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汉乡 男儿行 庶女有毒 唐砖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重生之征战岁月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三十三章 经济权力即政治权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自然是阉好了。”冯保赶忙说道:“没阉过出不了长崎总督府的,到了大明又检查了一遍。”

“那就用,张昂做的没问题,把账款充公了,置办成酒肉,给工地加点餐,钱不够朕再补二百银,书吏张昂不做处置,对了,这个张昂是什么出身”朱翊钧做出了裁决,既然是用的阉过的阉奴,那就没问题。

“举人出身,父母是杭州府本地人,父母老来得子,年事已高,父母在不远游故未曾入京参考。”冯保很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内相,他要随时能回答出陛下的提问,才能胜任内相,司礼监批红的时候,冯保就对这件事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朕知道了。”朱翊钧留意此人,是个尽心办事的循吏。

冯保面色奇怪的说道:“张昂所言,并非虚言,公家的钱,公家的活儿,拖拖拉拉都是钱,这已经成了一些官厂、鼎工大建,工地上的口头禅。”

“嗯。”朱翊钧相信这件事是真的,本地募役打不得骂不得,催不得,永定、永升毛呢官厂也曾出现过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清汰的政策一出,立刻就解决了问题,一条鞭法里的分支,募役之事刚刚开始,既要防止募役变成过去的徭役,也要防止募役效率低下。

矛盾说自横空出世以来,一再被反复运用,或者说,大明矛盾说也是中庸之道的变形,不过让朱翊钧略感无奈的是,阶级论的两卷,阶级和分配,始终没有像矛盾说那样普及开来,朝臣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避开阶级这种叙事。

朱翊钧擅长抓住问题的关键,张昂案里,阉了就能用。

王崇古在做官的学问里《论五步蛇的自我修养》中,曾经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四句话:对群体保持同情和关注;对个体保持警惕和距离;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办事;事事处处都要留痕迹。

厚重的论官僚自我修养不愿意读,只是把这四句话读明白,也不至于落得个惨淡下场。

要对穷民苦力保持同情和关注,要在政策上倾向这些弱势群体,要关注他们的需求,要看见他们的死活,要有同理心,但对个体,具体问题,保持警惕和距离,在张昂贪腐这个案子里,同样是适用的,张昂喊冤,说他其实也可以从大明大把头手里拿钱,但选择海商,是为了把活儿干完。

很显然张昂遇到的情况,需要引入一些竞争,来保证效率。

“陛下,臣以为理当规定下,这倭奴的多寡也要限制,要是这工地上全都是倭奴,那也是祸根,到时候闹起了倭患,才是笑话。”冯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倭奴,能用,但不能无节制的用,鼎工大建可是大明朝廷向下分配的关键手段,不设限的使用,最终的结果,还要大明自己去承受。

鼎工大建向下分配,结果全都分配给了本就不缺钱的、掌握了生产资料倭奴的海商,这时日一久,万民内心的怨气就会沸腾了。

朱翊钧思索了一番说道:“你说的有道理,最多不过三成。”

倭奴使用的问题上,多了不行就容易乱,少了没效果,三成以下就刚刚好。

申时行的奏疏中,不仅仅是只有一个倭奴问题,他谈到了一个大明货币的问题,申时行虽然还是一个巡抚,但他已经在对大明新政进行查漏补缺了。

大明用的是钱法,用承兑汇票的记账货币做为补充,大明国内并不推行钞法,但申时行看到,大明钱法有问题,而且有很大的问题。

“朕还是小瞧了这端水大师,申巡抚还是很有水平的。”朱翊钧敲着桌子说道:“他讲,大明的钱法是复本位制,黄金对白银是1比16,但黄金并不作为货币进行流通,所以黄金不是本位,但白银是实际上的本位,而现在大明铸造了大量的万历通宝,赤铜就成了为另外一个本位。”

“大明眼下是实际上的铜、银复本位制。”

这一点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大明在祖宗成法里有金银之禁,就是民间不得用金银只能用宝钞,而宝钞锚定的是铜钱,大明本身是铜本位制,但随着景泰年间,稍驰金银之禁后,大明的财税、货币政策都进入了无序生长的阶段。

而现在又轧印银币,又大量铸钱,就造成了实际上的铜、银复本位制度。

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这有什么问题吗兵仗局轧印过小面额的一钱、一分的银币,但大明百姓并不会使用,因为很容易丢,除了使用不便之外,就是一钱、一分的银币,很容易被削掉一些边角,很容易磨损,所以兵仗局银币,多数都是以一两计重。”

“这银币大额,铜钱小额,臣倒是觉得,没问题,这百姓也是人,总不能不让百姓用钱吧。”

“冯大伴,朕问你,一两御制银币可以兑换多少通宝”朱翊钧笑着问道。

“官价700。”

“民间几何”

“750到800之间波动。”冯保俯首说道。

朱翊钧又问:“那你是留银币还是留通宝呢”

“银币。”冯保稍微思考了一下说道,银币似乎更加值钱一些。

朱翊钧拿出一枚银币和一把铜钱说道:“是的,当朝廷强制高估一种货币而低估另一种货币时,被低估的货币,将流出大明或因囤积、收藏等等原因而消失不见,而被高估的货币,将涌入流通领域。”

“显然人们会用通宝到宝源局兑换成银币储藏,而让更多的通宝流入市场之中,因为朝廷规定的兑换比例,高估了通宝的价值,而且咱们大明人很喜欢存钱,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年年有余随时应急。”

“而现在,大明在南衙建了铸钱局,一百二十个炉子,六千个工匠,这铜钱在快速增多,但是银币的数量没有铜钱增长快,只要南衙铸钱局开工,咱大明的银币就会被铜钱给掏空。”

申时行提醒皇帝,不要光顾着建炉子,银铜比例要有浮动兑换的比例,要不然朝廷铸铜钱,实际上赔钱了。

“臣明白了,申巡抚说要挂牌价一日一变。”冯保有些恍然大悟的说道:“而且按照申巡抚的预估,一银兑一贯万历通宝,并且上下浮动,才算合理。”

朱翊钧点头说道:“铜钱的胜利,不是自由市场竞争的胜利,而是朝廷拥有铸币权,强制让铜钱被高估,银币被低估的结果,而动态的调价,是朝廷维持经济稳定的手段和工具。”

申时行上奏说的这个法子,按照民间的价格进行动态调整,避免铜银复本位制之下,一方彻底获胜,同时,让铜银钱兑换,维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让百姓生活不必绞尽脑汁的计算,维持生活的稳定。

这是朝廷重要的手段,稳定的银铜比例,意味着更加稳定的经济。

申时行一针见血的指出,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把铜炉捣毁,不再生产万历通宝,而是改为单一的银本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就像泰西的费利佩就只发行银币,泰西的确可以这么干,但法定货币只有银币,就有一个问题要考虑了,百姓用什么费利佩才不管什么平民的死活,大明能不考虑吗

在奏疏中,松江巡抚的意见是,加大铜钱的生产,大量增加铜钱的发行,让铜钱和银币的兑换比例,更快的趋近于一银等于一贯的比例。

他有更好的解法,单贵金属本位,但这种解法有点违反了基本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主张,他要敢这么大力鼓动,就不要想着入阁了,朱翊钧宁愿用个庸才也不会用他了。

这本奏疏里面,最多的内容不是张昂贪腐案、金银复本位制,而是讨论新兴资产阶级。

阶级论第一卷阶级指出:人只要存在,无论是否活着,就一定属于某种阶级,无论他自觉与否;而阶级的本质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阶级从来不是一个虚妄的、抽象的概念,而是经济的实体和社会实体。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申时行认为:那就是当一个人、一个集体,获得足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后,必然会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并且一定会利用其政治地位获得更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即政治权力等于经济权力,反之亦然。

“这端水大师现在大胆到让朕刮目相看。”朱翊钧说小看了申时行,不是小看了申时行的才能,而是小看了申时行的胆量,以前这些话,都是张先生说,现在申师傅变得更加大胆了起来,或者说,申时行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作为统治阶级,有些问题是绕不开的,是不能避免谈及的。

但同样申时行有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他在奏疏里,十分大胆而且直接了当、直抒胸臆,从根本上论证了一个问题,大明皇帝因为失去了足够的经济地位,所以政治权力大范围的收缩,地位并非实际上的至高无上,这就是大明国朝之前数十年乃是百年时间里,主弱臣强的根本原因。

政治权力等于经济权力,在举出了皇帝这个例子后,申时行认为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就成为了必然。

那么作为凌驾于一切阶级之上的力量——朝廷,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一定的公平性,要使用暴力维持大明的基本稳定,既要保证失去权柄的旧财主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也要保证得到权柄的新财主们不会颠覆江山社稷。

这不是空想,而是现在浙江还田令推行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儿。

不甘心失去土地的旧老财主们正在想方设法的规避朝廷还田的政令,比如通过长租、威胁恐吓等手段,重新获得土地,而得到了土地的穷民苦力正在努力保卫朝廷发下去的土地,朝廷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武力介入保证还田的政策得到推行。

而对于穷民苦力而言,他们守住自己土地的唯一方法,很笨拙也很简单,那就是多生孩子。

“很好,申时行把浙江还田的差事办妥了,回朝入阁也没人能挑出理来了。”朱翊钧敲了敲桌子,朱批了申时行的奏疏,同意了他的几个具体的主张,又写了数百字,讨论了他的政治学观点。

朱翊钧给林辅成、李贽这些意见篓子五品格物博士的官身,是希望他们把政治变成一门可以讨论的科学,但林辅成和李贽其实辜负了皇帝的期许,也不是他们无能,是他们没有掌控权力,所以无法深入讨论,但他们的观点是重要的补充。

而张居正、申时行作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能够深入讨论,他们的观点是主干和脉络。

万历十四年四月份,朱翊钧在忙碌中,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陕西巡抚沈一贯、绥远总督潘季训,上了一份奏疏,今年陕西北部、绥远、甘肃地区的降水,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各地的降水量都有下滑,降水量下滑最严重的地方比去年低了40%,而最好的地方,降水量降低了20%,预计夏秋两税,将会面临极为严重的歉收。

“这是非常危险的,春耕种下去的麦苗,没这点水就死给你看,麦子灌浆少这点毛毛雨,就通通是空壳,再加上干旱引起的蝗虫苗孵化成功,蝗灾一定会成为下一场大祸,可以说降水少多少,粮食就会歉收多少,今年绥远、陕西、甘肃一定会缺粮。”朱翊钧看着奏疏,立刻说道:“立刻召见辅臣来到通和宫。”

这是一个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在不考虑水利工程、沟渠、水坝、水井等人力的情况下,粮食减产和降水减少是指数关系,降水降低越多,减产的规模会扩大,甚至到颗粒无收的结果。

“陛下,臣以为应该派遣缇骑前往,亲自查问,确定消息真假。”张居正看完了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有些地方年年报旱灾,年年需要朝廷调拨粮草,赈济灾民,可是这赈济了许久,结果朝廷御史途径,发现瓢泼大雨。”

“这种灾逋蠲免,很多时候,都是地方官员和乡贤缙绅掏空府库的戏码,臣觉得,理当谨慎一些。”

“先生所言极是,朕会派遣缇骑前往绥远查看,但从各地奏疏来看,不会出错,沈一贯有点官瘾,潘季训更是忠君体国,潘季训真的想以公谋私,不会到绥远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朱翊钧当然知道,潘季训可能会谎报,但潘季训谎报不太可能。

潘季训是主动请缨前往了绥远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地方,这地方民风彪悍,矛盾冲突激烈,基础建设不完备,甚至土地抛荒比腹地严重的多,潘季训主动请缨,不过是为了治理黄河。

乾隆四十六年,鞑清朝爆发了一件震惊满朝文武的大案,王亶望谎报灾情,而且陕西地面官员铁板一块,一起谎报灾情,报的是连年大旱特旱。

结果阿桂和总督李侍尧到陕西一看,压根就没有旱情,这件事最可怕的就在于王亶望把陕西弄成了铁板一块。

“陛下所言有理。”张居正对地方官员抱有足够的警惕,个人情感上,他倾向是真的。

王国光翻动着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需要紧急调拨一些粮食进入绥远、陕西、甘肃,防止旱灾变成饥荒,河南常平仓有粮一百四十万石,臣以为可以调派半数至长安府和甘肃府,而京师目前能动的存粮,有一千二百万石,可调动一半,通过驰道运往绥远,至胜州送往甘肃。”

“这样有六百四十万石存粮来应对,在陕西,旱灾不至于扩散成为饥荒。”

朝廷有钱有粮,而且因为户部保守经济政策,不肯欠债,倒是朝廷每年都有结余,而不是赤字,本来这些钱粮要用到朝鲜战场,但短期内,朝鲜用不到了,沿海地区的认捐,足够支撑大明军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了。

以工代赈是最好的办法,但你得有果腹的粮食,才能以工代赈,要不然饥荒之下,遍地流民,怎么以工代赈。

这些粮食不全都调往绥远、陕西,而是分批次,看灾情的严重程度入陇,确保救灾工作的有序展开。

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潘总督在奏疏中说,希望朝廷蠲免绥远、陕西粮赋七分,朕以为,理当按祖制,灾年蠲免九分,这一分也留在地方备用,号召各地乡贤缙绅地主减租,把那《保定府游记》说于他们听,灾年不减租,到时候匪患四起,破门灭户屡见不鲜。”

甘肃没有田赋,地实在是太少了,为了让当地百姓安安稳稳种地,大明皇帝大手一挥,永久免了甘肃的田赋,这几年,好不容易种种子有了点起色,这大旱一来,全都毁了,朱翊钧哭都没地方哭去。

这的确是祖制,嘉靖十九年,嘉靖皇帝定陕西岁灾,尽蠲九分,一分自用,不及起运,后为永制,不全免,是因为收税的地方,才是实土郡县,是统治,要是一点税不收,以后再收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潘季训觉得朝廷蠲免七成的田赋,就能度过这次旱灾的危机,也不是他在皇帝这儿吹牛,这些年陕西、绥远,组织百姓修沟渠、挖深井,也是有一定成果的,甘肃之所以要发展育种,也是因为浇灌的费用过于昂贵。

“潘季训最大的底气是番薯吧。”张居正看完了奏疏,看了皇帝一眼,番薯不好吃,吃多了胃酸,可是番薯是救荒粮,潘季训在奏疏里提到了今年因为旱情,很多常田都种上了番薯,让百姓增加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皇帝不务正业的喜好农事,十四年如一日的培养农官,扶持宝歧司,连徐贞明都在绥远,在各地营造火室育苗,给大明朝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还有水肥,胜州煤矿的水肥,都给了绥远和陕西,朕代万民感谢西山煤局的贡献。”朱翊钧看向了王崇古,再次强调肥料的重要性,对于西山煤局倒腾出了水肥,朱翊钧再次郑重感谢工党党魁。

王崇古这种老狐狸都绷不住露出了笑容,赶忙说道:“臣是奉旨办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用的。”

“让他们减租,比杀了他们还难。”万士和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灾年可是兼并的好时机,这朝廷不仅不让他们兼并,还要他们减租,怕是决计要违抗朝廷的政令了。”

王崇古平静的说道:“人都死光了谁给他们种地,他们兼并那些田土又有何用不肯减租,那就杀了他们。”

“啊”万士和猛的坐直了身子,看着王崇古说道:“陕西可是晋人的地盘。”

“我是工党党魁,至于晋党党魁,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王崇古看着万士和说道:“工党是一定会跟这些地主们抢人口的,这是必然的矛盾,他们不肯减租,就杀了他们,朝廷不杀,走投无路的百姓聚啸山林为盗为匪,到时候,百姓也会杀了他们。”

“要我说,与其让百姓动手,还不如朝廷动手,还快点,也省的百姓们动手,反而闹出民乱来不好处理。”

王崇古认为朝廷应该适当的使用暴力,而不是天天把圣明以仁德治天下挂在嘴边,很多事都是相互的,朝廷越不展现暴力,时日一久,就有人会忘记。

他自己就是个例子,朝廷展现暴力之后,他们晋党立刻就老实了。

“朝廷蠲免九分、号召各地缙绅减租认捐、京仓河南仓起运粮草入陇、以工代赈营造水利,朕希望大明内外,都能齐心协力,共度时艰。”朱翊钧朱批了四项应对灾荒的政策,陕西的干旱不是一年,而是一直会持续下去,如何应对朝廷理当做好应对的方案。

“陛下圣明。”张居正等辅臣齐声说道。

“明日起,朕到祈年殿为陕西三边祈福,修省七日,以求天庇。”朱翊钧下了另外一个决定,修省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是一种政治姿态,表示了皇帝对此事的重视,当然朱翊钧内心也希望老天爷能稍微给点面子,下一点雨,别让百姓们颠沛流离。

老天爷不给面子,朱翊钧就带着大明百姓人力胜天。

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这历来天灾不可怕,人祸才可怕,臣以为理当调动京营入陇,不多,一个步营至胜州就可以了,有一个步营在,就有一把刀在,地方上下官吏,如芒背刺则细心办事。”

没有切实的武力威胁,大明这些官僚们多少都有点僵化的毛病,皇帝的直接武装力量在绥远,就可以避免因为僵化和不在意、不上心导致的吏治效率低下造成的人祸。

维新先治吏,这赈灾亦是如此。

“就依先生所言。”朱翊钧对张居正的补充意见非常认可,确实武力威胁必不可少。

朱翊钧看向了万士和问道:“大宗伯,这忠烈的抚恤可曾安排好了若是有人再敢吃绝户,以非刑之正,论谋逆大罪,刘晨晓、刘晨明那个叔父,吃了绝户,还敢和贱儒一起鼓噪风力,朕悔当初没杀了他。”

万士和立刻说道:“刘晨晓那个叔父已经和贱儒一道去了爪哇,忠烈抚恤,臣亲自去问了,并无差错,而且现在京营,每年都会把遗孀遗孤叫到京营来,由都督府都督询问是否有什么委屈,他们的父亲走了,大明京营就是他们的依靠。”

“好,好。”朱翊钧这才笑着说道。

大明皇帝去了祈年殿修省,廷议和操阅军马是一定会去的,其余时间朱翊钧就住在祈年殿,这里不比通和宫舒适,但也比风餐露宿的流民要好上几万倍了。

这七天时间,朱翊钧也没闲着,他动笔,把写了几年的阶级论的第三卷——斗争写完了。

张居正写完第二卷,第三卷迟迟不肯动笔,朱翊钧直接替他写了。

“送三经厂刊印,就写先生的名。”朱翊钧吹干了墨迹,确定最后篇幅是自己想说的内容,交给了冯保,让他刊印,刊行天下。

“陛下,要不问问先生”冯保接过了最后一篇,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啊,先生真没这么胆大包天啊。”

大明皇帝才是天下第一号反贼!

这第三卷的内容,已经确定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大明必亡。

这玩意儿,张居正都不敢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冯保可是记得第二卷分配写出来后,张居正直接烧了,就是他得到了四个自然而然的推论,朘剥和阶级是不正义的、暴力斗争是正义的、暴力斗争的必然和王朝轮回、生产资料再分配的必然性,这些正义和必然,最终指向了第四个推论,帝制必亡。

第三卷《斗争》,还只是大明必亡。

朱翊钧摇头说道:“无碍,让大明再次伟大,也不必一定是大明,可以是中国。”

“陛下…”冯保再俯首,没有再劝了,而是遵循了圣旨,这事儿他冯保劝不动,让张居正来劝才合适。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明星潜规则之皇 重生八零锦绣盛婚 大奉打更人 逍遥人生 恰似寒光遇骄阳 男欢女爱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无限群芳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超凡大航海 艳海风波 渔港春夜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靠!怀上了! 贵女种田忙 西游之妖 不可名状的道尊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橙心如意剑 萌宠狂妃 夏水流长 北宋诡事录 回到大明当才子 红楼被我玩坏了 
最近更新锦绣芳草湖 穿越大乾,我靠打猎养活妻女 穿越之帝临九天 喂!当乞丐去啊? 老曹给的太多了,只能帮他打天下 穿越三国?不慌,我先拐走关二爷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私生子玩女帝养成,你认真的? 史前部落生存记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九千岁:从伺候娘娘开始权倾朝野! 夫君,你是监国,不是暴徒啊 一品弃子 待君琢玉 梦幻旅游者 白话西游记:精编 重生1914:列强争霸唯我复兴 庶子逆袭:从受尽凌辱到开疆扩土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