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首页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女将星 调教太平洋 唐砖 四季锦 即鹿 神医毒妃 一个人的抗日2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谍影 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全文阅读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txt下载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西汉篇——陈汤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是陈汤所说,今天让他们来看看陈汤的传奇一生。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东北)人。西汉时期将领。

陈汤学识渊博,通达事理,起家太官献食丞,交好富平侯张勃。汉元帝时,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时匈奴郅支单于役属康居,攻略乌孙、大宛,威胁西域。建昭三年(前36年),乃以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矫制发城郭诸国兵及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进击康居,诛郅支单于。赐爵关内侯,迁射声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矫制发师,盗所收康居财物,以此免官。又因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实,削爵为士伍。后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皆为所决。鸿嘉二年(前19年)成帝诏罢昌陵,遂以妄言复徙民实陵,为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劾奏,又以贪赃事发,以此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后归长安,卒于成帝、哀帝之间。后追赠破胡侯。王莽掌权后,追赠谥号为壮。

陈汤年轻时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贫穷靠乞讨借贷为生,被认为没有节操,因此不被州里人所称道。陈汤就西到长安去求取官职,谋得太官献食丞一官。几年后,富平侯张勃同陈汤交往,佩服他的才能。

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赶上他去世,因此就赐给他谧号为缪,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

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原先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内部矛盾激化,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送儿子为人质,汉朝都接受了。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到汉朝称臣朝见宣帝,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衰败虚弱投降了汉朝,不能再回去了,就向西收取匈奴右边的地方。因此而向西攻破了呼偈、坚昆、丁令,兼并了三国并把他们统一起来。正好赶上汉朝派兵护送呼韩邪回去,郅支单于怨恨汉朝偏护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就困住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并羞辱他们。

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单于派使者进贡,顺便要求带走入仕的儿子,愿意归附朝廷。汉朝商议派遣卫司马谷吉去护送侍子。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认为《春秋》上说“对夷狄的要求不能一一都满足”。现在郅支单于趋向教化之心尚未纯厚,所在的地方又相当遥远,最好是派使者把他的儿子送到边境地区后就返回。

谷吉上书说道:“中国和夷狄有笼络而不断绝之义,现在既然已抚养成全他的孩子十年,恩泽已很厚了,如今他到空旷绝远之地而不去护送,到了边塞就返回,这是表示抛弃他不再爱护,使他们失去归附的心意。抛弃以前的恩泽,产生后来的怨恨,不妥。讨论的人看见以前江乃始没有对付敌人的办法,智慧和胆量都缺乏,以致遭受耻辱,就事先替臣担忧。臣下有幸得以执持强汉的符节,秉承圣明的韶令,宣明晓告以深厚的恩义,他就不应当敢于凶暴狡诈。如果他怀有禽兽之心,对臣施行无道,那么单于就长期背负深罪,一定逃得远远的,不敢靠近边境。失去一个人而使百姓安定,是国家的利益,臣下的愿望。我希望把他送到郅支王庭。”

汉元帝就把谷吉的奏书呈给上朝的人,贡禹重又争论,认为谷吉前去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灾祸和事端,不能答应他的奏请。右将军冯奉世认为可以派遣,汉元帝就答应了。到郅支王庭后,郅支单于背信弃义,竟然杀了谷吉等人。郅支单于自己知道有负汉朝,又听说呼韩邪在汉朝扶持下愈发强盛,于是向西逃到康居。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做妻子,郅支也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康居王很尊敬郅支单于,打算依靠他的威力来胁迫各国,郅支几次借兵攻打乌孙,深入到了赤谷城,残杀掠夺人民,抢夺牲畜财产,乌孙国不敢追讨,西部空虚,有千里方圆的地区没有人住。

郅支单于自以为是大国,名望盛大受人尊重,又乘胜骄傲,不被康居王所礼遇,愤怒中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和他的显贵、人民数百人,有的人还被支解后投到都赖水中。征发百姓筑城,每天用五百人,两年才停止。又派遣使者责求阖苏、大宛诸国每年进贡,他们不敢不给。汉朝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要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单于困住使者并羞辱他们,不肯听从韶令,却通过都护上书说:“我处于困苦危难之中,愿归附强大的汉朝,送儿子来作为人质。”郅支单于骄傲怠慢到如此地步。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陈汤为人沉着勇敢有大谋,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勋,每次经过都城小镇,高山大河,常常要爬到高处去看一看。

陈汤接到出使外国的差事后,就同甘延寿谋划说道:“夷狄畏惧服从大部落,这是他们的天性。西域本来属于匈奴,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犯欺凌乌孙、大宛等国,常替康居出谋划策,想降服它们。如果能得到这两个国家,北部攻打伊列,西面攻取安息,南面排挤月氏、山离乌弋,几年之内,有都城的几个国家就会形势危急。而且他们的人都剽悍,喜欢打仗,经常取得胜利,如果长期放纵他们,一定会成为西域的隐患。郅支单于虽然所在的地方相当遥远,蛮夷没有坚固的城墙和强劲的剑弩用来自守,如果发动屯田的官兵,率领乌孙的部队,一直打到他们城下,他们逃亡又没有可去的地方,坚守又不能自保,千载功业可以一朝而成。”

甘延寿也认为是这样,就准备上奏请示这件事,陈汤又说:“国家大事都要让公卿讨论,非凡的策略是凡人所想像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得到准许。”

甘延寿犹豫着没有听从。正好他长时间有病,陈汤独自假托朝廷命令调发有城镇的各国军队以及车师国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寿知道后,惊慌地爬起床,打算阻止他。

陈汤发怒了,按住剑叱责甘延寿说:“部队已经集合了,你想坏大家的事么?”

甘延寿于是只好听从他。部署行军的阵式,增设扬威、白虎、合骑三校。汉兵、属国兵合起来共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奏自我弹劾假托皇帝命令,陈述用兵情况。

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军队分道前进,分为六校,其中三校从南道越过葱岭从小道到大宛,另外三校由都护自己率领,从温宿国出发,经北道进入赤谷,过了乌孙,到达康居边界,一直到了阗池的西面。而康居的副王抱阗率领几千骑兵,进犯赤谷城东,杀害抢夺了大乌孙王的一千多人,抢走很多牲畜和财产。

又在后面同汉朝军队遭遇,抢夺走了后面部队相当多的辎重。陈汤出军攻打他们,杀了四百六十人,得到了他们所抢走的四百七十名百姓,交还给大乌孙王,所得到的马、牛、羊就用来供给军用。还俘虏了抱阗的显贵伊奴毒。

到了康居的束部边界,陈汤命令军队不得进行抢掠。暗中把康居的显贵屠墨叫来相见,向他说明汉朝的威势和信誉,并同他饮酒结盟后就放他回去了。从小道带领军队前进,到了离单于城大约六十里的地方就停止前进并扎下营寨。又捕捉到了康居的显贵贝色的儿子开牟,让他作为向导。贝色的儿子也就是屠墨母亲的弟弟,他们都怨恨单于,因此很详细地知道了郅支的情况。

第二天又带领军队前进,离城还有三十里,就停下扎营。单于派使者来问汉朝军队为何而来,答道:“单于上书说现在处境困难,愿意归附汉朝,亲自入汉朝朝见。天子哀怜单于离开匈奴的广阔国土,在康居受到委屈,所以派都护将军来迎接单于的妻子和儿女,恐怕惊动了您的左右,因此军队不敢到城下。”

使者几次往来互相通报情况。甘延寿、陈汤于是责备单于道:“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单于怎么能这样忽略大计,失去主人对待客人的礼仪呢!军队远道而来,人马都相当疲劳,粮草估计也将完了,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计划安排。”

汉军向前抵达郅支城的都赖水上游,离城有三里,停下安营布阵。望见单于城上立有五彩旗帜,几百人披着锁甲登城守备,又派出百余名骑兵往来奔驰于城下,步兵百余人在城门两边像鱼鳞一样布下阵式,讲授操演用兵的方法。城上的人还招呼汉军说:“来跟我决战!”

一百多名骑兵冲向汉军营地,汉军张开弓弩对准骑兵,骑兵就引退了。甘延寿、陈汤命令部队听到进攻的鼓声时,都迫近城下,四面围城,各有分工,穿越深沟,堵住城门,大盾牌在前,戟弩在后,仰射城中楼上敌人。在土城外面还有一座木城,匈奴军从木城中向外射击,而城外汉军点燃柴草焚烧木城。夜晚,几百骑兵想冲出城,但被汉军迎面射杀。

刚开始,郅支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到了,想逃走,但怀疑康居怨恨自己,会作为汉军的内应,又听说乌孙各国都派了军队,自以为没有地方可去了。郅支单于出来后又重新回去,说:“还不如坚守城池。汉军远道而来,不能进攻得很久。”

郅支单于就披上镗甲站在楼上,各位阏氏夫人有几十人都用弓箭射击城外的人。城外的人射中了单于的鼻子,几十个夫人也都被射死。郅支单于下楼骑上马,转战到单于的内室。夜晚过了一半,木城被穿透了,里面的人退入土城,登上城楼呼喊。当时康居的军队有一万多骑兵分为十多处,四面围绕着城墙,也互相应声相和。

夜晚,几次奔袭汉军营地,没有成功,就退回去了。等到天亮,城四面放起了火,官兵高兴起来,大声呼喊追逐敌人,鸣釭敲鼓震动大地。康居兵退走了。汉军就从四面推着大的盾牌,一同进入土城中。单于男女一百多人跑进他的内室。汉兵就放火,官兵争着进入内室,单于受伤而死。军侯代理丞杜勋斩取郅支单于首级,并找到二根节杖与谷吉等带来的帛书。一共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一百四十五人,一千多人投降,分给出动军队的各属国的十五位王。

于是甘延寿、陈汤上奏书说:“臣等听说天下的大道理,应当是天下一统,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只有郅支单于反叛对抗,没有受到惩罚,大夏以西的地方,都以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郅支单于臣服。郅支单于残酷毒害百姓,罪大恶极通达到上天。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诛伐,依赖陛下的神灵,阴阳调和,天气晴朗明丽,冲锋陷阵打败敌人,斩了郅支单于的首级以及杀死了名王以下的人。应把所砍的头悬挂在稿街蛮夷的官邸间,用以昭示万里之外的人,让他们明白违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事情被下到司法部门处理。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认为“郅支单于以及名王的头周游各国,蛮夷没有不知道的。《月令》上说春天是‘掩埋尸骨’的时候,还是不要悬头为好。”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认为“春秋时夹谷会盟,优施讥笑君主,孔子杀了他,当时正是盛夏,被斩的手和足分不同的门运出。应悬挂十天后再掩埋。”皇上下诏令说将军的意见正确。

起初,中书令石显曾经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有同意。等到丞相、御史也憎恨他们假托皇帝命令行事,都不赞许陈汤。陈汤平时比较贪婪,所缴获的财物进入汉界后多不依法上交。司隶校尉寄信给道上的官员,逮捕官兵来审查这件事。陈汤就上奏书说道:“臣下同官兵一同诛杀郅支单于,幸亏能把他们消灭,军队万里之外得胜归来,应有使者在路上迎接犒劳。现司隶逆其道而行,逮捕官兵审查,这是为郅支单于报仇啊!”

汉元帝立即派出吏士,命令各县在路上备好酒食犒劳路过的军队。回到京城后,评论功劳,石显、匡衡认为“甘延寿、陈汤擅自假托皇帝命令兴师动众,有幸没有被诛杀,如果再封爵位赐食邑,那么以后奉命的使者就会都争相想冒着危险以取得侥幸,在蛮夷中惹起事端,给国家带来灾难,这个头不能开。”汉元帝内心嘉许甘延寿、陈汤的功劳,但难以违背匡衡、石显的意见,此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决定。

原宗正刘向上奏书说:“郅支单于监禁杀害使者和官兵数以百计,事情沸沸扬扬于外国,损失威望,失去了别人的敬重,各位大臣都为此忧愁。陛下发怒想诛杀他,一直没有忘怀。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秉承圣明的旨意,倚靠神灵的保佑,统率百蛮的君主,带领有城镇之国的军队,出生入死,进入无人能到的地方,才踏平康居,攻破五道城墙,拔下歙侯的旗帜,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悬扬旌旗于万里之外的地方,远播威名于昆山之西,洗刷了谷吉的耻辱,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万夷畏惧屈服,没有不震动的。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已被杀,又喜又怕,向风慕义驱驰前来,稽拜表示归附,愿意守护北藩,历代称臣。

他们建立了千年的功业,保证了万代的平安,群臣中功勋没有比他们再大的了。往昔周朝大夫方叔、吉甫为周宣王诛杀了殓狁而使百蛮都来归顺。

《诗》上说:‘车马喧喧,有如雷霆,既显贵又诚信的方叔,征讨殓狁,蛮荆也因畏惧威力而来臣服。’《易》上说:‘消灭敌人首领的人值得表扬,因为他可以获得更多不同族类的人。’这是赞美那些诛杀了罪魁祸首可以使其它不愿顺服的人前来归顺的人。现在甘延寿、陈汤诛杀所带来的震动,即使是《易》上所说的消灭首领,《诗》上所说的有如雷霆也比不上。评论大的功绩应不计较小的遇错,推举绝美的东西应不顾捆小的瑕疵。

《司马法》上说‘赏赐军队不超过一个月,希望立功的人快速得到他们行善事的报酬。这是由于重视战功,重用人才的缘故。吉甫回去后,周王赐给他丰盛的东西,《诗》上说:‘吉甫因为被宴请,所以很高兴,他受到了那么多祝福,是因为他从镐地回来,功劳同曰月一样长久。’千里之外的镐地还认为遥远,更何况万里之外,他们的辛勤已是到了极点!甘延寿、陈汤不仅没有受到赏赐的回报,反而因义无反顾而取得的功劳受到委屈,长期受挫于刀笔小吏,这不是奖励有功之人、鞭策士兵的方法。

以前齐桓公先有尊周的功劳,后来又有灭项国的罪责,君子就以功劳来掩盖过错而隐讳了他所行的错事。贰师将军李广利损失了五万人的部队,花去了亿万的费用,经历了四年的劳苦,却只获得三十匹骏马,虽然斩下了宛王母鼓的脑袋,也不足以补偿耗费,而且他自己的罪恶也很多。孝武帝认为到万里之远的地方去征讨敌人,不应计较他的过失,就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的官职爵位给了一百多人。

现今康居国力强于大宛,郅支单于的号令重于宛王,他们杀害使者之罪大于大宛留住马匹的罪,而且甘延寿、陈汤没有烦劳汉朝的士兵,不用耗费一斗粮食,和贰师将军相比,功德胜于他百倍。而且常惠听从想要攻击匈奴的乌孙,郑吉迎接自己来归顺的曰逐王,还都裂土封爵。所以说武功和辛勤劳苦大于方叔、吉甫,将功补遇又优于齐桓公、贰师将军,他们所做事情的功劳又高于安远侯、长罗侯,但大的功劳没有得到表彰,小的过失却到处传布,臣下深为痛惜!应及时解除悬案让他们自由出入,免罪不究,给予尊宠封授爵位,用以奖励有功之人。”

于是汉元帝下诏说:“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扣留并杀害了汉朝使者、官兵,深违事理,朕岂能忘记!之所以犹豫不决不去征讨,是因为难以兴师动众,劳苦将帅,因此一直克制忍着没有提这件事。如今甘延寿、陈汤看到可以乘机行事,就乘着时间的便利,集结有城镇的各国,擅自假托皇帝命令用兵去征讨敌人,依靠天地和宗庙的神灵保佑,征讨郅支单于,斩得他的首级,以及阏氏、贵人、名王和其他一千多人。虽然他们背离了道义违反了国法,但国内没有烦劳一人服兵役,没有动用国库的贮藏,借敌人的粮食用来供给部队的所用,建立功勋于万里之外,威力震动百蛮,名声速扬四海。为国家除去残暴,断绝兵事的根源,边境得以安定。然而仍避免不了死伤的忧患,罪责应当在于遵守法令,朕深为哀怜这件事!特赦免甘延寿、陈汤的罪过,不要追究了。”

诏令公卿讨论封赏的事。讨论的人都认为宜按军法捕杀单于令。匡衡、石显认为“郅支本来是丧失国家逃亡在外,只在无人的地方盗用名号,并非是真的单于。”元帝就按照安远侯郑吉的旧例,封他们千户食邑,匡衡、石显又抗议。于是就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给陈汤关内侯的爵位,每人赐给食邑三百户,再赐给黄金一百斤。祭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授任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汉成帝刘骜即位后,丞相匡衡又上奏道:“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不待请命就行事于蛮夷中,不严格要求自己以为部下的榜样,反而自取从康居夺得的财物,警告官员们不要再重新验证边远地区的事。即使事在赦免以前,还是不适合当官。”陈汤因此被免官。

之后陈汤向成帝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名为侍子,实有人质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汉成帝命人核实,确实是真王子。假如王子是假的,那么证明康居王对汉朝采取了欺骗手段,现已验证是真的,那么陈汤就犯有诬告乃至欺君之罪。陈汤被捕入狱,准备处以死刑。

这时,太中大夫谷永太上奏书为陈汤辩冤说道:“臣下听说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因为他而坐不安稳;赵国有廉颇、赵奢,强秦不敢图谋井陉;近代有郅都、魏尚,匈奴就不敢越过沙漠南下。从这些情况来看,胜敌的将领是国家得力的武臣,不能不重视。所以‘君子听到军鼓声,就想到能够率兵作战的大臣。

臣私下认为关内侯陈汤,以前以副都护身份出使西域,愤恨郅支单于没有人道,忧虑君王不能给他以惩处,越想越愤怒,见义勇为的精神一下爆发,突然间率领军队急驰而行,横穿乌孙,集合于都赖水上,攻破了三层城墙,斩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报复了十年没有能诛杀他的怨仇,洗雪了边境官兵往日的耻辱,威风震动了百蛮,武功远扬四海,汉朝建立以来,征讨外国的将领,还未曾有过这样的情景。

现在陈汤因为所说的事情有误而犯法,被关在牢里很久了,很长时间还不能判决,执法的官员想对他使用大辟的刑法。往日白起任秦国将领,南面攻下郢都,北面坑杀赵括,因为一点小小的过错,就被赐死于杜邮,秦国百姓为他哀痛,没有不流泪的。现在陈汤亲自带着武器,流血转战于万里之外的地方,以战功献祭给祖庙,呈告给上帝,武士没有不仰慕他的节义的。

因为陈说事情而犯罪,并没有很大的罪恶。《周书》上说:‘牢记别人的功劳,忘记他人的过错,就适合做君主了。’况且犬马为人劳苦了,还可以得到给它们盖窝棚的报答,更何况国家的有功之臣呢!私下担心陛下忽略了军鼓的声音,不能体察《周书》的含义,而忘了盖窝棚的恩施,以庸臣来对待陈汤,最后听从了官吏的决议,让百姓也有秦国百姓耿耿于怀的怨恨,并不是鞭策以身赴难的臣子的方法。”奏书呈上去后,汉成帝就放出了陈汤,削去他的爵位而成为普通士兵。

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受到乌孙兵马的围攻,段会宗派人请求朝廷尽快发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讨论数日仍无结果。王凤就说:“陈汤很能谋划,熟悉外国情况,可以把他叫来问问。”汉成帝立即召见陈汤。陈汤早在攻击郅支时落下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见汉成帝时,汉成帝先下诏不用行跪拜之礼,让他看段会宗写回来的紧急求救奏书。

陈汤推辞说:“将相九卿都是贤才,通晓事理,小臣衰弱多病,不足以来策谋大事。”

汉成帝听出他话中有怨气,便说:“国家有急事,你就不要推让了。”

陈汤说:“臣下认为这件事一定没有值得忧虑的地方。”

汉成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陈汤回答:“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他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锋利。如今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兵马不足以战胜会宗,因此陛下尽管放心。即使发兵去救,轻骑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骑平均才三十里,根本不是救急之兵。”

陈汤知道乌孙之军皆乌合之众,不能持久进攻,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后说:“现在那里的包围已经解除。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的。”过了四天果然军书报回,说乌孙兵已解围而去。

大将军王凤通过这件事深感陈汤经验丰富,大有用处,于是奏请汉成帝启用陈汤,任他为从事中郎,军事上的大事都请他做出决断。陈汤严明法令,采纳众人的意见办事,颇有将帅风范。但他又经常接受人贿赂的金钱,终于因为此事而被罢黜。

当初,陈汤和将作大臣解万年友好。从汉元帝时候起,渭陵地区没有再迁徙人营造居民点。汉成帝就在这里初步建造陵墓,几年后,又喜欢上霸陵曲亭南面的地方,就重新再建。

解万年和陈汤计议,认为:“武帝时候,工匠杨光以他的建造几次都让皇上感到满意,自己谋得将作大匠一职,还有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因建造了杜陵被赐给关内侯爵位,将作大匠乘马延年因为劳苦被赐给中二千石的职位;现在初步建造陵墓并营建居民点,成就大功,我也应当受到重赏。子公的妻子家在长安,儿子也生长在长安,不喜欢东方,应当请求迁居,可以得到赏赐的田宅,这样都有好处。”

陈汤心中认为这有利可图,就密奏汉成帝说:“初步建造的陵墓在京城地区,是最肥沃美丽的地方,可以建立一个县。天下百姓没有迁徙到各陵已三十多年了,关东的富人越来越多,占领了很多好田,驱使贫困的百姓,可以把他们迁到初步建造陵墓的地方,用来增强京城,削弱诸侯,又使中等人家以下的都能平均贫富。陈汤愿意和妻子儿女以及家属迁徙到初陵地区,为天下人带个头。”

于是汉成帝就听从了他的计策,果然先营建昌陵地区居民点,然后迁徙内地郡县的国民。解万年自己提出三年可以完工,后来终于没有完成,群臣大多说在造里建邑不妥当。

汉成帝就把此事交给有关官员讨论,都说:“昌陵的工程是把低地填高,积土成山,估计便房仍在平地上。运来的土中不能保护幽冥中的灵魂,土浅了外面就不牢固,白白地浪费数以万计的劳动力,甚至点着脂火在夜间工作,到东山去运土,将要同谷价一样贵了。工程进行了几年,天下人都受到了劳累,国家疲敝,国家库藏空虚,一直到老百姓,都愁苦不堪。旧陵是根据自然地形,依就本来的土地,所处地势高大宽敞,旁边又靠近祖先,以前又已经有了十年的营建,应该重新建造旧陵,不要迁徙百姓。”

汉成帝就下诏令停止昌陵的工程,这件事记在。丞相、御史请求废除昌陵地区新建的住宅,奏议没有批下,有人就问陈汤:“住宅不拆,难道还要再进行迁徙吗?”陈汤说:“县官暂且听听群臣们所说的,到时还是要再迁徙的。”

当时成都侯王商新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辅助政事,平常就不喜欢陈汤。王商听到陈汤说的话后,就报告汉成帝说陈汤惑乱群众,被抓进牢房治罪,审查他所犯的各种罪行。

陈汤以前替骑都尉王莽上书说道:“父亲过早地去世,惟独没有得到封地,母亲明君供养皇太后,尤其劳累辛苦,应当封爵。”

竟被封为新都侯。后来皇太后同母弟弟苟参任水衡都尉,死后,儿子苟汲为侍中,苟参的妻子打算为苟汲求取封地,陈汤接受了她给的五十斤金子,答应按照旧例替他上奏。弘农太守张匡因贪污百万以上,狡猾无道,下诏立即审问,他害怕进监狱,就派人告诉陈汤。

陈汤就为他辩冤,准许过了冬天再说,他就被许给答谢的钱两百万,都是这样一类的事情。这些事都在大赦以前。后来东莱郡有黑龙在冬天里出现,有人就问陈汤,陈汤说:“这是所谓的玄门开启。皇帝几次便装出行,出入的都不是时候,所以龙也就出现的不是时候。”又说就要重新进行迁徙了,互相传说的有十多人。

丞相、御史弹劾道:“陈汤惑众无道,妄自诈称,把异象归给皇上,这不是他所应当说的,犯了大不敬的罪。”廷尉赵增寿评议,认为“惩治无道没有正当的法则,根据所犯的罪行轻重来治罪,臣下沿用此法却往往判罪失当,所以把案子拿到廷尉来审理,没有先例可参照就把事情首先报告给皇上,这是为了端正刑罚,使人命得到重视。圣明君主哀怜百姓,颁布韶令叫停止建造昌陵,不要迁徙官员和百姓,诏令早已发布。陈汤妄自把自己的揣度告诉其他人说将要重新迁徙,虽然受到惊动不小,但话流传得不是很广,百姓没有发生变乱,造就不可以说是惑乱众人。陈汤散布谣言,假设并不真实的事情,不是他应该说的,犯了大不敬的罪。”

汉成帝颁布命令说:“廷尉赵增寿所评议的很正确。陈汤从前有讨伐郅支单于的功劳,特贬陈汤为百姓,发配到边疆去。”

又命令说:“以前的将作大匠解万年奸巧邪恶没有忠心,胡乱制造谎言,增加赋税,征发徭役,仓猝兴起工程,使人民白白遭受罪苦,死的人接连不断,流毒遍及百姓,国内的人都心怀不满,他虽然遇上赦令,但也不适合住在京城。”于是陈汤与解万年一同被发配到敦煌。

过了很久,敦煌太守上奏书说:“陈汤以前亲自诛杀了致支单于,在外国威望很大,不适宜接近边塞。”汉哀帝刘欣下令把他迁徙到安定。

议郎耿育上奏书陈述对国家有利的事,顺便为陈汤鸣冤道:“甘延寿、陈汤替伟大的汉朝显示了钩取深处之敌和招致远方之国的威力,为国家洗刷了多年的耻辱,征讨极远地区桀傲不羁的君主,俘获了万里之外难以制服的敌人,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劳吗?先帝嘉奖他们,几次颁布英明的诏令,宣传彰明他们的功劳,更改年号,记其功勋,传之无穷。与此相应,南郡贡献白虎,边塞平安无事。当先帝卧病在床时,还留意于他们,没有忘记,几次派尚书质问丞相,立即为他们论功行赏。

惟独丞相匡衡进行排斥不给记功,只封了甘延寿、陈汤几百户,造就是有功的大臣和战士所以失望的原因。孝成皇帝继承了已建立起来的事业基础,趁着征战讨伐的威力,没有进行战争,国家平安无事,但大臣邪恶不正,又有谄媚奸巧的人在朝廷,毫不深思本末的患难,用来防止还没有形成的事情,他们想独占君主的威严,排挤妒嫉有功的人,使陈汤孤独地蒙冤被押,不能自己辩明,最后终于以无罪之身而在年老时被抛弃在敦煌,正好处在往来西域的通道之上,让威名令敌人闻风而逃的大臣转足之间就自己遭受灾祸,被郅支剩下的敌虏所耻笑,实在可悲!

到现在奉命出使到外蛮的人,没有不讲述郅支的被诛杀用来宣扬汉朝的强盛的。藉助别人的功绩来威胁敌人,抛弃他人来使说他坏话的人感到高兴,这怎么不叫人悲痛呢?况且身处安定不要忘了危险,强盛的时候要想到衰败,现在国家平常没有文帝成年累月进行节俭而使国家富饶起来的积蓄,又没有武帝时被推荐而任用的勇猛机智、擒获敌人的大臣,只有一个陈汤罢了!

假使陈汤去世没能及上陛下的时代,还希望国家追加他的功劳,为他的墓树碑,用以勉励后来的人们。陈汤有幸得以生活在现在圣明的时代,建立功劳没有过去多久,反而听任奸邪的大臣把他排斥得远远的,使他流亡逃匿,死无葬身之地。眼光远大的人士,无不考虑,认为陈汤的功劳几个时代都没有人比得上,而陈汤所犯的罪过是人情所都有的,陈汤尚且这样,即使再有人为国流血牺牲,抛尸沙场,还是要受制于唇舌,被嫉妒他的大臣所俘虏。这是臣下为国家深感忧戚的原因。”奏书递上去后,汉哀帝就让陈汤回来了,最后死在长安。

陈汤死后几年,王莽为安汉公,执掌朝政。内心既感激陈汤的旧恩,又想讨好皇太后王政君,就以讨伐郅支的功劳来尊称汉元帝庙号为高宗。又因为以前陈汤、甘延寿的功劳大封赏薄,还有候丞杜勋根本就没有封赏,就加封甘延寿的孙子甘迁食邑一千六百户,为陈汤追加爵谥为破胡壮侯,封陈汤的儿子陈冯为破胡侯,杜勋为讨狄侯。

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

陈汤攻杀郅支单于之后,原来就归降的呼韩邪单于更加臣服,表示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此后汉元帝又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恢复了旧日的和亲关系,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一切,陈汤是建立了首功的。从史书记载看了,陈汤爱财,并因此几次起落。假传圣旨,也反映了他缺乏为官的圆融。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历代评价

刘向:“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三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谷永:“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王凤:“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

耿育:“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先帝嘉之,仍下明诏,宣着其功,改年垂历,传之无穷。应是,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会先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趣立其功。独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汤块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旅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夫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快谗,岂不痛哉!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班固:“自元狩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讫王莽世,凡十八人,皆以勇略选,然其有功迹者具此。廉褒以恩信称,郭舜以廉平着,孙建用威重显,其余无称焉。陈汤傥易,不自收敛,卒用困穷,议者闵之,故备列云。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男欢女爱 宋檀记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花都太子 名门艳旅 无限群芳谱 高手下山祸害师姐 蛊真人 快穿女配冷静点 后宫春春色 全球高考 江湖尘事 都市花缘梦 网游之修罗传说 诸天刀皇 鬼吹灯 吃鬼的男孩 清穿皇妃要娇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大宋必须浪 回到唐朝做首富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明狗腿子 大齐之君上传奇 三国凭实力截胡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大夏镇远侯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三国之现代魂 时空乱叙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七分蜀酒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txt下载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最新章节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