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江山美色 庶女有毒 将军好凶猛 富贵小丫鬟 汉乡 我在大唐有块田 万斛春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6章 阵图微操与军队制度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阵法显然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将领们都不懂军事、各个草包。】

【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谁的命令呢?自然是赵光义的。虽然赵光义没有亲临前线,但这妨碍他远程指挥吗?当然不了。再远的距离,也不影响赵光义进行前线微操。】

【在辽军进攻前,预料到会有战争的赵光义不仅派遣了将领,还带来了自己的指示:此战,要按照我布下的阵图来打,这就是阵图,叫做“平戎万全阵”,非常棒!】

【将领们能怎么办?在宋朝的军队制度下,尤其是赵光义时期的军队制度下,自然只能乖乖听命,按照赵光义的指示来陈列军阵。】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简直是瞠目结舌,他看着神迹,又看了眼赵光义,再看看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数次张开嘴又闭上,说不出一句话来。

预授阵图?远程微操?让将领依照你的指示来打一场仗?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时候,你是在京城吧?京城,离满城,有多远?千里之远!你如何指挥作战?你是没打过仗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赵光义……没病吧?不,还是有病。

赵匡胤最终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因为只有这个结论才能让他觉得能够逻辑通顺,否则只能是自己疯了。

赵光义也觉得自己要疯了。不说未来的自己为什么会干出这种事情,只说现在——赵匡胤先是饱含震惊地看了他一眼,随后再转过来的目光就变成了不可思议,还带着几分同情、几分了悟……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看着赵光义预授阵图、远程指挥,也心有戚戚焉。他毕竟是马上打的天下,因而对于将领也更能共情,同样也更理解如果遇到这么一个顶头上司,将会有多痛苦。

“可惜,”他叹了口气,满是对宋朝有为将领的同情与惋惜,“这套制度,日后不仅没有被取缔,反而还会发扬光大。”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看着神迹中宋朝将领的不幸遭遇,突然对父亲李渊升起了一股感激之情——好歹他耶耶只是想要临时撤兵,还没有非得亲自指挥打仗、对他如何领兵指手画脚啊!

有这赵光义一对比,他耶耶都更加英明神武了呢。

【当然,宋朝的将领们并非无能之辈,也并非盲目遵从皇帝,最起码,现在这一群人不是如此。】

【这个平戎万全阵一出,将领如何先不论,底层的兵卒就已经开始惶惶不安。他们有着充足的作战经验,虽然不能作为一军之首率领众人,但起码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他们知道,这样的阵法,明显不可行!】

【那么将领们是怎样的情况呢?】

【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了望,仔细观察了辽军的情况,觉得己方不能用这个军阵。于是,冒着违背皇命更改战阵的罪名,申请改变阵型,把兵力都集中起来。】

【当然,这个决定无法立刻实现。宋军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监军李继隆和崔翰都同意此事,并力主自己担下罪责,宋军才改变了阵法。】

【随后,通过诈降让辽军放松,趁机突袭,宋军击溃辽军,获得了胜利。】

秦朝。

对于宋朝将领的情况嬴政不置可否。

神迹的意思很明确,虽然此次将领们没有死板地遵循阵图,而是宁可违背旨意也要随机应变、保住胜利,但这并不是宋朝的全部,其后必定有人遵从阵图,而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惨败。

不然,那宋朝为何一直往南跑?哦,不对,看赵光义的情况,也有可能是他们的皇帝有毛病。

始皇帝反而对底层士卒的反应颇为赞赏:“纵观天下,虽朕之朝堂多为能力超群之人,但支撑起大秦基业的,更是一代代秦国黔首。”就像农耕之事,高居于朝堂之上的诸公,未必能够比得过一直俯身田地的积年老农。

而大秦,需要的正是这些基层力量!嗯,培养能够治理六国地区的基层小吏,也可以从大秦普通百姓中选择,虽然以往也是如此,但今日不同往日,可以更加扩大一些范围。

【那么预授阵图的事情到此就结束了吗?赵光义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了吗?】

【怎么可能!】

【预授阵图这一行为,自此开始,逐渐变成了宋朝的一大特色,自赵光义之后,宋朝的皇帝们纷纷采纳、并将其发扬光大,哪怕时常导致战争失败也不改其志,不可不谓之坚忍不拔,而最后也终于导致了惨烈结果。】

【赵光义也显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虽然高梁河大败,但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军事水平丧失信心,他依旧坚信自己的优秀。】

【另一方面,他对于武将们的不信任也很高,特别是经过将领联系不上自己、想要拥立赵德昭一事后,这种不信任更是达到了空前水平。为此,他把预授阵图、让军队按照自己的意志战斗视为牵制武将、削弱将领权力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你说他做的有问题,他必然还会说这是承载太祖意志,贯彻大宋开国理念。】

宋,开宝元年。

“放屁!”赵匡胤刚刚梳理好的心情再次破功,破口大骂:“朕什么时候让你这么牵制武将了?”他喘了喘,冷笑,“滚犊子的玩意儿,还好意思说你的军事水平,你的军事什么水平你自己心里没点数的吗?”

“朕的水平不可以吗?朕怎么没有给武将们预授阵图?你是打量着自己水平比朕还高是吧?还承载太祖意志,狗屁的大宋理念,你怎么这么会给自己找脸呢?”

他可不信这个好弟弟会真心传承什么自己的想法,如果真的有,那也一定是因为他自己是这么想的,恰好和他这个倒霉兄长对上了而已。

越想越气,不行,气大伤身,朕可是天子,怎么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是要把怒气发泄出来为好。

于是,赵匡胤再次扑向了赵光义。

汉朝初年。

大汉开国群臣们的脸色都有些微妙,这种不要脸的水平、这种脸皮的厚度,还真是和陛下有所相似呢。

刘邦斜觑了他们一眼,顿时反应过来,一个白眼就翻了出来:“他怎么和乃公比,他这种不要脸,只能是无耻、没有自知之明!因为他无能!”无能,就是最大的罪过,他和乃公比起来,岂止是无能?

公侯们对此表示赞同。他们陛下虽然不要脸了点,但能力没的说,要不然这秦末乱世、群雄争霸,最后怎么是他们陛下坐上了这个位置?而这赵光义,分明就是因为自己无能,自己都觉得按正常程序没有办法压制武将,才搞出这一手来。

不然,他们可不信那个宋太祖会为了压制武将,搞出什么远程微操来?

【说起来宋朝对武将的压制,确实从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开始了,但彻彻底底的走到崇文抑武、重文轻武的局面,还是从赵光义开始。】

【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乃至五代十国中武将自立、藩镇坐大的教训,有意识地缩减武将手中的权力,力图把军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比如登基后“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的行为。】

【同样,赵匡胤将禁军交由三个部门分别掌管;又将发兵权和调兵权交到枢密院手中,使握兵权和发兵调兵权分离,甚至就连枢密院发兵也必须由皇帝下发旨意;随后,建立了军队和将领轮流驻防的制度,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这些都是为了缩减武将权力,将军权掌握到皇帝手中的方法。】

【但缩减武将权力,不意味着打压或者瞧不起武将,赵匡胤本身其实是希望能够形成“文武并重”的局面的。】

【他并没有过分拔高文臣的地位,也没有蓄意打压武将的地位。】

【相反,他通过制度约束了武将的权力后,给了将领足够的信任。特别是驻守边疆的武将,赵匡胤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自主权。莞榷之利,也就是盐铁等专卖的利润,都交付给了边关将领,还免去贸易税收,边关富裕后甚至豢养死士探听敌情。】

【这一切,赵光义都在旁边看着,他如何能不知晓正确的做法?】

【但是出于对武将的忌惮,他并没有依照这种方法执行下去,而是创造了“将从中御”的阵图法,哪怕为此牺牲军队的作战效率和作战效果,他也依旧不改。】

【另一方面,他大力增加文官参与军事决策,还尝试用文官直接统辖军队。王夫之曾说:“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

【甚至,赵光义对于将领的选拔标准都有所改变:“朕选擢将校,先取其循谨能御下者,武勇次之。”】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还在痛揍赵光义,一边揍,一边痛骂:“你看看你,再看看朕!朕是怎么做的?朕从制度上限制那些武将,朕有随意猜忌他们吗?”痛揍一拳,“朕对边关将领如何?不说给他们贸易之便,还默许他们养死士了,朕起码没有瞎指挥!”再来一拳,“你搞什么‘将从中御’,你的水平够吗?”蓄力来一拳,“你就是心虚还不承认,可那么多皇帝上位也不正当,怎么就你这么瞎搞!”有人递来一根棍子,来上一棍,“还有文人,那些文人确实有一些知道军事,但大多数都懂个屁!”棍子挥舞的虎虎生风……

给他递棍子的正是三弟赵光美,两个儿子则在旁边叫人随时准备上壶温茶,下火解渴。

多么和谐友爱、幸福美满的一家啊!

唐朝,贞观三年。

作为宋朝之前最近的一个大一统王朝,特别是给宋朝带来不少教训的王朝,在讲到宋朝的军事制度时,唐初众人的注意力可以说是最集中的了。

“分化军权,相互牵制吗?”李世民对着宋朝的制度开始思考,这么做,确实能够最大程度将军权收归皇帝,避免某个将领势力过大,也避免士卒只知将领而不知皇帝。

但是,这样一套分割权力的方法,不会有过于分裂,进而导致军队内部难以协调、不断掣肘,从而严重内耗的问题吗?如此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又该如何维持?

他这么想,也这么和臣子们说了。

房玄龄道:“陛下,臣观神迹之意,大约从赵光义开始武将的地位就开始下降,随后并无转机。如此一来,后继之君们又有几人能够了解军事?怕是都与文官一起,崇文抑武,而这样的风气一开,加上宋朝的军队制度,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杜如晦则是补充了一个细节:“大约不只是将领的地位变低,而是整个武人的地位变低了,和‘武’有关的一切都变了。”

所有与“武”相关的人和物都变得没有价值,宋朝会成为什么?一个纯粹文人的朝代?一个士子们欢呼雀跃的时期?一个文风鼎盛、绚烂繁华的王朝?只是没有武功。

这些都很好,可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没有武功,犹如小儿抱金,也宛如空中楼阁。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笑了:“这些不完全适用于大唐。只是,如果宋朝的价值取向当真如此,那我唐朝的评价,未必很好啊。”其实不止唐朝,往前的汉朝,说不定都要落个穷兵黩武的名声。

李世民也笑了:“朕何尝在意这些!百姓的呼声才是最真实的。”他细细思索,“只是这权力中心总要有人,打压了武将,那必然是文官群体独占鳌头。虽然看起来没有武将那般的直接威胁,但是书生也可以颠覆国本啊!”

汉朝,元狩四年。

汉朝的列位公侯们对于宋朝的重文轻武都难以理解。

汉家重军功,非军功不得封侯,而有实打实军功的大臣,对上那些没有军功的大臣,底气都要足三分。此时,最推崇的还是文武兼备,就算是文人谋臣也不能对军事一无所知。

可宋朝不推崇武功,那那些纯粹文人们如果没有担任军队方面的职务,又有什么动力去了解这些他们认为“低贱”的知识?

如此一来,宋朝的军队和大臣们又是何等模样?这让他们这些从小沐浴在军功光环下的大汉臣子们如何能够理解。

汉朝如此,秦朝更是难以理解。毕竟,自商君以来,秦朝就越发重视军功,军功爵制也诞生于此。大秦的黔首们,更是盼望着能够挣下军功,从而改换门庭,一跃成为更高的阶级。

没有了军功制度,大秦的根基都会动摇。

【在这几套组合拳下来,宋朝的武人地位开始不断下降。】

【尤其是“以文驭武”这一套思路和制度在他儿子宋真宗在位期间正式形成后,武人的地位直接断崖式下降。文臣逐渐完全掌握了枢密院,将武将排除出了这个本应与军事相关的机构;同时,文臣又掌握了各地的驻军,成为武将的统帅。】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可文人并不知兵啊!】

【其后出现的无人愿从军、军队指挥不当、军队战斗力下滑、朝中屡屡和谈、武将不愿死战等问题,也与其分不开关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超品相师 福艳之都市后宫 仙道第一小白脸 第九特区 皇兄在上 明星潜规则之皇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动漫之后宫之旅 渔港春夜 修罗战神 永恒剑主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逍遥人生 将军好凶猛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一念之私 景帝纪事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重生南非当警察 刀笔吏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妃本佳人 风花醉 绿茵表演家 捡个女帝当老婆 
最近更新云尧长歌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唐:九五至尊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 穿越原异界寻仙 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 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大宋风云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带着AI去穿越 大乾:帝国独裁者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三国:汉家天下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