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闪烁

首页 >> 帝国风云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亿万盛宠只为你 庶女有毒 驻马太行侧 汉阙 青鸾乱 步步生莲 1908远东狂人 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 帝国吃相 春秋我为王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十八章 天上掉馅饼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虽然国联决定干预西班牙内战的时候,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在这场国联历史上唯一的全体行动中,中国的表现并不积极,仅仅象征性的派遣了一支由五百名军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前往西班牙。

当然,这支军事顾问团的主要任务不是协助佛朗哥军队作战,而是趁此机会向欧洲强国学习。

最大收获,莫过于认识到了空军的重要性。

佛朗哥军队能在几个月内反败为胜,一举首付被布尔什维克政权控制的马德里,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还委派飞行员,全程为佛朗哥军队提供支援。

一九三五年,在冯承乾的提议下,中国空军成立。

只是,中国空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中国空军成立的时候,中国陆军航空兵并没有撤消,而是做了明确分工,空军的主要力量是轰炸机,主要任务是轰炸敌国的战略目标,而陆军航空兵的主要力量是战斗机与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为陆军的作战部队提供战术支援。

问题是,在一九三五年,中国空军没有几架轰炸机。

事实上,当时其他国家也没有多少轰炸机。拿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来说,装备的轰炸机还不到两百架。

当然,这个安排,也主要为了保全陆军的颜面。

不管怎么说,中国是陆上大国,首先就得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然后才是建设海军与空军。

建立空军,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别的不说,成为军种之后,空军可以单独申报预算,也可以不受陆军影响来决定如何分配与使用军费。正是如此,中国空军在建立之后就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在三年之后就拥有了数百架作战飞机。

参与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国际行动,最重大的利益,还是在政治上。

在中日战争之后,中德关系一度疏远,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认为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很难控制,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与帝国发生冲突。到了西班牙内战结束之后,德皇威廉二世才清楚的认识到,为了牵制日益强大的红俄,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因为只有强大的中国,才有能力对红俄构成威胁,也才能让红俄加强远东与西伯利亚的军力,从而降低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帝国政界高层、以及社会上的精英人士也持这样的观点。

结果就是,从一九三五年开始,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动向中国靠拢。

别的不说,仅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无偿、或者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转让了上百种武器装备的生产专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也在该年投资十多亿帝国马克,扩大在华工厂的生产力。到了一九三六年,随着中德签署“人员互助与劳动培训协议”,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开始为中国培养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的人才。在接下来三年内,就近二十万中国工程师与高级技工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了半年到两年不等的培训,在回国后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帮助就是如虎添翼。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特别是在技术上的帮助,中国根本不可能在二战中笑到最后。

比如,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了MK4型坦克的整套设计图纸,并且以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中国获得了万吨级水压机(制造装甲钢板的必须设备),还援助中国建立生产高压坦克炮、车辆发动机的工厂。又比如,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三八年提供的Bf109E战斗机的全套图纸,以及援助建立的战斗机与发动机工厂,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称霸东方战场的“隼”式战斗机。

当然,人员培训更加重要。

大战期间,中国最重要的工业技术人员,半数以上去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过培训,而军事工程师中,百分之百都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过培训,并且由此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军事技术。

事实上,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连冯承乾都没预料到。

当时,这就像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把所有人都砸晕了。

还好,冯承乾没有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以说,中国海军能在一九三五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的几大造船厂能在一九三八年之后建造大型战舰,就是靠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三五年之后提供的无偿援助,而宋靖国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之行能够取得那么巨大的收获,也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转变观点,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有关。

说得简单一些,在此之前,德皇一直把中国当成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附庸国”。说得难听一些,在德国上层眼里,中国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部分,也就理应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服务。这一点,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干预中日停战谈判的时候体现得极为明确。可是在此之后,德皇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中国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中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需求。在一九三五年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上下都有一种认识,即没有中国在远东牵制红俄,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再次两线作战,而且这次会从一开始就与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交战,而帝国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局面下取胜,也就必须指望中国能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至少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消除来自红俄的威胁。也就是说,到一九三五年,再也没人把中国当成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附庸国,而是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

虽然在一九三五年之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过了两个五年计划,并且开始了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的工业项目都已完成,工业生产规模超过了意大利与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工业国,仅次与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当时还没有红俄的工业统计数据),但是中国的根基依然十分薄弱,而且主要体现在工业技术上,即中国的工业力量都是建立在技术引进之上的,并没有自己的工业技术科研实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九三五年之前,中国生产的所有坦克,其高压坦克炮与装甲钢都需要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口,甚至连坦克发动机也得进口,中国的坦克厂只负责组装。再比如,当时中国建造大型战舰所需的高质量装甲钢材都得进口。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用来制造这些产品的工业设备,也不具备自行研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把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与工业设备出售给中国。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获得了这些技术与设备,就能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竞争,挤占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有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虽然中国依然主要依靠引进来获得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但是至少能够获得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与工业设备。比如,为了帮助中国获得单独建造大型战舰的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为中国援建了数座大型船台、以及出售了数台万吨级水压机,还帮助中国培养了上万名舰船工程师与高级技工。

可以说,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很难想像中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全球前五的工业强国。更难以想像,在二十年前,中国连火柴都得进口,而在二十年后,中国不但在传统商品上霸占了全球市场,还在工业产品上与其他国家竞争。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红俄。

在一九三八年之前,红俄也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技术水平非常低,根本无法与传统工业强国抗衡。甚至可以说,在一九三八年之前,红俄与整个世界都没有多大关系,仿佛根本不是地球上的国家。一九三八年之后,随着德中联盟形成新轴心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以及德中海军军备建设加快,美英认识到红俄是牵制德中的重要力量,开始暗中为红俄提供帮助之后,红俄的工业技术才有了较大的进步。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实力,红俄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之内追上传统强国。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作,让中国获益匪浅。

只是,这也把中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要知道,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作的代价,就是与红俄对抗,成为远东的“磁铁”。

更重要的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作,把中国摆到了美英等传统列强的对立面上,让中国不得不面对来自太平洋对岸的考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完美隐婚,律师老公不太坏 全世界在追杀我 官囚:红颜难觅 医品至尊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迫脑补百分百 我们是兄弟 诸界第一因 男欢女爱 暖婚,我的霸道总裁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千金嫁到之染指俏总裁 一步爱情 豪门叛妻 清明上河图史记 人设oc,脑洞合集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辉煌岁月 钻石闪婚之溺宠小娇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橙心如意剑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犬子汉高祖 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刀镇寰宇 红楼情种 大宋必须浪 天路迢迢 主播闭嘴!皇帝黑料都被抖出来了 
最近更新小强逆袭记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重生之项羽崛起 大秦:寒门小娇妻 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 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 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 权香枭婿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红楼之庶子风流 大谋谋天下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大舜西游记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