,最后打算供养魔鬼。这时魔鬼现相了,原来是忉利天主来考验这个修行人是不是真心求法。

那么我们刚才讲的这四种上座啊,也有说为长老。讲每一种上座与其他三种上座都可以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如果把这四种长老都能做到是不是更好?哪怕做到两种、三种,并不是讲你不需要做到其他三种,而是讲你没有其他三种,任何一种都可以称为长老。如果把四种「长老」都具足,那你就是一个非常圆满的老师。

「途中独归」,就预示着阿难要遭难。戒律里规定,僧人外出一般要有两人以上,而且不可以一男一女;其中一个要求是要有上座陪同,如果没有,最起码要两个同性人作伴。这样破戒犯戒的可能性不大,一般地不会两个人同时做坏事。居士来讲,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尽可能两个人一起。既要防止自己破戒,也还要防止受到意外的伤害。

「其日无供」,大家知道,今天波斯匿王设斋供佛,僧团都到城里应供去了,所以一般的平民百姓家里就没有准备饭菜。印度民族盛行修行,平时他们吃饭之前,首先把供斋盛在旁边,听到外面摇铃后,就跑出去跪在那里,把饭顶在头上供养出家人。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应器:就是手托的饭钵。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在他回来的路上所经过的城市,挨门挨户托钵。「次第」跟「循」同义。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这是解释「次第循乞」。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他从心里一开始就是这么求法,并不是中途或者最后想起来「我没有饭吃了,托到哪家就吃饭」。「檀越」,就是布施。布施之功德:小则脱离贫贱生活,大则超越生死苦海。佛在《地藏经》讲,供养三宝,舍一得万报。可见,到底是你供养寺庙还是寺庙供养你啊?要明白,今生今世的福报是前世修来的,而今生今世的一切的作为来世才能得到回报,佛法讲三世因果。佛规定,出家人托钵不得超过第七户。如果你托到第七家还托不到,就不允许再托第八户,必须回来好好地闭门思过:这是自己前世没有修到,今天该自己挨饿。确实如此。

「以为斋主」,供僧吃饭的人叫「斋主」。「无问净秽」,不分别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富贵的人还是贫穷的人,是健康的人还是有传染病的人……不可以分别的,这都是你的缘份。

「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是解释「净秽」。「刹利尊姓」,是印度阶层里的第二个阶层,做官、当官的这个层次,就像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这个层次。讲全了叫刹帝利,译作王种,也就是王家种族,其地位仅次于婆罗门。「旃陀罗」,是古印度的劣等阶级之一。他没有政治权,没有经济权,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如果他跟在婆罗门贵族后面,踩到他们的身影都是死罪。而且这个阶层还有特别的规定:走路的时候要么扛着红旗,要么敲锣鸣铃(以示身份),不能和良民共处,与人异道而行,因为这个阶层是以杀猪宰羊为生。最尊贵的是婆罗门贵族。

五大阶层中间省略了三个阶层,一个叫「吠舍」,这一般是指经商这一类的人,搞商业、做生意;还有一个叫「首陀」,一般是指做手工业、农业、各种资生产业这一阶层。也就是对这些人不管他是非长短,只要在七户之内,我就要挨门挨户地去托钵。

「方行等慈」,「方」是表正;「方行」,依佛教诲,依法行持;「等慈」是平等的慈悲心。不管你是贵人、贱人,我都行慈悲心。出家人去讨饭就是慈悲心,让你种福田,看你种不种。不要搞反了,在家人倒变成慈悲心。一定要注意各人修各人的心!「不择微贱」,托钵不选择富贵人家或者贫穷人家。

「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他发的这个心圆融、圆满、圆通,是成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众生。我去托了他的钵,就让他修了来世的功德福报。这个「一切众生」代表平等心。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阿难已经知道,佛曾经严厉地批评过须菩提和大迦叶不以平等心托钵。须菩提专拣富人托钵,大迦叶专拣穷人托钵。两人发心都是善的,不为自己。须菩提看到富贵的人太可怜,今生今世趾高气昂、财大气粗,可一到来世可怜可悲呀!他还怕他们来世受苦,想让他们种点福田。大迦叶呢,他是可怜穷人,想让他们来世多得点福报。佛批评他们不可以这样,要成就平等心;同时这种分别容易给别人造口业——人家看到须菩提托钵会以为他是巴结富人,肯定是为了自己多吃多占;大迦叶明明是可怜穷人,人家会说这个人那么傻,为什么不到富人们那里去托钵,却往穷人堆里钻?他肯定与这一家有不正当的关系。所以做人难呐!一人难称百人心。你不要去随便打妄想,这只会污染自己的心,要明白。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他佩服佛的智慧。「开阐」,开示说明。如来说法无遮无掩,掷地有声,绝不拖泥带水。直心是道场啊!当老师不是专门给人家贴福字,夸人修得好。反之,你可以吹胡子瞪眼睛,可以拳打脚踢,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你也不要怕别人说短论长,你只要发心真,是为了对众生负责任;除了直话直说,还要用平等心、慈悲心。讲第二义谛法,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讲第一义谛法,所有的人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念。你必须要有这种心态,否则你开口就要受报应。

同样一个道场,四众弟子根机有别。可是在台上,你不可能同时讲一百个法。就跟老天爷下雨一样,这一片土地有小花,下的雨就少一点细一点;那片土地有大树,下的雨就猛一点多一点,行不行啊?不可能的事,都是平等供养。所以谁能得到多大的收获,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度诸疑谤」,修行人要心正、心直,讲话有理有据,方能「度诸疑谤」——可以回答、解决、平息一切的怀疑、误解、诽谤,因为他讲的是「如来藏」大法,有佛金口玉言为据。《法华经》讲,一个真正明白「法华三昧、首楞严大定」的人,而独无所畏。

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过去的城墙外面有护城河,「隍」就是没有水的城壕;「郭门」,就是城门。「徐步」,「徐」是慢慢的。出家人有规矩,走步要四平八稳、自自在在,不可以慌慌张张,失去威仪。任何时候都要镇定自若,既是成就自己,也是给天人鬼神大众做出示范。这点很重要啊!当年倓虚大师跟着难民一起逃难,日军这个飞机在天上扔炸弹,一个接一个,他老人家还是踱方步,潇潇洒洒。你说天龙八部不护他护谁?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气度。受持「如来藏」的人,即使在大难临头之时也依然能够稳住阵脚,不乱方寸。

「严整威仪」,阿难的威仪是很好的,据说佛陀圆满的三十二相好中,阿难具足三十相好,因为他无量劫以来都能「严整威仪」。举止威仪非常重要,这也是接引众生的法门。出家人是这样,在家人也应该如此。我们显现出的威仪不一样,同样讲一句法,人家受用也不一样。你威仪具足,讲一句话就落地有音,一句就能把这个气氛稳住;乃至你站在那里不要吭声,眼睛转一转问题解决了。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个比一个硬,你想领众修行,打铁先要本身硬,你要成就一定的气质来摄受众生,而不是强迫人家来听你的。

「肃恭斋法」,「肃」是肃穆,「恭」是恭敬。托钵要有托钵的样子。讨饭的可以垂头丧气,一副可怜相;而出家人是人天师表,要肃穆庄严。当然我们也不要贡高我慢:老子是来给你种福田的,还不赶快来啊?不可以这样,但必须体现出不亢不卑。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凡事皆有利弊。如果阿难专门找那些高贵的人托钵,他会不会遇到这些麻烦事啊?不会。但也不能以此否定所有下贱的人,以为以后托钵就不能找那下贱的人。要明白,一个正法道场,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可能会出现种种莫名其妙的破戒、 犯规之事,这是难免的。佛当年在世,那些强盗土匪、卖淫嫖娼出身的弟子都有啊!六群比丘、五百比丘、比丘尼,跟佛唱对台戏,败坏佛的声誉也有啊!正法道场不可避免要有一些败类,要有一些坏事。但正法道场就是正法道场!有智慧的人发现正法道场有问题,主动出来承担责任,而不是落井下石,捕风捉影。歪门邪道往往利用一点不及其余,以此来毁坏正法长城!任何人不可以此来指责正法道场。

因乞食次:他执行平等托钵的法令。经历淫室:「淫室」,就是妓院,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下九流。遭大幻术:「遭」,是遭遇,「幻术」,就是邪咒、邪术。有些人会念邪咒来扰乱人的清净心。加一个「大」字,就说明这个人功夫还比较深。

大概是零一年,我的一个师兄弟,他父子二人同时出家。香港来了一个女居士,她一念咒,父子两人头就垂下来,那口水哇啦哇啦往下掉。我感到很奇怪,我说:「你在搞什么名堂?」她就不敢吭声了。任何邪咒,你只要不理睬它、有这个逆反心理,它就不能伤害你。念邪咒的人不过是在玩鬼把戏。同样一个气功师给人治病,这个能好,那个不能好。他与气功师配合就好了,如果是怀疑、不信的心理,就不能好。正法邪法都是一个道理啊!就跟我传「如来藏」一样——他相信了,感恩戴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哎呀,我解脱了!我成佛了!」这样便得到大受用;他在用对抗、逆反的心理,越听越生烦恼:「你这讲的什么东西?」若是如此,你还不如不学。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能降妖除魔,走遍十方法界,无所畏惧。有些人看到一些顶神的示现一点神通,马上就认为遇到佛菩萨了——你这个人不走火入魔才怪呢!神通是我们的本能,不需要修啊!你死了以后当下现前。我们现在是要开智慧去管好神通、降伏神通、利用神通。神通不需要修,本来就有,只是用隔阴之迷把它封住了。不要迈入那一步,颠倒行事,人不做去做鬼。

摩登伽女:「摩登伽」,译作下贱种,或者小家种,「女」,是摩登伽的女儿;女儿叫钵吉帝,译作本性。怎么本性呢?虽然这一世是下贱女,但其过去世中也有修行,本性不失,所以她日后听佛几句法当下证三果罗汉。

娑毗迦罗:是九十六种外道之一,译作黄发或金头。这种苦行外道头发是金黄色的,故取其名。先梵天咒:就是前面的大幻术,是一种邪咒,为过去先梵天所传授。

摄入淫席:通过这种咒力使阿难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淫舍里去。据说摩登伽女与阿难尊者在过去世中曾做过五百世的夫妻。无缘不聚啊,所以就发生了今生今世这个糟糕的事情。她见到阿难以后就魂不守舍,一定要与阿难怎么样。她母亲就想了个办法,让她送了一碗饭,上面蒙了一条毛巾,然后念了一个「先梵天咒」就把阿难给吸引过来了。

淫躬抚摩,将毁戒体:阿难也是个老修行,他与释迦牟尼同年同月同日在空王如来座下发菩提心,释迦牟尼成佛已经无量百千万亿个大劫的大劫的大劫,光在娑婆世界就已经有八千次,在其它世界更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可是阿难这个时候仍然是初果罗汉。而阿难的善根却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诸佛所说之法,他能过目不忘,入耳成诵。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都是望尘莫及,所以他很是自以为是,他也是辩才无碍,但是局限于小乘法。

而且阿难最大的习气呢,就是男女情执很重。他跟摩登伽女不做夫妻则罢,一做夫妻就连续做了五百世,差一点做第五百零一次——这是差一点呐。在机缘成熟的时候,一见钟情,动心了,所以才被摩登伽女一个邪咒就引过去了。如果一个人心清净,定力很强,管你是些美男还是美人在这里招招摇摇,他就跟木人看花鸟一样,动眼不动心。

「将毁戒体」,这时很危险,已经到了快要毁坏戒体的时候。按照小乘法,破这个邪淫之戒是断头罪,怎么样忏悔你都没有救;大乘法不是这样,一念心即可以把天大的罪过一笔勾销。我们难免在生生世世乃至在今生今世中做了许多的坏事、臭事、丑事、脏事,你只要把《楞严经》一念观照明白,所有的罪过一笔勾销。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如来怎么能知道的呢?其实还是阿难自己救自己。阿难就在将要破戒这个关头,想起了佛的教诲,他动了一念,佛马上感应到。斋毕旋归:佛吃完了饭,迅速回道场。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随同佛吃饭的国王呐、那些文武百官呐,以及一些长者居士,这些人都是佛法的信众或者佛的弟子,看到佛一吃过饭,也不跟大家讲开示,就急急忙忙地回来,便知一定有大事要处理。愿闻法要:一定是佛有最重要的开示,都积极地随佛来听闻。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这段经文呢,是对佛宣说楞严咒这个法门的描述。

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这个「顶」,在前面讲「大佛顶」时已作解释。「顶」,用分别法来讲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是一种真实存在,可是用凡夫的心态感觉不到,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顶放」,是表这个咒也是由我们的清净心一念心之所变现。「百宝」,这是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具足无量智慧德能。「百」是表无量,「宝」是表根本,根本智慧是从自性所变现。「顶放百宝」,这是根本智。在放之前,以及这个放的这种功能都是表根本。那么现出了相、现出了光、现出了明,已经变成能够感觉得到的方便智慧,表起了作用。「无畏」,是表我们的智慧德能之妙用,这个妙法威力无穷无边。「光明」,是表方便智。

光中出生千叶宝莲:这是进一步描述这个光明,从光明中变现出千叶宝莲。「宝莲」,十方法界都有莲华,这在佛法里是一个根本法。《法华经》全称《大乘妙法莲华经》,《楞严经》也叫《大方广妙莲华王》。诸佛菩萨身坐莲华座,脚踩莲华台,是不是?这莲华是特别表法呀,应用到究竟了义大乘之经,把它说为「花开莲现」,表即因即果。这个法不可思议呀!一般的花都是先开花后结果,或者只开花不结果,或者先结果后开花。而这个莲华呀,当下花开,当下莲(莲子——果)现。就是表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你当下了生脱死。

《妙法莲华经》的精华就是「莲华」二字;《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精华就是一个「大」,就是「大佛顶」三个字。「大佛顶」是不是一朵「妙莲华」呀?涌现出「妙莲华」,体现了《首楞严经》的特点:明白了《楞严经》的法理法义,你当下成就。

那「法华三昧」呢,可比喻为三斧头:

第一斧头砍下去,我们就能明心见性,这就是「一心三藏」。你看莲华那个根,在江苏叫「藕」,在太原叫「莲菜」。藕切开以后中间为空心,那就是分别法所谓的「如」,所谓的「空如来藏」;周边的肉就是「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没有空有没有周边的肉啊?这是对藕而言。有的人讲:怎么没有啊?那个山药蛋、地瓜、芋头中间有没有空啊?可是那不叫藕啊!这个法非常之妙,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根藕。我们读一部《法华经》,读一部《楞严经》,就是在吃一根藕:你搞懂了,你这根藕就吃好了,消化了。再看看藕肉的边上,数一数是不是九个小孔?对应为「九品莲华」。我发现个别的藕有十个小孔或者更多,这是表佛门内部的小法。什么小法呀?阿罗汉、辟支佛是不是修人我空?虽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可能一些小法、外道法占主导地位,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最终一定归于正法。所以这个九孔是主流。这是讲第一斧头,叫「一心三藏」。把握了这个根本问题,你高枕无忧。

第二斧头,花开莲现——表即因即果、即念即佛,不历修证,一步登天。法华会、楞严会上,修行人听佛一段经、几段经或者几个小时经、几分钟经,不离讲堂,当下成就。这都是历史记载。我们这十来年传这个大法,事实也是一再地证明真理不可战胜。

第三斧头,在烦恼即菩提。世人常赞叹莲华,出淤泥而不染,这就表大乘菩萨入世修行,而不是像小乘人那样把自己关起来,躲到树林里,坐到树下,一看到有人来马上逃出十里开外,就像逃命一样;或者把自己关在山洞里,把洞口用石头一封,不成功便成仁;或者叫亲朋好友把自己锁在家里,给自己护关,给自己美其名曰:「闭关」。大乘菩萨道呢,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糟糕的环境,越是乱七八糟的地方,越是人我是非的地方,越能成就人。你只要一念正,进入这个地方马上就成就自己的定力,不可思议。大乘人叫「入世修行」,在烦恼证菩提。不是把自己关起来还自以为是:「你看我修行多认真啊!」——就这一念执着,那个天魔飞精附人。因为你会执着啊,他就来满足你的虚荣心,然后你马上就看到天人天女下凡,跟你打交道:我是吕洞宾、我是老子……这些人时时刻刻都在这里呀!他看到有空可钻就进来,然后你就自以为是了:「我终于和天上的菩萨沟通了。」能这样有什么用?

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我们来适应环境,包容环境,改变环境,而不能要求环境适应我,环境包容我。越是艰难困苦的地方,越是生欢喜心:「这下给我逮到了,正是成就我的机会!」有人诽谤你、侮辱你,打你、骂你、伤害你,你都应该真诚地感恩。佛在因地修行时,有一世是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诽谤为调戏他的宫女,然后歌利王挖仙人的眼睛,割他的耳朵。仙人双手合掌,一口一声:「大王啊,我该怎么感谢你啊!」这是修行人很敏感的问题呀!不是要时时事事处处都在想「怎样维护我的尊严」。哪有什么尊严?当你还有「我的尊严」,这就是你的障碍。

好,这就是「莲华三斧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一朵「莲华」,就是一个「如来藏」。

有佛化身:这里很好玩,释迦牟尼本来就是化身佛,在这里又表演化身。用三身佛来讲,释迦牟尼表法身,佛顶表报身,莲华上现出的佛表化身。三身当下就是一体。一粒微尘、一片草叶,当下既是法身佛,又是报身佛,又是化身佛。报身佛是随化身、法身起妙用,在智慧妙用中观照,非有相非无相。到了圆顿大法,反过来倒过去都是一样,无非是我们一个念在起妙用。

结跏趺坐:这是双盘。诸佛菩萨讲经说法要示现庄严相。那么现在呢,修行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眼睛一眯,盘腿打坐才能成佛。而且把这种法美其名曰是修观音法门,是修禅宗,是叫打坐。非也!按六祖慧能大师讲,那叫「修臭骨头」。当然这种打坐可以保健身体,但不能开智慧。窥基大师在雪山堆里坐了几千年,还准备坐几十亿年,都不一定能成就;五祖在前世把自己盘得成罗圈腿了都没有成就。

宣说神咒:念咒要注意三密相应:第一,口密——音要准;第二,身密,也就是打手印;第三,意密——会观照,是什么形、什么相、什么光。否则你这个念咒是装模作样。

首先讲口密,有一则公案要否定。有位老和尚看到山上一个茅草棚里晚上通明透亮,上去一看,是个老太太在念:唵嘛呢叭咪牛,唵嘛呢叭咪牛……老和尚讲:「老人家,你念错了,念唵嘛呢叭咪吽」。那老太太非常听话:「哦,好!唵嘛呢叭咪吽」。一念「唵嘛呢叭咪吽」,茅棚黑了。为什么?因为她刚念这个东西,还没有形成定力。老和尚马上讲:「老人家你还是念唵嘛呢叭咪牛吧」!再改回来,房间马上又亮了。有人以此公案否定口密,说是怎么样念都行,这是邪法。念咒能发光是因为你有定力,与开智慧了生死没有关系。你念「一二三四五」保持一段时间,照样能发光。因为心定于一处,心力就强,就有光。

那么,扬州人念《大悲咒》的「南无喝剌怛那哆喇夜耶」,是念「夜夜」吧?如皋人和江阴人念「南无喝喇怛那哆喇丫丫」。你说念「丫丫」还是念「夜耶」?《往生咒》五十多个字,有十几个字有多种读音。「哆地耶陀、哆阇耶陀、哆沙丫陀……」,还有的不知道怎么念法。谁能证明到底应该怎么念?只要有一密否定,就是一票否决权,何况第二密、第三密?

第二是身密。这个打手印非常非常重要。人天站着走,畜生爬着走,身相不一样,接收的宇宙信息就不一样。电视上演的那个打醉拳、醉剑,就是来源于「禹步」。大禹的祖父和父亲治水,都是无功而返,到大禹时成就了。为什么?这是一种意外的机遇。大禹工作非常勤恳,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在半山腰累倒了,想着休息休息,可他再想一想这个任务很重啊,于是睡得要醒不醒的时候,起来走路。那走路是不是东倒西歪呀?他突然发现:漫山遍野的大石头随着他往下滚。这下他来劲了,精神振作。但是当他停下走路时突然什么也不动了。他很有智慧,就想一想:刚才为什么石头跟着我动了?他再恢复到那个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走路跌跌撞撞,石头就统统又都跟着他来。这是不是身密啊?由此后人发展出了醉拳和醉剑,这种功夫炉火纯青,鬼神莫测,谁都动不了他。

无独有偶,在西方国家有一个老师上课,讲到一半,课桌、板凳竟然跳起舞来了,很有节奏。学生都吓坏了,一哄而散!老师没有办法上课,就把黑板上的字迹擦掉了。一擦掉字,桌凳便立即全部安静下来了。老师就想:这是什么道理?于是他把刚才写的字又描出来,这时课桌又跳起舞来了。可见,宇宙间一切的形相都有它特别的信息。

我前年得了一次肩周炎,有一位气功师叫我念数字,说只要念「968」,肩周炎用不了几天就会好。我当时不相信,哪有那种怪事?几个月以后,我又碰到一位老中医,为人忠厚,他就是研究这个学问的。他说这是真的,叫做象数疗法,是一门学科。这个数字是不是也有形状,是不是也有数量多少?念出来还有声音,都有不同的信息。这就明白念咒为什么三密相应,不然的话我过去还认为这是搞迷信呢!至于手印打得准不准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叫意密。意密就是观照,一切的万法之间都可以进行心电感应。你的想法不一样,得到的信息也一定不一样。现在即使有一尊佛飞下来告诉我们怎么念咒,你敢相信吗?因为阿修罗、歪门邪道都可以示现三十二相。持咒是八地以上的菩萨进修的法门——八地菩萨知道自己的境界,明白吗?济公持咒有用,你持有用吗?有人讲:「我念咒把病念好了。」那简单,我教你念「南无一二三四五」,你照样把病治好。这是真的。你把心集中一处,必然有力量。修行全在于怎样拓开心量。要培养你的意志力,修清净心。做不到那个程度,你不要嗔怪:那我念「一二三四五」怎么没有治病呢?你偶尔想起来念一句「一二三四五」,有什么用?以这种心态念什么咒都没有用。

如果你确实能如理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成就是非常快的。问题是能不能做到三密相应?到最后来讲,还是听经闻法功效大。将来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在进修的时候,你也许选择这个法门。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佛一边宣说神咒,一边命令文殊菩萨带咒去救护阿难。「恶咒销灭」,说明楞严咒的威力不可思议。「提奖」,「提」是提携,不要理解为提审犯人;「奖」呢,也不是表扬他是英雄好汉,而是安慰他不要害怕,犯了错误抓住当下改正就行。及摩登伽,归来佛所:这里的摩登伽是摩登伽女,她跟随阿难一起来拜见佛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宋檀记事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靠!怀上了! 小村长的幸福生活 大宋之最强纨绔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地狱电影院 北朝帝业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团宠小医宝逃荒种田开挂了 桃运特工俏佳人 灵蛇转世镇百怪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富贵美人 套路玩的妙,总裁跑不掉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庶女当自强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踏天之路! 快穿之炮灰逆袭上位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盗墓:你们真的不是npc吗? 话说王爷不好当啊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海贼:我有魔之果实 风水师之阴阳神婿 精神一科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灵根隐者 五行迷途 恶鬼附身记 天上掉下一个小神仙 回国后,我成了豪门万人迷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