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马前卒 调教太平洋 唐砖 北朝求生实录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抗日之铁血使命 游戏民国 谍影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章 交趾人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但是打下安南,带给明朝的不只是一个藩属变郡的好处,带给安南的也不只是失去独立性这一个后果。】

汉朝初年。

刘邦看到这里,又生出了兴致:“诸位,你们说,这安南还有何好处能给明朝?”

众人沉默,纷纷开始思索。

一人道:“莫不是有金银矿藏等物?”

另一人道:“许是那偏僻之地有些鲜为人知的稀有之物……”

韩信不懂这些,他只是突然想起来这明太宗时期还有个郑和下西洋一事,而这安南与西洋甚近:“应当是与下西洋有关,说不定是便于水军征讨他国。”

萧何也道:“安南虽无他物,但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人口。”

【带给明朝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了郑和下西洋之行。】

【安南临海而居,地带狭长,内有多个良港,这对出使西洋的船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停靠点,既能休息,也能补充物资。】

【此外,安南变成交趾郡,由明朝直接管辖后,又是一处重要基地。】

【西洋的船队可以在这里及时与明朝互通消息,获得支持,以及后备力量。】

【这对于漂泊海上的船队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安心剂,也对附近其他国家有所威慑。】

【而在郑和成功建立南洋的多个明朝海上据点后,这些据点又可以与交趾郡相互联系,以交趾这一陆地基地为首,缓解了据点的消息不畅问题,也加大了这些据点动乱的难度。】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棣嘴角上扬,疯狂暗示别人:夸我啊,快夸我!

朱元璋看了一眼,只觉得眼睛疼,于是扭过头,当自己什么也没看见。

一群皇子亲王们也不想给得意的朱棣再加一把火,于是聚成一圈,各自聊天,也当自己没看见。

只有朱标,不忍让弟弟期望落空,于是带着骄傲的笑容,开口夸奖:“四弟确实眼光长远,又能精准把握时机,特别是这件事,做得很好!”

朱棣挨挨挤挤蹭到朱标身边,想让大哥再多夸几句。

永乐十六年。

朱棣对这功绩依然自傲,但也不忘对太子和太孙谆谆叮嘱:“交趾一地,必须缓缓经营,但不可轻言放弃……”

唐朝,贞观三年。

自从对海上生起向往后,对于能够和出海扯上关系的,太宗陛下就颇为上心。

此次神迹提到的交趾也不例外。

此时,并未设立交趾郡,而是在南边设立了三大官方管控的都府,其中“交府”正是交趾故地。

既打算加强对交府的管控,李世民不由想起了去年他派去担任交趾都督,结果因贪污被处死的李寿。一个李寿已经让他很生气了,结果他打算派卢祖尚去接任这个交趾都督时,卢祖尚竟敢不愿前往、拒绝命令,他只能将卢祖尚处斩。

回想起这两人,他还是一肚子气。

不过如何经略交府,现在看来,还得仔细计划一番。

秦朝。

嬴政听着神迹的讲述,将百越一地的重要性再次往上提了提。

【但是,带给安南最大伤害的并非此事。】

【明朝从安南获取了大量人口,其中包含了稀缺的技术人员、知识人员。】

【在征讨安南的过程中,张辅等人斩首安南军队六万余人。】

【这个人数看起来平平无奇,与历史上种种大捷相比,简直是没有任何值得被提起的价值。】

【但对于安南则不同。当时,安南人口不过520万人左右,其中还有200万的土着人口,纯粹安南人也就是300万。】

【六万人被斩首,差不多就是安南人口的百分之一,这还是往少计算。】

【对于安南来说,光这一点就堪称是灭顶之灾。】

【当然,这和华夏王朝更替时的人口损失无法相比。】

汉朝初年。

刘邦常常叹息,一时也没了什么兴致。

对于人口损失他可是深有体会。秦朝末年的各路征战,虽然只有七年,便迎来了大汉一统,但这七年就足够让中原战火冲天,百姓死伤殆尽。特别是,碰上项羽那个莽夫……

张良、萧何也沉默不语。一场秦末乱世,中原人口损失百分之七十,十室九空,汉朝初立,面对的就是无人无粮、百废待兴的境况。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回想自己于动乱中复兴汉室,重建汉统。

这是他的功绩,中兴汉室,他一生的骄傲。但他也很清楚,在西汉末年、新朝动荡的环境下,汉朝的人口损失达到了百分之六十,险些就要与太祖创业时期持平了。

他的心中升起了深深的忧虑。

此前他只是不愿意去想,不愿去设想汉室的覆灭,但现在神迹已经明晃晃的指出了事实:天下岂有不灭之王朝?他不得不去想。一方面,想着汉室兴亡,一方面,又想到了百姓生死。等到他的汉朝末年,百姓会遭遇何等的动乱?总不会比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损失还要大吧?

他不知道,东汉末年、三国乱世,人口损失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而其后的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更是无数人生活在铁蹄战火下,艰难求生。

唐朝,武德九年。

自神迹现世以来,李世民一直保持着面无表情的姿态,不让李建成等人看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他一贯都能体会百姓之苦,体谅民生多艰。

现在,他要自保,就必须要登上那个位置,可他不能把天下再次拖进战火中。

毕竟,一场隋末乱世,中原人口大大折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的水平。现在天下初定,民众方才缓和几年,实在撑不起再一次的纷乱之世了。

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这件事在京城内、在宫墙内,一次性、快速解决!

【但这,还不是对安南打击最大的。】

【永乐五年六月,也就是刚刚打下安南时,朱棣给交趾总兵张辅下了一个选拔人才的命令。】

【他是这么说的:“怀才抱德、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

【瞧瞧,这样的人才要求,几乎把所有有一技之长、懂点知识的人都包括在内了。】

【张辅当然遵从命令。】

【他先是在交趾搜集了出色的工匠共计7700人,送到了京师,随后又送来了130人。这个数量别看没有上万,实际上相当之多。】

【自古以来,技术性人才就是比较少的。】

【明朝永乐年间,总人口大约6600多万,而整个明朝的匠户只有40万出头,实际上明朝朝廷可以常年使用的匠人大概只有23万左右。】

【按比例,明朝工匠和普通百姓的比例大约是1:200左右。】

【如果安南的比例也与明朝差不多,那么完全可以想象,明朝的这一行为给安南带来的打击。】

明朝,洪武十三年。

周王朱橚掰着手指头开始算:“一比二百,安南除去土着还有三百万,那安南的工匠就是……一万五千人!”他惊叹地抬头,看向朱棣,那脸上的表情和眼神都分明在诉说在他的不可思议:四哥,你可真狠啊!

朱标对朱橚的计算结果表示了肯定:“差不多,如果是这个比例,那大约就是一万到两万人之间。四弟这事儿干的……”是真的损到家了。

其他朝代也纷纷算出了安南的工匠人数,也是惊叹不已。

总数一万到两万之间,你明朝就一下子拉走了差不多一万人,一半多的人数。这对安南\/交趾何止是打击?灭顶之灾也不为过啊!

【事实上,这些工匠都为明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比如为了迁都而修建北京的皇宫,朱棣总共用了两万七千多名工匠,其中不少就是交趾工匠。】

【而除了工匠外,张辅随后又陆续搜集交趾全境饱学之士和各类技术人才近9000人送往京师。这9000人可不只是工匠,其中不少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对一个朝廷来说多重要?他们是维护朝廷统治的基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地方、教化百姓的人选。】

【而交趾又有多少“知识分子”?】

【还是以明朝为例,把秀才开始算作知识分子,整个明朝的秀才大约在百万人左右。从明朝成化到嘉靖的百年见,秀才一共有三十万人左右。均摊到每一年,同时存在的秀才大约也只有数万人,更不用说在其之上的举人。】

【从这里推算,交趾的知识分子,几乎被明军一扫而空。】

【何况,在此次张辅送人之后,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由于交趾由明朝直接管辖,剩余的交趾知识分子也纷纷参加科举考试,随后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明朝。】

明朝,洪武年。

朱橚只觉得之前的自己太天真了。

搜罗工匠算什么?只是区区工匠罢了,怎么能算得上狠?明明迁徙这些知识分子,对,就是这个词,很贴切,明明带走这些知识分子才是真的狠啊!

岂止是狠,简直是撅了交趾的根,和挖人家祖坟也无甚差别了。殿内的重臣们纷纷敬畏地看着燕王,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位殿下有如此之手段?看走眼了,看走眼了啊。不过,还好,此时了解也不算晚,还来得及补救。

不少人都开始在脑中回想,自己以前也没有得罪过燕王……

朱棣被看的浑身冒鸡皮疙瘩。

什么眼光?我是那种人吗?肯定不是啊!未来的我肯定只是随口一提,大概也只是为了填充我大明的力量而已,根本没想到那么多,怎么可能存了那么狠的心思?

我明明是个好人啊!

他在心里咆哮。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知道,说出口这群人也不会相信他,只会觉得他在维护形象,披一层皮罢了。

算了,爱咋咋地吧……

其他时空,不少皇帝眼睛亮了。

他们从明朝的行为上获得了启发,激发了灵感——对付那些治理麻烦的地方,就应该这么来一发!等把他们的有知识的人才都吸引走,他们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不过乌合之众耳。

有些大臣也从中获得了可借鉴之法,激动起来。

还有一些人见到皇帝似是有心动之意,开始哭天抢地:“陛下,此法不可行啊!太过阴狠,有损德行啊!如此行事,又如何担当上国圣君……”

大部分皇帝不给这些人半分眼神,依旧计划着自己的想法,考量着使用的地方和时机;也有一小部分皇帝被劝说,打消了此前的念头。

【除了知识分子,还有不少交趾人被俘后变成了太监,送往京城。】

【这些交趾人对明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营建北京城就不说了,司礼监内安南籍的太监就不在少数,他们都对大明忠心耿耿。】

【先前提到英宗被俘、也就是土木堡之变后,消息传到京城,交趾籍太监金安当时备受信重,他立即担任起沟通内外的职责,推动了朱祁钰登基一事,稳定了朝堂。】

【另一个交趾籍大太监兴安,在朝堂上翰林侍讲徐珵(徐有贞)提议南迁之时,站出来严词阻止,“这厮该死,敢如此妄言!若南迁,圣驾在口外,谁去迎回?祖宗山陵宫阙谁来守护?”并要求“敢言迁者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人南迁的打算。】

【同时,他还是举荐于谦的人之一。】

【而交趾籍的大臣也有不少,比如胡元澄,就是胡氏长子,时任安南左相。来到明朝后,因其在火器制造方面的技术,被任命督造兵使局铳箭、火药,最后累迁工部尚书,被明军誉为“火器之神”。】

【此外,在于谦守卫北京城一战中,交趾籍的士卒也作战勇猛。】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看着这几个忠心耿耿又有决断的太监,对朱棣任用太监的火气小了点。

朱棣敏锐地感觉到了,于是期期艾艾:“爹……”

朱元璋冷哼一声:“这不过是少数罢了。任用太监之风不可取!”

他又唤来一个内侍:“再去鸿胪寺,若找到黎季犁此人,留他长子一命,带到国朝来。”

说完,转向几个儿子,吩咐道:“这个徐珵徐有贞,记住这个名字,日后不可任用!”

明朝,永乐十六年。

看着神迹中这些交趾太监的事迹,朱棣不由对其大为改观,于是下令内侍去寻找神迹中提到的这几个太监,随后带到面前。

至于那个胡元澄,既然他对火器有天赋,那自然不能放着,要好好任用才是。为咱大明做贡献,是他的荣幸!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农家仙田 都市之最强纨绔 地狱电影院 雅拉冒险笔记 大夏第一假太监 我有一座诸天城 禁区猎人 剑宗旁门 众神世界从虫族开始崛起 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绝品桃花命 天纵之人间界 淑女本色,鬼王的新妃 诡秘之主 快穿女配冷静点 科技衍生 和竹马睡了以后 穿成八零异能女 穿到80,我的老婆是大佬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风花醉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三国之重振北疆 逍遥侯内 玄宇宙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这里有家咖啡厅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世子请叛逆 迷踪谍影 (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最近更新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 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 日月悬空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扶你登基要杀我,卸甲归田你慌啥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穿越红楼之军功封王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