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片刻。
大理与三十六洞的联军便被准备好的明军打的溃不成军。
而三十六洞的蛮王孟获也被两名明军士兵押解着,踉跄地推到了诸葛亮的中军大帐前。
他身上的虎皮战袍已是破烂不堪,脸上还有李定国那一戟拍落马下时沾上的尘土,显得狼狈万分。
然而,他那双铜铃般的眼睛里,依旧死死盯着端坐在帐中,羽扇纶巾,神色平静的诸葛亮。
帐内两侧,徐庶、李定国、黄忠等明军将领肃立,目光冷峻。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目光落在孟获身上,并未立刻开口。
那平静的目光却让孟获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比他面对段延庆的一阳指时更加沉重。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孟获梗着脖子,用生硬的汉话吼道,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诸葛亮闻言,嘴角微微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蛮王言重了。”
“亮尝闻,南中三十六洞,豪杰辈出,素重信义。”
“今日一见,蛮王果然勇武刚烈,名不虚传。”
孟获一愣,没想到诸葛亮会说出这番话,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诸葛亮继续道:
“我大明皇帝陛下,奉天承运,志在混一四海,使九州万民,皆沐王化,共享太平。”
“南蛮之地,亦是我华夏子民,陛下心甚念之。”
“此次用兵,实乃段氏不明天时,抗拒王师,非为屠戮尔等豪杰而来。”
他顿了顿,观察着孟获的表情,见其目光闪烁,似有触动,便话锋一转:
“更何况,亮心中一直有一事不明。”
“想那大理段氏,对三十六洞颐指气使,多有欺凌,视尔等如奴仆。”
“蛮王乃当世豪雄,何必为了这等刻薄寡恩之辈,拼尽三十六洞儿郎的性命,与我天兵为敌呢?”
这话如同一条毒蛇,倏然钻入了孟获的心底。
段氏平日的傲慢,段延庆那日的威胁,种种场景,瞬间涌上心头。
他的脸色变幻不定,那不服气的神情渐渐被一丝怨愤取代
诸葛亮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羽扇轻挥:
“今日,我便放蛮王回去。”
此言一出,不仅孟获猛地抬头,满脸难以置信。
“你…你说什么?”
孟获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亮说,放蛮王回去。”
诸葛亮语气肯定。
“蛮王可重整旗鼓,他日再与我军堂堂正正一战。”
“若亮再侥幸得胜,还望蛮王能细思今日之言,审时度势,勿再为段氏火中取栗。”
孟获怔在原地,半晌,脸上猛地涌起一阵狂喜和羞恼交织的复杂神色。
“好,好,好。”
孟获连说三个好字,声音嘶哑。
“我们再见分晓。”
诸葛亮微笑颔首:
“一言为定。给蛮王松绑,赠其马匹干粮,送他出营。”
看着孟获在士兵带领下,脚步虚浮却又迫不及待地离开大帐,徐庶方才上前一步,低声道:
“孔明,你觉得这孟获如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
“能成为蛮王,自然是不容小觑。”
“不过,他既然愿意陪我诸葛亮演这场戏。”
“他的心思,便已经很明显了。”
“只不过,大理那位,当真会一点防备没有吗?”
“且让这孟获,去替我们搅动这潭深水吧。”
李定国笑道:
“只是这蛮子,怕是要多擒他几次了。”
诸葛亮淡然一笑:
“无妨,彼辈伎俩,我已略知。”
“下次再来,破之易耳。”
……
之后半月。
事情果如诸葛亮等人所料。
孟获凭借往日的威望,迅速重新集结了部分洞主和溃散的蛮兵。
半月内,他接连发动了六次袭击。
第一次,他试图夜袭明军粮道,结果被李定国预设的伏兵杀得大败。
麾下大将金环三结冲阵时被黄忠一箭穿喉,当场毙命。
第二次,他欲借河水之险,半渡而击。
却不想诸葛亮早已命人在上游暗设堰塞,待蛮军半渡,决水灌之,蛮兵溺毙、被冲走者不计其数。
洞主董荼那在乱军中试图稳住阵脚,被暴涨的河水卷入漩涡,尸骨无存。
第三次,他驱赶兽群为前锋,试图冲垮明军营寨。
诸葛亮以火铳驱之,野兽受惊,反而冲入蛮军本阵,自相践踏,死伤惨重。
第四次,他联合几个与他关系密切的洞主,分兵三路佯攻。
诸葛亮识破其计,集中兵力击其一路,汉州出身的小将陈到阵斩洞主阿会喃,另外两路见势不妙,自行溃退。
第五次,他试图利用毒瘴之气,引风来袭。
却不想诸葛亮本就是此道高手,反将风向更改,将蛮军毒杀无数。
第六次,孟获诈降,却在准备偷袭的时候,被李定国的精锐围成了铁王八。
当然,诸葛亮依旧放走了他。
接连的惨败,如同五记沉重的闷棍,将孟获最初的狂傲和侥幸心理打得粉碎。
三十六洞的兵力折损近半,跟随他的洞主们也开始怨声载道,不少人偷偷带着残部溜回了自己的寨子。
“不能这样。”
“打成这个样子,纵然投降了大明,我也不会被重视。”
“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办法…”
他喃喃自语,猛地一拳砸在面前的木桌上,震得碗碟乱跳。
“对,祝融!”
“我们三十六洞还有祝融和她守护的那件神器。”
他想起了那个容颜绝丽、却对他始终不假辞色的少女,以及那件被祝融一脉世代守护,传说中拥有着不可思议力量的神器。
那是三十六洞最后的底牌,也是他孟获最后的希望。
他霍然起身,眼中重新燃起一丝疯狂的光。
他必须去求祝融出手。
……
祝融氏居住的寨子,隐藏在苍山深处最险峻的密林之中。
孟获带着仅存的几名亲信,跋涉了整整一天,才在暮色中抵达。
与外面战火纷飞、人心惶惶的景象不同,这里似乎依旧保持着一种古老的宁静。
巨大的木楼依山而建,中央的空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火焰图腾,跳动的火光映照着周围肃立的身影。
祝融就站在图腾下方。
她穿着一身赤红色的紧身猎装,勾勒出矫健而优美的曲线,手腕和脚踝上戴着精致的银环,上面雕刻着火焰纹饰。
她的肌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五官明艳大气,一双眸子如同点漆,深邃而明亮,此刻正平静地看着有些狼狈的孟获,眼神中无喜无悲。
“孟获大哥,你来此何事?”
她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一种天然的疏离感。
孟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和一丝面对祝融时总会产生的自惭形秽,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
“祝融妹子,三十六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明军势大,诸葛亮用兵如神,我…我连战连败,儿郎们死伤惨重。”
“现在,只有你,只有请出神器,才能挽救危局,击退明军,保住我们三十六洞的基业!”
祝融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孟获说完,她才轻轻开口,语气却带着一丝嘲讽:
“保住三十六洞的基业?”
“孟获大哥,你一次次兴兵,真的是为了三十六洞,还是为了你一己的颜面和野心?”
孟获脸色一僵,急忙道:
“妹子何出此言,我孟获对三十六洞之心,天地可鉴!”
“够了。”
祝融打断了他,目光如炬,似乎能看透他的内心。
“若真如此,你为何不一败之后便顺势归降,反而要一次次徒增伤亡?”
“你所在意的,只有你的权力地位。”
孟获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
“我会出手,但不是为了你。”
“我会把你葬送的颜面重新拿回来。”
“你记住,无论我这次出手胜负如何,你都要去找诸葛亮商议归附之事。”
“大理除了段思平,已无能人,而他年岁又长,这一战,结局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