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车程,李焕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位于广西边境的拍摄基地。
天公似乎有意考验这位投资人的诚意,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迎接了他们的到来。
为了真实还原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场景,郭帆团队在偏僻的野外搭建了规模宏大的外景基地。
然而连绵的雨水让整个基地泥泞不堪,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雨靴,在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不远处,搭建到一半的\"野战医院\"场景因昨夜暴雨出现了部分坍塌,工人们正在雨中紧急抢修。
导演郭帆闻讯赶来,他身着一件沾满泥点的军绿色迷彩服,眼窝深陷,但目光依然保持着创作者特有的锐利。他用力握住李焕的手:\"实在不好意思,现场条件比较艰苦。\"
\"跟我还客气什么。\"李焕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周围,\"老姜呢?\"
\"昨晚拍了一整夜雨戏,刚收工不久,这会儿应该在车里补觉。\"郭帆顿了顿,\"要不要我叫他起来?\"
\"不必了,让他好好休息。\"李焕摆了摆手,\"聊天不急于这一时。\"
这时,小雪也闻讯赶来。碍于现场人员众多,她只是远远地站在雨棚下,关切地望向李焕。
经过之前的偷拍风波,二人都不得不格外注意分寸,李焕心里盘算着晚些时候再找机会与她详谈。
在郭帆的引领下,一行人终于走进导演办公室,暂时避开了恼人的雨水。
李焕脱下沾满泥水的外套,环视着简陋却功能齐全的临时办公室,直入主题:\"看来拍摄遇到不少困难,说说具体情况吧,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郭帆与黄鑫海交换了一个眼神,叹了口气道:\"最大的问题是天气。广西这个季节的降雨远超预期,大雨让拍摄难度剧增,拍摄计划完全被打乱。我们已经在无谓的等待中消耗了整整一周。\"
\"其次是场地问题。\"黄鑫海接过话头,\"为了追求真实感,我们选的这个外景地太过偏远,大型设备进场困难,后勤保障压力巨大。光是剧组几百号人的日常补给就是个头疼的问题。\"
郭帆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指着上面的拍摄计划:\"最棘手的是,我们这一次聘请的是国内特效团队,由于经验有所不足,导致拍摄过程较为缓慢。\"
李焕听着郭帆的介绍,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表意见,毕竟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员来做,他能做的就是做好最大的资金支持。
“那你们的建议呢?”李焕沉思片刻后问道。
“两个办法,一是增加预算,不得不说,我们对于现场拍摄的难度事先预估不足。”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放弃实拍,用电脑特效替代。”郭帆想了想后回答道。
李焕对着一旁的黄鑫海问道:“你的想法呢?”
“是否可以考虑用电脑特效替代?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镜头?”黄鑫海试探着问道。
“在不考虑资金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实拍还是电脑特效?”李焕对一旁的郭帆问道。
“那当然是实拍,实拍出来的质感显然是不一样的。”郭帆想了想后回答道。
“那不就得了,我们糊弄谁也不能糊弄观众。”
“至于说拍摄进度较为缓慢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资金问题,这一块你们不用太担心,必要情况下我可以增加预算。”李焕最终决定道。
郭帆闻言倒是松了一口气,平心而论,他是想坚持实拍的,只是实拍所需的费用太高了。
如今李焕坚持实拍,而且表示可以增加预算,倒是让他省去了不少的顾虑。
至于一旁的黄鑫海,自然也不会有意见,毕竟出钱的是李焕。
“给我看看剧本吧?”李焕打破了现场的寂寞,笑着对郭帆问道。
郭帆闻言当即从桌上拿出一本打印好的剧本,起身交到李焕的手里。
其实史强在《三体》原着中的戏份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小说前半部分。刘慈欣笔力雄浑却惜墨如金,对史强的描写着墨不多,若完全依照原着,很难支撑起一部两小时的电影。
为此,郭帆集结了五位编剧,对史强这个人物进行二次创作,特别是浓墨重彩地增加了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经历,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当然,这种创作并非天马行空,必须严格贴合原着精神,否则就会失去作品的灵魂内核。
编剧们认为,史强日后表现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缜密的思维方式,正是源于这场战争的锤炼。
这一点倒是和小说的内核一致。
只是让李焕别扭的是,这段改写越看越别扭,越看越尴尬。
李焕看到关键处,当即掏出烟盒抽出香烟,点燃后吸了起来。
烟雾缭绕间,李焕的神情愈发的低沉。
在剧本中,史强被描写成为了一个反战人士,甚至对于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质疑。
这种描写方式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战争片类似,在现有的主流电影中,所有的战争片都被定义为了反战片。
仿佛不表示一下对战争的谴责,就跟不上世界潮流一般。
看着李焕的脸色低沉,一旁的郭帆也心怀忐忑,剧本是他集合几个编剧搞出来的,如果李焕对剧本不满意,那主要责任在他身上。
\"史强这个人物的定位有问题。\"李焕将烟头按灭在一旁的一次性水杯里面,手指重重地点在剧本上。
虽然心里有所准备,可听到李焕如此直白的提出来,郭帆还是有些拉不下脸来。
至于郭帆身旁的其他几位编剧,那脸上愈发的不服气,毕竟在他们看来,剧本是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的,李焕刚刚一看就表示剧本有问题,这让几个以文人自居的编剧心里十分的不服气。
况且在他们看来,李焕无非是仗着自己有几个钱,来这里显示一下优越感,变态的优越感。
看着几位编剧脸上的表情,李焕心里自然明白,当即笑了笑后问道:“你们看过《高山上的花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