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这十年以来在科幻小说上打出一片天地,在科幻迷心目中,已经是殿堂级的作家了,任何人谈到当代中国科幻小说,都绕不过刘慈新这个名字。
然而,其实最不了解他的反而是身边人。
虽然刘慈新不断发表作品,家里的书架上也摆了他出版的实体书和各种奖杯证书。可最后却没有多少稿费,也就是说没有多少钱落到家庭的金库里。相比之下,还比不上工程师的工资和奖金。只要你去上班,就有固定收入,写作,实在是不靠谱。
零零年代,作家早就走下神坛。在夫人看来,丈夫的写作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老刘下班一回家就坐电脑前看书打字,这个爱好挺健康,除了容易得颈椎病和肩周炎外,没有别的缺点。
工矿企业的风气其实不是太好,尤其是一线工人,一领了工资就出去唱歌跳舞打牌喝酒,两口子打架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老刘除了抽烟,别的不良嗜好一改都无,这点夫人是非常满意的,好男人大概就是他这个样子的吧。加上写作时不时会扒拉些钱回家,她更是高兴。
所以,大刘出门参加文艺界的活动,夫人都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此刻的她却有点忧心忡忡:“大刘,现在厂子正是多事之秋,你如果要出门一段时间,我怕……”
刘慈新:“你想说什么?”
夫人:“还能是什么,你不知道现在电站里的人心有多乱?有谣言说,因为环保的事情,现在的厂子要关掉另建新厂。新厂只要四百人,其他人都买断工龄回家自谋出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觉得你这几个月还是别乱跑,留在家里保住饭碗要紧。”
刘慈新:“真事,不是谣言。”
夫人掩嘴:“啊!”
刘慈新说娘子关电站始建于一九六五年,是战备电站,保证河北和北京的用电,迄今已经四十年了。因为技术落后,装机容量也小,跟不上时代需要。
而且,因为是火力发电,污染严重,一运行的时候,烟雾滚滚,实在够呛。
后来虽然技术升级过几次,效果却不是太好。
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整顿高污染企业,说是要环保。
年前,石家庄还召开过一次全省环保大会,传达精神。据说,从今年开始,河北的钢铁、火力发电等企业,要陆续整改。整改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就关掉。
所谓,壮士断腕。
娘子关电站技术落后,规模又小,被关掉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今,电站被原煤集团兼并重组的事情已经谈好,马上就要实施。
根据上大压小的要求,娘子关这边要关掉。新厂搬迁扩建,只留四百名技术骨干,其他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听刘慈新说完这事,夫人满面忧虑:“大刘,你呢,你会不会被分流或者干脆下岗。”
说着话,她有点埋怨:“我就说过,你上班的时候不应该写小说,这下好了,这个工作态度,你不下岗谁下岗?我是个女工,新厂估计也不会要,女儿还在读书需要钱。你再下岗,我们的生活就出问题了。要不,上海那边就别去了,这段时间你好好上班,表现表现。”
刘慈新本来对去上海兴致勃勃,此刻听到夫人的话,顿时心中烦闷,他开始穿衣服:“我出门逛逛,太闹心了。”
初春的太行山区还飘着雪花,靴子踩在积雪上,把下面湿漉漉的泥水都踩出来,脏得要命。
雪花落到脸上,遇到体温融化,黏糊糊,彷佛涂了油。
车间里马达轰鸣,火光四溅,把天空都照亮了。彷佛地底下有一头刚苏醒的巨兽,正在大声咆哮。而从烟囱里喷出的烟雾,则是巨兽的鼻息。
大刘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在网络上,他就是神。可是,现实中,他却为能否保住职位,怎么把生活过下去而烦恼。现实和虚拟世界对比强烈,让他有点不知所措。
“去,还是不去呢?”刘慈新有点迷惘,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又有即将下岗的老婆,未来怎么办呢?
老婆的话是明智之言。
但是,他还是想去。
车间的机器还在轰鸣,阴霾天空有煤粉飘落,一派蒸汽朋克。
现在,只缺一个银翼杀手,在世界划出一道刺眼光芒,把这一切统统摧毁。
刘慈新感觉自己很抑郁,抑郁得难以言表。
忽然,又是一声巨大的轰隆声,车间里火光冲天。
这让刘慈新想起自己早年的那部短篇小说《地火》,故事说的是祁连山煤矿地底下那场燃烧了几百年的,无法浇灭的火灾。
严格说来,那篇小说并不科幻。可毕竟是自己的处女作,他还记得自己在写完作品后,内心中的酣畅淋漓。感觉写作,写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多么的幸福。
对,成就理想才能获得幸福。
似乎是拿定了主意,刘慈新又回到家里,脱掉外套对妻子说:“我还是决定去上海,不为钱,只为心中那朵理想之花,我想让它开放,就好像是孙三石《球形闪电》中的量子玫瑰。”
夫人疑惑:“大刘,什么理想,我有点不明白,你快说啊,别让我担心啊。”显然,她被刘慈新面上的抑郁给吓住了。
大刘道:“你也知道,我这十多年来一直都在写短篇小说,也写出了一些名堂,对于科幻小说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几年前,孙三石和我聊过,鼓励我写一部长篇小说。”
夫人:“孙三石,就是去年矛盾文学奖那个孙三石吗?”
刘慈新点点头:“当时我就起了写长篇的念头,可接下来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耽误了,一直没能动笔。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还没有想好写什么?”
他用手指敲了敲自己额头:“我这脑子里装了无数个点子,每个点子都能写一部短篇。可我打算把它们都捏合在一起,弄部长篇。可是,我一直没有想好该怎么弄。”
“那些点子和灵感就好像无数珍珠,晶莹地在盘子里滚动,可我找不到那根线把它们串起来,直到刚才……”
“刚才孙三石给了我一根纳米材料的线索,我找到它了。”刘慈新面上的烦闷抑郁之色更浓:“做为一个小说家,写一部自己满意的是长篇小说是最高理想。理想和面包,这次我选择理想,我要去上海找孙三石。只能对你说对不起了。”
夫人听到这里,知道丈夫下了决心,也很干脆地点点头:“行吧,你去吧,我知道你一旦拿定主意,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家里有我呢,不用牵挂。”
刘慈新:“不过,那边答应给十万块,我也不算白跑一趟。”
“十万块,太好了。”夫人惊喜:“那必须去啊。大刘你早说有十万块拿,我一准儿就同意了,费这个劲做什么?”
“说什么钱,我不在乎的。”大刘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