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唐砖 四季锦 抗日之兵魂传说 即鹿 神医毒妃 一个人的抗日2 明朝那些事儿 谍影 明天下 明末之大国崛起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九十六章 不举债,只化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朱翊钧其实清楚的知道,债务的规模是不可控的。

他就是打算好了,等到欠的实在无法偿还,就解散内阁,重新组建,奸臣误朕,这种把戏,在历史上也反复上演。

但王国光从一开始就说了,欠下的债是一定要还的,朝廷不还,就是百姓来还。

有价证券的票证是债;钞法是债;盐引也是债,但凡是欠下了钱,都要还,就看谁来偿还。

银币、铜钱为主的钱法,朝廷不还,损失了本金的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富商巨贾就会向下朘剥,压榨穷民苦力,把自己损失的本金,加倍的讨回来。

朝廷还不能过分的苛责,因为朝廷欠了他们的银子。

即便是日后讲好了黄金故事,发行了以白银为本位的宝钞,欠债,就有了另外一种还钱的办法,大量印钞,通过物价高速飞涨来还钱来化债。

大量印钞,朝廷的债主们手里的钱更多,百姓手里的钱却没有同步增多,钱多货少,百姓的钱就变毛了,贬值了,这个时候,物价飞涨的代价,就完全由百姓承担了。

这也是一种还法,本质上都是朘剥,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统治阶级纵容地方统治阶级的朘剥。

无论是钱法,还是钞法,只要是欠下了钱,都要还。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可怕的问题,那就是腐败是会蔓延的。

在腐败蔓延和天下失序的过程中,势要豪右们也别想独善其身,因为腐败会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哪怕是富人也逃不过。

比如安全,在秩序稳定的时候,富人区的治安要好过贫民窟,大明城里的治安远好过乡野之间,但在逐渐失序的时候,安全就会成为奢侈品。

大明着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死后五年,中元节家里就爆发了奴变,佃户、佣奴冲进了徐家大宅,将徐家几乎满门屠灭,只剩下了一个外室子和一个侄子。

比如教育,在秩序稳定的时候,富人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哪怕是子嗣不成器,依旧可以拜名师,包装一下以名士的身份潇洒一生,但秩序败坏后,教育也是奢侈品。

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都凑不齐管理国朝的官僚,所以才会下重手整治,要求士人出仕,而一些人就选择装疯卖傻。

但到了万历年间,连孙尚礼的举人,都因为名声不好,进不了衙门。

比如消防。

在秩序稳定的时候,谯楼里的更夫会定时上街,提醒小心火烛,而火夫更是整日待命,失火了去救火,讨一点赏钱,就这,还有可能要挨顿骂,嫌弃火夫来得晚。

可是在腐败蔓延和天下失序的过程中,势要豪右的家宅,也有可能保不住。

举债发展,很可能加速帝国腐朽的速度,这就是户部坚决抵制的原因,债就是债,欠了一定会以各种方式还债。

大明廷臣们,都不太相信后人的智慧,历史也反复证明了,后人不大可靠。

趁着国朝在上升阶段,狠狠的攒下一大笔的遗产,供后代霍霍,是大明明公的主要思路。

就像是踩着西瓜皮滑行,划到哪里是哪里,跌穿了,朝代更迭。

这也是为何张居正、王崇古他们总是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总想着把事情早点做完。

“陛下,吏举法之急务,当是兴办师范学堂。”梁梦龙出班俯首说道:“陛下亲事农桑,这一片荒芜的土地,是无法丰收的。”

“需要垦荒,伐木、刨树根、清理土中碎石、杂物,垦荒的田还要养三年,才能把杂草除尽,除此之外,还要修建沟渠,没有水,就没有田,到这里才算是田地。”

“就这,还要看老天爷的心情,风调雨顺,才有可能丰收。”

“吏举法想要丰收,想要硕果累累,就需要高启愚所领的丁亥学制成功。”

垦荒非常辛苦,荒野、生地、熟地、常田,每一步都不能缺失。

除了垦荒还要修路、还要修好沟渠,才算是垦荒成功,而吏举法想要成功,必然要依托于丁亥学制的成功。

只有大明普施教育,有了足够接受教育的读书人,吏举法才能把真正的人才遴选出来。

官僚系统是在教育系统上长出来的,如果教育体系全面崩坏,被少数人所把持,那官僚系统也会腐败。

梁梦龙继续说道:“当今大明急变之世,万象更新,日新月异,想要履行各衙门的职能,就要更加专业的人才,吏举法相比较考成法,更加看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其履历,即循吏。”

“学堂必须有师,此时九龙大学堂,犹可聘京师大学堂院生为师,而京师大学堂可以满足,可是按丁亥学制而言,高等、中等、蒙学堂,安能聘足够学正授业解惑臣以为不能。”

“私塾、家学给的束修更高,朝廷办的公学堂,给不了那么多的束修,就只能设法自行培养了。”

“此时,惟有急设各师范学堂,宜接续速办。”

“是皇家理工学院,不是京师大学堂。”张居正明确的纠正了梁梦龙错误的说辞,有些人将理工院称之为京师大学堂,就是为了把皇家两个字摘了。

理工院是陛下的,全资营造、全资聘请先生,维护也是资出内帑,所以户部才会说,理工院生不给朝廷效力,是不感恩。

因为真的有恩情,一百二十银的束修,有六十银是陛下给的无息贷款,还有膏火钱,也是陛下自己出的。

张居正纠正了梁梦龙的说辞之后,群臣反而都沉默了下来,连皇帝的手都在桌上反复的敲动着,显然在思考。

梁梦龙眉头紧蹙,他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为何明公都是一言不发,这个气氛有点不太对劲的样子!

“少冢宰,没钱了。”朱翊钧重重的叹了口气,文华殿上有了皇帝叹气的回音。

天下第一富的朱翊钧,承认自己是个穷鬼了。

“朝鲜在打仗,陇开驰道在修建,还要收蓄黄金,为发宝钞做准备,朕的内帑还有点银子,但只够修一修九龙大学堂,再多,就真的没有了。”

“国帑也是如此。”

王国光思索了一下说道:“老库存银还有八百万银,陛下要不要取出来”

朱翊钧讶异的看了王国光一眼,这家伙是大明第二抠!

老库的存银都是王国光一枚一枚银币,数过后放到老库的,每年都要点检一次,每天都要看一遍,连灰尘都要确认一遍的主儿。

这老库的八百万存银,就是大明的老本,王国光也就入朝战争前,愿意拿出来,但因为有势要豪右捐赠,没有启用。

现在为了教育,王国光这个大老抠,也变得大方了起来。

“大司徒愿意把老库的存银拿出来,朕心甚是慰藉,再穷不能穷教育。”朱翊钧思索了下说道:“要不这样吧,让稽税院稽税吧,朕放开了缰绳,让他们随意发挥。”

“等到沸反盈天的时候,朕再把稽税缇骑撤回来,等到时机成熟,再撒出去。”

大明普及教育所费,由皇帝的名声和势要豪右买单。

朱翊钧叹了口气说道:“而且教育也不适合举债,毕竟这不是资产,这是纯粹赔钱。”

坐在末尾的缇帅赵梦佑终于忍不住了,出班奏闻道:“陛下,稽税院建立不易,而且收回来,真的很难再撒出去了,还请陛下慎重。”

顿顿饱和一顿饱,皇帝肯定能分得清楚,但现在这不是没办法了吗

只能先顾及眼前了。

要搞丁亥学制,九龙大学堂和师范学院是要一起推进的,否则建好了大学堂也没有学子,毕竟高等、中等、初等、工匠学堂、小学堂都没学生,大学堂哪来的学生

人才又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年一熟,甚至两年九熟,培养一个人才,按照丁亥学制,最少也要十五年时间,这可不是十年寒窗苦,是十五年寒窗苦。

“陛下,稽税院决计不能因为竭泽而渔而被废弃,这可是朝廷的钱袋子,钱,其实也简单。”张居正一看皇帝为银子发愁了,立刻出班,不就是银子吗

稽税院和反腐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一把刀,增加逃税的成本,遏制大明内外逃税漏税的规模,并且通过主动报税缩小稽税范围,利用李开芳公式条件筛选,增加稽税成功的概率,降低稽税成本。

大明用了整整十五年才建立起初步有效的稽税院,大明的税法、征税,几乎全都是围绕着稽税院展开。

一旦稽税院没了,就像是皇帝手里没了京营,那大明税制,立刻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稽税院的存在,比陛下想象的要重要,是地方博弈的一股重要力量。

“臣会下公函到各地巡抚,让地方势要豪右都认捐一笔营造师范学堂费用。”张居正给出了办法,他面色轻松的说道:“如果真的是建学堂,而不是挪作他用,势要豪右也就认了。”

大明势要豪右、乡贤缙绅不全都是反贼,非要跟朝廷对着干。

大明在朝鲜灭倭,光是募集的粮饷,就足够大军两年度支,甚至还有人收到消息晚了、犹豫了,事后还要认捐,却没有门路。

殷正茂、凌云翼在两广,逼着势要豪右认捐助军旅之费,殷正茂、凌云翼真的灭倭,两广势要豪右也就认了。

后来二位离开后,两广势要豪右无不怀念殷部堂、凌部堂,至少二位都是敞亮人,做事大开大合,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不是全靠猜。

朝廷让肉食者认捐,如果真的是兴文,如果能在学堂里立块碑文,将捐赠的数量写清楚,再把这件事写到地方志书里,那有的是人认捐。

“要做好公示,张榜公告,只要银子用在了兴学上,开学的时候,再邀请地方势要豪右一起揭榜,热闹一下,享受一下恭维,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气了。”张居正简明扼要的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内帑国帑都没有太多的银子了,否则皇帝也不会说举债了。

张居正的办法很简单,不举债,只化缘。

化缘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大明的太祖高皇帝就是乞丐出身,并且高皇帝还保留了自己作为乞丐的经历,这不是炫耀,是防止后世胡编乱造。

也算是祖宗成法了。

梁梦龙既然要提议,肯定要跟老师张居正沟通,财政紧张是现状,在陇开驰道修好之前,朝廷可能会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朱翊钧叹了口气说道:“先生的法子好是好,但恐怕不够,兴学很贵。”

张居正眼睛微眯,平静的说道:“不肯纳捐也简单,将不肯纳捐,加入逃税的条件之一,符合这一条件,再加上其他条件,就可以对这一家进行专门稽税了。”

“可以张榜搜寻逃税线索,我家捐了,你家不捐这势要豪右自然会把知道的情况,检举给稽税院了。”

“不遵朝廷号令,就是不肯忠君体国,不肯兴学兴盛家乡文脉,自然是不会安土牧民。”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势要豪右了,必须要出重拳!

筛选。

张居正很了解这些势要豪右、乡贤缙绅,真的要严密审查,九个里面有一个是正人君子,家风严正都已经是幸运了,只要严密审查,一定会有些问题。

就连张居正,若是按照海瑞的反贪去严查,他早些年收的那些贿赂,也够罢免褫夺功名爵位了。

贪了,而且不少。

稽税院只管稽税,稽税本身,就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刀。

文华殿内,就连梁梦龙在内的廷臣们,都看了张居正一眼,果然是张居正的风格,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连环拳,一拳比一拳狠,一拳比一拳致命。

“如此,那就依先生所言吧。”朱翊钧思索了下,认可了张居正的办法。

张居正的法子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绕了一圈,朝堂上很多事,绕那么一圈,就有了转圜的余地,而不是把自己陷入极度的被动之中。

王崇古擅长快,风风火火;张居正擅长绕,峰回路转。

“陛下圣明。”张居正回到了自己的太师椅上,陛下是很圣明的,臣子要学会为陛下分忧解难。

皇帝压根没偷懒,昨天前天的奏疏,都是批复好的,只是今天才送到内阁,彰显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真的偷懒。

道爷当年偷懒,神龙见首不见尾,朝臣想见也见不到。

陛下不会,陛下偷了半日闲,也会去京营操阅军马,这就给了辅臣们堵陛下的机会。

万历十五年五月初三,大明京师又因为开沽点检日,变得热闹起来,各大酒商今年都在为了竞争这天下第一酒铆足了劲儿,而今年的夺冠热门,是上海县的神仙酒和北衙的快曲酒。

因为皇家理工学院和上海大学堂,在微生物工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两个学堂,从各地的酒曲中,分离出了数百种菌种,这些菌种在酒类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风味物质,这些风味物质,有酸甜苦辣咸鲜涩等等味道。

而围绕着菌群、风味物质、口感展开的研究进度,决定了开沽点检日的排名,谁研究的越明白,谁家的酒味道就越是可口。

酒曲竞争,微生物工程上的竞争,南北两院是针尖对麦芒,誓要在这次开沽点检日,力拔头筹。

大明开沽点检,已经到了第五年,除了第一年举办十分仓促之外,后来的每一年,力拔头筹的酒坊,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有些酒坊在短短一年生产规模扩大了数倍,灶火如屋,突烟腾上,数里外皆见之。

番薯、土豆制作淀粉剩下的渣滓酿的国窖,味道并不是很好,甚至连粮食酒都算不上,但国窖依旧是大明酒类的销冠。

毕竟这玩意儿皇庄里卖的,不好喝还死贵死贵,但喝的人,都不敢说一声难喝,生怕第二天被缇骑踹门稽税。

大明如火如荼的展开开沽点检的时候,朝鲜战场迎来了新的变化。

即便是戚继光仔细的控制着推进的速度,但是大明军仍然推进到了忠州城外,大军、中军大帐驻扎在天子山万福塔,而前锋已经抵达了忠州城下。

朝鲜的都城叫做汉城,汉城有条江叫汉江,而忠州就在汉江的上游,倭寇在攻破了忠州之后,往北进攻将会是一马平川。

“忠州居汉江上流,乃朝鲜京畿之门户,忠州不守,这沿江数百里皆受敌之地,若我军不拿下忠州,就不可以继续东南方向进兵,收复失地,忠州至关重要。”陈大成介绍着忠州的战略位置。

忠州和汉城同饮汉江水,大明军只能先取忠州,才能大范围活动,收复失地,否则汉城、仁川之战就白打了。

大明军只要一动弹,倭寇就会扑过来,大明军腹背受敌。

“其实朝鲜义军也可以守住汉城。”李舜臣已经从平壤抵达了天子山万福塔前线。

他提出了一个建议,由朝鲜军兵守汉城、杨平、骊州三地,让大明军向东南方向进兵,一路收复清州、锦山、群山、全州、光州等地。

唯一的问题,就是朝鲜军能不能守住汉城的问题了。

戚继光摇头说道:“目前天安,是辽东军在防守,还是啃下忠州再说吧,不是不信任朝鲜义军,我很清楚,李将军带领的朝鲜义军,和之前的朝鲜军完全不同。”

“但是李将军也要考虑到,大明军是跨海而来,容不得一点点的失败,一旦失败,是满盘皆输的结果。不仅朝鲜要输,大明也要输,万历维新也要输。”

“你能明白吗陛下为了救朝鲜,也是将大明国运也推到了战场上,只许胜,不许败的一战。”

戚继光给出了理由,真的不是不相信朝鲜义军的战斗力。

这一批义军作战之英勇,连李如松看了都要连连称赞。

李如松曾经在千里镜中,看到了一个朝鲜义军的军兵,手臂、肩膀各中一刀,头顶中了一刀的巨大劣势的情况下,死死的咬住了倭寇的手,手肘、肩膀、牙齿、抠眼珠、踹下三路,最终夺过了对方的短刀,将其反杀在了沟壑之中。

整个战斗持续了近一刻钟,李如松率部驰援赶到的时候,这名义军已经杀死了对手。

随行的医官为这名义军进行了诊治,虽然不至于丧命,但一颗眼睛永远消失了。

朝鲜义军要报仇,要狠狠的报仇,他们活着的唯一念想,就是杀死倭寇。

义军对倭寇的恨意,来自家破人亡,来自国破山河不在,来自血淋淋的仇恨,朝鲜义军也曾经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硬生生的啃下了倭寇营造的一座山城。

这是一批十分勇敢的人。

朝鲜义军有九成的概率能够守得住倭国的疯狗进攻,但剩下一成可能会战败,戚继光就不能做这样的决定。

说他戚继光贪生怕死也好,说他胆小怯懦也罢,朝鲜之战,戚继光不能输。

倭寇来犯,大明不得不出战,否则倭寇上了岸,大明世世代代,千年万年,无法安宁。

“忠州不好打。”李舜臣将忠州堪舆图放在了桌上,他面色凝重的说道:“汉江两条支流在弹琴台会和,水流湍急,在中州城的外围,还有鸡鸣山成、南山山城、后山山城、大林山城,四座山城拱卫。”

“南山山城和忠州城形成了掎角之势,这几乎是雪上加霜。”

“要渡河而击,还要将周围山城挨个攻下,才能彻底拿下忠州。”

忠州,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不拿下忠州,大明不能继续收复失地,而拿下忠州,又十分的困难。

“是呀,忠州两面环山,两面环水,依山傍水,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么重要的城池,是怎么丢掉的呢”

“是不战自溃,是拱手让人。”王如龙看着李舜臣说道:“如果不是朝鲜废王李昖的种种决策,大明军哪里要啃这样的硬骨头”

“他李昖但凡是做个人,这忠州城能丢掉倭寇又没长翅膀,他还能飞起来不成”

南宋也有一个这样的城,名叫钓鱼城,连差点打穿泰西的蒙古大汗蒙哥,都只能饮恨钓鱼城下。

蒙哥参加蒙古长子西征的时候,把罗斯国给打了下来,成为了金帐汗国的奠基人,金帐汗国在那边收税,一直收到了弘治十五年。

而大明军面对的忠州城,地形和钓鱼城有些类似。

难打。

戚继光伸手说道:“李如松、马林各带两个步营,从东北方向渡河,进攻鸡鸣山。”

“陈大成、王如龙各带两个步营,从西南方向渡河,进攻大林山河后山。”

“李舜臣带领本部佯攻弹琴台,声势要大,鼓敲起来,号角吹起来,我再给你一百二十条船,明日黎明破晓,立刻制造声势,吸引忠州城中倭寇注意力。”

“争取三日,拿下忠州!”

“末将领命!”各军将领命。

戚继光已经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最难啃的骨头给了李如松和马林,而相对薄弱的大林山、后山方向,给了陈大成,这部分主要是一个策应,让敌人以为八面来敌,应接不暇。

“戚帅,大明军要用精锐填山城吗”李舜臣攥紧了拳头说道:“最难啃的南山山城,给我吧!我去啃。”

倭国的山城,迷宫一样的设计,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这种山城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人命去填。

“当然不是要用人命去填。”戚继光摇头说道:“九斤火炮撬开乌龟壳,大明军进去就行了。”

“啊”李舜臣愣了下。

戚继光满脸笑意的说道:“陛下察觉到了前线战事遇到了山城的阻力,特意从后方,调集了一万副铁混甲,用重步兵撬乌龟壳。”

李舜臣逐渐瞪大了眼睛,愣愣的说道:“一万副!”

李舜臣太清楚大明的铁浑甲的可怕了。

虎力弓、平夷铳,也要六十步才能穿甲,而且还要射的足够准,否则那些曲面,就会把箭镞、铅弹弹开,无法造成有效杀伤。

而倭国惯用的六十斤弓,根本无法破甲。

一万副的铁浑甲,再加上前线军兵极高的披甲率,足矣让大明军人人披甲去撬乌龟壳了。

戚继光颇为感慨的说道:“我在战争论里,反复强调,战争的本质是人力、物力、人心的竞争,而大明国力强横,面对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都能拿出不同的针对方式。”

“毫无疑问,在野外,不披甲的火枪兵,行动更加方便,能带更多的火药,来更高效的杀伤敌人。”

“在攻坚战里,尤其是以路为主的倭国山城,重步兵就是它的克星。”

战争论,是从冷兵器到火器转变的兵法。

这套兵法,他从到蓟州拒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但一直缺乏实践,也没法实践,要实践战争论里的内容,真的太贵了。

没有实践去论证的理论,无论多么的高瞻远瞩,都是纸上谈兵。

火铳、火炮、火药、优质的兵源、高强度的训练,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喂出来。

而大明雄厚的国力和料敌从宽的陛下,仍然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才给了戚继光实践去论证理论的机会。

之前李如松认为重骑兵和重步兵这种笨拙的军事单位,会随着火器的应用,逐渐退出战场,但戚继光仍然保留了三千人的重骑兵和重步兵的训练。

而现在撬乌龟壳,就派上了用场。

戚继光对着京师的方向拱手说道:“陛下不善将兵,然知粮秣调度之重,故此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

“陛下圣明。”

陛下真的给的太多了!

在领京营之前百战百胜,的确是他戚继光真的很强,但在领了京营之后,他能获胜,有半数的胜算,都是仰赖圣德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男欢女爱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花都太子 名门艳旅 莽荒纪 无限群芳谱 抗战之烽火 蛊真人 后宫春春色 江湖尘事 都市花缘梦 网游之修罗传说 诸天刀皇 鬼吹灯 贺总别虐了,夫人这次真的死了 至尊神农 吃鬼的男孩 清穿皇妃要娇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大宋必须浪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回到唐朝做首富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山贼之谋定三国 动荡的大元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大唐镇国公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大明英宗朱祁镇 无双镇北王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