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皇帝

剑花如梦

首页 >> 三国之最强皇帝 >> 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三国之召唤猛将 大夏第一假太监 无敌天下 红楼春 偷香 兵锋无双 抗日之铁血使命 乱世枭雄 明朝那些事儿 
三国之最强皇帝 剑花如梦 - 三国之最强皇帝全文阅读 - 三国之最强皇帝txt下载 - 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0章 接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三九章接种

实验体,自然是来自后世的称呼,同时,对于患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其冰冷的代号。不过,经历了太多沧桑,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张氏,对这个称呼,却没有产生太大的触动。她依照方案,将四份来源不同的痘苗,分别种到了首批选中的四个死囚的身上。

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后,第七天,终于有一位死囚,开始发热见痘,到了第十天,所有的实验体,身上所种的痘苗全部见效,身上长出了痘疮。

这样一来,除了张氏,没有人再敢进入帐幕之中,与病人接触了。就连负责记录的侍医,每次也只能留在帐幕外面,通过张氏的口述,来记录病情了。

当看到自己身上长出了痘疮,四名病人登时明白了过来,恐惧、狂怒、绝望,各种负面情绪一时间全都涌了上来,他们在床上大骂、大哭、使劲挣扎,等到精疲力竭之后,灰心丧气的他们,又仿佛是一具死尸一般,静静的躺在床榻上,一动不动。

为了防止反抗,死囚们都被牢牢的绑缚在床上,如今他们患上了痘疮,更是不敢松开绑缚——万一让他们挣脱逃跑了,那可真是要闹生化危机的节奏。

因此,他们的吃喝拉撒,全都是在床上进行,而这一切,全靠张氏一人不避脏臭,悉心料理,保持床褥的干净。刘照若是有知,恐怕也要暗叫一声侥幸,当初他选择张氏,仅仅因为一时半会找不到其他患过天花,对病毒免疫的人,没想到,张氏身上那种中国传统女性所特有贤良淑德,使得她们往往就是天生的护理人员,有了张氏的照料,病人们的情况,可比无人照管,眠卧于屎尿之中,要好得多了。

又过了十天,编号为实验体丙的病人,不幸死去,这意味着丙号痘苗,暂时被定义为危险苗种,排除在下一轮接种实验之外。

而其余的三个病人,在此后的十余天里,先后病愈,死里逃生的他们,不仅欣喜若狂,更是对张氏产生了一种感激、依赖之情。

史道人告诉他们,做为他们充当实验体的奖励,他们获得了皇帝的特赦,之前所有的罪行,全部被赦免。但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依旧要留下来,听从张氏的差遣,直到“熟苗”研制成功,才会放他们回家。

刚从黄泉路上走了一圈,又听到自己的罪名已经被赦免,三人不由得大喜过望,何况他们对张氏也有感激、报答之心,于是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为朝廷效力。

而三人身上结出的痘疤,也被保存了下来,做为下一轮种痘的种苗。只不过,第二轮种痘,人数便添加了一倍,有个六个人被选为实验体,每个种苗,都将在两名实验体身上,进行接种。

这样做,完全是怕失败率太高,如果不扩大人数的话,会导致最后选不出安全的“熟苗”。因为对水苗法只是一知半解的刘照,对于熟苗的选取,完全是采用最原始的淘汰法——一旦致人死亡,立刻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如果适当的扩大接种人数的话,第二轮的三个苗种,如果依然是单人接种的话,一旦有人死亡,安全苗种的数量,立刻会下降为两个,那么到了第三轮,很可能就会淘汰到只有一个,再到第四轮选育,那可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了,否则,就会失去所有的安全苗种。

第一轮接种,之所以是单人单苗接种,那只是怕初始的种苗毒性太强,接种的人数太多的话,死亡的人数也会增加,而充当实验体的死囚,人数却是有限的,经不起挥霍。

就这样,一轮轮的种苗选育,有条不紊的进行了下去。

第二轮,六人全部存活;第三轮,六人中又有一人死亡;因此,第四轮,接种的人数又被扩大了一倍,达到了十人。

只是,此时,死囚的数目,已经不足了。

那么,再去洛阳狱中挑选吗?史道人苦笑一声,摇了摇脑袋,为了挑选上次的那批的死囚,他已经把洛阳狱给翻了个底朝天,狱中的景象,他实在不愿意回顾,大狱中的囚犯,无论是不是死囚,生存环境都很恶劣,许多人都是疾病缠身,史道人甚至觉得,里面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大疫。能挑选出二十名比较强壮的死囚,都已经算是运气不错了。

那应该去哪里挑选呢?难道要上报朝廷,让各地送死囚过来吗?恐怕并不可行,路途遥远,从诏令下达,到各地送囚犯过来,这一来一去,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而痘苗的研制已经到了节骨眼上,哪能拖延呢?

安定下心神之后,史道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一身作则,带领身边的道童、家仆乃至姬妾,前去接种!

这个决定看似有些疯狂,实际上史道人也有自己的考量。痘苗的研制,本身就是为了给人接种,来防治痘疮,也就说,接种是迟早的事,只要你不想患上痘疮。只不过,眼下的痘苗,尚未达到刘照所说的“熟苗”的程度罢了。当然,以刘照半桶水的程度,他实际上也不清楚到底几轮之后,才算是“熟苗”,反正他自己打定主意,不到十轮之后,他自己是不会冒险接种的。

但是,自从痘苗开始研制以来,也才死了两个人而已,比起迎春殿里的人几乎被一窝端掉的情况来说,死亡率已经很低了。所以,史道人横下一条心来,决意由自己来亲自充当实验体,先行接种。

对于自家的道童、家仆、姬妾来说,史道人无疑是有着掌控生死的权威的。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他家里所有的人,都作为第四批实验体,参与了接种。

第四轮,接种者十人,死亡者,零。

结果一出,众人大受鼓舞,在邙山担任护卫的两队卫士,即刻表示,愿意充当接下来几轮的接种人选。

史道人不敢自作主张,赶忙将实验的进度和卫士的想法,写成奏疏,上报给刘宏以及刘照。

刘照当即就批准了卫士们的请求,从实验报告来看,水苗法似乎的确功效非凡,死亡率也比较低,因此让卫士们先行接种,获得免疫力,这对以后水苗法的推广,也有好处,毕竟一旦推广开来,总不能还就只靠张氏一个人来忙活吧?

虽然这批卫士里,有典韦这个对刘照来说,意义非凡,十分重要的人物,但是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刘照还是决定让典韦参与此次接种,人的命运,起伏不定,谁也没法掌握。典韦的命运,已经被刘照改变,至少,他现在绝对不会在公元197年战死疆场了,可是,典韦因此就会长寿吗?很难说,也许一年后的黄巾之乱中,典韦就可能一个倒霉,折戟沙场呢!有道是“公子赴宴,不醉即饱,壮士临阵,不死带伤”。所以,与其无谓的担心那些不可捉摸的变数,还不如尽人事而听天命呢。

而刘宏在得到禀报之后,则是乐得合不拢嘴了。二十多个人接种,却只死了两人,这还是那个人人谈虎色变,到处灭家屠村的痘疮吗?看来此次痘苗的研制,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成功了,如此一来,青史之上,自己的这一笔功绩,也是确保无疑了!

刘宏兴奋之下,下诏大赦天下,并传令史道人加快速度,等再进行两三轮的选种之后,便可以返回洛阳,先给宫里的内侍、宫人以及卫士进行接种了。

不过,无论刘宏如何心急,天花病毒的病理周期放在那里,又不会以刘宏的意志而发生变化。接种之后,出痘至少要七天,然后痊愈又得半个月,也就是说,种痘的周期,至少要二十天以上,哪是能说加快就加快的。

等第六轮接种实验完毕,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底。往年这个时候,刘宏早就躲在西园之中,碧波泛舟,清凉解暑了。而今年,因为苏美人患了痘疮,刘宏躲避到了南宫,虽然苏美人死后,内侍们按照刘照教授的方法,将迎春殿里里外外都清理消毒了一遍,而按照刘照的说法,在北宫居住,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可是刘宏依然不能放心,迟迟不敢踏入北宫一步。如今酷暑难当,刘宏心中烦闷,自然恨不能赶紧接种,好让自己可以安然返回西园消暑。

因此,第六轮接种完毕之后,在刘宏的一声命令之下,宫中的低级内侍、宫人,先分批次的开始种痘。这时,每个批次,可不就仅仅只有十来个人了,而是多达五百余人!

人数的基数一大,死亡的人数也立刻增加,第七轮的五百余人当中,丧命的,居然有二十人之多。听到这个消息,连刘照都惊讶了,张琰不是说他种了七八千人,死者才二、三十吗?怎么自己这里才种了五百人,就死了二十个?难道痘苗的毒性,依旧相当强烈?

这个数字也吓到了刘宏,原本跃跃欲试,想在下一批次就进行接种的刘宏,顿时蔫了,最后,他宁可冒着“沾染病气”的风险,先行回西园避暑,也不愿在下一批次,进行接种了。

然而,第八轮的效果,居然好得出奇,第二批参与的五百余名内侍、宫人,居然只死亡了一人。得到消息后,刘照决定,自己将参与下一批次的接种,一则是七、八两轮接种的对比,再一次告诉刘照,概率这个问题,真不是一个文科僧可以掌握得来的,与其担心那些不可掌握得“概率”或者运气问题,还不如坦然面对。二来,自己既然决心用种痘术来给新道教树立威信,那他也应当以身作则,尽早的接种,好用行动来向世人证明,种痘术的效果,以及朝廷对种痘术的支持。

听到消息之后,关羽和徐晃同时表示,既然郎中、卫士当中,已经有人种了痘苗,那么下一批,就该由他们这些还没接种的人先行尝试。虽然关羽和徐晃都不懂种痘术的原理,但是痘苗接种的次数越多,毒性越低的说法,早就传遍了宫中,因此,关羽和徐晃决定,在刘照接种之前,由他们再为刘照减一轮毒性。

刘照拗不过关羽和徐晃,最后,他门下的所有郎中和卫士,包括史阿、岳卓在内,将近三百人参与了第九轮的接种。

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内,刘照每天心里都有些惴惴不安。说实话,虽然一再咬牙表示要坦然面对、尽人事而听天命,但是若说关羽、徐晃等人真的出了事,刘照还是要痛不欲生的——没了这些猛将,他就算健健康康的活下去,将来又如何收拾那个乱成一团糟的天下?

结果终于出来了,第九轮将近一千人接种,死亡十三人,而刘照门下的郎中和卫士,只有一人不幸身亡,而且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只是一个前不久才从北军补入的卫士罢了。

刘照大喜,决定要为自己种痘了。谁知这一次,依然有人前来阻挠。

首先是何皇后,出于母爱,她表示要在刘照之前种痘,并且说母子血脉相通,痘苗先在她身上接种过之后,会更加适合刘照使用。

然后是何氏,理由几乎与何皇后相通,只不过把“血脉相通”,换成了“你是吃我奶长大的,身上也等于是流着我的血”云云。

再下来,阻拦刘照的,居然是胤男,她用稚嫩的嗓音告诉刘照,她这个当姐姐要保护弟弟,所以应该由她先行接种。

最后,则是曹操、卢、王兄弟等人出面,纷纷表示自己也愿意为刘照再将痘苗的毒性减轻一轮。

面对众人的好意,刘照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但是,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接种了,再拖下去的话,天知道会不会自己还没来得及接种,就先传染上了天花,一命呜呼了!要知道,最近宫里接种的人员众多,也就意味着天花病毒流传的几率大大增加,哪还敢再拖下去?

于是刘照出面,劝说众人一起种痘,并且把最近宫里接种人员太多,痘疮的病气很可能比较重的情况,给众人讲了。听了刘照的劝说后,一干人等这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决定一起接种痘苗。

和刘照同一批次接种痘苗的,有何皇后、何氏一家、曹操为首的弘农王属臣、候振为首的芳林园的内侍以及宫人,就不少连亲刘照的士大夫,如卢植、马日磾、王允、杨赐、袁隗等人,也纷纷表示,要一起种痘。

在这种情况下,刘宏也终于沉不住气了,特别是当他听说了刘照的“病气加重”说之后,也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体来,于是他传下诏令,不仅宫中的常侍、黄门,要同他一起接种痘苗,而且朝廷上下,三公九卿,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参与这次接种。当然,对于官员,刘宏也并不是下令强制执行,如果实在有不愿意冒风险接种的,朝廷也不勉强。

但是,年初苏美人患上痘疮的时候,整个洛阳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许多人都怕宫中的恶疫会传染开来,危及整个洛阳。因此,不少人离开了洛阳城,去周边的乡里躲避,没有离开的,也是惴惴不安,只要一有家人患上伤风、发烧的疾病,全家立刻如丧考妣,赶紧将其隔离,甚至出现了有人仅仅是得了感冒发烧,却被家人锁在房中,没人敢去照顾,最后不幸身故的事情。

现在,传闻邙山的史道人发明了可以预防痘疮的“痘苗”,皇宫里已经有很多人接种过了,虽然不免有人因此暴亡,但是总体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所以,大家早就伸长了脖子,盼着痘苗能早点流传到外面来,好让自己接种了。

因此,这次刘宏诏令一下,几乎没有哪个官员提出反对,也仅仅只有不到十人怕冒风险,所以没有参与接种,其余的大小官员,全部列入了接种的名单。

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负责接种的史道人也不得不慎之又慎,因为这次接种,对象从皇帝到储君,从三公到九卿,无一不是重要的人物,任凭哪个出了事,都要引起朝廷乃至天下的震动。

当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比如卢植等人就曾上疏,说天子与弘农王,不可同时接种,因为万一出了事故,岂非皇帝与储君同时出事?到时候先别说皇帝薨逝引起的动荡,光是两宫拥立不同的皇子做继承人,就足够引发一次政变了。

但是刘宏考虑再三,既不愿意自己延后半个多月接种,也不好意思让刘照延后接种,而刘照,虽然认为卢植说得有道理,但是他自己也只能抢在刘宏前面接种,而不能提出延后接种,否则,日后让人提起来,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就这么盼着父皇出事,好让自己接班?

最终,父子两人还是在同一批次进行接种了。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这一次接种的痘苗,选用的是从一开始到现在,一次致人死亡的病例都没有的苗种,从理论来说,致命的危险最小。接下来,刘照只能祈祷,自己真的是身负使命而来,有上天庇佑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重生十岁救黑爹 与你为敌 红牌弃妇带球跑 历代风云五千年 逍遥人生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爱吃香辣姜葱蟹的杨魔的新书 眸中万象:灵魂的隐秘侧写 重生豪门女学霸 吾为人,镇压神明 千万别看纯靠瞎写 开宗立派当反派 综影视知名贤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 最后一作 都市皇宫 末世虫潮 独醉天涯 我能提取熟练度 重生之神级明星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橙心如意剑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冒牌皇叔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三国之重振北疆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世子请叛逆 
最近更新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英烈传奇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大明辽国公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清宫秘史十二章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三国之最强皇帝 剑花如梦 - 三国之最强皇帝txt下载 - 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 - 三国之最强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