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首页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调教女王 马前卒 调教太平洋 汉阙 贞观憨婿 北朝求生实录 纵天神帝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澳洲风云1876 
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 大明:家祖朱重八全文阅读 - 大明:家祖朱重八txt下载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60章 控制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概三个多时辰后,朱标这才走了出来。

“清醒了吗?”

朱允熥哪敢多说,只能点头道:“清醒了。”

“那就走吧。”

朱允熥双手撑地起身,朱标上前拉了一把,搀扶着朱允熥站了起来。

“谢父亲。”

跟在朱标身后,一瘸一拐的进门。

还没等他行礼,老朱便道:“坐吧。”

朱允熥也没客气,寻了把椅子往下一坐,魏良仁的茶水便递上来了。

喝了茶,润了嗓子。

朱允熥主动道:“足利义持攻破京都,控制了足利义满,子弑父天理难容,这是大明出兵的最好由头。”

老朱急切喊他回来,估计也是为了这事。

说到这,朱允熥又补充,道:“足利义持能打下京都,说明实力已经很强悍了,等他清洗完足利义满的元老,再对他出兵恐就会困难很多了。”

“唯有现在,才最适合浑水摸鱼。”

话才刚说完,便被老朱白了一眼。

“你也知道现在最适合出兵?”

“大白天的就喝的舌头都僵了,你还知道你要做啥事吗?”

朱允熥低着头,哪还敢辩驳。

这只能说他时运不济,他等了倭国那么久的消息,那几天啥情况都没有。

偏偏今天多喝了几杯,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被老朱训了快一炷香,最后还是朱标出面解脱了他。

“已经找你四叔来了。”

“你四叔去过倭国,又在训练水军,先听听他的意见再说。”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朱棣这才姗姗来迟。

在朱棣见礼之际,朱允熥便大致介绍了情况。

对于在倭国的布局,朱棣也是了解的。

听闻后,短暂的沉默了片刻,随后道:“足利义满能实际控制倭国,说明他在幕府的影响力远大于足利义持,现在能被足利义持打败。”

“说明他因为由于对大内义弘和龟山的两线作战折损的太厉害了,足利义持并不是无能之人,一旦他重新整合了幕府。”

“即便有大内义弘和龟山两个外敌,他攻打京都控制足利义满的事情恐也很难再有效利用了。”

“大明有必要抓住这一机会,即刻出兵了。”

朱棣的建议和朱允熥的差不多。

之后,朱标问道:“出兵多少合适?”

朱棣又是一番思考后,回道:“最多一万就可以,倭国人口远不如大明,这么长时间的内战又消耗很多,一万完全可以解决。”

兵在精不在多,够用了就足可。

老朱问道:“大明的船能支撑吗?”

说大明战船不行,那是相较于宝船的,与倭国相比那还是很有优势的。

“没有问题。”

朱棣斩钉截铁的,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传旨兵部调拨一万水军,即刻出征倭国。”

“老四领兵。”

老朱更没拖泥带水,当即就下了旨。

目前,水军本就由朱棣在训练,这就省了五军都督府的出面。

另外,因为在整合加训,粮草等物资远远优于平时,也就不用户部重新调集了。

种种情况结合之下,这就致使这次的出兵能够如此迅速。

“遵旨。”

朱棣随即拜下,领了老朱的旨。

朱允熥站在旁边,嘴上才刚有了动作,便被老朱一板子打了回去。

“你就免了。”

“咱让你是出去学本事的,你既然无法约束自己,那就待在咱眼皮子底下,咱来继续亲自盯着你。”

“总不能让咱的江山,亡在你的手里。”

对于老朱的脾气,朱允熥早摸清了。

凡被他认准的事情,越是解释越越严重。

就像现在。

他但凡敢多狡辩一句,那就不是被臭骂一顿就能解决的了,少不了就要挨顿揍了。

朱允熥摸摸鼻尖,先主动认了错。

随后,才道:“皇爷爷,高煦同样仰慕四叔的弓马骑射,但四叔需常年在外领兵,一直没有太多时间跟随四叔学习。”

“四叔这次训练水军恰好是个机会,不如就让高煦也跟在四叔身边打磨一下拳脚,将来也能出去建功立业。”

既承认帮朱高煦说这事,总是该履行的。

听罢,老朱瞥了眼朱允熥。

微微停顿片刻,终还是退了一步。

“老四,你决定吧。”

朱棣作为一个藩王,约束他的东西很多。

外出的仪仗,包括带谁不带谁,这都是有规定的。

没有老朱的单独松口,朱棣对朱高煦再待见,出去的时候也没办法把他贴身带在身边。

“谢谢爹。”

朱棣笑了笑,向老朱道谢。

五日后,朱棣点兵出征。

朱允熥挤出时间,在码头上送别。

“四叔,一切顺利。”

朱允熥拱拱手,把倭国的布置和盘托出。

朱棣背井离乡孤军作战,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倭国提前布下的这些暗桩。

说不准,哪个暗桩就能让他们逢凶化吉。

“放心吧。”

“南北统一的倭国不足以与大明抗衡,现在一盘散沙的倭国,在大明跟前更就如待宰杀的羔羊一样。”

“等着叔的好消息就是。”

一个能以区区八百人打下靖难的人,对付一个倭国不是信手拈来的吗?

“侄儿静候四叔佳音。”

朱棣话没多说,往数十步外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一瞅,道:“你们几个聊。”

朱棣才刚一走,两兄弟当即飞奔而来。

朱高煦高兴的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朱高燧则耷拉着脑袋带着些无精打采。

“高遂,这事儿我得解释一下。”

“我只说是让高煦跟着四叔去学习,并没有提及到你。”

不用朱高燧说话,朱高煦一摆手,大喇喇道:“别搭理他。”

“说起来,是我对不住你。”

“听我爹说,你回去被皇爷爷罚了?”

说到这,朱允熥瞬间蔫了。

“你也别误会,我爹就是借此机会告诉我,让我别带坏了你。”

朱允熥摆摆手,无所谓道:“罚不罚的我都习惯了,就是最近不能经常出宫了。”

“今天要不是送四叔去出征,我还得去内阁批奏章。”

说着,在朱高煦身上拍了拍。

“算了,不说了。”

“这是个好机会,我等你们俩凯旋。”

之后,又拍了拍朱高燧。

“高遂,好好干。”

朱高燧苦笑着应下,朱高煦跃跃欲试的早就迫不及待了。

“放心,区区倭寇不在话下。”

朱高煦欲言又止,又道:“算了,不说了,说多了显得像个娘们。”

“总之,你这兄弟我朱高煦认了。”

不管咋说,朱高煦唯一的缺陷就是有勇无谋而已,为人处世还是能说的过去的。

“好好干!”

朱允熥一直望着朱棣的战船渐渐的消失不见,之后这才拖拖拉拉的回了宫。

内阁自设立以来,至少不用老朱再废寝忘食处理奏章了,朱标和朱允熥连带着也轻松了很多。

哪成想,这还又返回去了。

不得不说,奏章的处理是一件极其耗费耐心和心血的事情。

繁杂的需绞尽脑汁,长篇大论言之无物的又需要耗费大量的耐心。

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自和朱高煦多喝了几杯的次日,就被朱允熥强制要求去内阁处理奏章了。

一连五日,没一日空闲。

今天不过是因要去送朱棣,这才从老朱那儿请到了假。

回了宫,朱允熥本想说说倭国的事情拖延一下时间,内阁的那些人对奏章的处理已经逐渐得心应手了。

根本不用等到下值,就能处理的差不多。

他只要稍微拖延一下,就不用他再处理了。

哪知,老朱就像站在他肚里似的,根本就不给他多说的机会,便直接凶巴巴的赶他去批阅奏章了。

“别以为你磨蹭就到最后,就不用批奏章了,咱已经传旨内阁,给你空出了今天奏章的十之一份。”

“明天早朝咱就要用到,你今天批不完就别睡觉了。”

听及此,朱允熥死心了。

“皇爷爷,孙儿没那意思。”

“孙儿要是真的逃避批奏章的话,就不会送完四叔马上就回来了啊。”

话落,老朱火气当即侧露。

“你现在这德性还不够拉跨,你还想堕落成啥样?”

“你就不能往好的方面学学?”

“咱费尽辛苦把你往上推,你就铁了心要往后退了?”

“你要是不想往前,趁早早说话,咱倒省得再白费力气了。”

被老朱骂了个狗血淋头,朱允熥还能咋说,只能嗫喏着表态,道:“孙儿愿意进步,请皇爷爷严格督促孙儿,孙儿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请皇爷爷严厉责罚。”

现在这种情况是,上了老朱的贼船根本没办法轻易下船了。

这太孙已经不是他愿不愿意当的问题。

他若敢说这太孙谁爱当谁当,不仅不可能轻易卸任,还少不了被老朱给胖揍一顿。

不管带着多少真心,朱允熥的态度至少很让老朱满意。

“嗯。”

老朱从鼻子应出一声,抬手遣走朱允熥。

在朱允熥走了之后,老朱这才冷哼一声,道:“你这儿子就是欠揍,对他就不能有好脸色了。”

朱标也不否认,只是莞尔一笑道:“允熥笼络人心的本事不小,高煦脾气差又有些自傲,轻易很难有人让他服气。”

现在的朱高煦不过就是个小人物,但由点及面以此论证,便可证明朱允熥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各种脾气的人。

作为一个皇帝,不能把全天下的人都变成敌人,让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而是要把全天下的人都变成朋友,让他们能真正的为自己所用。

对此,老朱并不否认。

“你那儿子能力是有,但太像脱缰的野马了,稍微有一点儿不留意,他就能给你搞个啥事出来。”

之后的时间,朱允熥每天待在内阁。

在内阁的票拟结束,还得把批好的奏章送到乾清宫,跟着老朱和朱标完成最后的批红。

其实,批了这么久奏章,他早就学会如何完成最后批红了。

但,老朱和朱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总是能从这一大堆奏章中挑出些毛病。

不仅要被老朱言语嘲讽,还又要被朱标罚抄书。

不过就是喝了顿酒,一夜之间就回到了之前的最苦的时候。

之前,每次被罚抄书的时候,朱标还会陪着他。

这次,都是拿回去他自己一个人写的,每天不到十二点绝对没办法睡觉。

最关键的是,他被罚抄书的借口是因奏章没批好,他就是想要认错都找不到缘由。

每天只能在老朱和朱标的双重压榨之下,不断修改奏章批阅吹毛求疵的小毛病,还得完成被罚抄写累重的文言文。

那滋味简直身心俱疲。

而与此同时,朱棣到了倭国后便以宗主国的身份,向足利义持发了檄文。

本来已经快控制的局面,顷刻之间便出现了扭转。

朱棣还没过去的时候,或许是没想到,或许是不敢。

总之,朱棣刚一出现。

足利义满幕府的那些将军像泄闸的洪水,纷纷揭竿而起讨伐大逆不道的足利义持。

这个时候出面,要是能助足利义满东山再起,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之臣。

要是足利义满父子全都两败俱伤,那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新的幕府将军。

反正,根本用不着朱棣出手,足利义满幕府的那些人便狗咬狗,相互侵占地盘打得异常激烈。

而当天夜里,朱棣则单独离开军营,去了闫午的酒馆。

对于家乡来人,闫午和韩东很激动。

在他们两人面前,朱棣尽管已经自报身份,但却表现的很客气。

对二人的义举多次表示了肯定,随后命他们给何举传信,只告诉何举四个字。

烛影斧声。

何举是读过书的,这四个字足以让他明白其中的含义。

闫午把信传给何举的次日夜里,足利义满主动要求见了足利义持。

两父子到底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反正当天夜里足利义满就暴毙了。

这下,足利义持彻底洗不干净了。

讨伐之声此起彼伏,较之往常力度不知高了多少倍。

足利义持再傻也知道,足利义满的死谋划这次父子相见的何举脱不了干系。

尽管有些应接不暇,但还是奋力砍了何举。

何举可是足利义满的滋生幕僚,砍了何举更让人认为足利义持是在弑父了。

朱棣坐山观虎斗,一直迟迟不出兵。

美其名曰他是和足利义满达成的朝贡,现在足利义满死了,他就是想要出兵也不知道该打死谁了。

直到大内义弘借此机会有了发展壮大架势,朱棣才终于接见了龟山。

现在场外的只剩他们两个,虽然他们两的实力不咋样,但这么一直积攒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壮大的。

到时候,大明的这一万水军是不用担心应付不了,但肯定会有所折损。

对大明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不费吹灰之力全面控制了倭国。

就在足利义持和足利义满的那群武将打的难舍难分的时候,朱棣派人找上了龟山。

龟山自从从京都脱身之后,不止一次寻求过大明的帮助。

大明的态度一直含湖其词,没有明确的答应,也没有明确拒绝过。

这次,朱棣主动派人出现,让龟山可谓是惊喜万分。

通过转达朱棣的意思,足利义满整个幕府都在为足利义持的弑父展开混战,龟山加入其中,只会耗损自身兵力,所得到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最佳的办法,就是同样坐山观虎斗的大内义弘动手

从强到弱,大内义弘面前的实力或许并不是最强的,但在足利义满幕府这么无休止的战斗下去,一直按兵不动的大内义弘势必会成为最强的。

而且,大内义弘坐拥着和高丽大明的商贸通道,手中的财富已经直逼整个足利义满幕府了。

要是没有外力从旁干预的话,大内义弘势必会借助手中的这些财富,然后吸纳幕府败北的武士。

这些武士一旦被大内义弘整合起来,在大明的帮助之下,都是不愁全部歼灭。

但,必定会耗费些精力。

在朱棣派过去那人的一顿忽悠之下,龟山终于对大明提及的谋划深表赞成。

最后,坚定不移的认为,他马上就要统一南北了,就当是提前平息北朝的乱局了。

最后的最后,龟山集合收拢起来的流亡武士,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和大内义弘的正式对峙。

而朱棣则表示,被足利义满骗过去的那三件神器,才是天黄正统归属的象征,大明愿出兵帮忙取回这三件神器。

当初足利义满说要迎回象征天黄权柄的三件神器,然后天黄的位置由龟山和北朝的天黄轮流坐。

结果,神器是送回去。

龟山也同时被足利义满软禁,不说坐天黄的位置了,就是连自由都被剥夺了。

吃一堑长一智,龟山是不应该选择相信大明了。

但他实力不济,根本由不得他讨价还价。

半个月之后,朱棣领兵攻占京都,拿到了象征权柄的三件神器。

与此同时,安排石见书院的儒生走上街头,开始宣传大明的仁义之举。

只有一句话,大明来倭国是来解救他的。

怪不得龟山守不住屁股底下的座位,当初大内义弘碰上全盛时期的足利义满没有丝毫招架的余地。

碰上龟山,反倒是龟山被打的屁股尿流了。

龟山几次向大明求助,朱棣至始至终一直都是满口答应。

现在不是他不派,而是要肃清京都,包括倭国这些乱糟糟的局面。

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再分出多余的人手去解决了。

龟山的能力再弱,毕竟是做个天黄的,也不会轻易听从大明的摆布。

想要找个能控制了倭国,又愿意听从大明吩咐的,这样的人可并不那么容易找。

而就在此时,朱高煦协助朱棣整治倭国的大小事宜时,凭借强硬手段打出了威名。

事实证明,那数百儒生的教化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还需要的是强有力的武力。

在朱高煦的强硬手段之下,倭国除了战火还未熄灭的大内义弘和龟山外,竟然有了隐隐肃清之意。

对于这样的发展结果,就连朱棣都有些意外。

没顾上多想,朱棣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到了京里。

在倭国不仅有锦衣卫的探子,于广勇带着人也早就深入其中了。

除此之外,还有职大派过去的儒生。

三方的消息渠道,根本容不得朱棣说谎。

朱允熥活动着因抄书有些发麻的胳膊,在气氛久久的宁静之下,开口道:“按四叔说的话,大明目前已隐隐能够控制倭国了。”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非得从倭国找傀儡了,完全可以从大明指派个人过去,这不是更省心了吗?”

既然可以,肯定要选择最有利的。

顿了一下,朱允熥又道:“只不过,雷厉手段并不能长久,想要让倭国短时间之内长治久安,除了必要的教化,从思想上解决外,还得在经济上采取些行动。”

如何才能维稳,老朱比朱允熥清楚多了。

“先不说这些。”

“谁去倭国?”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在大明这一亩三分队都各有各的心思,到了倭国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更加会不受控制。

相比来说,这些人一旦失控,比倭国本身的野心都大的。

“四叔还要训练水军,让高煦留下倒是最合适的,只是高煦谋略有些不足。”

其实,老朱比谁都想让朱棣父子留下。

老朱最重血缘,把朱家子弟分藩出去,是想让朱家子孙拱卫朱家的天下,同时也想给他们世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能把子孙分藩在外邦,那更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倭国表面上控制住了,实际上面临的问题还很严重,高煦他还年轻怕是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要不就是让老四留下,水军这边再重新找人,要不就是让高煦留下,然后派人过去协助他解决倭国的问题。”

不管从哪种方式做,都会有利有弊的。

“是啊。”

对朱标的提议,朱允熥很快发表看法,道:“不管是四叔还是高煦,那都是朱家的人,将来若干代后,哪怕脱离了大明的控制,那血脉里朱家的血液永远不同更改。”

“尤其是书同文车同轨后,当年正是因为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了文字,哪怕因方言有所不同,只要落笔书写,那就永远不会没法交流。”

朱允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但始终没说到正经地方。

“咱说的是谁留下?”

“不是让你们说这些废话的。”

连带着朱标都被老朱好一顿斥责,最后朱标只能道:“让老四留下最好。”

之后,还又给出了理由,道:“老四了解倭国的情况,再重新安排个人过去,还得再重新了解,这样耽误的也是时间。”

“至于训练水军的事情,毕竟是在大明找个这样的人并不会太难的。”

说不难,其实也不容易。

不过为了整体利益考虑,这样的安排还是算比较合适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都市皇宫 特种兵在都市 修罗武神最新章节列表 莽荒纪 无限群芳谱 三国之风云再起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后宫春春色 清穿皇妃要娇养 穿书之末世崽崽不好养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重生长嫂奋斗记 武侠之神级大师 金粉 阴阳刺青师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无敌天下内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红楼之补苍天 战火与权力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三国之一马平川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我被丧尸了100年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大宋网红苏眉山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烽火燃情山河虹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班超传奇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水浒英雄传说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戏说嬴政 穿越梁山成霸业 我的女皇老婆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大明:家祖朱重八 满城金甲 - 大明:家祖朱重八txt下载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 - 大明:家祖朱重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