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帝师

子洵

首页 >> 开元帝师 >> 开元帝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重生之女将星 调教太平洋 唐砖 我在大唐有块田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偷香 北朝帝业 抗日之铁血使命 三国之袁氏天下 
开元帝师 子洵 - 开元帝师全文阅读 - 开元帝师txt下载 - 开元帝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1章 王毛仲谗言惑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年轻真好啊!”目送朝衡离去,李隆基自言自语着,一转身,看见高力士满怀悲伤地站在他的身后,“力士,你怎么了?”

“刚才,谏议大夫澄怀来报,今夜乾元修书院中,秘书监马怀素和国子博士尹知章,两人突发疾病,一前一后,走了!”

琉璃亭里,洋洋盈耳的乐声戛然而止。

遥望着夜空中那轮秋水明月,李隆基心中生起一丝入骨的寒意。

“马怀素和尹知章虽居吏职,终生不问名利,专心学问。朕废朝一日,为他们举哀。赠马怀素润州刺史,谥曰文;赠尹知章绛州刺史,谥曰正。乾元修书院由褚无量、澄怀负责进行续纂。”

“是!”高力士默默地记在心里。

“太子嗣谦及郯王嗣直等皇子,年近十岁,尚未就学,朕命褚无量改编《论语》《孝经》为教材,他送来了没有?”

高力士命人拿来一叠书籍,李隆基细细翻阅了几页。

“褚无量与马怀素等人,都曾是朕的东宫侍读,今后,就让他和国子博士郄恒通、郭谦光、左拾遗潘元祚等人,继续为太子、郯王等皇子做侍读吧!”

“是!老奴立刻快马发往长安,让王皇后安排太子及诸王开蒙启学。”高力士一边回答着,一边找了一件袍衫,披在他的肩上。

李隆基落寞地坐在琉璃亭中,静静地感受着这清秋寒夜。

那些倏尔消逝的人,像遍地的黄花一样,结出了无端的忧愁。

且让秋月清露,洗一洗心头的哀思吧!

开元五年,十一月三日,契丹大酋李失活抵达洛阳,入朝觐圣。

松漠都督府恢复以后,李隆基以李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松漠府置静析军,仍以他为经略大使,辖下契丹八部的酋长均加授为刺史,并命薛泰将军为押蕃落使,督军镇抚。

李隆基承诺,以东平王李续的外孙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年末出关,许配李失活。

收复营州,对契丹、奚族采取攻战与和亲交互为用的计策,使得河北地区真正安定下来。

他终于可以腾出双手,将战略重点置于东突厥和吐蕃,这两个对大唐王朝威胁最大的势力上。

毗伽可汗阿史那默棘连领导下的东突厥汗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经济上的困局也无力缓解。

东突厥看似有了短暂的复兴,却难以恢复往日的强劲势力。

落日再美丽,终究是余晖残阳。

而大唐王朝兵强马壮,日益壮大,北疆防御系统固若金汤,他们的游骑只能在边境上远远地窥视,捞不到什么好处。

在暾欲谷的指点下,开元六年正月,阿史那默棘连派出使节,入唐请和。

李隆基虽然准许请和,但他十分清楚,阿史那默棘连志不在和。

于是,调兵遣将,在北疆精心布下了一盘大棋,加强了对东突厥的防备。

开元六年二月,下诏将蔚州飞狐峪的横野军南移,驻扎于太行山之北,屯兵三万。

又命并州的铁勒五部都督,拔野古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白霫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人,率本部落的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皆受并州天兵军总管的节度。

一旦东突厥有异动,就可以集中力量,迅速讨捕。

没有战事的时候,铁勒五部可以回各部落营生,官府仍然常常加以安抚。

五月,朝廷召回了安西都护杜暹,狡猾的突骑施都督苏禄嗅到了一丝异味,马上遣使入朝请罪。

突骑施是大唐王朝在西北的藩篱,稳住他就能保障西域和安西四镇的安全。

李隆基知道,苏禄对大唐王朝没有多少忠心,但他压着不表态,继续加封其为顺国公,保留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的封号。

同月,契丹大酋李失活身卒。

消息传到大唐,李隆基在紫微城文成门为之举哀,赠特进,遣使吊祠,以其堂弟中郎将李娑固袭承兄长的官爵。

永乐公主也转嫁给了李娑固。

十月,吐蕃也奉表请和。

他们自恃兵强,每次上达奏书,都要求大唐王朝致以敌国之礼,言词十分悖慢。

多次努力下,吐蕃得不到敌国之礼的待遇,又不想执行藩臣之礼。

这回奉表请和,换了一个花样,要求大唐朝廷以舅甥之礼对待吐蕃。

他们拿出当初和中宗皇帝签署的《舅甥亲署誓文》,要求彼此宰相都署名其上,并提出,大唐王朝来敕不能称他们的礼物为“贡物”,给吐蕃的礼物也不能称为“赐”,要改成“进物”和“寄”。

这是逼迫李隆基承认,吐蕃和大唐只是甥舅关系,而不是君臣关系。

他龙颜大怒,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大唐王朝是天子,是四夷诸国的宗主国,诸国对大唐王朝应当以臣事君。而大唐君临天下,也有责任对四夷予以保护和教化。

双方不欢而散。

之后,吐蕃又多次遣使请署誓文,李隆基坚决不予理睬。

十月底的某天,澄怀正在乾元殿中校对书目,忽见高力士带着一从内侍,走进修书院中。

他迎上前去,施了个叉手礼,道:“高公公,今日来乾元殿,是有敕旨要拟写吗?”

乾元修书院除了修书,还肩负着制诏书敕的职责。

高力士道:“陛下决定,十一月初要启程返回西京长安,临走前,有一要事交代于你!”

“你们走得如此仓促!”澄怀略顿了一下,叉手道,“请高公公宣布圣谕!”

“陛下思来想去,觉得乾元修书院藏书连山排海,实在太多,特命老奴来通知你们,将乾元修书院迁到东宫丽正殿,改名为丽正修书院,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

“是!澄怀和褚常侍立刻着手,准备搬家!”

“陛下还决定,在长安大明宫光顺门外设丽正修书院。两处修书院置知院事一人,副知院事一人,判院事一人,押院中使一人,待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孔目官各一人,专知御书典四人,知书官八人,写御书一百人,拓书六人,书直八人,装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

澄怀沉吟了一下,道:“通常,修书院以当朝宰相为学士知院,常侍为副知院事,掌管书院的刊缉校理。陛下想让谁来任学士知院呢?”

高力士意味深长地斜睨着他。“你希望哪位宰相来任学士知院呢?”

“那当然是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了!”澄怀脱口而出。

“为何非他不可?”

“他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大气,开启由骈趋散、清拔宏丽的大唐新风,显示了气势恢弘的盛世气象。除了他,还有谁能胜任呢?”

高力士摇了摇头,转身就走。“张说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他能胜任学士知院吗?”

张说与故去的宰相苏瑰是旧日好友。

开元四年,张说在岳州任上,撰写了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那天寄给苏瑰之子苏颋,表达了自己对苏父的怀念。

苏父逝世六年,仍有好友倾心惦记着。

苏颋感到非常感动,便向李隆基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不久,又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澄怀见高力士走了,急忙追了出去。

扬手喊道:“高公公!别忘了帮我请命太府,每月给我们修书院蜀郡麻纸五千番,每季给上谷墨四百丸,每年给兔皮一千五百张作笔材。急用!急用!”

高力士装作没听见,步履匆匆地走远了。

只留下澄怀一人,在乾元修书院门口发呆。

开元六年十一月,李隆基匆匆踏上返回长安的古道。

帝驾匪匪翼翼地驶出洛阳城。伊洛大地沃野千里,道路宽阔平坦,车马骈阗,络绎于途。

百姓见帝驾出行,纷纷靠边转身,避让他们。

高力士和李隆基同坐一舆,相顾无言。

李隆基从怀里掏出一张乐谱,一边哼着调子,一边伸出双指,在自己的膝上击起节奏来。

高力士悄悄伸头窥望了一下,见乐谱上写着《凉州曲》,不禁笑道:“陛下何时谱了这支新曲,老奴居然毫不知情!”

等到哼完了,李隆基才道:“这支曲子,并不是朕谱的。”

“那是谁谱的曲子?”

“这是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为朕搜集的西域曲库里发现的。”

“别看郭将军是个张眉努目的粗犷武将,那雄壮挺拔的外表下,居然藏着一颗温柔细腻的心!”

“郭知运知道朕酷爱音律,在西域任职期间,搜罗了许多西域曲谱。胡部乐曲,多以州为名,他献的曲谱里有《凉州》《伊州》《甘州》《渭州》《熙州》《石州》《陆州》等曲,朕独爱这支《凉州曲》。”

提到郭知运,高力士的话语间尽是崇拜和敬佩。

“郭将军是虎胆英雄,亲率骑兵,人衔枚,马勒口,夜袭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打得他们瑟瑟发抖!”

开元六年十月下旬,郭知运趁吐蕃不备,再次率军攻打吐蕃,大获全胜,缴获俘虏、精甲、名马、牦牛等数以万计,狠狠地帮李隆基出了一口恶气。

接到捷报,李隆基龙颜大悦,将战利品赏赐给在京任职的五品以上文武官员、以及朝集使三品官员。

同时,提拔郭知运兼任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加封太原郡公。

李隆基道:“陇右一带的乐曲,多杂有西域诸国的胡音。这支《凉州曲》也是如此,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音调铿锵激越,要是寓声于琵琶,就更加典雅大气了。”

“琵琶音质清脆明亮,声音穿透力强,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淳厚不失柔美,最适合这种铿锵激越的曲子!”

“力士跟朕久了,也成了半个音律大师。回去后,你将这些西域曲子交给梨园,让他们改编成新的曲谱,并配上歌词传唱!”

李隆基一边打趣,一边将曲谱递给高力士。

“陛下又取笑老奴了!”高力士脸上起了羞赧之色,伸手接过曲谱。

“朕要亲自将《凉州曲》改编成新曲,发行天下,让大唐所有的诗人都爱上这支曲子,人人都为它填写新词。”

高力士含着羞涩的笑意,小心翼翼地将曲谱折叠好,放到怀里。

“陛下日理万机,空闲之余,只剩音律这点爱好……”

李隆基话锋一转,道:“近日,坊间有些不好的传闻,说岐王李范有谋反意图。力士,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高力士心头一悸,笑容顿失。

他终于明白,李隆基为何急匆匆地返回长安。

歧王李范是诸位皇子中,最清心寡欲,最敦厚淳朴的,守礼节、崇信义,在民间的口碑向来很好。

说他有谋反之心,无论如何,高力士都不会相信。

“岐王殿下生性浪漫,喜爱结交大唐儒士,收藏名家书画,平常与人饮酒赋诗,也多半只是为了娱乐而已。请陛下不要想多了!”

“岐王和那些人整日吃吃喝喝,不务正业。有人向朕报告,某次吃醉酒时,他曾说,三郎能当皇帝,他排行第四,也是可以做皇帝的。谋反之图,流露于言语间……”

高力士有些紧张,不停地揉搓着双手。

李隆基说得有人,不就是左龙武卫大将军王毛仲嘛!

先天之变中,王毛仲参与扫除太平公主一党,成为李隆基的心腹近臣。

短短数年间,他一路扶摇直上,官秩层累,地位与唐元功臣相当,不仅进封为霍国公,还被加为开府仪同三司。

李隆基当朝期间,只有四个人享受过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头衔。

一位是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另两位是宰相姚崇、宋璟,第四位便是王毛仲。

在他的要求下,父亲赠官秦州刺史;其妻已氏赐姓李氏,封为虢国夫人;另一位小妾李氏被赐为霍国夫人。

王毛仲还与典掌北衙禁军的葛福顺结为儿女亲家,势力胶固,相互依仗,更加目中无人,骄盈之至。

连高力士在他眼里,都不过是草芥而已,更别提那些低级寺人,他动不动加以羞辱,挫辱他们就像自家的户奴。

诸王和北衙将士见到他,必加尊礼,唯独歧王李范待之如旧。

贱微暴贵之下,王毛仲改不了心中的自卑,总觉得李范处处都看不起他,嫌弃他。

便多次在御前进谗言,说李范广交三教九流,心怀不臣之心。

不久,岐王图谋造反的传言,在朝廷内外流传,惹得群臣猜忌纷纷。

高力士小心翼翼说道:“陛下,也许您忘记一件事情了!”

“何事?”

“先天之变前,太平公主意欲废黜您。她先找到宋王,宋王拒绝了,又去找歧王。因为歧王看上去没什么野心,日后最好操控。没想到,他对这个皇位毫无兴趣,不仅没有听公主的摆弄,还立刻把此事告诉了您!”

“的确有此事!这个傻弟弟,错过了一次当皇帝的机会 !”

高力士惶恐地望了他一眼,双手搓得更加起劲了。

兄弟们一路从兵燹之祸中安稳走来,是因为他们做对了选择,甘愿退出政治角斗,让最有威望的李隆基来掌握大权。

也许,歧王曾经对权力动过念头,但他和兄弟们一样,选择了醉情风雅之事,远离了权力的倾轧。

“老奴觉得,岐王安稳悠闲,满足于当下,根本没有谋反的理由!”

“你是想说,信不信,都在朕的一念之间吗?”

“人无完人,歧王也有不堪之时。他每年冬日,双手冻僵的时候,最爱叫来年轻貌美的婢女,把手伸进她们的怀里贴身取暖,美其名曰 ‘香肌暖手’。陛下找个机会,倒要好好批评批评他!”

李隆基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两人都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农家仙田 大奉打更人 宋檀记事 世界不需要魅魔拯救 武炼神帝 众神世界从虫族开始崛起 一拳和尚唐三藏 抗战之烽火 田园大唐 重生弃女当自强 嬷嬷,本宫带你飞!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全民魔女1994 从火影开始的宇宙世界 诸天刀皇 洪荒之盘王证道 谍涯无痕 鬼医嫡妃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风花醉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古今中外奇案录 女皇的男闺蜜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回到唐朝做首富 
最近更新汉吏 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 极品五世子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重生美好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无双镇北王 废柴趣妻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紫鸾记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 
开元帝师 子洵 - 开元帝师txt下载 - 开元帝师最新章节 - 开元帝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