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牛奶糖糖糖

首页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雅骚 步步生莲 1908远东狂人 贵女撩夫攻略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乱世枭雄 奉系江山 春秋我为王 明末之大国崛起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牛奶糖糖糖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全文阅读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txt下载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四八章 蜀中,竟是如此多事之秋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

钻了半日不得进,爬到花上打秋千。

这是《红楼梦》中写到的一则酒令。

此时此刻,倒是在这诸葛亮的府邸,在这黄月英的闺房中颇合时宜,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了。

当然…

对于…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黄月英而言。

在这床帷之间,他们是品读《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还是《高唐赋》中的巫山云雨,这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今日诸葛亮回来得早,这是郎有情,黄月英又心向往之,望眼欲穿,这是妾有意…两人都是聪明人…只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交汇,彼此间…心意相通。

只是,气氛是烘托到这儿了,这过程,前半段也还是比较美妙的,但后半段…

“咳咳…”

诸葛亮咳出一声,他穿回中衣,缓缓起身。

黄月英一脸不解,方才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

噢…恍然间,黄月英意识到了什么。

同样是诸葛亮,可在那床帷之上,前后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后面…完全没有感觉,这些黄月英能感受到。

不过,这也是他们夫妻间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了,自打…夫君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后,就一直不断重复着的一个问题。

黄月英白日里蒙着面纱,可在这床帷之间,不可能蒙…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脸上的斑吓到了夫君!

可今日这烛火烬灭,什么都看不见,那…便不是她脸上斑的问题。

事实上,诸葛亮也不是那种看重外貌之人。

但?那又是什么?

黄月英不知道,却还是在为诸葛亮解释着:“兴许是这段时间…蜀中事物繁忙,你压力太大了,也太累了…这才…”

面对黄月英的话,诸葛亮有一些沮丧,脑袋竟是埋低。

谁能想到,白日里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宽广的诸葛亮,如今在这黄月英的闺房之内,竟是如此这般的不自信。

“唉…”

幽幽的一声叹息,诸葛亮轻吟:“不能什么都拿‘蜀中事物繁忙、压力太大、太累’来解释的…我的身子骨如何?我再清楚不过…”

说到这儿,诸葛亮像是更沮丧了,他太清楚,夫人对有一个自己孩子的渴望。

再加上,荆州捷报频传。

就连大兄诸葛瑾也归降了这边,如此一来…那诸葛恪的过继之事,便变得有名无实。

他或许依旧会称呼夫人一声“母亲大人”,但因为亲生父亲诸葛瑾也在这边,无疑…他的心会更贴近大兄。

他还是大兄的儿子啊。

这也是为何,当此主公刘备大婚之时,整个蜀中普天同庆,却惟独诸葛亮特地早归。

他也想完成夫人“得子”的心愿,同样的,这又何曾不是他的心愿呢?

只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以往是“抬不起头”,现在又变成了“半道儿而崩殂”;

变成了“身子骨疲敝”

没错…是他诸葛亮的身子骨“疲敝”啊!

“唉…”

又是一声叹息。

诸葛亮不免神思、乱想,他如何不畅想那《高唐赋》中楚王与神女的琴箫和鸣,但…琴声依旧,箫却半途而绵软无力。

他的心头如何不悲痛呢?

话说回来,历史上的诸葛亮诞生于181年,但他唯一的亲生儿子诸葛瞻是生于227年,也就是说…直到四十六岁,诸葛亮才有了第一个孩子,还不是黄月英生的,是妾室生的。

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或许,这有黄月英“不育”的缘故,但…考虑到诸葛亮那小身板,他自身又没有问题么?

“孔明,你不要想那么多…”黄月英一眼就看出了诸葛亮心中的悲痛,她还在宽慰,“我不在乎这些,再说了,你心中只有大家,为了大家…牺牲一些小家,这才更值得我去尊重啊!”

黄月英只能这么说。

事实上,许多次,她都是这般安慰…但…

“唉…”

诸葛亮幽幽的再度叹出口气,他无奈的摇头,“这事儿怪我,怪我…是我对不起夫人。”

嘴上这么说,诸葛亮心头不住的喃喃。

『难道我这样的人,就注定…对不起家人嘛!』

正想到这里时…“踏踏”的脚步声,自门外传来,是杨仪匆匆跑了过来,他语气急迫,毫不顾规矩,也没等人通传,直接就闯到了这寝居的门外。

他的声音嘶哑且紧张:“军师,不好了…法孝直他…他酒醉之下,晕…晕过去了…他呼吸急促,脉象也不稳…医官说…说不容乐观!”

啊…

只杨仪的一句话,就把诸葛亮的思绪从那“缠绵悱恻”、从那‘男欢女爱’,从那“得子的愿景”中抽离了出来,旦夕之间,他又变成了那个缜密谨慎的诸葛军师。

“孝直…”他沉吟了一下,脑海中迅速的思索,然后急问道,“这事儿?可去禀报主公了?”

“已经派人去禀报了…”随着杨仪的话。

诸葛亮再不迟疑,他努力的压制住心中的紧张,“前面领路,领我去看看!”

是啊…

他如何不紧张呢?

如果说刘备入川,最大的财富除了这土地外,还有一样…那…那一定就是这法孝直。

诸葛亮很欣赏法正,不仅因为法正能够为刘备做一些“背地里”的事儿,更是因为他的足智、他的多谋。

有法正在…诸葛亮只需要治理好巴蜀,提供充足的军需,这也是诸葛亮最擅长的事儿,而决战于两军之间,临阵决断、出谋划策的事儿可以完全交给法正,且他值得信赖。

可,一旦法正没了,放眼整个巴蜀,诸葛亮都挑不出能替代“法正”的人,如若他诸葛亮去前线出谋划策,那这后方运输的补给,将会成为一大隐患。

如果说…诸葛亮自比为萧何,那法正就是张良…

念及此处,诸葛亮心头不住的沉吟。

——『唉…不曾想,蜀中竟是如此多事之秋啊!』

伴随着急促且厚重的脚步声,诸葛亮跟随杨仪离去,此间寝居中,唯独剩下了黄月英一人。

望着夫君离去的背影…

黄月英这才露出了一丝丝的沮丧,她的手倚在房门上,口中不住的喃喃:『孔明,你是天下人的孔明,却也是我的夫君哪…』

说话间,黄月英另一只手抚向小腹,她多希望,这里能微微的隆起,可…没有孔明的帮助,她一人…做不到啊!

几家欢喜几家愁。

“哈哈哈哈…”

听闻法正晕厥,在刘封的府邸中,刘封、马谡不由得笑出声来。

李严与吴懿也在,只不过,他二人…没有笑,表情严肃且紧张。

吴懿面色凝重:“没想到,主公竟丝毫不顾及洞房花烛夜,听闻法正晕厥,直接身着中衣,靴子都来不及穿,就跑往那边…由此可见,法正深得主公之心哪…怕是连我那妹妹,蜀中这未来的女主人,也要望尘莫及…”

听吴懿这么说,马谡感慨道:“这也是为何,我等必须要除掉他的原因…法正于主公太重要了,主公对他的信任不亚于诸葛孔明,这样的人…若不能为我所用,还是要除掉的。”

“是啊!”李严也附和道:“蜀中归于刘皇叔的官员,哪个心里没有个小算盘,处处维护的也是各家族的利益,但唯独这个法正…呵呵,他的一门心思都在刘皇叔的身上…但凡威胁到刘皇叔的人,哪怕是东州一派的重臣,这法孝直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这样的人,恰恰…作为我们东州派的首领,是祸非福啊!他若能一病不起,咱们东州派这盘棋反而是活了!”

吴懿、马谡、李严…分别对他们一手策划的这一起“法正晕厥”的行动发表感慨与看法。

俨然,法正的晕厥,无论是对以“李严”为首的东州派,以“吴懿”为首的新外戚一派,还有马谡这个在荆州派中,地位尤在马良之下的“才俊”,都大有裨益。

而最大的好处…是刘封!

法正晕厥,他刘封除了能获得荆州派的支持外,又得到了“外戚”与“东州”一派的支持,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但…还有一个问题。

“好了…”刘封收起了笑容,他恭敬的朝李严,朝吴懿拱手行了一礼,“得两位前辈的相助,晚辈不胜感激…不过,有一条…”

刘封的语气变得严肃,语气也变得一丝不苟,“我那挚友孟达与法正关系颇为密切,这件事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却万万不能传到孟达耳中。”

需知,法正是关中扶风人士,孟达也是关中扶风人士,两人自小相识,关系密切。

法正成为刘备的心腹后,也对孟达多有照顾,这才让孟达一如既往的能统兵数万人,被刘备委以重任。

从这个关系来看,法正与孟达的情分,远远是要胜过刘封与孟达关系的。

故而,刘封为确保万无一失,所以有此一番提醒。

“刘封公子严重了…”李严看了看吴懿,然后道:“我等既与刘封公子站在一边,那自是勠力同心,携手开创一番事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等是知道的。”

吴懿也一捋胡须,“是啊,我们已经是在一艘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封公子放心即可…”

刘封也没想到李严与吴懿答应的这么爽快,顿时还有些惊讶。

马谡却连忙道:“哎呀,你们怎么这般客气?吴将军说的对啊,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何必这么见外呢?啊…哈哈哈…”

马谡这番话一脱口,登时,气氛缓和、热烈了不少,几人的关系像是突然间也递进了不少。

这时…刘封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把眼眸转向马谡,“幼常?如今法正已经晕厥,以你之见,接下来,我等当如何?”

唔…

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把李严、吴懿的注意力给悉数吸引到。

李严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时候,当乘胜追击…”

“自然…”马谡很享受这种成为“智囊”的感觉,他眯着眼,笑吟吟的说,“法正晕厥,之后…咱们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刘封公子必须做这北伐汉中的先锋,攻下汉中…拿下这份天大的功勋,其二嘛…便是刘禅…”

提到刘禅,马谡顿了一下,然后一边捻着那一捋小胡子,笑容却变得更灿烂了,“刘禅刘阿斗…我听闻,最近他可干了不少坏事儿,这小子…生性如此,又赴荆州学会了关麟那胡搅蛮缠、闯祸逆反的一套,便是我们什么也不做,他也会让主公无比失望的,当然…我们不可能什么也不做,他既逆反如此,我们如何能不去推波助澜一把呢?”

这…

随着马谡的话,众人把脑袋都凑近了几分,马谡开始细细的讲述起他的计划。

外面,是整个大喜下的成都…因为法正的晕厥正蒙上一层厚厚的阴霾。

可这屋檐下,在四人的密谋之中,无疑…这层阴霾变得愈发厚重。

且这阴霾…迅速笼罩、蔓延向整个蜀中!

建邺城,江东第一官医署内,张仲景正在细细的向关麟讲述着什么。

随着张仲景的话,关麟的神色微微的凝起,他反问道:“也就是说,那些与法正病状类似,偶尔心角疼痛,且时而会晕厥的病患…多是体内的淤血所致?”

“这么说虽有些片面…”张仲景郑重的说,“可通过对他们的观察,乃至于猝死者死后的状况,基本上可以笃定是其经脉之中、脏腑之内所停滞的淤血…”

“那不对呀…”关麟也略微知道一些医理、病理,虽不及张仲景这般深刻,但在他的经验世界里,淤血…似乎不会造成人直接晕厥?猝死吧?

这有点夸张了呀?

当下,关麟反问道:“外伤、气滞、气虚、阴虚、寒凝、血热、痰饮等等,都会造成瘀血…若按照仲景神医这么说,但凡有淤血者都要警惕猝死、晕厥的症状咯?”

“不!”张仲景直接反驳道:“虽是淤血,但淤血又分许多种情况,比如诸如法正这样的病患,我们可以理解为‘血瘀所至气滞’,有了瘀血,诸气堵塞…新鲜血液就无法生成。瘀血不除,不通则痛,我们身体就会有固定的痛感…且随着堵塞越来越严重,痛感会越来越强烈!”

这…

关麟好像听懂了。

张仲景提及到许多医学中的病理,咋听起来很复杂…

可简单点说,就是血瘀气滞…堵塞住了身体内的血管。

开始还未完全堵塞,故而影响不大,只会偶尔痛感、身体青紫的程度也不高。

渐渐的…渐渐的,血管被堵塞的越来越多,甚至某一个部分的血管被堵塞住大半,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冠心病”、再持续发展,彻底堵住…那就是“心梗”、“脑梗…”

而这些病状都是能让人猝死的,且与历史上法正的猝死…不谋而合。

至于…是什么造成淤血,堵塞住血管的?

其一是遗传;

其二是身体内的杂质沉淀,比如盐、油、糖…这些食材…都会部分化为杂质,长期、大量食用的话,就会造成淤血。

年轻时还无所谓,年纪大了,血管中…这类杂质沉淀的太多了…

就会慢慢的堵住!

当然,之于法正…

考虑到他爹就是年纪轻轻猝死的,很有可能…法正是遗传他爹的冠心病!

而在后世医院中,这种冠心病…最严重的想想,最终会发展为“脑梗”、“心梗”,这种时候,往往需要“搭桥”治疗。

所谓“搭桥”,就是在堵塞的血管前后搭一根新的血管,让血液可以绕过那堵塞的血管,在新管子中正常流淌…

张仲景的一番分析让关麟思虑良多…

张仲景的话还在继续,“瘀血是百病之源。人无瘀血,百病全消…所以,治疗的话,我也尝试着以活血化瘀为主…但那些相似的病患中,效果并不好…或许是我没有找对药材!还是我的方子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说这番话时,张仲景还有些沮丧…

能不沮丧么?

明明已经找出问题所在,且已经能够辩证的下药,但却依旧没有救下那些病患,这是张仲景无法接受的。

也是让他耿耿于怀的!

事实上,在古代…一种“药方”的出现,往往是需要大量的尝试。

神医…之所以是神医,不是因为他天生医术精湛,恰恰是因为他治死的人多了,方子下的多了,经验也就更多了。

倒是关麟…

张仲景提到“淤血”,让他联想到“冠心病、脑梗、心梗”。

当然,后世“搭桥”的手段…那是无药可解的最后一步,何况…如今这个时代,官医署的医疗水平根本做不到。

那么…

关麟只能拼命的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方子。

张仲景没有找出药方,那并不代表…张仲景之后的医者,千年的尝试中没有寻觅到“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方子…

再加上…法正应该还没有到需要“搭桥”的“脑梗、心梗”那一步…

只要想办法让他体内的血管能通就行!

这…

关麟眯着眼,突然…他的眼眸中精芒闪烁,他还真的回忆起来了一个方子。

是清代的着名医学家王清任,他所着的《医林改错》…关麟曾在中医学的课堂上研学过。

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

是因为在清代,观察人体,是一件不容易被世俗认可的事儿,可这位先生为了搞清楚脏腑、血脉等问题到底怎么回事!

可以说…哪里要斩犯人,哪里要凌迟处死,他必然到场,站在前排…仔细观察。

甚至面对那些可怕的尸体,他还会上前进一步的研究。

也是凭着这一股轴劲儿,他对脏腑、经脉等中医学概念,有了比前人更加深刻的见解和认识,其中就包括淤血。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创制的一首“血府逐瘀汤”,成为化解瘀血的千古良方,沿用至今。

心念于此…

当即…关麟提起笔在竹简上开始迅速的书写着什么。

唔…

张仲景好奇连忙凑了过去,而在他的眼眸中,一味味中药的名词引入眼帘。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用水煎服!』

嘶…

张仲景一边看,心里一边盘算。

说起来,他是当世医圣,寻常的药方他不会放在眼里。

但,因为有此前…关麟用几十本医书…教授他的三个弟子,将他张仲景从鬼门关愣生生的给拽了回来…

即便关麟的医术也就是一知半解,但…珠玉在傍,璞玉在后!

张仲景对关麟写下的药方极为认真。

乃至于看着这药方,他不由得在心头分析起来: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是负责活血化瘀的,牛膝是负责通血脉,引血下行而化郁滞的…这些组合在一起,目的是把瘀滞在一团的血化开!』

想到这儿,张仲景不由得陷入更沉重的深思,心头感慨道:『只有这样么?』

他再往下看…

是柴胡,是桔梗,是枳壳。

这些中药在寻常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个名字,可对于医圣张仲景而言,这些药材的组合…就像是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

『噢…原来如此,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化瘀血,必须行气。所以,云旗公子就用‘柴胡’疏解肝气,用‘桔梗’开肺气,用‘枳壳’来行中焦脾胃之气。如此一来,和行气有关的肺、肝、脾三脏之气得以行通,自然就能更好地行血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张仲景越看越是惊讶…

乃至于到最后,当他看到,当归和生地黄这两味药世,他左手拳头重重的拍在右手的手掌中,右手的手掌将拳头紧紧的握住。

『这才是…点睛之笔嘛!』

『原来我一直忽略的不止是气,还有活血伤阴之下,必须注重养阴养血…生地黄滋补阴血,当归能滋补肝血,如此一来,全方就妥妥当当了!』

心念于此,张仲景的心头剩下的唯有震惊、震撼…

谁能想到,一个让他苦思冥想,让许多此类病患无疾而终的难题,竟在关麟的笔下,迎刃而解…

不,现在还不能说是迎刃而解,但…无疑,这方子的辩证法、可行性极高!已经让张仲景大为震撼且深深的认同!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道方子比他张仲景苦思冥想出的任何一个方子都要靠谱、稳妥且温和!

也不怪张仲景如此震撼。

要知道,这个血府逐瘀汤…在后世的医学中作用极广,冠心病、心肌缺血、中风、脑血管病、心衰、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头痛、失眠、精神障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乃至骨外科疾病,都有用到它的机会。

乃至于,在后世中医界有一种说法——就这化瘀血而言,这血府逐瘀汤,乃是千古绝唱!

反观关麟,他的一门心思都在默写这药方上。

他并不知道张仲景那惊诧、震撼到极致的表情,他只淡淡的说。

“仲景神医…面对那些相似的病患,试一下这个方子,或许可行…哪怕是出现什么反应,仲景神医再对症下药!或许困扰着法正军师的那病症就能迎刃而解了!”

关麟的话很淡!

但,无疑…停在张仲景的心头,却犹如雷霆滚滚,乃至于…有那么一瞬间,张仲景笃定,这方子一定可行!

…(本章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完美隐婚,律师老公不太坏 大明锦衣卫1 微雨千城 霸爱心尖宠 漫游五界 大圣 武装风暴 我是军火商诈骗犯全球通缉 灵藏 乾隆后宫之令妃传 男欢女爱 邪气宿主总掉线 世界真的完美吗 重生局大佬重返人间 唐砖 福艳之都市后宫 逆青春 极品混混在都市 贪财女配与炮灰男配在一起了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橙心如意剑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犬子汉高祖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大成王朝专务司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这里有家咖啡厅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刀镇寰宇 大燕风华 天路迢迢 主播闭嘴!皇帝黑料都被抖出来了 
最近更新太子城传奇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小强逆袭记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我在元末当霸王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 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 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 乱世:整活小砖家 红楼之庶子风流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牛奶糖糖糖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txt下载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最新章节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