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荆楚大地,处处洋溢着盎然的春意。刚刚吹过的全国两会春风,迅速在荆楚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热潮。
在省委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由组织部和宣传部携手组建了宣讲团,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巡回宣讲之旅。
首场宣讲报告会在省委大礼堂举行,能容纳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省委党校的李明教授站在讲台上,用通俗易懂又生动的语言,深入阐释着两会精神的深刻内涵。
“同志们,两会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李明教授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拿制定政策来说,得多多想想群众需要什么;推进项目的时候,也要多考虑群众能从中得到什么实惠。”
台下,来自省直机关的干部们都在认真地做着记录。
省发改委的一位处长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以人民为中心可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当中。”
在江州市的宣讲会上,市委书记赵志强的讲话更加贴合当地实际情况。
他说道:“我们要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就拿我们江州来讲,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注重提升城市的品质,让市民生活得更加舒心。”
他还举了个例子:“就像我们正在推进的‘一江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就是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这就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最能打动人心的当属在阳城市的那场宣讲。来自基层的宣讲团成员、阳城市五城县副县长王广汇,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这位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干部,说起话来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太清楚农民最需要什么了。”王广汇站在乡亲们中间,连讲稿都没拿,就像和大家拉家常一样,“两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对我们农村来说可是个天大的机遇。我们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像我们这里的优质水稻、生态茶园,一定要让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
他指着远处的青山说:“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这就是高质量发展在农村的具体实践。”
一位老农激动地插话说:“王县长说得太对了!去年我们村发展生态茶园,我家的收入都翻了一番。这样的好政策,我们双手赞成!”
宣讲活动可不只是局限在会议室里,它还延伸到了生产生活的第一线。
在汉江市汉汽集团的车间里,一场别具一格的宣讲正在进行。宣讲团成员和工人们围坐在生产线旁,机器的轰鸣声仿佛成了这场讨论的独特伴奏。
“我们要把两会精神落实到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中。”装配车间主任、全国劳模张师傅激动地说,“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我们精益求精,把产品质量做到最好。这就是对两会精神的最好贯彻。”
一位年轻技工接着补充道:“两会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我们一线工人责任重大。我们得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汉江大学的报告厅里,宣讲团和师生们的座谈气氛十分热烈。一位青年教师发言时说:“两会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这让我们特别振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把这份鼓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文学院的一位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立德树人。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为了让宣讲更加贴近群众、接地气,各地还创新了宣讲的方式方法。在荆楚汽车集团,宣讲团利用工间休息时间,在车间里开设了“微课堂”;
在农村,宣讲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趁着农民休息的时候进行宣讲;在社区,宣讲团通过“百姓讲堂”等形式,和居民面对面交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宣讲团还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平台。
三个月后,宣讲活动圆满结束。在总结大会上,宣传部长林向阳用一组数据展示了活动取得的成效。
“全省一共举行了1250场宣讲报告会,直接听众超过了50万人次。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间接收听的群众更是多得数不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开展的‘微宣讲’活动,深入车间、田头、社区,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
宋江补充道:“通过这次宣讲,全省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思路更清晰了,方向也更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