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调教太平洋 唐砖 抗日之兵魂传说 学霸养成小甜妻 偷香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亿万盛宠只为你 谍影 明天下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九十一章 要学会正确使用首辅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明国朝正在进行新的物种训化,从稻谷、牛羊这些牲畜的训化,到微生物的训化。

“医学院的医学生们,始终搞不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些菌群,在野外活的好好的,但一旦豢养,稍有不慎,就会死给他们看,我去医学院几次,医学生哀鸿遍野。”姚光启说起了养菌的一些趣闻。

申时行眉头一挑:“哦?”

姚光启想起那些医学生的痛苦表情就想笑,他摇头说道:“菌群,可以生存在任何培养皿以外的地方,精心培育,最好的糖、最适宜的温度、最适宜的湿度,就是不长。”

“当真是天塌了。”

在外面的菌群:我命由己不由天!

在实验室的菌群:今天你左手开门,我死给你看。

搞得医学生整天神神叨叨的,各种奇奇怪怪的规矩,右手开门、左脚入门、不得大声喧哗、坚信好事成双,能双数绝不单数、去寺庙求的福禄双全符,贴在保温箱上。

还有的医学生对着菌群念念有词的祈祷,比礼佛要虔诚的多。

但这菌群,依旧是该死还是死。

“终于不是北方单花独放了。”申时行看着制菌厂的一切,颇为满意的说道。

大明存在南北竞争,万历维新是从北衙发动的,十五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由北衙向南衙输送,而现在松江府有了自己领先的微生物训化工程。

得益于松江府得天独厚的海贸优势,再加上大量的白银投入,上海理工学院医学院的微生物训化进展,要比京师的解刳院还要快一些。

毕竟北衙的大医官,不能跑到松江府抠鞋底的泥,带回北衙去研究。

“都是大明的巧夺天工。”申时行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南北可以较劲、可以分歧,可以竞争,甚至可以对立,但一定要对立统一。

大明是大一统王朝,是一整盘棋,只有正确处理好中枢和地方的矛盾,才能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的矛盾、才能处理好国朝、各个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姚光启听闻后思索了一番,点头应和:“抚台言之有理。”

“极乐教的事情处理清楚了?”申时行问起了之前的极乐教派处置情况。

姚光启把情况一一汇报后,才眉头紧蹙的说道:“传播极乐教的是倭国买办商人,他们本来买办大明的货物,为了骗人上船,才人为刻意的制造了这个极乐教,来鼓噪风力舆论。”

“长崎总督府那边,恐怕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这要是大明刻意制造出来的风力舆论,反噬了大明,算是吃了回旋镖。

但问题是,这极乐教不是大明人搞出来的,因为大明商人普遍没那个思维,就是传播,也愿意传播点佛学、道学,或者是妈祖之类的信仰。

这种一看就有点癫的教义,大明人本身就不是特别能接受。

叫魂术贩卖的是焦虑和恐惧,而极乐教的教义是癫狂的绝对享乐。

申时行闻言,感慨的说道:“这,倭人自己传播的话,大明确实没办法了。”

内生性的文化顽疾,靠大明的手术刀是没有指望的,内生性的问题,需要从内部寻找原因和解决,盲目的把问题扣在大明的头上,解决不了问题。

大明擅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俺答汗入寇,比如倭寇入侵,大明先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然后去解决它。

“上海县最近出了一个案子,下官觉得抚台很有必要知道。”姚光启面色凝重的说道:“一个士大夫饿死在了松江府上海县。”

“士大夫,饿死在了上海…”申时行的面色逐渐变得惊讶了起来,眉头紧蹙的看着姚光启,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按照屋千蟑螂理论,屋里发现了一只蟑螂,那么这个屋子里就有一千只蟑螂了。

其实就是说,每一个巨大的、严重的事故的背后,必然有三十次以上的轻微事故、以及三百起虽然还没有发生已经有了征兆的隐形事故,还有一千起事故隐患在蠢蠢欲动。

这是王家屏提出的方法论,王家屏在广州府总督府发现了一只蟑螂,然后就找出了数千只蟑螂来。

这个方法论,得到了陛下的认可,大明官僚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决计不能只看到表象,否则一定会摁下葫芦浮起瓢,要深入的挖掘其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早发现,早干涉,早解决,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毕竟问题闹大了,闹到了惊扰圣听的地步,就是不被罢免,在皇帝心里,也会打上一个无能的标签,很难升转了。

有些情况比较例外,因为一些不可力抗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陛下也会网开一面,官降三级。

浙江台州府的李弘道纵容缙绅组建还乡匪团的案子,就是典型,这是皇帝执意推行还田令导致的反抗,怪不到申时行头上,他也是被牵连的。

还乡匪团,就必须要下重手,下死手整治,否则到时候浙江还田还没搞定,遍地都是民乱,就无法完成还田了。

这也是申时行留在台州府这么久的原因,他要肃清流毒,排查隐患,将别的地方组建的还乡匪团解散,或者干脆扭送到宁波市舶司,送到鸡笼岛淡水镇伐木。

“此人名叫孙尚礼,今年三十七,孑然一身独自一人,万历元年在江西考中的举人。”姚光启说起了这个人的情况,不但是个士大夫,还是个举人。

“他一个举人,是怎么把自己的饿死的?!”申时行更加惊讶,举人可是官选官,考不中进士,各县衙的县教谕也是随便挑随便选,至少做个教书匠,也不至于饿死才对。

申时行思索了下问道:“是因为非常清廉吗?”

姚光启连连摆手:“那倒不是,他倒是来者不拒,谁给他钱他就写文章,身段颇为柔软。”

孙尚礼在江西考中了举人后,就入京参考,但是没考中进士,回到家乡之后,并没有人把田亩诡寄在他的名下,因为江西的进士举人很多,这些宗族势力极其庞大,早就完成了土地兼并,各家田都是有主的。

为了能考中举人,孙尚礼的父母把老家的祖宅、祖产卖掉,把孙尚礼送到松江府,拜了一个名师。

没过五年,孙尚礼就和家里断了来往。

“孙尚礼的父母写了十几封书信,托同乡的商贾带给了孙尚礼,但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孙尚礼没有拆开自己父母的书信,书信的蜡封都是完好无损。”姚光启吐了口浊气,嘴角抽动了下。

“不孝!”申时行甩了甩袖子疑惑的问道:“他为何不拆父母书信,为何不跟父母来往?莫不是听了那极乐教的煽动不成?不应该啊,那会儿连倭国都没有极乐教。”

极乐教也就是万历十四年四月,才被长崎总督府发现,因为涉及到了倭奴、倭女买卖的灭倭大事,所以长崎总督府也没多做处置。

极乐教是基于价值对比的享乐至上的邪祟,它第一个教义就是割裂一切可以割裂的关系,极度自私自利,我就只是我,跟父母切割,那是教义的一部分。

极乐教这个观点非常可怕,认为自己经历的所有苦楚,都是父母的过错,因为父母不够富有,因为父母地位不够尊崇,因为父母没有累积足够的财富,因为父母见识浅薄,所经历的一切苦难,都是父母的错。

“不是极乐教的影响,是他在上海县成婚了两次,家产两次都被骗光了…”姚光启讲起了这个人的过往。

二十三岁中举,到松江府求学,已经十四年的时间,三十七岁的孔尚礼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当年年少轻狂,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中进士,父母变卖了所有祖产换来的银钱,都被孔尚礼用于了交际。

无论在哪里,交际都是要花钱的,而且价格不菲,行头、仆人、香车宝马都是需要置办的。

否则你去参加诗会,别人绫罗绸缎,你一身素衣,人人都瞧不起你。

孙尚礼交际了几个月,终于在黄浦江的画舫上,认识了一个俏娘子,一来二去,被迷的五迷三楞,非她不娶。

申时行认真的梳理了下,连连摇头:“他糊涂了吗?一个商贾玩剩下的艺伎,他当宝贝儿娶回家了?这江西考举人这么容易的吗?别人都是玩玩,他来真的?”

“岂不是成为了笑柄?”

“那时候那名艺伎算是整个黄浦江的名流,大家都捧场,孙尚礼觉得,自己只要娶了名流,自己就是挤进了松江府的士人里。”姚光启解释了下孙尚礼为何要这么做。

娶这个俏娘子,是为了交际。

有的时候,有些圈子,是格外排外的,孙尚礼想挤进去,不是那么容易。

孙尚礼娶了这名角后,起初还举案齐眉,但这俏娘子很快就发现了,孙尚礼是打肿脸充胖子,没钱硬玩,立刻就有了别的心思。

很快,就把孙尚礼所剩不多的钱财,全都骗到了手,扬长而去了。

那会儿还没废除贱奴籍,这俏娘子靠着孙尚礼举人的身份,一举摆脱了娼籍,去了南衙,再也没了消息。

姚光启继续说道:“孙尚礼的父母知道后,又给孙尚礼送来了三百两银子,孙尚礼有个弟弟叫孙尚德,不喜欢枯坐研学,就喜欢做点买卖,而孙尚礼有个妹妹,算盘打的很好,兄妹二人合伙做生意,赚了不少钱。”

“这银子是弟弟给的,兄妹二人还把老宅和祖产给买了回来。”

“自那之后,孙尚礼也不再交际,开始一心向学,结果再试仍然没考中进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孙尚礼在弟弟妹妹的支持下,娶了继室,可这生活磕磕绊绊。”

“孙尚礼就一个穷酸书生,很要面子,他就靠给人写点文章过活,连养自己都有点困难,有了妻子之后,生活越发贫困,继室一看再这么下去,自己和儿子就饿死了,带着儿子就回娘家,再也不回来了。”

申时行问道:“他是举人啊,他到县衙里,哪怕是入流的官做不了,当个不入流的吏,也能养家糊口了。”

“他第一次娶进门一个娼妓,哪个衙门都不敢要他。”姚光启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早年间申时行姓徐,是在舅舅家长大的,中了状元才改了申姓。

若不是因为天资聪颖,他连束修都交不起,他能就学,就是因为他是天才,后来拜师张居正,那更是一帆风顺,这辈子吃的跟头,全都是在阎士选身上栽的。

这可是连续两次官降三级的跟头,这跟头硬吃下了。

申时行是不了解举人生态的,举人的名声非常重要,娶个娼妓,你要是考中进士那是风流雅事,你考不中进士,就显得过于轻佻了。

衙门也要考虑这人会不会把整个衙门给连累了。

“原来如此,你继续说。”申时行了然,原来是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他也无法了解,举人他拢共就做了一年,第二年就是状元了。

姚光启这才继续说道:“孙尚礼就靠给人写文章谋生,生活越发的艰难,他就跟家里断了联系,他的弟弟妹妹来松江府找了四次,都没找到他,也只从同乡那里知道,他还活着。”

“后来,他写文章还出了事,他收了倭国商人的钱,为倭国商人张目,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哪家杂社,敢让他写文章了。”

自从陛下当街手刃写了《东征记》的陈有仁后,天下杂报没一个敢在倭国事儿胡说八道,因为陛下真的会发疯。

陛下登基十五年,这是最出格的事儿,美化倭寇入侵这种事儿,陈有仁也是罪有应得。

衙门不收孙尚礼,是对的,这家伙要是衙门的人,写这种文章,陛下会认为松江府不忠诚,从巡抚到衙役怕是都要被罢免。

孙尚礼的文章,虽然不是美化倭寇入侵那么严重,但总是收了倭国商人的银子,写点睦邻友好的文章,大概就是柔远人那一套叙事,要放下仇恨,放下偏见,开放前往倭国的船引,放开对倭特别贸易禁令。

这一套叙事没问题,是站得住脚的,但,唯独不能用在倭寇身上。

自从倭寇入侵朝鲜,皇帝下旨逮捕了所有的倭国商人,并且把倭国商人斩首示众后,孙尚礼就断了生活来源,靠在街上给人写代笔写书信、抄书为生。

就这样两年时间,饿死在了租来的远郊屋舍之中。

“他读书识字,给人抄书饿不死自己的吧。”申时行面色凝重的说道:“实在是饿得不行了,跑到衙门口,还是能讨口饭吃的。”

“要是一个举人饿死在了上海县衙的门前,我都不知道朝中的言官,会把姚知县骂成什么样。”

姚光启摇头说道:“去年叫魂案闹起来后,孙尚礼怕,就把仅剩不多的积蓄全都买了辟邪的法器,生怕被人给咒杀了。”

“而且那时候辟邪的法器一路高涨,他觉得拿着就是赚,结果很快法器就变了,他拿的那个法器,不能辟邪了,大和尚说失效了,需要重新买。”

“从去年开始一直饥一顿饱一顿,三五个月,慢慢就饿死了。”

“人饿死是需要挺长一段时间的,这也是为何赈灾时候,最开始粥棚施粥都能饱腹,会慢慢变少,不把人慢慢饿死,这流民会把府州县衙都给攻破了。”

人饿死,尤其是在大明松江府这种已经是商品经济的地方,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就米饭而言,可以换着花样吃,湖广米、江西米、山东米、占城米,甚至连辽东米都有。

“所以,孙尚礼饿死,是偶然事件?”申时行这才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屋里有一千个蟑螂就好。

姚光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是偶然,但也不是偶然。”

申时行打开看了许久,姚光启这本奏疏,写的内容很有趣,说的是度数旁通,用数字,去描绘松江府必要商品和非必要商品,十五年价格增长速度。

必要商品,就是涵盖了衣食住行种种商品的价格,而且全都是以低价为主,比如湖广米、本地米醋、自家酿黄酒、松江棉布等廉价商品。

山西老陈醋、占城香米、山西小米、毛呢、丝绸等等,这种在松江府卖的很贵的商品,则归为非必要商品,或者说改善商品。

将每一种商品的现价减去基础价格,除以基础价格,再乘以权重,得到该商品的价格变化指数,把所有必要商品指数相加,乘以100%,最终得到了一个必要商品价格上涨率。

姚光启一共得到了两个指数,一个是必要商品价格上涨率为7%;一个是非必要商品价格上涨率为50%;

“因为是第一次统计这个数,所以这个7%,就表示必要商品在十五年时间增长了7%,相比较去年,这个数字为0.4%,也就是说必要商品价格非常稳定,而非必要商品的价格,就涨的非常快了。”姚光启赶紧解释了下这个问题。

看起来很高,是因为基础价格低,十五年前的价格了,那时候松江府还没开海,别说商品经济,连小农经济都是岌岌可危,商品不充足,货物价格高。

“孙尚礼购买了大量的非必要商品,比如这个辟邪法器,比如他吃的很精贵,即便是很困难了,但依旧放不下自己读书人的架子,同类的商品,他会购买非必要商品。”

“我计算过了,他如果购买必要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他绝对饿不死,但最终还是为了面子饿死了。”姚光启解释了下他从孙尚礼的身上究竟看到了什么。

孙尚礼饿死绝非偶然,而是必然,他抱着赚钱的想法买了点法器,结果法器更新换代了,他手里的不管用了,没赚到钱还赔了钱。

“你的意思是,他就是不买法器,也会饿死?”申时行一愣,接过了姚光启手里的账本。

“是的,他不买法器,以现在当下他的收入和支出,他如果仍然不跟家人联系的话,三年后,也会死在街头,他已经没钱交房租了。”姚光启颇为感慨的说道。

申时行拿着奏疏说道:“他活着的时候拖累父母,拖累妻儿,他这一死,为大明做的贡献比他活着一辈子都大。”

“奏闻朝廷吧,我觉得你这个度数旁通,对大明很有价值。”

“确实有用吗?”姚光启有些拿不准的问道。

作为顶头上司,申时行没有要求联名上奏,连功劳都不抢,姚光启觉得,应该没啥用,不必惊扰圣听。

申时行自然知道姚光启的想法,他摇头说道:“确实非常有用,大明日后要是发宝钞,你这个数据就有大用了。”

“你想想,钞法败坏,最怕的就是朝廷超发宝钞,但是如何明确说明,大明宝钞超发了呢?你捣鼓出来的这个必要和非必要商品价格上涨率的数据,就是明证。”

“今年超发过多的货币,必要和非必要商品都会同步疯涨。”

申时行站的更高,他看的更加明白,大明日后必然要发行银本位的宝钞,收蓄黄金就是铁证。

因为万历维新十五年以来,大明始终没有彻底走出钱荒困境,钱荒就跟叫魂术一样,时不时在皇帝脑门上敲一下。

钱荒是大明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的最大阻碍之一,剩下一个阻碍就是生产关系转变。

申时行之所以不抢功,不是他跟姚光启客气,姚光启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抢不得。

而且姚光启还是王崇古弟弟王崇义的女婿,尤其是王崇义替王崇古死了的情况下,等同于姚光启就是王崇古女婿。

斗而不破,和而不同,才是皇帝想要的局面,申时行擅长端水,他回京了,要把这个碗端好。

姚光启的两本奏疏,顺利的抵达了大明京师,而大明皇帝朱翊钧正陷入了焦头烂额之中。

朱翊钧拍着桌子,厉声说道:“取朕甲胄来,摆驾北大营!朕要调三个步营入城,朕倒是要看看他们想干什么!逼宫吗!”

“朕不是先帝,万事讲相忍为国!让朕忍,朕忍不了一点!”

“陛下消消气消消气,哪里用得着调集京营入城,那北镇抚司三千缇骑就够用了,陛下,消消气。”冯保在旁边拼命的劝。

事情的起因是皇帝下章内阁,询问九龙大学堂给特赐恩科进士名额,到彝伦堂,聆听圣诲观政两年,入仕为官,这内阁嘴巴严得很,四位阁臣除了王崇古保留了意见外,其他都反对,并没有传出去。

王崇古保留意见是不反对,不反对其实就是不支持。

朱翊钧要推行,就下章了户部询问,因为户部审计的缺口最大,会最先、最直接的面临民间账房仙人们的挑战。

真的民间审计压过了朝廷审计,户部怕是要处处被人嘲弄了。

这一下章户部,立刻弄得满城风雨,京堂百官人人上奏,理由各种各样,但态度非常鲜明,就是不同意。

有的人说九龙大学堂,除了皇家理工学院外,其他八所就光出了个图纸,连建还没有开始建,谈这个为时尚早;

有的人说,这连个进士都考不中,那举人总该考一个吧,连举人都没有,直接给特赐恩科进士,皇恩过于浩荡;

有的人说,陛下被奸臣欺骗,实乃是动摇国本之举。

“陛下!缇骑在就够了!”赵梦佑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臣这就去点齐兵马!”

“赵缇帅,赵祖宗!这个时候,您就别添乱了!”冯保吓了一个激灵。

如果京营是忠诚,缇骑就是狂热,驻扎在通和宫禁苑范围内的三千缇骑,都是从墩台远侯和海防巡检遴选出来的。

陛下做到了,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

所有墩台远侯海防巡检的遗孀和孩子,都被陛下照顾的极好,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学堂可以上学,优先考取讲武学堂,而且陛下每年都要到大兴县南海子,探望这些家眷们。

这些被士大夫形容为羽林孤忠的孩子,有的已经长大,甚至加入了墩台远侯和海防巡检的序列。

皇帝一声令下,今天大明京堂百官,都得给黎牙实做伴去!

“冯保!”朱翊钧眉头一皱。

“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冯保狂哐嘡一下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说道:“陛下,使不得,使不得啊,臣虽然平日里跟文臣们不对付,但真的使不得啊。”

“陛下,消消气,消消气,没到这个份上,百官们就是上奏说说自己的意见,也没到皇极门伏阙,也没纠集起来闹腾。”

“就跟打牌一样,这还没开始打牌,就把牌出尽了,这就没法打下去了。”

“你有良策?”朱翊钧深吸了口气说道。

冯保再磕头说道:“陛下也忙了这么多年了,就歇一天呗,陛下这歇一天,先生,自然就出面把他们给收拾了。”

谁最怕皇帝懈怠,无疑是张居正。

张居正对这件事反对,是反对吹求过急,而不是反对政令,更不是反对皇帝。

要学会正确使用首辅,而不是亲自披挂冲锋陷阵,没到那个地步。

“那行,照你说的,就歇一天吧。”朱翊钧眼睛珠子一转,坐定示意冯保免礼,才说道:“把奏疏拿来吧。”

“不是说好歇一天吗?”冯保愣愣的问道。

“歇一天,这些活儿你替朕干呐,不还是朕的活儿?就是今天批的奏疏,后天再送内阁,还有下章内阁,明天常朝,朕不去了,他们自己开吧!”朱翊钧拿起了奏疏,继续上磨。

其实他没有表现的那么生气,更不打算真的发兵京师衙门,把文臣们都抓了。

他要故意做出生气的姿态来,让徐爵不小心把消息传出去,提醒百官,让百官清楚的知道,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真的跑来伏阙逼宫,陛下真的会杀人。

以前朱翊钧不必如此惺惺作态,因为遇到这种事儿,万士和自然会出面告诉所有人,陛下手里有京营,别瞎胡闹,人就只有一颗脑袋。

沈鲤对业务不太熟练,所以就需要皇帝表现一下自己的张牙舞爪了。

“咱们海带大王,确实有点东西啊。”朱翊钧看完了姚光启的奏疏,连连点头。

这个孙尚礼指数,来的有点早,但很有用,是度数旁通的成果之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男欢女爱 宋檀记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花都太子 莽荒纪 无限群芳谱 御心香帅 抗战之烽火 高手下山祸害师姐 蛊真人 江湖尘事 都市花缘梦 网游之修罗传说 诸天刀皇 鬼吹灯 贺总别虐了,夫人这次真的死了 至尊神农 清穿皇妃要娇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大宋必须浪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山贼之谋定三国 动荡的大元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大唐镇国公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大明英宗朱祁镇 无双镇北王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