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翰没有求来援军,却不愿坐以待毙,他知道,此次若是刘豫被打败,那他在大金便没有了任何砝码。
刘豫,是他最后的稻草!
完颜宗翰当即带领几个心腹火速南下汴京,与刘豫一齐抗衡宋军。
看着匆匆南下的宗翰,身为这场朝堂内斗局外人的完颜兀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嘴角滑过一抹诡异的笑容,好似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刘豫本是完颜宗翰养的一条狗,此刻却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这一战刘豫若败,宗翰不会饶了他,而金廷也不会饶了宗翰,二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人一番合计,目光最终落在了刘光世身上。
刘豫曾在宋朝为官,对刘光世此人颇有了解,他治军不严,所率军队是宋朝四路大军中最薄弱的一路,而他驻守之地又有着极关键的战略地位。
一旦夺得此地,金朝便夺得了进攻权,进可攻退可守,届时宋朝将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为夺取庐州,完颜宗翰与刘豫部署了三路大军,分别为东西中三路。
中路主战,东、西两路为掩护,。
东路以刘豫侄子刘猊为主帅。
西路以孔彦舟为主帅。
中路以刘豫之子刘麟为主帅,战略目标是迅速抢占庐州,占据此重镇,打开向南挺进的道路,届时三路大军共同南下。
三路大军,彼此配合,对南宋形成合围之势。
探马将刘豫的进攻计划报给岳飞时,岳飞决定派出一支大军,伺机攻击蔡州。
潘誓存在刘豫的安排下,慌忙率领自己的人马另加两万大军,急速南下救援蔡州。
岳飞此举,威胁了刘豫大军的侧背,东西两路怕岳飞一旦攻占蔡州,自己侧翼暴露,遂不敢再南下,全部驻守不出。
一子落,全盘活。
刘豫的三路大军,只有刘麟带兵渡过淮河,直逼庐州城。
驻守庐州的李杨与刘光世一样,畏敌如虎,不敢硬拼,眼见刘麟来袭,吓破了胆,竟在一天之内连连派出数十名使者,不断的向刘光世求援。
刘光世听闻之后火速派出使者向皇帝奏报,将自己遭遇的战况添油加醋的诉说一番,极其夸大了刘麟大军的实力,以此请求放弃庐州,退守太平洲,保存实力。
接到奏报后,赵构顿时惊得魂飞魄散。
他将奏报猛的摔到御案之上,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片刻之后,便生了难逃之心。
他本就没什么北伐的心思,此番只是在张浚与岳飞一众武将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答应派兵北伐,不过是想稍稍挫挫刘豫的气焰,好为接下来与金廷谈判。
可眼下听闻刘豫竟集结了这般规模的大军,大军中还有金人在内,尤其是完颜宗翰坐镇汴京,遥控指挥,这不禁让他想到当年靖康之难。
对刘光世的奏报该如何决断,他早已吓得没了主张,慌忙召来众臣商议。
此时作为诸军大元帅的张浚早已先行一步去了建康,只有赵鼎,韩肖胄,和秦桧陪伴赵构左右。
赵韩是此次北伐的支持者,认为刘光世畏敌如虎,夸大其词,一番陈情厉害,力劝赵构,以保此次北伐大业继续推进。
赵构被说得有些动心,就待下旨之时,这才注意到一旁的秦桧一直沉默不语。
作为资政殿学士的秦桧,此次也随军北行,他自觉身份不如两位枢密使,所以没有进言,实则心急如焚,一直是在等赵构问话。
“秦学士,此事你有何高见?”赵构望向秦桧。
“两位宰相大人面前,岂有桧说话的资格!”
“朕要听你的意见!”赵构不怒自威。
“皇上,依微臣之见,伪齐,金掳自来就不分家,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次刘豫南犯没有金人支持,此次刘豫举全国之力,想必更甚,而且完颜宗翰坐镇汴京,遥控指挥!微臣就怕中了刘豫与金人的奸计,我大宋四路军马都以为刘豫是软柿子,若这刘豫外软内硬,中间夹杂着金人铁骑,我大宋现在可是倾全国之力啊,都聚于这淮南的方寸之地,一旦……后果不堪设想啊”
秦桧侃侃而谈,说得口干舌燥,咽口唾沫润喉之时,赵构似还沉浸其中,慌忙催促道:“继续,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