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首页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苏联1991 高危职业 北朝帝业 1908远东狂人 奋斗在红楼 明朝那些事儿 唐人的餐桌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全文阅读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txt下载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世家大族——弘农杨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姓源族籍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等文献记载,弘农杨氏源自姬姓,为晋国公族羊舌氏,太傅叔向之后。

弘农杨氏家族的籍贯为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与其他姓氏士族类似,历经数代,不着故里,仍以弘农华阴人自称。

伪冒问题

作为东汉时期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在魏晋时期并未成功转型成为着名的高门士族。东汉末年,杨秉一支的杨彪、杨修父子因为忠心汉室而遭到猜忌甚至杀戮。西晋时期,以外戚身份专权的杨骏、杨珧、杨济兄弟很快失败,被诛三族。东晋时期,杨亮父子因为“晚过江,婚宦失类”而遭到排挤,成为“以武干取职”的伧荒武将,并最终被桓玄、宋武帝刘裕等杀害。

据唐长孺、李文才、魏宏利等学者考证,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至北魏时已经不可究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北朝以来的弘农杨氏,如杨珍、杨播、杨钧(越公房)、杨雄(观王房)、杨惠嘏—杨坚系等均属伪冒,通过伪托汉魏旧门弘农杨氏,以自抬身价。

家族名人

杨喜,西汉开国功臣,因斩杀项羽有功而被汉高祖封赤泉侯。

杨敞,西汉丞相、安平敬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

杨宝,西汉末、东汉初隐士、经学家,“结草衔环”中“衔环”的主人公。

杨震,东汉太尉,为政清廉,“四知”典故由来,被誉为“关西孔子”。

杨秉,东汉太尉,以清廉着称。

杨赐,东汉太尉、临晋文烈侯,汉灵帝师。

杨彪,东汉太尉,谏阻董卓、尽节护主。

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才华横溢,学问渊博。因党附曹植而被杀害。

杨骏,西晋太傅,与其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

杨艳,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谥号武元。

杨芷,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史称“婉嫕有妇德, 美映椒房”,谥号武悼。

杨佺期,东晋龙骧将军,屡败前秦。

从两汉到隋唐,士族始终活跃在权力中心,就连至高无上的皇权都无法撼动他们的根基,只能和他们共存。隋唐皇室好不容易弄出个科举制,用以削弱士族的实力,没想到士族在文化上的底蕴实在是雄厚,考科举也比寒门子弟强,就拿顶尖的“五姓七望”来说,动不动就出个状元郎。都知道“五姓”是“李、崔、卢、王、郑”,里面没有“杨”。

按理来说,弘农杨氏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顶尖豪门了,其起点比东汉后期才起家的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等士族都更高,不至于在相同的赛道上掉队掉得如此严重。可事实却摆在面前,弘农杨氏在隋唐时期确实没落了。这里面是“龟兔赛跑”的逻辑,还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无妄之灾?或者说是其他原因?

一、弘农杨氏的辉煌之路

1、西汉时期的磕绊

弘农杨氏的先祖可追溯至西汉的开国功臣杨喜。杨喜早年间投奔刘邦,被任命为主管骑郎的郎中骑,后在乌江江畔与骑司马吕马童等人分得项羽之尸,因功被封为赤泉侯。功臣有嫡系和非嫡系之分,杨喜出身于“秦人集团”,而不是“淮泗集团”,算不上刘邦的嫡系,因而虽有侯爵之贵重,却无显要官职在身。待到杨喜之孙杨毋害承袭侯爵之后,先是因过错被汉景帝罢免了爵位,好不容易复封又因犯罪被汉武帝夺爵,赤泉侯国等于说只传了3代就没了。

既无显职,又无爵位,杨氏迎来了第一个危机。好在杨毋害之子杨敞聪明,奉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原则,依托于权臣霍光的支持,实现了人生巅峰,从小小的军司马一路做到了昭帝后期的丞相,还被封为安平侯,也算是重振了家声。值得一提的是,杨敞是着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有两个儿子,长子杨忠(与隋文帝杨坚之父同名,一般来说,士族是很忌讳和先祖同名的)承袭安平侯爵。

次子杨恽比较出色,先是在恩荫制度的作用下成为了郎官,后因举报霍氏子弟欲谋反立下大功,被汉宣帝封为平通侯。等于说弘农杨氏自此成为了一门两侯的显赫家族。据杨恽写给朋友孙会宗的信中所说,“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所谓乘朱轮者,即公卿列侯及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一般家族出一个两千石官员就很不错了,他们家一下子出了十个比两千石还厉害的官员。

倘若弘农杨氏能够常态化地照此发展下去,持续个两三代,必然成长为豪门世家。可惜杨恽和他外公司马迁一样的桀骜,从而惹上了祸事,被人构陷至死,就连他的侄子—安平侯杨谭(杨忠之子)也受了牵连,被汉宣帝贬为庶人。一门双侯的荣耀自此在西汉年间一去不复返,弘农杨氏也从云端跌落凡尘,昔日的辉煌仿佛是过眼云烟。

弘农杨氏的郡望

2、东汉时期的璀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恽虽死,可弘农杨氏的经济实力依然还在,史载杨恽曾从其继母那里继承了数百万的财产,从其父那里继承了五百万的财产,加起来快一千万了,可他轻财好义,将这些财产都分给了亲戚们。一般人家即使想像他这般轻财,又从哪儿弄到千万的财产?这还只是杨恽一人,族中的其他子弟呢?可见弘农杨氏之富裕。

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弘农杨氏子弟提供了比较优渥的生活条件,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弘农杨氏子弟亦是如此,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不断学习儒家文化,在儒学当道的环境下努力向经学文化家族转型。西汉末年,杨宝(杨谭之子)通过主攻《欧阳尚书》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声名鹊起。

关西孔子—杨震

适逢乱世,杨宝避居山林,潜心学问,吸引不少士子找他拜师,他没有像很多大儒那样敝帚自珍,而是倾囊相授。王莽篡汉之后曾多次征召他为官,可他始终拒而不受,由此在士林中收获了崇高声望,成为一代名士。他的这种风骨对族中子弟,尤其是其子杨震产生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杨震少时亦学《欧阳尚书》,后来拜得太常桓郁为师,通习各家学问,以博学而闻名于世,被人尊为“关西孔子”。

杨震在盛名之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曾多次拒绝朝廷征辟,安安静静地做了二十多年学问,直到晚年时才入仕为官,从县令一路升为太尉。杨震之子杨秉因家学渊源,被朝廷征召为汉桓帝的“帝师”,此后官运亨通,和其父一样当上了太尉。杨秉之子杨赐很好地继承了父祖的基因,勤于学问,被安排为汉灵帝讲学,成为“帝师”,后累迁为太尉。弘农杨氏由此成为“四世三公”的顶尖世家。

东汉名臣—杨赐

二、弘农杨氏的没落之路

1、曹魏时期的“站队”

弘农杨氏让人钦佩的并不是其“四世三公”的盛名,而是不管家族如何显赫,始终能坚守其清正守节的家风。从杨震到杨赐,都能尽忠职守,清白为官,杨震在朝中为官期间坚持与乱政的宦官斗争,直至最后被宦官构陷,遭贬为庶民,他在回乡途中选择了以死明志,不仅对阴霾笼罩的朝堂发出了最后一击,还为族中子弟及后世子孙做出了表率。杨秉在担任太尉期间,继续坚持打击宦官势力。

杨赐在担任司徒期间多次向汉灵帝指出宦官干政的问题严重性,并对清流大臣多加保护。弘农杨氏之气节和风骨因而闻名于世,其族中子弟和汝南袁氏不同,汝南袁氏对自己的羽毛颇为爱惜,弘农杨氏却不管面对何种威胁,始终坚持与宦官势力抗争到底,对于乱政的权贵,他们也是避而远之,这在东汉后期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众多世家大族选择另谋出路。比如汝南袁氏直接下场与群雄竞争,一心想着取汉室而代之。

弘农杨氏却是另外一番表现,族中子弟始终坚定守护汉室的信念,跟着汉献帝从洛阳跑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洛阳,最后又从洛阳迁至许都,切实做到了不离不弃。汉献帝在长安期间,杨赐之子杨彪积极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为保障汉献帝的安全而不懈努力。弘农杨氏对汉室的忠诚自然是不符合曹操的利益需求的。

史载“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可见杨彪和曹操之间的对立有多严重。随着曹操势力的发展,曹操想着兼容并蓄,借弘农杨氏来壮大自己的声威,可杨彪压根不买账,直接来个“称病不出”。曹操眼见弘农杨氏不配合,且自己时日无多,便下了狠手,处死了杨彪之子杨修,严重削弱了弘农杨氏的影响力。

2、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病急乱投医

弘农杨氏既然与曹魏不对付,曹魏自然不会让弘农杨氏恢复往日实力,直至司马氏做大,这种局面才得到改观。司马氏为了篡魏自立,对士族多有扶持,以期借助士族的力量来压制曹魏皇室,其中自然不会忽视曾经被视为士族翘楚的弘农杨氏。司马昭为此与弘农杨氏联姻,让自己的嫡长子司马炎娶杨炳(杨震的五世孙)之女杨艳为妻。司马炎篡魏建晋后,杨艳成为西晋第一任皇后。

泰始十年,杨艳病逝,两年后,司马炎又立杨艳的堂妹杨芷为皇后,弘农杨氏在西晋还没怎么发力,就一门双皇后,成功化身为外戚家族。高门士族+外戚=快车道,弘农杨氏迅速恢复往日尊荣,杨芷之父杨骏在司马炎去世后,奉命辅政,族中子弟多有高官厚爵,权势足以与皇室比肩,时人称杨骏、杨珧和杨济为“三杨”,史载“骏及珧、济势倾天下”。然而杨骏的德行远不如其先祖,有嫉贤妒能之恶习。

杨骏当政期间,刚愎自用,大肆培植亲信,引发宗室、大臣们不满,进而让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找到了机会,被贾后给灭了三族,弘农杨氏因此而遭受了致命性打击。杨骏死后,西晋也开始走上了末路,从八王之乱到永嘉之乱,北方大地再度烽火燎原,存活下来的弘农杨氏子弟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是无所适从,四处躲避战乱。散居在各地的杨氏子弟,为了重现家族的昔日荣光,进入了一种“病急乱投医”的状态。

杨修的曾孙杨朗循着衣冠南渡的大潮跑到了江南,依附于王敦的羽翼之下,以期通过王敦的扶持来重振门楣,即使王敦率军攻打晋元帝司马睿,杨朗依然选择效忠于他。杨修的四世孙杨亮选择留在北方,在姚羌首领姚襄麾下效力,后来又投降桓温。杨亮之子杨佺期和杨广后来走的也是从武之路,死在了桓玄手上,族中的杨思平和杨尚保等人因此“俱逃于蛮”,后加入刘宋阵营,结果依然未能幸存,弘农杨氏自此衰微。

结语

综上所述,弘农杨氏既不是“龟兔赛跑”中的“兔”,也不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的“木”,其衰败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正常变化。从两汉到隋唐,期间有多少次风云突变?士族群体要想累世不衰,本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就拿琅琊王氏来说,其在东晋时期的实力岂不比东汉时期的弘农杨氏强?不也照样没能跻身于“五姓七望”吗?

有人说弘农杨氏在北魏有杨播这一支颇为显赫,包括建立隋朝的杨坚(有很多人认为杨坚是异族,改的汉名。)也是出身于弘农杨氏。然而他们所编排的世系是漏洞百出,很难证实他们确系弘农杨氏子弟。或者说,不管杨播、杨坚是否出身于弘农杨氏,都难以掩盖弘农杨氏在唐朝已经没落的事实。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剑徒之路 渔港春夜 带着物资穿到年代搞事业 亿万盛宠只为你 与你为敌 重生十岁救黑爹 官仙 风水云雷电 综影视:路人甲穿越之旅 历代风云五千年 神秘枕边人:boss,借个运 大妆 无敌魔剑 万古魔剑帝 永不褪色的印记 争雪 邪王盛宠 ,庶女狂妃 渣男洗白手册 无限群芳谱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三国:我被曹操挖出来 大唐最牛女婿 穿越大康王朝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血火河山 刀笔吏 deepseek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逍遥侯内 刀镇寰宇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最近更新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唐躺平王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楚武信君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明朝的名义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穿越古代异界争霸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txt下载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