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民国之铁血少帅 唐砖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抗战之烽火 至尊特工 谍影 红楼名侦探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四十章 朝鲜君臣失德,当罢废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沈鲤非常有必要来这一趟,因为朝廷在收到前线的奏疏时,还以为辽东军这些个妾室们,都是抢来的,朝廷要统治朝鲜半岛,而不是打一下就撤,辽东军在粮草补给充足的情况下,居然做这种事,沈鲤既然来了,自然要亲自询问。

这不是朝廷对辽东军刻板印象,就连戚继光都以为是强抢民女,当戚继光准备处置,仔细了解后,才发现是当地的百姓过于热情。

这种热情,并不仅仅是因为大明天兵横扫倭寇,解救万民于倒悬,为了感恩而献身,主要还是为了真正成为天朝上国人上人。

戚继光曾经在街头,见到登记在册的顽童说,我明人,你走狗,当跪我,那顽童让另外一个没有登记户口的孩子跪下,而那个孩子真的跪下了。

朝鲜的百姓们,也不确定大明军来了,会不会走,但他们很清楚,把女儿送给他们,生下了孩子一定是高贵的大明人!

从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再到我的外孙、我的孩子是正经大明人,这种身份不要再尊贵!

这种热情,是基于社会地位提高的热情。

除了这种希望自己的后代过上安稳日子的动机之外,还有就是为了军管期间的利益,这种热情,是有切实的利益和好处。

大明军一共就四万京营锐卒,两万辽东军兵,而这两万辽东军兵,要管理这些地方,不可避免的要用当地人,那么姻亲关系,就看起来更加值得信任,也算是‘族党’的一种了。

这种热情,是基于经济地位提高的热情。

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决定了政治地位。

“沈宗伯,有个问题。”戚继光侧着身子问道:“朝廷对灭倭之事的风向如何是否有言官反对”

“有。”沈鲤面色凝重的说道:“盖因征伐事,过于昂贵了,在朝鲜战场上击溃倭寇,打的他们不敢入寇,给够教训就够了,没必要直接前往倭国灭倭。”

戎事的昂贵,沈鲤很清楚,大明一年折银三千万银的税收,就有一千二百万银要养军队,这还是养,如果要征战,粮饷、赏赐,那就更贵了,这都是振武代价的一部分。

边方半农半军的军兵,守城有余,攻伐不足,而要养攻伐的职业客兵,培养起来也很贵。

这不是精算之风,实在是真的贵,陛下和成祖文皇帝一样,把内帑拿出来,才算是勉强应付。

“是呀,太贵了。”戚继光深表赞同的说道:“要是不贵,奴儿干都司、北平行都司、河套、关西七卫、麓川、交趾十三司,大明说什么也守下来,太过于昂贵,这些地方,断断续续连军事羁縻都松绑了。”

“但现在,沈宗伯,打仗不贵了,从培养,到征战,都会变得便宜起来。”

“哦”沈鲤眉头一挑,满脸的疑惑。

戚继光面色凝重的说道:“过去培养一名弓兵,需要从小开始习武,一直到十六七岁,这弓箭才能射的准,穷文富武,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习武,所以强弓兵少,骑兵那就更贵了,但现在线列阵解决了这个问题。”

“简而言之,火枪兵便宜实惠、简单直接。”

戚继光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思考,他还在朝鲜战场,这一仗还没打完,他的思考还没结束,只是一个初步的、模糊的想法,但这个思路已经非常明确了。

火枪兵真的是太便宜了!

火枪兵的培养时间只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火药铅子喂一下,就可以立刻上战场杀敌;而弓兵,时间成本最少是三年起步,要是虎力弓之类的弓兵,那还要看天赋,训练吃喝的营养费就非常高了。

如此费力培养出来的虎力弓,也就是四十步穿甲,六十步外,披甲之士就杀不掉了,但平夷铳的有效穿甲射程是一百步,优秀的铁浑甲要到六十步内。

一个平夷铳手要比虎力弓手便宜太多太多了,十万京营只有二百四十人能拉得动虎力弓,而四万京营配了四千把平夷铳。

除了训练成本低之外,就是火枪弹药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远低于弓弩箭矢。

火枪和强弓都很贵,强弓要木、筋、胶、皮,箭矢要木、羽、箭簇等等,而火枪要钢铁、扳机等等,这些都不便宜,尤其是火枪要用的钢管,民坊根本做不出来,但强弓的保养要比火枪贵的多的多。

戚继光在东南平倭的时候,军兵手里的鸟铳、手铳,好多都是永乐造,皇帝曾经赏赐给戚继光一把「天字捌万壹千贰佰柒拾柒号永乐拾玖年玖月廿一日造」的手铳,这玩意儿是古董,但可以激发,但强弓不可能两百年后还能使用,早就腐朽了。

成本差距还体现在发射物上,发射物是消耗品,箭矢也是消耗品,多数情况下,箭射出去是收不回来的。

一枚箭矢,造价就超过了二十文万历通宝,而鸟铳火药加铅子,一斤才二钱六分银,而鸟铳发射一次的成本不超过五文万历通宝。

“最重要的是后勤补给上也会轻便许多许多,现在后勤辎重多,主要是这次征战朝鲜,带的火炮实在是太多了,我在出发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野战宜轻不宜重,最高不超过九斤炮,守城宜重不宜轻,十五斤炮绰绰有余。”戚继光说起了后勤的昂贵。

戚继光对京营火器进行了减配,主要是几千斤的重型火炮和火药运输,真的费时费力,这也是平壤之战后的总结,效果极好,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在战场上,一个步营,也就是三千人的全火器线列阵,完全可以压制三万人的倭寇了,京营更多点,能压制五万倭寇,放眼目光所及之处,倭寇的实力已经很强了。”戚继光给了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开城之战中,大明以步营投入战场,一个步营压着加藤清正五万人都非常轻松,没人能顶着线列阵密集火力冲锋,加藤清正训话时,总是说,听到枪响不要怕,贴上去,给弓兵争取时间!

通常情况下,倭寇只能冲锋到一百步左右,士气就已经完全崩溃了。

倭寇也都是活生生的人,铅子呼啸而过,带起的血花在战场上绽放,亡命之徒只是愿意拼命,肯拼命,而不是愿意无缘无故的送命。

陛下那句排队枪毙,过于形象了。

“三千人,压制三万人”沈鲤呆滞的说道。

戚继光十分明确的说道:“没错,大明征伐的成本可以降低,陛下的确财大气粗,总是想给军兵最好的,但其实完全用不了那么多人,比如绥远,只要一个全火器的步营就可以控制,这是最大的成本降低。”

“沈宗伯,这还不是最省钱的,最省钱的是:在南洋、西洋,一个城堡,数万顷的开拓之地,只需要两百火枪兵就可以彻底控制,这是最大的节约,而且经过了泰西实践的证明。”

“了解了,了解了,这省大钱了啊!”沈鲤连连点头说道:“可靠的火器、足够的火器等于丰厚的回报。”

正统年间,大明征伐麓川,仅仅四万京营,一年的粮饷折银就高达六七百万两!

主要消耗就是粮饷转运,而现在西南防线,黔国公一直在极力避免朝廷从腹地周转粮饷,否则麓川打几年,朝廷就被打的穷的叮当响,那就没法打下去了。

而现在只需要一个步营,就能有四万京营的效果,三千人的后勤补给和四万人的后勤,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以大明现在的积蓄,打三百年都没有问题。

而一个步营,就可以控制一个庞大的东吁,其回报是极为丰厚的。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就是武德,即禁残除暴、抑制战争、保障安定、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诸国、丰富财物。

但因为戎事过于昂贵,往往因为征战要穷兵黩武,而现在随着筹建和征伐成本的降低,大明军将充满武德!

“旧港总督府水师驻防两千人,两条五桅过洋船,二十条马船,一百条战座船,就可以控制整个爪哇、半个婆罗洲,吕宋总督府一共就三千客兵,再加上林阿凤六千众,仅仅九千众,就可以控制吕宋、宿务、棉兰老岛,和部分的婆罗洲。”

戚继光十分郑重的说道:“而南洋的回报,不说其他,就是十二个铜镇,就已经赚回来了。”

不光是泰西西班牙的殖民经验,大明自己也有十四年的殖民经验了,只需要少量火枪兵,就可以控制广阔的领土,招募一些爪牙、附庸,就能维持生产的有序稳定。

代价是土着、倭奴的命。

十二个铜镇是吕宋总督府在吕宋统治的基石,其经济利益回报就是一年一千五百万斤的赤铜,这已经是极高的回报了,再加上种植园产出的烟草、甘蔗、棉花、蕉麻、橡胶、红木等等,这就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沈鲤斟酌再三说道:“所以,戚帅的意思是,灭倭的成本并没有朝廷想象的那么高昂”

“是的,在没有见识到全火器线列阵的威力之前,我情感上当然迫切的希望灭倭,但理性考虑,过于昂贵的征伐成本,会打断大明再兴的进程,在这两个之间选择一个,我宁愿选择大明再兴,而不是灭倭。”戚继光非常明确的表示,他不喜欢动武,他更倾向于以战止战。

在戚继光的带领下,大明戎事战略,是没有进攻性的,而现在,随着筹建、培养、军备、后勤、统治成本的快速降低,大明军逐渐露出了进攻的獠牙。

戚继光想了想说道:“陛下给了一百五十万斤火药平定朝鲜倭寇,而现在看来,这一百五十万斤火药,恐怕灭倭都足够了。”

“那确实挺便宜的。”沈鲤稍微核算了下,眼前一亮,别说一百五十万斤火药,就是五百万斤,在征战的过程中,大明也能生产的出来,确实不贵,还能养工匠。

戚继光眼睛微眯,低声说道:“凭什么日不落帝国的桂冠,他费利佩带得,陛下带不得!”

“说的也是,日不落帝国的桂冠,合该是我大明的,寇可往,我亦可往。”沈鲤是极端保守派,认同戚继光的想法。

当年波斯人有个万王之王的称号,都被唐高宗李治给夺了过来,大明天天说自己远迈汉唐,这世界的彼岸出现了一个日不落的称号,这就必须得拿过来。

当初黎牙实第一次觐见皇帝陛下,张居正就意识到,坏了,多了个要拿的称号,要拿不到,那皇帝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吗拿不到,怎么能称得上是远迈汉唐

祖宗做得到,后世也得做得到,这越活越回去了,就是不孝子孙。

这就是保守派的基本逻辑:我不一定要比祖宗强,但我一定不能比祖宗弱。

戚继光作为大明大将军,奉国公,把日不落帝国称号拿回来这件事,本来就该他主持,但为了防止穷兵黩武,导致仅有的振武成果也丢了,这十几年来,戚继光一直保持着基本的克制。

现在随着成本降低,对于日不落帝国的归属,就要仔细讨论一下了。

沈鲤在开城逗留了整整十五天,一直等到五月中旬,他才离开了开城,在临津江乘船向着天津州而去,在这十五天的时间里,沈鲤问了很多很多朝鲜人,充分调查之后,回到了大明京堂。

“宗伯,咱们真的要上这本奏疏吗”齐世臣面色凝重的看着写好的奏疏。

沈鲤颇为肯定的说道:“对,挨骂就挨骂吧,总不能咱们大明把倭寇赶跑了,让朝鲜王室得了便宜去。”

万历十四年五月末,沈鲤回到了京堂,在六月初三大朝会这天,沈鲤带着四位清流御史,来到了皇极殿上。

“臣沈鲤、齐世臣、王国、魏允、贞孙炜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鲤再拜,俯首说道:“臣幸不辱命,领圣命前往朝鲜遍访民情,其事一,臣从临津江乘船入海,大明军不仅收复了开城、临津、仁川,还控制了临津江两岸,随时可以进攻汉城;”

“其事二,大明军军容整齐,军纪严明,朝鲜人人交口称赞,皆言天兵;”

“其事三,辽东军兵妾室事,并非劫掠所获,并非强抢民女,还请陛下明鉴;”

“其事四,大军消耗粮草、火药等物,臣已点检,并未瞒报,或者就地筹措补充,当地部分乡绅主动纳粟祈求天兵维持安定。”

戚继光奏闻的粮草消耗引起了户部的疑惑,打仗厉害也就罢了,大明京营是精锐,夸张的战损比是因为断代式的火器领先,这是大明对倭国实力上的碾压,这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让朝中明公不太理解的是:京营消耗的粮草和火药不成比例,粮草的消耗有点太少了,这就引起了户部的疑虑。

在朝京营的粮草过于充足了。

沈鲤告诉大明明公,不是大明军在抢,而是朝鲜有余粮的乡绅,纷纷拿出来给大明军,就跟那些妾室一样,不要不行,不要就是君父天兵何故忍心弃我而去。

连大明东南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富商巨贾一听要打倭寇,纷纷慷慨解囊,战火蔓延的朝鲜,更是如此了。倭寇在朝鲜那是一点拟人的事儿都不干。

如果地狱只有十八层的话,那么倭占区的朝鲜就在第十九层。

“今日朝鲜所发生的事儿,概括而言,便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沈鲤再拜,举起了奏疏,大声的说道:“陛下,朝鲜王室有诽谤大罪,废王李昖、文武两班、成均馆多次诽谤我大明,面对倭寇毫无作为,甚至背信弃义,违背自己诺言数次逃跑,致使战局一触即溃,相反,再给大明军泼脏水这件事上,朝鲜王室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人神共弃!”

沈鲤是个士大夫,当他在皇极殿,说出人神共弃这四个字的时候,就是最严厉的指控,代表着他的怒气槽已经彻底满了。

“五位劳苦,免礼,沈宗伯的意思是,他们不抗倭,反倒是给大明军泼脏水”朱翊钧拿起了奏疏,询问着沈鲤。

“然也,尤其是在大明开海以来,朝鲜王室明知道是倭寇劫掠袭扰,但总是用彦文张榜,认定是大明军所为,但在汉文张榜中,就是写的倭寇。”沈鲤站起来,从齐世臣手里拿过了七张榜文,呈送御前。

沈鲤就没见过这样的!一张榜文,两种文字,彦文和汉文,彦文说是汉人侵扰,汉文则是倭寇侵扰,这是张榜公告朝鲜王不想干了,就当朝庶人吧!

“朝鲜百姓怎么说”朱翊钧不认识彦文,让礼部对七张榜文进行确认。

“做大明的藩属时,朝鲜什么都有,倭寇来了,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天兵来了,又什么都有了。”沈鲤站直了身子说道:“陛下,田土不会撒谎,从义州到平壤,春耕没有耽误,从平壤到开城,夏耕没有影响。”

“沈宗伯所言有理,田土不会撒谎。”朱翊钧颇为肯定的说道。

“陛下,礼部确认,的确是如沈宗伯所言,一文两意。”万士和让通事看过之后,回报了陛下。

不积极抗倭,就顾着给大明泼脏水,散播各种各样的谣言,防止大明影响到了他们朝鲜王室在朝鲜半岛的统治,这李昖被李舜臣关押的时候,还给小西行长写信要到倭国京都参洛。

齐世臣一甩袖子,俯首大声的说道:“陛下,朝鲜王室、文武两班、成均馆的谎言和诽谤无法收复故土、污蔑和挑唆无法拯救黎民,企图借谣言来转移罪责,转嫁责任,贻笑四方,臣以失德,劾罢朝鲜王室世勋,收回所赐印绶、九章衮服!”

“臣请废国。”

这就是齐世臣在回到大明后,有点疑惑的奏疏,废国疏。

大明废掉了朝鲜王室李昖,让李昖的儿子光海君继位,也就是说,大明没有废除朝鲜封国,但现在齐世臣以失德论罪,劾罢朝鲜宗室、收回王印、衮服,废除封国。

“陛下,朝鲜君臣失德当罢废国。”张居正出班,俯首说道。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点头说道:“准。”

大朝会主要是宣布,其实在此之前,廷臣们廷议已经讨论过了,廷臣共议,确定要废朝鲜国,才让沈鲤、齐世臣在大朝会上请命而已。

敢骂大明,不给他撅了,谁还拿大明当宗主国看待

朝鲜已经实际上亡国了,如果不是大明军早早得到了情报,准备了很长时间,调兵遣将进入朝鲜,连平壤都要丢了,而朝鲜损失了九成以上的领土,数以百万级的百姓,而现在,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宣布朝鲜已经亡了,并且以耻辱性的失德为名义废除。

这么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大明接下来的战争,都是真正的收复失地的王师。

一如黎牙实说的那样,大明做事,确实要脸。

“陛下,臣以为,应当将李昖、朝鲜文武两班、成均馆等儒生,全部移送大明。”沈鲤提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把李昖为首的朝鲜肉食者,送到京堂受审,以失土论,都该斩首示众。

“臣以为不妥。”王崇古立刻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还是让李昖死在朝鲜为宜。李昖的情况俺答汗不同。”

大明处斩俺答汗是为了报仇,俺答汗的脑袋送到了世宗皇帝的陵寝祭奠先王,这是因为俺答汗的确给大明带了耻辱和十分实质性的伤害,保定府的圩主就是恶劣的影响的后续,但把李昖拿到大明来,反而是陷入了被动之中。

朝鲜打不过倭国,大明斩首了李昖,就会给一些‘心怀故国’的家伙口实,不利于大明在朝的统治。

张居正再次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移送。”

“元辅。”王崇古吐了口浊气,才大声说道:“我实知道你为大明中兴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但也要为自己身后名,多加考虑,新政皆系,马虎不得!”

王崇古觉得张居正疯了,移送大明的路上,李昖等一干人等,一定会落水,十成十会落水!张居正亲口说过的,他一定会做,但哪怕是杀了废王,张居正这身后名,多少要有个以下犯上。

“元辅,不值当。”王国光出班,这次王国光没有背刺晋党,而是和王崇古站在了一起,李昖这种混账,不值得张居正搭上身后名。

这不是政治操弄可以实现的,当年小明王旧事,也是弄得一地鸡毛。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张居正再次俯首,对着皇帝说道。

“内阁对这件事的分歧很大。”朱翊钧坐直了身子,向着皇极殿上,一脸懵逼的群臣解释了下为何会在皇极殿吵起来,因为在文华殿没吵明白。

话几乎已经挑明白说了,这是吵的不可开交的情况下,才会如此说。

内阁以张居正为首,兵部曾省吾、工部汪道昆认为该移送大明,刑部王崇古、户部王国光认为就让李昖烂在朝鲜,不闻不问为上,除了海瑞、万士和,明公全都明确表态,立场非常分明。

“朕以为次辅所言有理,让李昖待在义州。”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说道:“先生,以为呢”

“臣遵旨。”张居正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只好俯首领命。

朱翊钧作为朱明皇帝,因为当年小明王的事儿,其实一直不太方便表态,现在已经从文华殿上吵到皇极殿了,朱翊钧不得不做出选择了。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勿虑,矛盾说告诉朕,万事万物发展的过程,总是否定之否定,这是矛盾到冲和的必然过程,从矛盾重重,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现状,需要否定之后再否定。”

“李昖在义州,战争打完了,若是朝鲜万民还是选择他,朕无话可说。”

现象甲、否定甲现象得到了结论乙,结论乙过于矫枉过正,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否定结论乙,得到了否定之否定的结论丙,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即螺旋上升。

朝鲜半岛上,可是有不少人认为,李昖输掉这场战争,不是他的过错,这种认知的人,可不在少数,心怀故国这种事,再来一遍,就知道痛了。

真不是什么大事,倭寇再来一次就好。

倭寇真的会再来一次,因为征伐朝鲜,是倭国用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只要倭国内部矛盾解决不了,就会再做一次,大明现在征伐,只要不带重型火炮,朝廷完全能够承担的起。

张居正的坚持,无外乎是,杀朝鲜王室这个锅,他背了!

李昖何德何能,污了先生的名誉他也配

“臣等遵旨。”王崇古乐呵呵的俯首领命,这么多年了,他王崇古终于堂堂正正的赢了一次张居正!

张居正总是觉得他是个臣子,或者说张居正新政可以和万历维新切割,但王崇古看的很清楚,万历维新和张居正早就是密不可分了,张居正这个人也是新政的代表人物,他的身后名,不是他自己的,是公事。

“陛下,哈密国君,遣使议内附事。”礼部右侍郎陈学会出班奏闻。

朱翊钧点头说道:“这件事,内阁议定,准哈密国使者入贡,礼部仔细沟通,不容有失。”

哈密,四失四得,终于在嘉靖八年,大明彻底丢了哈密卫,而哈密也成了大明在嘉峪关外的最后一滴眼泪。

陈学会所言的哈密国君,是隆庆四年大明册封的哈密卫都督同知米尔马黑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逍遥人生 福艳之都市后宫 亿万盛宠只为你 男欢女爱 官道之色戒 无限之信仰诸天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宋檀记事 艳海风波 花都太子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都市花缘梦 18路公交车 大劫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重生南非当警察 萌宠狂妃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三国之一马平川 大宋必须浪 迷踪谍影 
最近更新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明狗腿子 大齐之君上传奇 三国凭实力截胡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大夏镇远侯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 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