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江山美色 庶女有毒 将军好凶猛 富贵小丫鬟 汉乡 我在大唐有块田 万斛春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8章 继承人与庙号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乐十六年。

“嗯?俺对爹的政策态度有什么不对吗?俺很尊重爹的政策啊。”沉浸在喜悦中的朱棣突然被拉回现实,有些不爽。他又看看自己心目中的两个继承人,十分疑惑,“太子太孙都很好啊,俺选的继承人怎么可能有问题!”

朱瞻基和朱高炽眼神濡慕地看着朱棣,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孝心和赞同。

【在对待太祖政策的态度上,不知道是出于自己是靖难登基的原因,还是真心觉得自己老爹做得都很对,朱棣基本全盘执行了朱元璋留下来的各种政策。说起来是子承父道,太祖之法不可变,但实际上却并不太合适。】

【朱元璋的一部分政策实际上是不适合长期执行的,需要及时更改,但朱棣没有。不仅没有,还做出了一副“祖宗之法”的姿态,这使得后世有想更改的人就迫于种种压力无法实现。

毕竟,作为自己手中有军权、有名望的独揽大权的二代皇帝都没有更改,后来权力有所失落的皇帝就更没办法了。】

【而这些不合适的、需要进行改变的政策也为大明的衰亡出了一份力,甚至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衰亡出了一份力,如严苛死板的户籍制度、永不降等的子孙分封、自以为善的贞节牌坊、对理学的过度尊崇等等。】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坐不住了,对神迹这些内容十分不满:“咱的政策哪里有问题吗?咱这户籍制度也是为了天下好啊!不然,总有人不能安于其业,这样的人多了,社会怎么办?其他人怎么办?而且,咱几年时间就统计完了天下的土地人口,不正是户籍制度制定的好吗?”

他有一肚子牢骚想要发出来,心中全是悲愤不满:“至于这贞节牌坊,咱不是为了端正社会风气、树立道德榜样吗?不好吗?”

他扭头问儿子和大臣们:“咱推崇程朱学问,这学问不好吗?程朱的学问,告诉所有人什么是正确的,不正符合咱大明,符合天下所需吗?”

“还有那子孙分封,”说到这个,他更生气了,完全无法理解,“咱分封自己的子孙有错吗?咱当时打天下,不就为了子子孙孙能够不用受冻挨饿、看人脸色吗?况且,这明朝,不就是老朱家的吗!”

更别说,怎么他大明之事,还能牵扯到整个民族的衰亡上去?就算和整个民族有关,那也应当是他大明对所有汉人做出了贡献才对!哪里能有错?

汉朝,元朔元年。

别的不说,刘彻对那句“祖宗之法”倒是感同身受,十分赞同。

一旦一个“祖宗之法”立住了,后人想改可不是难上加难?当初他想要弃用黄老之学,阻力何其之大?朝堂、后宫、民间都不乏反对之声。后来,他想要兴兵攻打匈奴,这时,“休养生息”这个祖宗之法又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他自认手中已掌握大权,又性格坚定、难以动摇,可面对种种祖宗之法,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可后世又有多少继任帝王能像他一样?不是他自我夸赞,他真心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不输尧舜,何等难得?

【至于继承人问题。】

【朱棣生前立了太子太孙,这二人并非愚钝之辈,继位后也兢兢业业,未有荒淫之举,共同创下了“仁宣之治”。】

【听起来很好对不对?】

永乐朱棣、他的太子太孙、洪武朱棣、朱元璋、其他时空的皇帝们都点了点头,这很好啊!

【但治理与私德无碍,却不能避免他们眼光和政治立足点的问题。】

【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登基,没两天就想要把京城迁回南京,甚至公开称北京为“留都”,因为死的比较早才没有成功,他的完全是南方本位思想,缺乏大一统的眼光和格局,险些让朱棣留下的民族融合打了水漂。】

【太孙朱瞻基登基后,没过两年,就因为“国家多事”“百姓劳苦”这样的理由,废掉了朱棣登基以来所有的海洋探索和据点,连水师都逐渐荒废。】

【在陆地上,朱瞻基逐步停止了对奴儿干都司的经略,放弃了朱棣打下的安南,内撤开平,整个明朝全方位收缩。】

【这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是边疆地区的不稳定,游牧民族屡屡冲击河套的后果可想而知,同时南方安南独立、其他地方的力量缺失使明朝边防难度一下加大;另一方面,这使得朱棣在位期间的向外之风,转变成了保守内向,再无向外扩张之志,而是在内醉生梦死、互相争斗,简直是再一次踏上了宋朝的老路。】

【当然,朱瞻基也未必没有想着扩大版图,也有可能他的缩边是暂时性政策,等到国内力量加强,就会一举出击。但,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因为他死的太早了,在他生前存留的政策也只剩下了缩边。】

永乐十六年。

朱棣听着神迹中的话,看向了自己的好大儿和好圣孙。

他面容平静,眼神冷淡,声音也很稳当,说出的话却十分尖锐:“太子,你觉得南方才是正确的?你更喜欢南京?你是不是完全不懂俺迁都的原因?”

朱高炽讷讷,额头冷汗涔涔,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他确实觉得应该更靠近南边,北边完全不应该是帝国的中心,南方才是,那里富庶又文气浓厚。可神迹的意思是,他是错的?虽然之前盛赞他爹的迁都之举,已经让他的想法动摇,但南方本位的心理还是难以改变的。

朱棣不管他,转向自己一直喜欢的好圣孙:“太孙。你倒是不迁都,但你是觉得俺打下来的地方没有实际价值吗?都是无所谓的?俺的出海你也全都认为是劳民伤财?”

朱瞻基一时也卡了壳,他也没想到日后自己居然会随意放弃那么多地方,他也不是不清楚这些地方的意义,特别是北方地区。至于出海,经过神迹之前的讲解,他已经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日后也不会轻言放弃。

朱棣从两人身上收回视线,冷笑着起身,脸上终于露出了愤怒之色:“真是让俺没想到啊,太子太孙,居然都是这幅样子。”他一脚踹到朱高炽身上,“太子,你仁厚,俺也赞同,但你居然满脑子南边,是咱白教你了吗?你是想和朱允炆学吗?哦对了,神迹说你死的早,亏得是死的早,不然你还真给俺迁回南京?”

接着,又一本书砸到了朱瞻基身上,“太子是那副样子,你更好,海上就不说了,当你不懂,陆上你居然说丢就丢,朕带你御驾亲征是让你玩儿的吗!这扔地,还真是和宋朝那几个皇帝没甚差别,怪不得神迹说大明又走了宋朝的老路!”

他咆哮:“俺把基业交给你们两个,是让你们玩儿吗!没有眼光、没有格局——俺教了你们这么多年,结果得了一个没有格局和眼光的结果!”

殿内所有人都跪伏在地,朱棣看着不安地跪着的两人,冷漠道:“等神迹结束后,你们两个给俺闭门思过去,好好想想这些年学了什么,又是怎么想的,这些想法对不对,给俺写几份总结上来。”

“还有,你们两个加强锻炼,太子——日后少吃点,多动弹,太孙也是,想法再好,人没了就没有任何意义。”

见两人领命,他闭了闭眼。

太子身边的人该换一换了,南方本位——他身边有多少南方的人?太孙也是,身边也该好好筛一筛了。

洪武十三年。

朱棣遭受到了来自朱元璋的暴击。

“龟儿!”朱元璋怒发冲冠,他虽然不重视海上问题,但陆上他很在乎的好吗,“你是怎么挑选继承人的?怎么教这两个太子太孙的!那丢的地,只是你这太宗的吗?不!还有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啊!!!”他声嘶力竭。

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浴血奋战攒下基业就被不肖子孙随意败坏,他的血压就要冲破颅脑直冲天际了。真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他心痛,太心痛了。

朱棣被揍了一下,也没有丝毫不满,因为他也生气啊!那败坏的除了他爹的基业,更多的还是未来的他辛苦攒下的东西啊!他更心痛啊!

他在心里磨牙,朱瞻基的影子还早,现在只有一个朱高炽,虽然因为年纪小不能算账,但教育可以安排起来了。日后居然还能想着南迁,看来跟随他在封地的这些年受到的教育还不够!至于那个孙子的随意扔地,说不定也是受了他这个儿子的影响,毕竟他是父亲,谁知道私底下传递了什么想法呢?

朱标心里也憋着火气,但还是不想让他爹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不肖子孙上、又找不到对象而憋坏了身子,于是开口道:“爹,咱得培养一些大一统格局的人才了,不能让着南方本位思想弥漫整个朝廷。”

朱元璋被转移了注意力,对朱标的话十分赞同:“对,很对,咱大明是正统大一统,可不能局限于一个南方。至于为什么到了那太子太孙还有南方本位,那就是这群虫豸之辈搞出来的!咱还是太仁慈,总想着要稳定,不能让人太不安心。”

他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对一些始终不肯转变想法的南方士人下手了。

武将们抬首挺胸,万岁,看看我们!我们一直在您身边!我们一直都支持您的一切决定!那些南方本位、抛弃土地、南迁的都没有我们!

宋朝。

赵匡胤再次隔空受到了暴击。

他语气恍惚,如在梦中:“走上了宋朝的老路?”宋朝什么老路,联系前文,那不就是——“保守内向,再无向外扩张之志,在内醉生梦死、互相争斗”?他呢喃出这一句话,声音微弱,充斥着迷茫。

赵光义等人也愣愣出神。

赵匡胤看到的,他们自然也看到了,而赵匡胤没说出口的,他们也领会了——更可怕的是,宋朝的老路还有这个扔掉土地一事……

赵匡胤只觉得自己的手都在颤抖。

怎么回事?怎么大宋会这样?虽然之前已经知道了大宋的种种弊端与问题,什么边防问题、未能一统、屡次南迁、还有现在还不解其意的靖康之耻……怎么还会再多出来保守内向、醉生梦死、互相争斗的问题?

等等,朕明明是一心向外、想要一统天下的,怎么就变成保守内向、不向外扩张了!

而如果把这次的这几个问题和之前的问题结合起来,简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链!

保守内向、不向外扩张、醉生梦死、内斗不断——自然就会未能一统,边防出问题,接下来就会南迁,至于靖康之耻大约也是在这中间——然后接下来更加保守、不扩张、醉生梦死、内斗……

如果有能为之君或许会不一样,但看神迹透露的内容,显然他大宋后来并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君王,那自然这个循环就没有人打破,这么持续下去……

他大宋的亡国将会是何等耻辱!

赵匡胤面色狰狞,几欲择人而噬,他森森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这种混账风气是谁带起来的!

秦朝。

始皇帝对继承人问题深有同感。

他的一群儿子中,目前也就扶苏看的过去,但也存在不小的问题,让他时常忧虑大秦的未来——扶苏能担得起这样的帝国吗?能够稳定朝纲、引领人心吗?

在这样的忧虑下,以及他自身对权力和天下的热爱,他近乎是压榨着时间做每一件事情。

他知道这样有隐患吗?他知道。但他没时间了,加上不可避免的一种侥幸心理:或许在我处理完之前,隐患不会爆发呢?

汉朝初年。

刘邦对于继承人也满心烦躁。

他始终不认为刘盈是个合格的人选,哪怕刘如意未必有多好,但总比刘盈好!只不过,刘盈毕竟是嫡长子,皇后吕雉又未有过错,且支持人数不少,这让他一直左右为难。

吕后也满心烦躁。刘邦这种自私的混账一直想废掉她的盈儿,她是知道的,对此也并不意外。不,应该说,刘邦做什么她都不会意外,何况,对此她也不是没有准备,只要她不犯错、盈儿不犯错、加上她与功臣们交好,总能保住盈儿的太子之位。

她烦躁的是刘盈自己的问题——盈儿太软弱了,什么时候才能够自己独当一面?什么时候才能清楚地判断是非问题?不能一直依靠她啊!不自己立起来,她这个做母亲的就算做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她这个母亲终究不能替代当事人自己啊!

武德九年。

李渊听着神迹说朱棣的继承人问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也不容易啊,他这个做耶耶的,对哪个儿子都爱啊!怎么能够让太子和秦王之间自相残杀呢?那分明是生生地剜他的肉啊!这些年,为了维持两个儿子之间的和睦,他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心力,好不容易才让两个儿子维持了和平。

他的这番自白,要让李世民或者李建成听了,恐怕都要嗤笑一声。

【当然,正如故事的最后,总有转折,朱棣的故事也不例外。】

【他死后,庙号太宗,谥号文。但在后世,明朝并没有太宗皇帝。】

【为什么呢?那就要说到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了。】

【作为小宗入大宗的皇帝,他自然想把自己爹也放进太庙,可明朝太庙正殿只有九个牌位,此时已经满了。那怎么办呢?只能是移一个出去了。当然,这个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炽。】

【而为了让自己小宗入大宗更加名正言顺、加强自己的权力,并且让自己移牌位的事情显得没什么问题,朱棣的庙号就被改成了成祖。】

【所以,朱棣最后的庙号是——明成祖。】

永乐十六年。

朱棣气得怒发冲冠、胡子都翘起来了:“不孝子孙!不孝子孙!”

他为什么要太宗,不就是想让自己显得名正言顺、是老爹选的继承人吗!为此还不惜掩耳盗铃,把洪武的年号延长到三十五年。

他这么辛辛苦苦,就被这个不孝子孙付之一炬!成祖!成个头的祖!用祖这个字,不是明晃晃强调他搞了靖难吗!!!

生气的不止朱棣,包括仁厚的朱高炽。把我的牌位移出去,让你个小宗的爹进主殿,你还要脸吗!要脸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超品相师 福艳之都市后宫 仙道第一小白脸 第九特区 皇兄在上 明星潜规则之皇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动漫之后宫之旅 渔港春夜 修罗战神 永恒剑主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逍遥人生 将军好凶猛 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 一念之私 景帝纪事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重生南非当警察 刀笔吏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妃本佳人 风花醉 绿茵表演家 捡个女帝当老婆 
最近更新云尧长歌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唐:九五至尊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 穿越原异界寻仙 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 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大宋风云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带着AI去穿越 大乾:帝国独裁者 新语新编 误入红楼,修仙人生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