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会既定议程,主办方精心设置了一场高峰对话环节,邀请数位引领行业的知名企业家同台,共同展望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图景。
李焕作为此次会议上声名骤起的焦点人物,自然也位列邀请之中。当他走上舞台时,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刻,“双李”与“双马”首次同台,堪称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画面。
聚光灯下,几位掌舵者相视而笑,会场气氛瞬间升温。
主持人适时将话题引向本次大会最炙手可热的焦点——人工智能。
“这几天的会程中,‘人工智能’几乎成了所有讨论的底色。但我想替很多在场的朋友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几位老师看来,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主持人将目光投向台上的四位企业家。
短暂的沉默中,几人相视而笑,似在谦让,也似在权衡。这时,一旁的杰克马忽然伸手朝向李焕,语气带着熟稔的调侃与不易察觉的推重:
“这个问题,我看李总最有发言权。他不仅想得深,还在埋头做我们不敢轻易碰的硬东西。”
“谢谢马老师的点名。”他声音平和,却不失力量,“人工智能听起来确实玄之又玄,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假如我们把一张印有小狗的照片,递给一个三岁孩子,孩子几乎能瞬间认出:‘这是一条小狗。’”
他顿了顿,让这个朴素的画面在众人心中留下印象,随后语气悄然转向深沉:
“然而,如果将同样的照片‘交’给机器,那大家认为如何教机器来看懂这张照片中是一条小狗?”
面对李焕的提问,现场立即响起一阵热议,不少热心观众纷纷发言。
很多热心观众咋听到这个问题,觉得非常的简单,甚至有些不以为然,小狗嘛,四条腿、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一身毛。
可如果细细一想,有这些特征的那就是一条狗吗?
前排一位年轻创业者率先举手:“是不是先让它学习大量小狗的图片,建立图像特征库,让机器在识别图片时,找到一张最为接近和类似的照片,从而判断出图像里的内容。”
旁边一位技术背景的参会者接着补充:“关键在于标注和训练,用数据反复教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另一侧有人高声道:“是不是得用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认知方式去分层理解?”
现场众说纷纭,观点交织,气氛活跃而开放。李焕始终面带微笑地听着,不时点头,仿佛在无数声音中捕捉着共识的火花。
待讨论声稍缓,他才重新靠近话筒,将零散的见解凝练成清晰的脉络:“刚才大家的发言,其实指向了人工智能赖以运行的三大支柱:庞大的数据库、强大的算力,以及优秀的算法。”
他话音微顿,眼中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我们调动如此庞大的技术资源,只为让机器去完成一个三岁孩子不假思索就能做到的事——听起来,这似乎有些‘大材小用’,甚至像是在进行一场奢侈的技术模仿。”
台下有人会心一笑,李焕却随之将话锋一转,声音也愈发沉稳:
“但请大家试想:如果我们递过去的不是一张小狗的照片,而是一张ct影像、一张x光片呢?那时,人工智能所调动的就不再是成千上万的宠物图库,而是来自全球的病例数据库、病理样本与诊疗记录。”
“它能够在瞬间完成跨语言、跨地域的医学知识整合,从海量影像中识别出人眼难以捕捉的早期病灶,甚至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生成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句地问道:“在这样的场景下,它所实现的,还仅仅是对图像的‘识别’吗?不,那已是对生命的‘解读’,是对经验的‘重构’,是对医疗资源公平性的‘重塑’。”
话音落下,会场陷入一片深沉的静默。不少原本面带轻松笑意的听众,神情也逐渐变得凝重。李焕没有急于打破这份安静,他留出时间,让这个从“小狗”到“ct影像”的思维跃迁,在每个人心中沉淀、回响。
“当然医疗仅仅只是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点,在即将到来的时间里,我们能看到人工智能迅速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所以刚才主持人问我,人工智能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个放大器,对我们现有能力指数级提升的放大器。”李焕颇为感慨的回答道。
“非常感谢李总精彩的回答。”主持人将目光转向其余三人,“三位如何看待李总刚才关于人工智能的论述?”
杰克马率先接过话筒,眼中闪烁着惯有的哲思光芒:“我十分认同李总的观点。但我想补充的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速度,恐怕会比我们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快得多。”
他稍作停顿,语气变得深沉,“此刻我的心情,既有期盼,也有惶恐。这让我想起原子弹诞生时,奥本海默引用的那句古印度经典——‘我正变成死亡,世界的毁灭者’。”
“人工智能之于人类,何尝不是在尝试扮演造物主的角色?因此我始终相信,当我们品尝这项技术带来的时代红利时,更需时刻谨记:人才是一切价值的尺度。”
李彦洪微微颔首,以他标志性的理性姿态接过话题:“我与马老师的视角略有不同。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持更加乐观的态度。就目前而言,我们仍处在弱人工智能时代。”
他的语气平和而笃定,“当下的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已有数据的优化重组与精准匹配,距离机器产生真正的自主意识还有很远的距离——甚至,我们可能永远都走不到那一步。因此相较担忧人工智能的威胁,我认为更迫切的,是思考如何提升它的能力,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那么马总呢?”主持人将话题引向一旁始终微笑倾听的深圳马。
深圳马从容地调整了一下话筒,他的回答带着一贯的务实与沉稳:“如果说李总定义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那么我更关心它如何落地生根。”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企鹅始终在思考的是,如何让AI从实验室走向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它应该像水电煤一样,成为触手可及的基础能力——无论是帮助医生阅片,还是帮老师批改作业,真正的价值在于让人做得更好,而不是取代人。”
“当然,人工智能也是腾讯接下来需要重点投入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