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华录

清韵公子

首页 >> 流华录 >> 流华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女将星 马前卒 调教太平洋 抗日之兵魂传说 即鹿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大夏第一假太监 贵女撩夫攻略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春秋我为王 
流华录 清韵公子 - 流华录全文阅读 - 流华录txt下载 - 流华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十七章 肃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夜幕低垂,帐篷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身影。孙原正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手中的竹简似乎已翻了不下百遍。郭嘉缓步走近,目光审视着他,低声道:“青羽,夜已深,何必如此焦虑?你再三翻阅这些文书,却似乎未曾找到你所求之解。”

孙原抬起头,目光黯然:“奉孝,局势日渐紧张,我心中难安。那些流民,身无分文,食不果腹,眼看着就要忍受饥寒与战火的双重折磨。可若我让他们征兵,命令他们上阵杀敌,我怕他们心有不甘,更怕他们心中会埋下怨怼。你可知,这一场决策,关乎的不仅是魏郡的未来,还有无数百姓的性命。”

郭嘉沉默片刻,走至桌前,低头思索。“青羽,你仁心可鉴,然天下大势,岂能仅凭一腔热血而为?战争中没有太多选择,只有胜败。你若一味心软,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若流民的命运不由你掌控,那么他日魏郡的安危,又由谁来承担?”

孙原愣住,目光中闪过一丝痛苦:“你是说,我该以铁血的手段去压迫他们,让这些无辜之人走上战场吗?难道,你真的希望我舍弃那份仁爱,去面对一场场血肉横飞的战争?”

郭嘉的眼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知道,青羽的仁心并非可以轻易割舍。但他也深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任何软弱都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崩溃。“青羽,”他说,语气比平日更为沉重,“你必须明白,战争没有回头路。宽容与迟疑,只会让敌人趁机侵占我们的土地,让百姓承受更多苦难。你所顾及的每一条生路,最终可能会变成更多人的死路。你不希望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但若魏郡无力保卫家园,难道他们的命运就会更好吗?”

孙原的心中如同泛起了阵阵波澜,他低下头,沉默许久。帐内的烛光似乎也因这片刻的静谧而显得更加柔和。最终,孙原轻轻叹息,抬起眼帘,那目光中闪烁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忧虑,而是深深的矛盾与无奈:“奉孝,你的话,我明白。或许,这就是我所无法逃避的抉择。但我始终不愿相信,只有血腥与暴力,才能带来和平。”

郭嘉目光凝视着他,缓缓地说道:“青羽,你的仁爱是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但有时,仁爱并非能解决一切。你有心善待百姓,却不能忘记,保家卫国的责任压在肩上,民众的命运也掌握在你手中。你若选择不出手,局势只会越来越糟,流民的命运亦将更加悲惨。你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所有人的未来。”

孙原默默地凝视着郭嘉,那些话语如同一柄利剑,刺入了他内心最深处。那份友情的厚重,那份无言的关怀,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做出艰难的决定。他深吸一口气,最终缓缓开口:“好,奉孝,我会听从你的建议。明日便下令,若流民自愿参军,便优先征募。若他们拒绝,我亦不强求,但若战火来临,终究无法避免。”

郭嘉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决然。“青羽,你的决定是对的。若我们不敢担当,如何能指望他人挺身而出?你心中的仁爱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铭记,而你为百姓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换来未来的安宁。”

孙原站起身,望向窗外那轮初升的明月,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感受到那份凝重与责任,也感受到郭嘉的话语中无形的支持与坚定。

“奉孝,”孙原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你说得对,这份责任我不能回避。只愿魏郡在未来的岁月中,能如这月光一般,清冷却明亮,照亮百姓的生路。”

郭嘉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青羽,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无论风雨如何,你终将引领魏郡走出困境。”

两人相对而立,心意交融,仿佛在这一刻,友情与责任已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持着他们一起走向未来的风云变幻。

***********************************************************************************************************************************************************************************************************************************************

命令一到,魏郡各县迅速启动征兵工作,百姓的安宁瞬间被打破,原本繁忙的乡间集市,忽然安静了许多。孙原亲自督导,派遣得力的亲信,奔走于县邑之间,传达旨意,急不可耐地催促各地速速完工。此时,魏郡的气氛愈加紧张,正如风暴前的平静,似乎每一声号令都预示着不安的未来。

在魏郡的一处小县城内,县令坐镇于县衙的高座之上,身披绛袍,手持长鞭,眉头紧锁,沉声宣告:“魏郡郡衙命令,所有青壮男子,须按期参军,若有不从者,重罚三十。”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威慑力,犹如寒铁撞击冰面,清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宣令之地,顿时一片寂静。人群聚集,百姓们心中升起了阵阵愁云,低语声此起彼伏,虽然知道此刻的言语再无回旋余地,却仍然难掩心头的焦虑与不满。

集市上,摊贩与行人停下脚步,百般凝视着县令的威严之语。许多贫困的百姓,衣衫褴褛,双手长年劳作的痕迹遍布指节,面容沧桑,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在这片没有繁华的土地上,百姓们早已习惯了忍受苦痛,但这一次,征兵令的铁律让他们无处逃避。某些目光低垂,心中虽不愿,但仍然无奈地踏上了前往登记的队伍。对于他们来说,生计艰难,家园破碎,生活已无其他退路,投身战场,成为唯一能寄托生存希望的出路。

“你这是要征兵,还是要夺人命!”那名瘦弱的中年男子低声抱怨,愤愤不平地看着眼前的县令,话语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他的面容消瘦,脸上的皱纹如深沟般刻着岁月的痕迹,眼中闪烁着一股忧虑与愤懑。然而,尽管愤怒与不甘在心头翻滚,内心的恐惧却让他最终将这些情绪吞咽进肚,压抑得几乎不敢再出声。

他低头看了看身旁的妻儿,那些为生活所迫,面容憔悴的亲人。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不参军,咱家怎能活下去?家里已无余粮,若不去参军,这日子便再无活路。”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绝望,却也隐约透出一丝无奈与认命。话音刚落,他便转身,步履沉重地向士卒队列走去,脚步拖沓,仿佛每一步都沉重得让他几乎无法忍受。

周围的百姓纷纷低头,沉默不语。此时,集市上虽然人流如织,气氛却变得格外压抑。那些曾在这里讨生活的摊贩,或在一旁低声交谈,或默默收拾摊位,似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无法言说的沉重。除了少数几人敢于发声,更多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担忧与愤怒,但最终却都无奈地选择低头顺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征兵命令,绝大多数人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对于这些贫困的百姓而言,参军并非出于忠诚或英雄气概,而是为了活命。他们手中的锄头早已无法养家糊口,眼看着粮食逐渐耗尽,家园破碎,战火将一切吞噬殆尽。此刻,唯有投身战场,才可能获得一线生机。即便知道黄巾军的势力如日中天,参军后生死未卜,但这已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

然而,孙原的征兵令虽已下达,但并非所有地方的实施都如他所期望。为了防止这一征兵工作演变为强行征兵、逼迫百姓上战场,孙原早早派遣了桓范和袁徽两位掾属前往各县督察。两人均为孙原心腹,智勇双全,深得信任。为了杜绝乱征壮丁的现象,他们被委以重任,负责监督各地征兵过程,确保募兵工作不因县令或地方官吏的私利而走样。

桓范与袁徽各带十名刺奸,四处前往各县视察。刺奸,乃是当时朝廷特有的一类执法人员,他们职责特殊,不仅要查办地方上的贪腐和不法行为,还要防范地方官员在征兵过程中的滥权行径。桓范与袁徽深知,当前的征兵任务关系魏郡的生死存亡,若不加以严密监管,极易引发民怨与社会动荡。因此,他们一路马不停蹄,奔波在各县之间,竭力查处一切滥用职权、强行征兵的行为。

在一座名为金城县的小镇,桓范与袁徽到达时正巧碰上了县令的紧急征兵行动。金城县地处魏郡的边陲,战火已渐渐逼近,百姓生活困顿。尽管征兵令已经发下,但当地县令却有些过火,明显带着逼迫的成分,私下拉拢了不少手下,强迫当地百姓参军,有些人甚至未曾得到正式征召通知,就被抓走送往军营。

桓范与袁徽迅速将这一情况掌握,并立即开始调查。在街头,他们遇见了正在排队登记的百姓,也遇见了一些愤怒的民众。许多人因为被逼参军而满脸愤恨,但却又不敢发声。两人立刻进行了干预,调阅了相关文书,找到了证据,确认了县令确实有强行征兵之事。虽然他们的手下并没有执法权直接处置这些地方官员,但他们依然决定迅速上报,杜绝事态的蔓延。

“这件事我们不能轻易处理,”桓范在袁徽耳边低声说道,“我们没有权力直接拿下县令,但必须报告上级,避免事态恶化。”袁徽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此事一旦传开,魏郡必定会动荡不安。我们必须立刻上报孙原,不能让这些地方官员肆意妄为。”

两人商议后,决定立即派人将情况上报孙原,并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了金城县县令的强征行为以及相关证据。与此同时,他们也下令暂时停止所有强行征兵的行动,确保百姓不再受到不公正待遇。

当他们赶回魏郡时,孙原已亲自接待了他们的报告。看完两人带回来的情况后,孙原脸色阴沉,知道如果这一事件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民怨和动荡。他决定立即下令各地严查类似行为,并派遣其他督察前往金城县,查清真相,以示惩戒。

然而,县令的处置权并不在孙原手中。尽管他已要求严查,但对地方官员的处理仍需经过上级的审批。在孙原下令后,金城县的强征行为虽然暂时停止,但所有的事宜仍需上报给更高层级的朝廷和地方主管部门,以防止更多的乱象滋生。

随着这些事件的逐步曝光,魏郡内部关于征兵的争议愈加激烈。尽管桓范与袁徽的迅速处理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但仍旧无法完全消除百姓心中的恐惧和不满。许多百姓在投身战场的同时,也在心中埋下了对地方官员的不信任,甚至对于未来的战事充满了恐惧——他们既要面对日益逼近的黄巾军,也要小心自己是否会再次被迫参与到这场没有尽头的战争中。

然而,孙原的目的并未改变,他仍旧在为魏郡的存亡而努力。随着时间推移,士兵们渐渐走到前线,而那些曾因强征而不满的百姓,也开始明白,投身战场或许成了他们唯一能控制自己命运的方式。

魏郡的存亡与这群流民息息相关。此次征兵,虽然以魏郡本地的青壮为主,但流民中的壮年男子也被列为征召对象。由于家园被毁,他们无处可归,战争使得他们早已失去了生存的依托,许多人在绝望中被迫投身于这场关乎生死的战斗。对于他们而言,战场或许是唯一的希望,因为只有通过加入军队,他们才能得到一线生机,或许还能从战斗中找到重建家园的机会。

孙原深知,魏郡的未来寄托在这些新兵身上。然而,这支由流民组成的军队,缺乏战斗经验,许多人甚至连基本的武器都不熟悉,如何将这些散漫的民众组成一支能在战场上有所作为的队伍,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挑选出合适的士兵,如何训练这些草莽出身的百姓,成为了孙原急需解决的问题。

魏郡境内的流民,遍布各个乡村与城镇。原本富饶的田园变成了废墟,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为了加快军队的组建进度,孙原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策略,尽可能地从流民中选拔壮年男子,快速充实军队。征兵的工作在魏郡各地迅速展开,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官兵的身影。他们一边忙碌着登记与筛选,一边强迫那些无路可走的百姓加入。许多人面对征兵,心中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他们要么选择顺从,要么只能继续漂泊。对于流民而言,参军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尽管战场上充满未知的危险。

几日之后,五千名士卒的名额终于填满。这些士兵中,三千余人来自各地的流民,剩下的一千人是魏郡本地的青壮。虽然队伍已经形成,但战斗力如何,尚不得而知。流民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从未接触过兵刃,武器使用极为生疏。孙原心中清楚,这支由草莽出身的人组成的队伍,虽然庞大,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与黄巾军的精锐部队抗衡。

尽管如此,孙原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他知道,虽然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暂时不足,但只要进行有效的训练,加以磨砺,或许能够迅速提升其基本战斗素养。更何况,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虽然质地不精,却拥有忠诚与勇气,若能加以调教,依旧能为魏郡争得一线生机。

在魏郡的军营内,尘土飞扬,战鼓已经擂响。那些新征募的士兵,或是流民,或是贫苦百姓,开始了他们的初步训练。刚开始时,大多数人都从未持过兵器,训练场上充斥着笨拙的身影。握刀柄的手不稳,步伐混乱,许多人甚至连基本的队形都无法维持。

审配冷静沉稳,善于训练士兵,尤其是那些草莽出身的兵员。孙原深知,审配的到来将成为这支军队能否成型的关键。他要求审配亲自负责训练这些新兵。

“兵刃在手,生死存亡之间,容不得半点马虎。”审配站在操练场上,目光如炬,声音低沉却震慑力十足。他身披铠甲,周身散发出威严与气势,“从今天起,你们便是战士。手中的刀、矛不仅是武器,它是你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保障!生死之间,唯有战斗!”

审配的言辞如重锤击打在士兵们的心头,原本迷茫的流民们瞬间意识到,他们的命运已与这支军队捆绑在一起。士兵们纷纷奋起,开始按照审配的指示进行严格训练。审配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与反应速度,进行分组训练。他从最基本的阵型开始教起,逐步教授士兵们如何使用武器,如何保持队形,如何与他人协作。那些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流民们,刚开始时步伐杂乱,动作生疏,但在审配耐心的指导下,慢慢地,他们开始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逐步变得更加协调与自信。

与此同时,孙原的智囊郭嘉也没有闲着。他深知,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训练时间过短,战斗经验也不足,贸然与黄巾军主力正面交锋必定会遭遇惨重的失败。经过深思熟虑,郭嘉提出了一个应对策略:“主公,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纪律松散,若我军能采取灵活机动的小规模战斗为主,奇袭为辅,必能制敌之长,避己之短。”

孙原深知郭嘉的谋略独到,便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他命令军队按照郭嘉的战术调整兵员编制,将防线划分为多个小型战区,令各路兵力独立行动。时而合围,时而分散,利用敌军散漫的作战方式,逐步蚕食黄巾军的力量。此外,孙原还指示郭嘉重新规划后勤物资的分配,将粮草和兵员按需分配,确保各路军队能够持续作战而不至于因后勤不足而陷入困境。

随着审配的严格训练和郭嘉的战略指引,士兵们的战斗素质逐渐提高,士气也在稳步上升。军营内,士兵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制造兵器,有的负责储备粮草,有的则协助训练新兵。魏郡的后勤系统也在稳步建设中,确保每一位士兵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孙原也着手将粮草下发给各户,帮助百姓度过春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即将上战场的士兵提供支持,还能在春耕时节保护民力,避免因战争造成的粮食短缺影响整个魏郡的生计。

孙原在魏郡太守府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日,白日夜晚皆在案头与政务为伴,身心俱疲,双目已有些许浮肿,眉宇间的疲惫难掩。他早已习惯这种劳碌的日子,却也知晓,魏郡的局势如风中之烛,稍不留神便可能倾覆。他未曾停歇片刻,沉浸于案卷之间,忙得忘了身后的轻风,亦忽略了自己已近极限的体力。

而远在魏郡城外的清韵小筑,心然、李怡萱与林紫夜三女幽居其中,三人性格各异,但彼此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心然冷静、机智,李怡萱温婉、善解,林紫夜则冷艳、深邃。她们并非不知孙原在府中忙碌,只是深知他的职责重大,心头虽牵挂,亦不愿因此打扰他。只是时光荏苒,几日未见,李怡萱终是忍不住,起身盈盈一笑,望着两位姐妹说道:“既然已在魏郡,为何总是隐匿于此?孙原终日忙碌,难道不该去看看他?他未必如我等所想,欲独自承受一切。”

心然轻轻皱眉,目光如水,含着几分思虑:“孙原之事繁多,未必有暇见我们,若贸然入府,只怕反成干扰。”她语气柔和,但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理性与谨慎。

林紫夜微微抿唇,眉头微蹙,过了一会儿,终于开口:“或许,正如怡萱所言,我们此去,不单是为了解忧,更是让他明白,魏郡之事重,但身边的人依旧在。我们不为其他,只是希望他知道,不必一人独自承受。”

李怡萱听罢,柔声道:“说得对,今日便去看看吧。”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长裙轻轻拂过地面,如同微风般温婉。紫夜随她而起,心然则凝神片刻,收回手中的书卷,轻轻道:“既然如此,那便随你们一同去。”她的语气平静,仿佛一切皆已在她心中预料。

三女合步入城,越过街市,穿过古老的巷弄,朝着太守府方向走去。一路上,李怡萱时不时回望清韵小筑,那座幽静的园林仿佛依旧在呼唤她,却因心中急切的挂念,而无法停留太久。

太守府内,孙原正伏案于书桌前,面色苍白,双眼虽有倦色,却依然深邃。政务如山,目不暇接,仿佛他已与那些文件为伍,连呼吸也与纸张的沙沙声相伴。他未曾注意到时间流转,直到一抹熟悉的身影悄然出现在门前。

“怡萱……”孙原眼中瞬间泛起柔情,倦意顿时消散几分,他放下手中之笔,匆匆起身,步伐虽急,依旧带着几分深藏不露的温柔,“你终于来了。”

李怡萱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轻轻步入,他的疲态不禁让她心中一紧,“孙原,你这几日可真是辛苦了,怎得连片刻的休息都不给自己?”

孙原眉头微蹙,轻叹道:“局势复杂,哪里敢放松片刻?魏郡所事纷繁,岂能掉以轻心?”说罢,他伸手握住李怡萱的手,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终是化作一声温柔的低语:“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

李怡萱微微一笑,眼底涌上一层不易察觉的愁意:“你倒是辛苦了,如何能将自己的身体拖累至此?若你倒下,谁又来支撑这魏郡的重担?”她的声音清柔,如泉水般流淌,轻轻拨动着孙原的心弦。

正当二人目光交汇时,林紫夜已走到孙原面前,温雅地拂去袖中的银针,指尖轻触他的脉搏,低声说道:“脉象虽稍显疲惫,但内伤已愈,若能稍作休息,必能恢复。”她的语气从容,似乎早已洞悉一切,只是目光中多了些许关切,“不过,若继续如此操劳,恐怕会拖延康复,令旧疾复发。”

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沉稳与无奈:“我亦有所察觉,然眼下的局势复杂,非一日之功可调。魏郡虽地广物博,然粮草调运之难,诸侯林立,外界风起云涌,若贸然行动,必引不必要的波动,甚至动摇现有的平衡。”

心然听罢,面色如水,轻轻一笑,仿佛那笑意能融化空气中的寒意。“所以,你迟迟未敢有所动作,怕是惹出麻烦罢?”她低语道,目光似乎穿透了郭嘉的心思,缓缓道,“但若再不调整,恐怕麻烦将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累积成山,终成大患。你我论兵法,便是此理。譬如树木,虽枝繁叶茂,但若根基不稳,岂能承受风雨?”

郭嘉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恍若顿悟的神色,他沉吟片刻,方才抬头望向心然:“你所言极是,倒是我心中过于谨慎,担忧过多。若仅依此态度,反倒错失良机。”他略微抬起下巴,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既然如此,心然可有良策?”

心然并不急于回应,凝神思索片刻,方才从容开口:“粮草调运一事,魏郡若仅依赖一地储备,必有隐患。与其全数集中于一处,倒不如分批次调运,巧妙安排,以避免一地受灾而导致全盘皆输。倘若能与周边诸侯加强联系,携手共调粮草,互通有无,也可减少各地压力,甚至可借此机会稳固周边的关系。”

郭嘉闻言,眼中顿时有了些许光彩,他微微点头,显然已经被心然的思路所启发。“心然,你言之有理,分批调运,既可确保各地供应,又能避免过度依赖一方,防患未然。”他沉声道,“我之前果然过于拘谨,思虑不周。既如此,我立刻着手安排。”

心然微微一笑,双眼似有星光闪烁,她那神情中,既有智慧的光芒,又似乎透着一种悠然与从容。“郭嘉,事无大小,决策之时,果断尤为重要。有时,过于谨慎反倒会错失最好的时机。若拖泥带水,只会让局势愈加复杂,最终错失时机,百弊难收。”

郭嘉略感惊讶,他未曾料到心然如此细致入微,目光不禁在她脸上停留片刻,随即肃然起敬。“心然,果然机智过人,若非亲自参与其中,我真难以想象你竟能察觉如此细微之处。”他沉吟片刻,接着又补充道,“你的这些思路,倒让我豁然开朗。若无你在,今日这局面如何应对,恐怕难以想象。”

心然听罢,轻轻笑了笑,语气不疾不徐,似有一股无形的安抚力道。“不过是些浅显的道理罢了,郭嘉为人机敏,心思缜密,正因如此,才更能领悟其中的关键所在。”她转向孙原,目光如水,语气温和,“既然大家都在,不如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一同商讨清楚,确保万无一失。”

孙原正站于一旁,眉宇间虽有几分疲惫,却依旧掩不住眼中那份睿智与感激。他低头轻叹,感受到心然的智慧带来的温暖,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敬意。“心然,你的谋略果然让我佩服。”他说话间稍作停顿,目光落在郭嘉身上,“这些日子,若非有你在旁辅佐,我怕是早已乱了阵脚。你与心然商议的计划,应当尽早执行,时间不等人。”

郭嘉闻言,目光一凛,立刻起身,神情严肃,语气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果决:“是,孙原,马上便着手安排。”他转身迈步,随即消失在房间内,脚步沉稳有力,毫不拖延。

心然与李怡萱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郭嘉的离去。李怡萱眉目间带着一丝柔和的关切,轻声说道:“心然,你的聪慧与果敢,真是让人佩服。”她的声音温柔,却隐含着一份深深的钦佩,“在这纷乱的局势中,若没有你在旁辅佐,孙原恐怕也难以如此从容应对。”

心然莞尔一笑,轻轻摇头,“怡萱,你这话过奖了。我不过是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真正的决策者是孙原,若无他深思熟虑的判断,所有的谋策也无法得以实施。”

李怡萱望向孙原,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与温柔,轻声道:“他这些日子疲于政务,恐怕已疲惫不堪。”她走向孙原,轻轻握住了他的手,柔声叮嘱,“孙原,虽然事重难舍,但你也要顾及自己的身体。你这样忙碌,恐怕会拖垮自己。”

孙原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眼中是满满的感激与温暖。“怡萱,感谢你的关心。”他笑了笑,尽管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这些事情拖不得,魏郡若不能安稳,如何安抚百姓,如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似乎带着某种责任的重量。

李怡萱轻轻捏了捏他的手,眼中尽是柔情,“无论如何,你的身体最重要。休息虽难,但也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你若累垮了,所有的一切又有何益?”

孙原微微一笑,眼底的忧虑稍稍褪去。“我知道,怡萱。等到这些事稍微稳定,我定会抽空陪你们。”他说这话时,眼中流露出一丝真诚与温暖,仿佛这短暂的承诺,是他最真挚的期许。

心然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暖意。虽然魏郡的局势复杂,暗流涌动,但至少在这一刻,她感受到了身边人的温情与支持。她微微一笑,转头望向李怡萱与孙原,轻声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各自为政,待事事安定,再谈心事。”

四人围绕在太守府的案桌旁,虽然眼前的局势复杂且充满挑战,但在心然与孙原的深厚默契、郭嘉的冷静决策、李怡萱的温柔关怀中,这片略显沉重的空气,竟也透出了几分温暖与光亮。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最强神医在都市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贵女种田忙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犬子汉高祖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逍遥侯内 玄宇宙 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红楼志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迷踪谍影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紫鸾记 穿越三国做将军 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 弃婿崛起之路 我打罗马?真的假的? 男扮女装为祸人间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 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 阿斗:我为建文大帝 大唐:开局入狱,无奈自爆身份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十万大山:1840 这个王朝叫大兴 
流华录 清韵公子 - 流华录txt下载 - 流华录最新章节 - 流华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