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又拿出一支稍短的枪说道:“陛下,这支是霰弹枪,与火铳一般,一打一大片,近战威力巨大。”
说着,装上子弹,向不远处的方兴扬了扬手。
只见方兴面前地上放着一堆粗制的陶盘,拿起一个,抛向空中。
盘子飞到顶点,王远举枪射击。
“砰!”
啪的一声,陶盘应声而碎,弥漫开一团灰尘。
“好!”众人大赞一声。
霰弹枪装上子弹,递给李二,说道:“陛下试试!”
“好!”
王远招手,方兴又将一个盘子抛向空中。
李二举枪瞄准,待盘子飞到顶点,立即扣动扳机:“砰!”
“啪!”盘子也碎了。
“好!”
“啪啪啪……”学员们也一同鼓掌。
李靖几人也一同玩了起来。
王远看不下去了,说道:“陛下,子弹金贵,可经不起如此糟蹋。”
李二白了他一眼,几人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枪。
王远拿起最后一把枪,说道:“陛下,此枪为第四代枪,可以放入五发子弹,能连续射击,所以微臣叫它水连珠,因为是贞观十年研发制作的,也可以叫贞观十式步骑枪,若是能做出大量子弹,今后军队列装数百年都不成问题。此枪射程远,精度高,二百步外可一击毙命。”
“哦?这种命名不错,你来展示一下!”
王远向枪里装上五发子弹,众人站到靶子二百步外。
王远一拉枪栓,举枪瞄准射击。
“砰!”
再拉枪栓,举枪。
“砰!”
“砰!”
连续五枪打完,动作行云流水,帅的一批。
众人立即上前看靶。
三枪十环,一枪九环,一枪八环。
王远摇头,手有些生,没有形成肌肉记忆。
众人赞道:“果然是好枪!”
李靖说道:“若是与敌对阵,两三人手持此枪,必能远距离射杀敌将,出其不意!”
李二笑道:“王爱卿,你这枪法可不及你的箭法啊!”
王远说道:“微臣是没有掌握这枪的后坐力,练习几次就成了。陛下与各位伯父虽然箭法了得,用此枪还真不一定能打的准!”
“哈哈哈……”众人大笑。
程知节说道:“贤侄,你不知陛下与俺们的箭术?哪个不是百发百中?还能让你小瞧了?”
李二说道:“诸位爱卿,随朕给这小子上一课,让他见识下什么叫百发百中!”
“好!”
紧接着,校场响起密集的枪声。
枪声停歇,众人立即上前看靶。
忽然,王远大笑道:“程伯父,你这靶上怎么只有三个弹孔?陛下,你们也不咋地啊!怎么都三四环?还不如微臣呢!”
众人老脸通红,竟被这小子嘲笑了,这脸被打的啪啪响。
“哼!”李二冷哼一声:“朕也是第一次用此枪,熟练几次就好了!”
王远说道:“可惜子弹不能大量制作,否则一伙士兵分一支也能改变战场局势。”
众人齐齐点点,李靖说道:“确实如此,古往今来,所有的战法、战术、战阵等,都是随着士兵的装备、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地势环境等来改变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李二对那些学员说道:“都看到这些火枪的威力了吧?朕决定,年底成绩最好的前三名,一人挑选一支作为奖励!”
众学员一阵欢呼:“陛下圣明!”
随后李二命张士贵将所有枪支弹药带走,方兴狗蛋将打完的弹壳捡起来收好。
翌日早朝,经过多日征集的国徽、国旗的图案,由政事堂筛选之后,剩下三十几副图案拿到朝堂之上商议。
这些图案自然是那些三品以上的大佬们所画,至于那些三品以下的自然没什么机会,这也就是朝堂之上的人情世故。
当然,他们所画的图案大差不差,基本上相同,主要突出皇权至上,拍李二的马屁,所以没必要选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员所画的图案。
李二让画这些图案的官员讲解其中含义,这些人画的都是花里胡哨的,无非就是各种形态的龙,有的画个火珠,有的画些云纹等。
直到拿出王远的图案,李二皱眉问道:“王爱卿,你这国旗为何如此简单,可是敷衍了事?”
王远起身,拱手说道:“陛下,微臣觉得国旗没必要那么复杂。红色为底,代表着赤诚,中间那大龙代表着圣人,四周四条小龙代表士农工商。寓意围绕在以圣人为中心的朝廷周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大唐投降!”
魏征说道:“灞国公,以龙代表士农工商是否有些不妥?”
王远说道:“那并非意指真龙,你看那些小龙都是四足,寓意我大唐万民俱是龙的传人。以前那种将咱们当作两脚羊的时代一切不复返了!我大唐任何一个百姓,无论何时,在任何地方,都是高人一等,因为在他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李二拍掌说道:“好!好一个龙的传人!朕赞成以此图案为国旗!”
“老臣附议!”
“微臣附议!”
李二又问道:“这国徽又有何寓意?”
王远说道:“其实与国旗的寓意差不多,圆形代表团结,国旗为底,中间是朱雀门,代表朝廷,下方正中打开的书,左右两边是车轮和斧子,表穗围成一圈,代表以农为本的士农工商,缺一不可,才是大唐。”
“好!朕也赞同!”
“老臣附议!”
“微臣附议!”
李二又问道:“王爱卿,军事学院的那面旗子为何仅有一龙?”
“陛下,当时微臣并未想太多,而是以帝王的绛引旛改动了下,仅作为军旗,一条龙喻意三军一心,无往不利!”
李二点点头:“这是否有些草率了?”
“陛下,那只是暂代一下军旗,待国旗、国徽立法之后,微臣就要提议制订军旗了,包括兵役制、军衔制等。”
“嗯?”
众人都看向了王远,这小子不上朝则已,一上朝便是军国大事。
王远马上说道:“陛下,这些还在酝酿之中,待微臣回去整理一下。”
李二瞬间明白,虽然王远提出“天下为公”,但有些事情确实不适合在朝堂上议论,比如,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