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这一番怒怼,
真可谓是啪啪打脸。
可算是将颜之推的这张老脸给丢尽了。
柳妙茵在心中为李恪摇旗呐喊道:“怼的漂亮!”
“对于这种老不修,就是得怼的他颜面尽失!”
“居然还敢和姐夫叫板,真是倚老卖老。”
“这一下真是太解气了。”
西域使团们也在心中暗暗赞许道:“怼的漂亮。”
“这种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就该这么怼。”
“要是放在我们西域有人这么说话,早就被揍了。”
吐蕃使者赞悉若道:“虽然这个名叫李恪的皇子是我吐蕃的心腹大患。”
“但是刚才这一下,确实是怼的解气啊。”
“听见刚才这老朽木说的话,我都想给他来一下。”
“这要是在我们吐蕃,这老腐儒敢说这样的话,我第一个拿刀宰了他。”
就当颜之推被李恪怼的完全落入了下风,
身体被气的哆哆嗦嗦之时。
长孙无忌立马站了出来,及时控制住了场面。
长孙无忌道:“好了,二位。”
“多说无益。”
“现在写作台上的学子们还在创作呢。”
“咱们还是给台上的学子们创造一个安心创作的环境吧。”
听见长孙无忌的话,颜之推这才终于肯暂时罢休。
颜之推回到了原位,然后心中暗自盘算道:“好一个牙尖嘴利的汉王李恪。”
“不过……”
“你终究也只是一个毫无文化的武夫罢了。”
“待会我孙儿写完《圣德颂》后,谁输谁赢自然一目了然。”
“你李恪纵使能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但事实摆在你眼前后你也不得不低头承认。”
“到时候,看你李恪还怎么嚣张的起来。”
“孙儿,你快点写完吧。”
“我要用你的文章,来狠狠的打那汉王的脸面。”
“我要让那李恪知道。”
“我颜家的文化底蕴,终究不是他一个目不识丁的莽夫殿下能撼动的。”
终于,在颜之推这苦苦盼望之下。
写作台上的所有学子们全都停下了手中的笔。
而长孙无忌命人将所有的文章全都收了起来,准备呈给李二看。
按照规矩,将文章呈给皇帝御览的时候,
需要将写文章之人的名字给暂时掩盖掉。
这也是历朝历代为了公平和避嫌的手段。
而长孙无忌则是耍了个心眼,
在呈给李二的时候特意将李泰和颜师古两个人的文章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当李二开始一个一个品读的时候,
果不其然被颜师古和李泰的两篇文章给吸引住了。
李二道:“无忌,这两篇文章倒是让我眼前一亮。”
“你觉得怎么样?”
当长孙无忌看到李二选中的,正是李泰和颜师古的两篇文章。
于是连忙道:“陛下真是慧眼识珠。”
“微臣也觉得这两篇文章是写的最好的。”
当长孙无忌揭开了盖在文章署名上的纸条后,
李泰和颜师古的大名便显露了出来。
这倒是让李二有些惊奇。
李二道:“居然是青鸟和颜家小子。”
“这倒是有些巧了。”
“不过,我大唐是唯才是举。”
“无忌,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长孙无忌道:“遵命。”
长孙无忌于是站出来宣布道:“经过评选。”
“魏王李泰,颜师古,二人所作文章为最佳。”
“请二位上台诵读文章。”
“并且特别安排了史官会对这次事件进行记录。”
就这样,长孙无忌为了这一刻真是煞费苦心啊。
他甚至早早的安排了大唐史官在现场,就是为了记录下这一刻。
而魏王李泰和颜师古两个人听到这个结果后,
也是脸上露出了一副计谋得逞的笑容。
两个人还故作姿态的谦让了一番。
当姿态做足后,魏王李泰便也不再装了。
率先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当仁不让了。”
“今日我所作之诗句,名为《万国来朝》。”
“乃是专门为纪念大唐万国来朝的盛会的。”
随后魏王李泰便吟诵起来。
特别是当他吟诵道最好的两句:“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大唐的所有文人墨客们全都暗暗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两句的确是写的好。
只见旁边的史官也是一字不漏的将现场画面全都记录了下来。
当吟诵完毕后,
魏王李泰内心的得意达到了极点。
而后,
便轮到颜师古了。
颜师古道:“在下不才。”
“没能像魏王殿下那般出口成章,脱口为诗。”
“在下虽没能为今日之盛况作出文章,但却为当今陛下量身打磨出了一篇骈文。”
“请诸位静听。”
只听见颜师古道:“天祚圣唐,启我明主!”
“大哉皇帝,与天同矩。”
“……,……”
“大君受命,景云来翔。”
“……,……”
“遐哉大同,天子之功。”
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文笔都放在了拍李二的马屁之上。
这样一来,
虽然不能保证获得李二的欢心,但至少也不会让李二感到讨厌。
当颜师古的这篇《圣德颂》读完后,
在一旁的颜之推的腰杆子挺的更加直了。
颜之推道:“哈哈。”
“李恪啊李恪,我看你这次还怎么跟我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