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华录

清韵公子

首页 >> 流华录 >> 流华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马前卒 调教太平洋 唐砖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抗日之铁血使命 游戏民国 谍影 重生之铁血战将 澳洲风云1876 
流华录 清韵公子 - 流华录全文阅读 - 流华录txt下载 - 流华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十五章 扩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想不到来人竟是袁术。孙原也有些错愕,毕竟是天子使者,不能坏了礼数,带着一众掾属,出城十里相迎。

袁涣的心中微微一震,随即抬头望向来人。袁术缓步走来,步伐从容不迫,每一步都仿佛踏着一首悠扬的乐曲,悠然自得。袁术身着一袭青缎长袍,衣袖宽大,领口精细的金丝绣花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辉,腰间系着一条镶有玉饰的黑色玉带,线条简练却极具贵族气息。那袍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承载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他的面容清朗,眉目如画,唇角微翘,神态从容,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气度非凡,犹如从帝都走出的王子,尽管多年未见,依旧风华绝代。

袁涣、臧洪等人站在远处,眼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袁涣微微拧眉,脸上露出一抹勉强的笑容,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然而真正见到袁术时,心底的涌动仍难以抑制。

“袁公路,好久不见。”袁涣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恭敬。虽然他在魏郡的身份不低,但与袁术相比,终究还是差了几分光彩。

袁术淡淡一笑,眼神如水般平静,他抬手轻拂了下长袖,目光掠过袁涣、臧洪等人,脸上带着微微的礼貌,但那份从容与自信却始终未曾消散。那双深邃的眼睛看似温和,却不难看出其中的冷峻与高傲,仿佛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甚至连风吹动他衣袍的角度,都似乎是他所安排。

“袁涣兄言重了。”袁术的声音清晰而温和,但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往事已矣,今日重逢,倒是更觉时光匆匆。”

他话语不多,却足以让在场的人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帝都风范。袁术微微倾身,细看之下,竟似与过去的豪门公子截然不同——他不再是当年那个热衷于宴会和游戏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位历经风雨、眼神中藏着深思与谋略的领袖。他的眼中闪烁着的光辉,犹如皇朝中的星辰,璀璨却又高高在上。

相较之下,袁涣身上那一袭深褐色的粗布衣衫,已不再有昔日帝都时的光泽,衣衫的褶皱处带着些许岁月的痕迹,领口和袖口微微磨损,似乎藏匿着无尽的疲惫与困顿。他那双曾经熠熠生辉的眼睛,现下却显得有些沉重,眉宇间多了几分沧桑,仿佛这一路的奔波,已让他失去了一些曾经的锐气。

臧洪站在一旁,面色苍白,眼中隐约有一丝焦虑。他的装束与袁涣大致相似,略显朴素且紧绷,身上的衣袍已略显褶皱,甚至可以看见衣袖上曾被汗水浸湿的痕迹。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日子,仿佛一阵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的豪门子弟,如今不得不与贫苦百姓为伍,肩负起艰难的生存重担。臧洪微微垂首,额角青筋微突,显然一场场的劳累和困苦,早已让这位英俊的士族公子,失去了些许往日的风采。

二人站在袁术身前,虽然嘴上相谈甚欢,心中却已知晓——与袁术那种高高在上的贵族气度相比,他们的疲态,已是无可掩饰的事实。袁术缓缓转身,目光仍旧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锐利。

“此地风景倒是不错,既然大家久别重逢,不如一同叙叙旧。”袁术的话语轻柔却不容置疑,仿佛这是他早已安排好的事情。话音刚落,他已带头走向一旁的凉亭,背影依旧高大挺拔,宛若君临天下的王者。

袁涣和臧洪对视一眼,虽心中感慨万千,但却只能默默跟随。两人脚步虽然不慢,却难掩其中的疲惫。毕竟,眼前这位袁公路,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年轻的公子,而是坐镇一方,目光如炬、风华绝代的贵族世家继承人。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显得那样从容而笃定,而他们,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风光无限、无所不能的士族子弟了。

“啪。”

袁术随手从大袖中抽出一个长条布袋,随手丢给身边的孙原。孙原披着大氅,双手抱在身前,冷不防袁术丢过来的物件,显然愣住了。

“这是何物?”

袁术眼皮也不抬一下,随口道:

“天子诏令,给你的。”

眼睁睁看着袁术随手从袖子里抽出诏令,随手丢给孙原怀中,袁涣、臧洪等人眼角扯动,对于袁术这等随手信然的动作,显然有些错愕。众人互视一眼,到底是袁家子弟,嚣张非常。

袁术、孙原共乘一车,返回太守府。

那卷轴虽不起眼,然而其所蕴含之意,却非凡俗所能窥测。随着袁术来的这道诏令,自然是允许魏郡扩军的诏令。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是,这道诏令并未通过中官下发,而是由外朝所发。

授命魏郡增兵,且其背后之深意,隐约可见。与以往由内廷宦官所发之诏不同,此道命令却由外朝三公九卿亲自签署,权柄之重,仿佛一阵东风,扫荡旧日的沉寂,气象全新。诏令一出,厅中气氛顿时一变,原本悄然无声的空气,仿佛被赋予了某种无形的压迫感,众人皆屏息以待,心中暗自揣测这道命令究竟所指何事。

此举,非一时偶然,而是内外朝权力交替之征兆。往昔,宦官权倾一时,内廷主政,外朝虽为名存实亡,然权柄早已掌握在宦官之手。几多权臣,皆为内廷之力所影响,外朝不过是装点门面的空壳。而今,外朝三公九卿亲自发布诏令,言辞间虽未直白,却隐隐流露出对孙原之深厚支持与倚重。字里行间,仿佛无声的宣告:孙原,已非昔日的“中常侍子弟”,已是外朝士族所认可之人物。虽未言明,然其倾向之明,已然昭示:外朝士族已将孙原视作一员自家力量,欲同心共谋。此等举动,若非非凡之事,岂能轻易为之?

此时此刻,孙原已从昔日因母族背景所遭遇之偏见与轻视中挣脱,脱去了那层“宦家子弟”的标签。往日因其背景所带来的冤屈,如今在这道诏令面前,已悄然消散无踪。昔日的偏见,已被外朝士族所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孙原才能与品德的认可与赏识。此举,非仅是政治上的胜利,更是个人名誉的重生。曾几何时,孙原亦曾为宦家之势所困,权力漩涡中的身影,难免显得有些孤独与无力。但如今,已不复当初困顿之境。外朝士族的背后撑持,犹如一股强劲的力量,将他从困厄中拖出,给予他全新的舞台与机遇。

外朝三公九卿此举,实为默许孙原之才,表露出对其治郡之能的极高评价。孙原自此已非魏郡一隅太守,而是与外朝士族结为一体,形成了互信共谋的局面。与外朝士族之联系愈加紧密,他的地位与影响力,亦随之水涨船高。

魏郡太守府的议事厅内,白昼的阳光洒满整个房间,温暖而明亮。长桌上摆放着一张张战图和文书,空气中弥漫着纸墨的气息。几位重要的掾属站立在两侧,神情严肃,气氛紧张。

孙原坐在主位,面色沉静,双手交叠,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的眉头略微皱起,显示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烦恼。虽然表面上风轻云淡,但那深邃的目光透着一种冷静与坚定,仿佛一块未曾打磨的巨石,内里蕴藏着无尽的能量。

“诸位,今日议事,关系重大。”孙原缓缓开口,语气平稳而沉着,声音低沉而有力,似乎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袁术亲自前来,且据他所言,乃是代表大汉天子,前来帮助我魏郡,扶持我等抵御外敌。”

孙原的话音刚落,议事厅内的气氛顿时凝固。众人互相对视,眼中闪烁着不同的情绪。郭嘉率先打破沉默,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嘴角轻轻翘起,带着一股玩味的笑意。“太守,”他的声音依旧沉稳,但带有一丝试探的味道,“袁术自称代表天子,前来帮助我等,实在令人费解。若真是如此,必定有着深远的政治背景。我们不能单纯看表面,更需要分析其中的动机。”

郭嘉说话时,脸上那种冷静的笑容从不曾消失,仿佛他早已洞察了所有局面,内心的波动也只是轻微的涟漪。每当他讲话时,总是能精准地抓住事情的本质,言辞简练却有着深刻的意味。

射坚紧接着说道,语气更为严肃,脸上的表情也比刚才更为紧绷。“太守,”他的眼神深邃,语调冷静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袁术名声在外,虽有一定实力,但若真如他所言代表天子,恐怕背后有更大的政治目的。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不能被表象迷惑。”

射坚的双眼微微眯起,整个人显得异常警觉,仿佛随时都准备迎接可能的风暴。他不轻易相信别人,但一旦决定了什么,便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下去。此刻,他的态度明显带着审慎,似乎他并不急于作出任何决策,而是等待更多的证据与情报。

射援则有些迟疑,他的神色略显复杂,眼中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犹豫。“但若袁术此行真是代表天子,若我们拒绝,恐怕不仅与朝廷对立,也可能失去未来的支持。”他轻轻捏了捏自己的手指,眼神微微游移,似乎在思考其中的利弊。

射援总是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他的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语气温和却充满理性。他往往是众人中最冷静的一位,面对重大决策时,往往会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务求兼顾各种可能性。

臧洪此时则显得更加严肃,他的面容硬朗,眉头紧锁,眼中透露出强烈的警觉与思考。“合作的条件是至关重要的,若我们能确保合作的公平性和互利性,或许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但若我们无法掌握主动权,反而可能被袁术所左右,得不偿失。”

臧洪说话时,双手紧握成拳,表情凝重且充满决心。每次开口时,他的声音总是坚硬而不容置疑,仿佛身上背负着许多责任。他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决断力,时刻提醒所有人,必须保持警觉,不能掉以轻心。

袁涣的态度则显得格外冷静,他的表情始终平和,没有任何波动,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复杂的局面。“这是一场博弈,既然袁术愿意帮助我们,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但绝不可以完全依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他低声说道,语气平稳如水,却有着一种无法忽视的深邃。

袁涣的眼神深邃,像是拥有无尽智慧的深海。他说话时总是冷静且逻辑严密,每个字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言简意赅,不容忽视。他没有多余的情绪,反而让人感到一种冷静中的威严。

孙原默默听着,目光闪烁,整个人没有任何慌乱,反而显得愈加从容。“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他说话的语气依旧平和,但眼中的坚定却更加明显,“若袁术真如他所说,代表大汉天子来援助我魏郡,我们自然要表示欢迎,但这并非盲目接受。我们必须仔细斟酌其中的利弊,确保不被其利用。”

孙原的语气稳重而深邃,每一个字都带着威严,仿佛能够压住整个房间的气氛。他的眼神始终清明,透露出深思熟虑后的果敢。他并非急于做出决策,而是通过理智与智慧去逐步解开眼前的难题。

郭嘉微微点头,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似乎有些赞同孙原的观点,但他的语气中依旧充满了审慎与警觉:“太守,袁术的到来,虽然表面上是帮助我魏郡,但背后的动机可能更复杂。若袁术真能代表朝廷,他必然有其目的,或许不止是援助冀州。他若图谋更大的政治利益,我们必须要谨慎。”

郭嘉的眼神闪烁,似乎已经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他总是能从细节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并以最冷静的态度去解读和分析。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急迫,反而是那种等待时机的从容。

臧洪再次郑重地说道:“我们必须确保一切行动都符合冀州的长远利益,不能盲目跟随任何外部势力。”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容妥协的决心,每一个字都如钢铁般铿锵有力。

孙原深深地看了每一位掾属一眼,沉思片刻,起身道:“容我跟袁公路好好谈一谈。”顿了顿,有道:“诸位等我。”

片刻之后,孙原便拉着袁术一同进来了。袁术自然知道不妥,自己到底不是地方长吏,魏郡的事情自然由魏郡掾属去做,他一无实权,二无明职,总不好拿个天子使者的虚名招摇撞骗。不过他一贯是胆子大些,孙原都无所谓,他自然更是无所谓。

郭嘉倒是不在意袁术在与不在,他凝视着案前的诏令,心中一片明澈,眉头轻挑,显示出一丝满足的神色。诏令的内容如他所料——天子最终将对冀州的希望寄托在孙原身上,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期之内。

郭嘉深知,天子选择孙原,既是对他的一种委任,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孙原被推上这一高位,意味着朝廷希望他能承接起平定乱局的重任,但这背后,却是一个复杂的权力博弈。对他而言,天子的一纸诏令,固然意味着信任,然而其中更蕴藏着难以言喻的危机。作为一名谋士,郭嘉非常清楚,孙原肩上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平定黄巾的战事,还有如何在众多复杂势力中寻得自己的立足点。

在这片混乱的局势中,最令郭嘉忧心的,莫过于董卓的崛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董卓的背景已经逐渐明朗:这位来自边疆的武人豪族,背景深厚,手握实权,野心更是昭然若揭。董卓虽在黄巾军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但他贪婪的本性和残暴的手段,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极具威胁。若放任董卓借助一场胜利积累威望和力量,未来必然会成为朝廷和士族势力难以控制的巨头。而且,董卓这种人物一旦攫取了冀州的实权,不仅朝堂的士族势力会受挫,甚至整个魏郡的局势也将面临更大的动荡。郭嘉心中不禁一阵叹息,若不早做防范,董卓的崛起可能会成为他们无法应对的巨大隐患。

然而,随着诏令的发布,孙原的局势似乎有了转机。15万石粮草及时送达,朝廷不仅仅为孙原解决了物资上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朝廷通过这一举动表露了对孙原的支持与信任。这不仅仅是一份物资援助,更是一种政治上的扶持。天子在诏令中明确要求,孙原需要迅速组建新军,整顿地方力量,以备未来的战事。这一命令,迅速成为了魏郡所有官员、士族之间讨论的焦点。

孙原心中清楚,建立新军的规模与组成将直接影响冀州的未来走向,而如何处理军权的分配,也注定将是一场严峻的政治博弈。郭嘉目光锐利,洞察到这一局势,知道孙原的处境依旧复杂。他并不单纯担心外敌,更多的是如何在朝堂内外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虽然天子给了孙原这个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挑战。每一个支持者,每一股反对力量,都可能左右最终的结局。

张鼎的处境,正是孙原内心的一个隐忧。张鼎指挥虎贲营,虽然在黄巾军战役中表现出色,但从军功的角度来看,他并未取得足够的成绩,这令孙原深感不安。若张鼎继续维持现状,迟早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士气与战斗力。孙原知道,若不采取措施,局面恐会变得更加复杂。于是,他在会议上有意无意地暗示,必须扩军,并建议张鼎成为新的主力,带领军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郭嘉此时心领神会,他与孙原的心思早已相通,二人共同的目标,是确保冀州不被外部势力染指,尤其是避免董卓借此机会,借平定黄巾军的功绩,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张鼎的背景也让孙原和郭嘉不得不重视。作为司空张济之孙,张鼎拥有深厚的士族背景和庞大的支持力量。这样的背景使他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棋子,也让他成为了孙原在与冀州士族权力博弈中的关键合作伙伴。郭嘉清楚,孙原的处境比他看上去更加复杂。冀州的士族并非容易控制,尤其是田丰、沮授等人,他们对外来干涉充满警惕,任何外部势力想要在冀州插手,都需要小心翼翼。孙原若想稳住局面,既要借助张鼎的力量,又要避免直接与士族发生冲突。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郭嘉知道,孙原必须更为谨慎地行事,保持对各方力量的掌控,方能最终稳固自己的地位。

田丰与沮授等冀州士族的反应,显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尤其是田丰,他言辞犀利,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局势下,天下兵戈四起,朝廷虽有强大力量,但在地方的掌控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各地的郡守们都在积极扩军,连一些地方豪族和乡勇也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兵力。而朝廷虽然没有明文支持,但却暗地里通过给予这些地方军职或官职,来维系对地方的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田丰认为冀州必须依赖本土的力量,建立一支由冀州士族控制的精锐部队,孙原作为魏郡太守,理应将自己的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任由外部势力干预。沮授等人亦表示同意,他们认为,只有在冀州士族的掌控下,才能保证冀州的安定与未来的发展,否则一旦外来势力插手,冀州的安危将不再可控。

田丰和沮授的立场,与孙原心中所求的和谐局面,愈加背道而驰。两位冀州士族的中坚人物,虽身处朝廷一隅,却牢牢把握着地方的根基与权力。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如同磨刀石,锐利、直白,毫不掩饰地揭示着心中的焦虑与愤慨。

田丰目光如炬,话语中透着一种难以忽视的急迫与坚定。他身着朴素的士族服饰,眉宇间的刚毅与深沉,让人一眼便知他绝非简单之人。此刻,他直视着孙原,毫不客气地说道:“孙太守,当前天下动荡,兵戈四起,朝廷虽力大无穷,但终究无法顾及各地的细节变动。看看眼下,冀州四面楚歌,郡守纷纷扩军,连一些豪族乡勇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自己的军队。朝廷未明示,但不难看出,它通过赋予他们官职和军职,在暗中维系自己的地方权力。这个局势,若不早做准备,冀州将面临外敌内乱的双重威胁,孙太守,冀州必须由我们冀州士族来掌控军权,否则一旦失控,岂不是自断后路?”

田丰的语气直如刀锋,毫不拖泥带水。而沮授,作为冀州另一位重要的士族人物,此时也沉声附和:“田兄所言不差。冀州地理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孙太守若想巩固根基,必须早早掌握一支忠诚的本土军队。如此,才能应对外敌的侵扰,也能稳住冀州内的各种变局。”沮授说话时,微微低头,目光扫过孙原,似有深意。

两位冀州士族的代表言辞锋利,直指孙原的内心。此刻,会议室内气氛骤然紧张,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孙原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心中却波澜起伏。他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决定冀州未来的命运。这场看似平和的讨论,实际上暗潮汹涌,权力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张鼎虽为一名能干的将领,拥有深厚的背景,孙原并不完全依赖,但冀州士族的根深蒂固与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才是他无法忽视的巨大压力。

他此刻如同站在刀锋上,前方是无尽的机遇与挑战,而背后则是无数复杂的利益博弈。倘若他顺从田丰和沮授的提议,冀州士族的支持或许能够稳固,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必须让自己的嫡系军队受制于外部势力。而若他决定坚定自己的立场,拒绝他们的要求,那可能引发一场不可预料的冲突,甚至对朝廷与士族之间的关系造成不可修复的裂痕。

就在此时,袁术静静地站在一旁,作为天子派遣的使者,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年轻的袁术虽然年仅十七八岁,然而他的目光异常锐利,双眼如同两把锋利的剑,迅速洞察到孙原此刻的困境。他注意到,孙原并未像预期中那样采取强硬的措施,反而似乎有些犹豫,面对手下鲜明对立的阵营,他显得过于宽容与克制。

袁术坐在宽大的木桌前,桌面上泛着一层薄薄的尘土,昏黄的灯光从桌旁的油灯中漏出,投射在他的面庞上,映出他微微蹙起的眉头。他的眼神深邃,透过窗外模糊的夜色,仿佛在凝视着远方。他心中暗自叹息,目光转向会议桌另一端,孙原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室内的气氛因争论而愈发压抑,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紧张,仿佛连每一口呼吸都显得沉重。袁术微微摇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孙原果然聪明,但却过于温和。”他心里默默道。

孙原坐在主位上,身形挺拔,神情专注,眼前的田丰和沮授正在激烈辩论,声音越来越高。虽然孙原没有出声,但他那微微皱起的眉头和偶尔低垂的眼帘,无不显示出他内心的沉思。他看似淡然地聆听着,却仿佛置身事外,目光在两位谋士身上时而游移,时而定格,心中的思考却比任何声音都要剧烈。袁术注意到这一点,心中有了判断。

孙原太过温和,这是他深知的事实。袁术明白,这个年轻的太守才智非凡,能在这乱世中脱颖而出,的确是难得的英雄之材。然而,他的谨慎与优柔寡断,却让袁术感到一丝无奈。面对如此明显的党争,孙原显然有些犹豫不决。袁术微微眯起眼睛,冷冷地想着,“如果他再这样退缩不前,不下定决心,那冀州的未来,恐怕会越来越不受控制。”他在心底为孙原感到惋惜。明明有机会大展宏图,却因为犹豫与软弱,可能会错失良机。

袁术的视线回到了会议室里。田丰的声音逐渐高亢,脸上的表情充满了焦虑和激动,他似乎在尽全力说服孙原。而沮授则紧跟其后,语气中也不乏责难。二人的争论在袁术看来,充满了争权夺利的味道。孙原依旧坐在那里,神情冷静,表面波澜不惊,眼中却透出一丝微妙的忧虑。“他是不是在担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还是在担心两位谋士之间的争执?”袁术心中暗自猜测,然而他已经对这个年轻的太守做出了判断。

“聪明,但不够果断。”袁术心里想,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开始有些厌倦这种过于温和的态度。若孙原无法迅速做出决策,无法展现出强硬的一面,他将永远游走在权力的边缘,难以真正站稳脚跟。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单靠智慧和谋略远远不足以应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袁术知道,孙原必须学会果断与雷霆手段,唯有如此,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继续掌控冀州,继续主宰自己的命运。

然而,孙原依然没有做出决断,仿佛还在权衡,仿佛在等待着某种外部的刺激或指引。袁术看着他的模样,心中对这个年轻的太守的判断更加坚定。孙原虽然才智过人,但太过宽容和犹豫,在这些党争之人面前,注定无法立足。权力的舞台上,宽容和退让往往意味着软弱,而软弱往往注定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

室内的气氛愈发紧张,田丰和沮授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彼此的语气越来越急促,似乎在争执一个无法回头的决定。孙原的心情却愈发沉重,他的眼神时而闪烁,时而低垂,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策问题,更是一场关乎冀州未来的博弈。冀州的未来,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太守的抉择,而是各方势力如何博弈、如何交织成一张复杂的大网,而他,正是这张网中最关键的一颗棋子。若是无法准确下定决心,若是再继续犹豫不决,那么冀州这片土地上的政治格局,将会因为内外势力的纷争而土崩瓦解,最终失去原本该有的方向。

孙原低下头,长长地叹了口气,窗外的风声掠过,轻轻摇曳着窗帘。空气中夹杂着几分湿气,仿佛也在为这场决断的时刻添加了一层沉重的气息。

久不发言的郭嘉却突然发了声:

“扩军,另立一营。”

清脆的声音瞬间传遍大厅,孙原疲惫的眼睛挑了挑,眼神里满是感激。

郭嘉的话带着力度,饶是沮授亦不得不侧目。颍川第一才子,千里迢迢来魏郡,可不是孤身来的,背后没有颍川士族的力量?孙原身边的士族太多,成分复杂,沮授心知肚明,也正是因为有本土之便,沮授方才敢于力争。然而郭嘉的身份不同,和孙原亦官亦友的他,可比孙原本人敢说话。

“虎贲营虽然目前听从青羽调遣,终归是帝都的兵,随时可能被抽调。”

郭嘉在“青羽”二字上咬了重音,显然意有所指——“魏郡既然有天子明诏,立一营,合律法、合情势,势在必行。”

孙原没有摇头否认,郭嘉的话不错,不过他头疼的是军队统帅,天子的诏令可没给实缺的官职,若是立一营新军,主官还不是二千石的校尉,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主官肯定是你。”郭嘉瞥了孙原一眼,满是笑意——你跑不掉。

孙原哑然苦笑。

袁术亦跟着笑了,这个郭嘉不简单,他不曾见过郭嘉,却听出来二人关系非常。冀州本土士族想拿这个兵权,恐怕没那么容易。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莽荒纪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洪荒之太上老子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北朝帝业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风花醉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犬子汉高祖 三国之重振北疆 逍遥侯内 玄宇宙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最近更新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 狂魔战神杨再兴 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 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三国之我是正经人 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 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 
流华录 清韵公子 - 流华录txt下载 - 流华录最新章节 - 流华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