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露说着竟起身执起竹剑双手,温言道:“灵鹫宫百年基业,日常运转一刻不能停歇。若遇紧急情况,你可动用信鸽传书,或调遣三十六岛七十二洞的人手。”
竹剑闻言心头一暖,却也不敢怠慢,肃然应道:“属下谨遵宫主谕令。”她口中虽这般说,心下却是雪亮——如今江湖上门派十有八九都已归附灵鹫宫,可其中不少不过是慑于威势,并非真心投诚。想起上月终南派掌门前来朝觐时,那闪烁不定的眼神,竹剑唇角不由泛起一丝冷笑。
灵鹫宫依绝壁而建,飞檐重重,箭楼密布,处处暗合九宫八卦之数。自那年三十六岛七十二洞联手反叛,宫中便大兴土木,将各处要道都设下机关。如今便是飞鸟过境,也要折翼而归,当真称得上铁桶一般。
李清露见竹剑领命,眼中笑意更盛,却似秋水深潭,看似温润,内里却暗藏锋芒。她轻移莲步,纤手忽地搭上竹剑脉门,略一探查便颔首道:“青冥凌霄诀已有六重火候,进境倒是不慢。”话音未落,又朝侍立廊下的菊剑招手:“你也过来。”菊剑闻声趋前,李清露一手携一人,正色道:“灵鹫宫立足武林,靠的不是人多势众。当年童姥在世时,单凭一人之力便可震慑群雄。”说着指尖轻弹,三丈外铜鼎应声而鸣,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这世道,女子立足尤为不易。”李清露语声转沉,“什么盟约情义,终是虚妄。唯有掌中剑、指间劲,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她目光扫过二人,“你二人当谨记,武功精进一分,便多一分自在。”
二人齐声应道:“谨记宫主教诲!”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肃穆。
李清露微微颔首,素手轻拂案上尘埃,淡淡道:“昨日你们挑选的《灵霄竹雨剑》与《素女剑诀》,皆是江湖中的上乘剑法。竹剑性子沉稳,正合《灵霄竹雨剑》中以静制动的要旨;菊剑灵动机敏,与《素女剑诀》中变幻莫测的剑意相合。”她说着起身,月白长裙曳地,“随我来罢。”
竹剑、菊剑二人相视一眼,不敢怠慢,紧随其后。三人穿过灵鹫宫重重殿宇,绕过几处回廊,但见前方山势渐陡,一条青石小径蜿蜒向上,直通后山。
这后山本是灵鹫宫禁地,寻常弟子不得擅入。但见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时有清泉从石缝中渗出,在日光下闪烁着晶莹光泽。行得半炷香时分,来到一处石壁前,壁上藤蔓垂落,看似寻常。李清露伸出素手,在石壁某处轻轻一按,只听“轧轧”声响,那石壁竟缓缓移开,露出一个洞口。
“随我来。”李清露当先步入,二女紧随其后。
进得洞来,初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行得十余步,豁然开朗,竟是一个极大的石室。但见四壁光滑如镜,顶上嵌着数颗夜明珠,发出柔和光芒,将整个石室照得如同白昼。最奇的是,四面石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图形,皆是灵鹫宫历代传承的武学精要。
竹剑抬眼望去,但见壁上字迹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显然是不同时期、不同高手所刻。有些地方还残留着指力刻画的痕迹,深达数寸,可见当年刻录之人内力何等精深。竹剑恍惚中又回到了多年前,那时候自己功力不深,进去后,差点走火入魔。一眨眼,自己又来到这洞中!平时都是在洞外看,没想到进来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李清露行至石室中央,负手而立,淡淡道:“这石室中的武学,乃是灵鹫宫数代心血。你们昨日所选的《灵霄竹雨剑》与《素女剑诀》,在此皆有详细注解。”
她指向东面石壁:“竹剑,你去那边参悟《灵霄竹雨剑》。此剑法讲究轻灵变幻,如竹影摇曳,似雨丝纷飞,最重身法与剑招的配合。”
又指向西面石壁:“菊剑,你去那边研习《素女剑诀》。此剑法以柔克刚,招式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需得静心体会。”
二女齐声应道:“谨遵宫主教诲!”各自走向指定方位,凝神观看壁上文字图形。
竹剑但见壁上刻着一个个持剑小人,姿态各异,旁边还配有密密麻麻的注解。初看时只觉得招式精妙,细看之下,才发现每一招都暗含数种变化,与呼吸吐纳之法相辅相成。她按照壁上所示,缓缓比划起来。
李清露缓步走到竹剑身旁,忽然伸指在她腕上一弹:“错了!这一招‘竹影扫阶’,手腕需得再沉三分。须知竹虽柔韧,风过时却能扫尽阶前落叶,靠的便是这一沉之力。”
竹剑依言调整,果然觉得剑势更加圆转自如。
另一边,菊剑正比划着一招“素手折梅”,李清露飘然而至,轻轻托住她肘部:“此招重在虚虚实实。你看这壁上注解:‘似折梅而非折梅,意在先而形在后’。若是太过着力,反倒失了精髓。”
菊剑恍然大悟,重新演练时,果然多了几分飘逸之态。
如此指导了约莫一个时辰,二女已将两套剑法的基本招式掌握纯熟。李清露微微点头:“剑招已得形似,接下来需得领会剑意。”
她忽然双掌一拍,石室中顿时响起一阵奇异韵律。但见她身形飘忽,在石室中游走起来,每一步都踏在特定方位,双掌翻飞间,竟同时演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剑意。
“看好了!”李清露清叱一声,左掌如竹剑般轻灵飘忽,右掌却如菊剑般含蓄深沉,“《灵霄竹雨剑》的要旨在一个‘变’字,如竹迎风,似雨落地,无有定形;《素女剑诀》的精髓在一个‘藏’字,如菊含苞,似女低眉,锋芒内敛。”
二女看得如痴如醉,这才明白原来两套剑法虽然路数不同,却都暗合自然之道。
演示完毕,李清露收势而立,面不红气不喘,淡淡道:“你们各自练习一个时辰,务求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